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莫忘初衷克服困境,捨我其誰
龍寶建設 張麗莉董事長
如果沒有這股傻勁,沒有這份擔待,沒有縱使賠錢也要為臺中盡點心力――捨我其誰的精神,「臺中國家歌劇院」,這座被國際喻為不可能實現的紙上建築,就不會屹立在臺中市,成為世界九大新地標。
通常營造廠的角色皆處於「丙方」,也就是所有責任皆需承擔。這種宿命或許在麗明營造成立之初即已作預知的盤算,然而要承擔這項備受國際關注又無前例可循的艱鉅任務,我相信吳春山董事長除了要說服股東準備四年賠上數億,來換取公司站上國際舞臺的機會,還要激勵同仁攜手接受挑戰外,隱藏在他內心那股帶領麗明營造躍上國際舞臺的使命堅持,且無後路的決心,更是最大動能!即使過程中,遇到承包廠商領錢落跑,留下大爛攤子,他仍毫不洩氣將危機化為轉機,奮起承擔,當起了製造廠商的角色繼續前進,而天公疼好人,全公司上下同仁莫忘初衷的堅持,終究克服重重困境,成就了這座偉大的建築。
認識吳董事長二十多年,很欣賞他的人生觀,不常聽到他有任何抱怨與批評,永遠將快樂帶給別人,痛苦留給自己。鮮少人知,在歌劇院興建期間,他因壓力負荷過大,身體出現嚴重不適狀況,但他仍抱病不改作息,運行著每天的工作行程,耐力真是非比尋常。他待人謙卑,視同仁如家人的領導哲學,也帶動工作團隊上下一條心。驚人的工作效率,正因為他凡事正向的人生觀,最終突破難關,創新技術,翻轉命運。除了躍升麗明營造國際級的形象口碑,也將臺中市推進為世界級的都市,這是麗明營造的卓越貢獻!是我們臺中人的福氣!更是我們臺灣的驕傲!
推薦序
互信互勉終能克服挑戰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所長 楊逸詠建築師
臺中國家歌劇院前所未有的三次元曲牆結構、軀體聲學音場、流動的空間美學、公共建築的開放空間等,是日本伊東豊雄建築師最前衛的提案,給台灣建築界極大的挑戰。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身為在地的合作建築師,頭尾經歷了近十一年之參與終於順利完成此建築物。期間參與本案的各個單位團隊,想必都經歷了茫無頭緒、四處碰壁、峰迴路轉、貴人相助……最終歸於平實的跌宕起伏歷程。能在現有公共工程制度及有限的預算及技術條件下,靠的正是人與人之間不分上下,互信互勉的可貴精神才終能克服挑戰。
真正在地的麗明營造也好像是造化的安排,勇於承擔本工程營建的重任,克服了各種施工難題,是本工程得以實現的最重要一環。本書記錄了工程中發生的點點滴滴及參與者的心路歷程,印證了建築實踐所需要創意、膽識與毅力等綜合心理素質,應該可以提供所有讀者觀察建築更深一層的面向。
推薦序
以世紀建築樹立時代典範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 黎淑婷院長
世界第九新地標臺中國家歌劇院在臺中誕生,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從被視為只能是紙上建築的設計,到麗明營造吳春山董事長及其團隊克服重重難關,閱讀整本書有種深深地觸動。「自己的歌劇院自己蓋」那種臺灣人的堅毅氣魄,完全展現在字裡行間。
臺灣年輕人標榜的「小確幸」讓我們有一種隱憂,因為滿足於眼前的小幸福,卻放棄更大、更高的願景及夢想,將使臺灣的競爭力及優勢逐漸喪失。歌劇院的成就來自於十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六位無名英雄接力完成,成就這棟跨時代的地標,是許多人大愛無私地貢獻合作、放棄本位及既成熟悉的慣性,為打造世紀建築而全新學習及承擔,樹立當下時代的最佳典範。
文化被廣泛區分為高雅文化(High Culture)及大眾文化(Low Culture)。High Culture等被認為是「菁英」匯聚的場所及活動,是一個象徵城市文化的重要表徵;Low Culture是泛指一般發生非菁英式的文化,是一種與大眾、與社會互動頻繁的文化現象及場域。以往High Culture和Low Culture是壁壘分明,菁英型態的文化場域是必須安靜而有氣質,大眾文化的場域是熱鬧而繽紛。臺中歌劇院作為城市的新地標與文化的載體,不僅打破僵硬藩籬的概念,伊東先生將這座原屬於High Culture的公共建築緊貼著人們的生活而設計,提供市民的生活與其交織與其滲透,涵養出臺中居民生活的新養分。
全球走過急速開發的城市發展階段,快速擴張及Globalization千篇一律的樣貌下,此時更重要的是該謹慎腳步,反思什麼是我們城市發展所需要的良好品質。透過臺中歌劇院完成在臺中自身的城市脈絡發展下,不僅設計及施作階段處處都是故事,蘊養蓄積臺中獨特的人文底蘊與城市樣貌持續發酵,是歌劇院另一股看不見的力道,等著我們共同參與。
推薦序
搏未來的膽識與豪氣
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兼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 羅時瑋院長
