推薦序
吃苦當做吃補
黃麗燕
我最近在學電動滑板車。大多朋友都在阻止我,畢竟上了年紀,學這種「年輕人的玩意」是有點危險。果不其然,某次下坡轉彎,我跌了一跤,重重的一跤,好痛啊!我忍痛爬起來,第一件事情是召開主管會議:「請問您們有多久沒有摔跤了?」
我一直相信,沒有摔跤過的人,常常缺少了再站起來的能力。富山和彦的新書,給了這種能力很適切的名詞──「挫折力」。
從五專畢業的打字小妹,到擔任台灣連續十年第一大廣告公司的執行長,我的職涯裡,總是要面對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挫折。小到英文不好,跟老外開會時遭人白眼;大到掉了重要客戶,四十位同仁的工作突然面臨危機。我漸漸體悟到了一個事實:挫折是人生的常態,也是生命的養分。
台灣人說:「吃苦當做吃補。」實在太有道理了!玩滑板車不慎重摔在地,下次經過高低起伏的彎道,就學會要用什麼樣的技巧才能順利過彎。但怕就怕在,我們從來沒摔過跤,或是到老了才摔一大跤,因此沒意識到,原來外在的環境是有高低起伏的、是存在重重危機的。
這幾年來,台灣行銷環境變動十分劇烈,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傳統的廣告公司面臨了很大的挑戰。我不怕挑戰,只怕沒有準備。於是我積極安排了許多數位訓練課程,去年花了上千萬的經費來「裝備」同仁──前方有個很急很陡的彎道,我們手牽著手、壓著身子,用著我們的新技巧滑順過彎。但如果你從來沒跌過跤、輕忽了這個彎道,甚至連手都不願意伸出來,那麼在高速的挑戰下,你可能就是飛出車道、掉入懸崖的犧牲者。
「挫折力」除了帶給人們更多應變的能力、接受現實的淡定,也帶來面對挑戰的勇氣。心理學家卡蘿‧德威克提出──「The power of yet」,yet意即「還沒」的力量。她發現,衷心相信自己不是不會成功、只是「還沒」成功,願意不斷嘗試去面對新挑戰的人,擁有更大的成功機會。富山和彦同樣也鼓勵大家,挫折是「挑戰自己能力以上」事物的證據。這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是告知此路不可行,可嘗試新路罷了,除非你選擇放棄,不然只要手沒離桌、人還在江湖,隨時都有翻身機會的。
溜滑板跌倒了,就站起來再滑;英文不好,就去練得更流利,多說、多寫;數位浪潮衝擊,就去學更厲害的新技能,多做、多嘗試。不怕吃苦,你會發現自己吃得比誰都補!
(本文作者為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
推薦序
讓挫折成為能夠侃侃而談的歷史
葉明桂
人,不可能喜歡挫折,但是,人卻不可能避免挫折。
挫折就是遇事不順、遇人不淑,都是不想要的過程、不想要的結果,所以不可能有人真的熱愛挫折,即使是頭腦有問題的人也會很討厭挫折。我們總是祈禱一切順心、祝福一切順利,然而短暫的生命中卻有漫長的挫折人生,所以我們必須擁有面對挫折、處理挫折,甚至利用挫折的能力。
遇挫折要恢復快,是面對挫折必須的態度,我們無法控制挫折是否發生,但我們卻可以決定面對挫折的態度。無論挫折的原點是來自外在不利我的條件,或是自己能力不足夠來處理遇到的事務。生意的失敗也好,情場上的失意也罷,在挫折來臨時,第一時間就要面對挫折、接受事實,很明白、很誠實地面對已經發生的事實。
遇到挫折的第二件事,就是反省。反省的目的有二:一則是讓自己藉由反省而冷靜,我們千萬不要在著急、不冷靜時做出一些不智的行動,讓原本可以控制的小挫折變成無法收拾的大挫折;另外,則是藉由反省來避免將來再犯相同的錯誤。在反省的過程中,我們要明心靜氣分辨哪些因果是自己原本可以改變,而那些卻是自己再怎麼聰明智慧,再如何用功努力也不可能改變的結果。
如果是前者,可以改變的機運,我們可以請教比自己更有智慧、更有經驗的前輩,他們在遇到相同的遭遇會怎麼做。如果是後者,命運安排的結果,那麼,我們要努力去除心中的挫折感,也許知心朋友的傾聽,就是消除失敗痛苦的最佳良藥!
第三,化挫折為力量。人生不會因為挫折而停止,所以我們必須帶著挫折的結石繼續前進,那些能夠建設健康心智的人,總是能將每一次挫折,都化成未來前進的原動力。因此,從小就遇上許多挫折的人,長大後經常能成為一個堅毅不拔的奮鬥者,最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到底挫折會讓你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這和個性、命運、家庭、背景毫無關係,你自己決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最後,無論人生的結尾如何,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沒有挫折,絕對不是個好聽的故事。當我們能坦然侃侃而談自己過去的挫折,那就表示挫折已經不再折磨自己,過去的挫折已經化為新的洋洋得意的戰鬥史。也許挫折不能保證美好的人生,但是,挫折絕對可以豐富人生!
(本文作者為奧美廣告副董事長集團策略顧問)
推薦序
為挫折鼓掌的勇氣
許書揚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指,如果一個人要成就大事,上天可能會用各種方式來測試你,以增加你所不足的能力。背後的意義便是告訴我們面對挫折與失敗應該有的態度,你可以因為失敗而懷憂喪志,也可以化悲憤為力量,使自己成長,端看你的思考方式。
此外,西方諺語中也有相似的說法──「態度決定高度」(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面對失敗的態度若是積極的,將可能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的改變。像愛迪生之於鎢絲燈泡的測試,貝爾發明電話,萊特兄弟讓人類可以像鳥一樣飛行,還有居里夫人、諾貝爾等傑出偉人;到近代賈伯斯被自己所創的蘋果公司踢出後,重新回到蘋果並東山再起,重新定義手機產業的故事,沒有這些前輩們的嘗試,現代文明社會的建立將會緩慢許多。富山和彥先生透過自身在顧問業及創業後的經驗,歸納出面對挫折所需要的力量及方法,藉由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期盼年輕人在面對失敗及挫折感時,能更正向面對並學習成長。
保聖那集團創辦人南部靖之先生,也積極地在集團中推行創新並推崇失敗。他曾表示,一個對社會有利的計畫,就算成功機率僅有五成,也應該積極執行,即便後來失敗了也沒關係,重點是執行的過程而非結果。就算十次創新裡,歷經九次失敗直到最後一次才成功,也正是因為汲取前面失敗的經驗,才有最後一次成功機會的降臨,因此集團內部反而形成推崇失敗的氛圍,並不以失敗為恥。
阪神大地震後,保聖那集團在災區神戶接手了一家其他企業不願繼續經營的百貨公司,因為該企業評估神戶的購買力將會大幅下滑而無法獲利,但保聖那集團的出發點並非為了獲利,而是提供在地居民一個販賣當地產品的平台,幫助災民自立,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最後轉手其他企業繼續經營,但秉持著「解決社會問題」的核心價值,在災後對災民伸出最及時的援手,不計較成敗得失,縱使無法獲利也能問心無愧。
「失敗為成功之母」,挫折感來自於失敗,若能化阻力為助力,將能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祝福所有閱讀本書的讀者,在未來遇到挑戰時,能夠勇於面對它、擁抱它,即便最後失敗了,自己也能為積極面對挫折的勇氣鼓掌。
(本文作者為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