伊東豊雄設計的臺中歌劇院開幕至今,成為臺中最熱門的公共景點,市民與遊客已用行動表達他們的喜愛,想必所有參與的人應感到非常欣慰了!它的曲牆結構形成的外觀與周遭高樓產生強烈對比,建築的每一部分皆以非線性、非幾何、非標準化的複雜方式連結,讓人一眼就覺不同。
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伊東合作之初,楊逸詠建築師即要求設計細部圖在臺繪製,以及音響在臺進行測試,以提升臺灣的設計專業水準。大矩合夥人楊立華建築師則長駐臺中督導所有工地執行事務,原合約要求事務所需派駐地監工四人,但施工最高峰時事務所監工達二十八人。
在五年中,營造廠方進用的工人多達十八多萬人,由黃明晴副總帶領,成功地執行完成這件劃時代作品,其間開發出多項營建創舉,在這本書裡皆有生動的描述。尤其精采的是,透過訪談各方關鍵人物,讓整個過程與重點環節躍然紙上。
上樑那天晚上,伊東、大矩與麗明三方幹部相聚慶祝,酒酣耳熱之餘歌聲不絕,雙方都有難掩的興奮激動。席間大家會心擁抱,革命情感自然流露,這段挑戰不斷又維持零工安事故的跨國合作,已經是史上最傳奇的建築故事!
在朋友圈中,麗明營造領導人春山兄是敦厚幽默的大孩子,始終保有臺灣人純真年代的特質,從答應接下這高難度工程,即做了虧損的準備,咬牙完成這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這是臺中人可愛的地方,也正是搏未來所須的膽識與豪氣!
自序
致完成奇蹟建築的營造業幕後英雄們
二○○九年底順利完成盛大隆重的「臺中國家歌劇院」開工典禮後,於隔年三月底前往文化資產十分豐富的西班牙,在這一趟豐盛的西班牙美學探索之旅回來後,使我更有堅定的勇氣面對全面展開的「臺中國家歌劇院」艱鉅的工程挑戰。到西班牙參觀了生前就名利雙收的畫家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紀念館,對他才華洋溢與多采多姿的一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而另一位西班牙的傳奇人物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 i Cornet)則是個幾乎稱得上是將一生都奉獻給建築的人,他崇尚自然,發現自然界中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因此在他的作品裡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來構成一棟建築;位處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巴塞隆納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這棟已經蓋了一百多年(一八八二年開始)至今尚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更是高第一生中投入四十三年全力參與的代表作;而出生於中世紀熱那亞共和國,死後靈柩存於西班牙賽維亞主教堂的航海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他從小就熱愛航海,當年他航向未知,發現「新大陸」前曾說:「若沒有勇氣捨棄岸上的明媚風光,你將永遠不可能橫渡大洋。」
回顧二○○八年底美國發生金融大海嘯,連百年企業「雷曼兄弟」都應聲倒下,引起全球恐慌,在前途一片茫茫之下,企業投資卻步,坊間一有任何公共工程都會引來多家營造廠爭相競逐,但唯有位處臺中七期黃金地點的「臺中國家歌劇院」(當年名為大都會歌劇院)卻歷經五次招標公告但都無人問津而宣告流標,原因是它的設計太前衛,工期短又預算低,雖有「世界九大建築地標」的美喻,但也被稱為「史上最難蓋的建築」,在這樣多重困難的因素下,臺中市府遍尋不著有營造廠願意承攬。「尋遍天下千萬里,卻從鄰父學春耕」,或許是老天巧妙的安排,當時成立才十五年的臺中在地廠商「麗明營造」最後在市府請託下挺身而出,並且自信地說出:「自己的歌劇院自己蓋」的豪語,想當時還真有一股強烈如「唐吉訶德」騎著瘦馬衝向風車的傻勁,而今當每次見到這樣如夢境般的藝術音樂殿堂「臺中國家歌劇院」就真真實實矗立在臺中,並且已成為這個城市的地標與驕傲,片刻間彷彿所有承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似乎都化成了喜悅。
無限感謝從創立以來就不斷引領國人迎向光明正念的天下雜誌出版部編輯團隊,他們長期關注臺灣這塊土地的種種變化,當然也注意到「臺中國家歌劇院」這座史上第一棟從無到有的藝術殿堂,希望透由文字照片留下整個珍貴的心路歷程予更多的世人分享,於是才有此書的問世。
眾所皆知,要成就一棟永垂不朽的雋永建築,沒有偉大的建築師必然不行,但若沒有一個優秀有實力的營造團隊當後盾,那無論再宏偉的設計都有可能淪為「紙上建築」,唯有二者緊密結合,通力合作,才能成就出驚世鉅作,然而長期以來,營造業者卻常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甚至幾乎無視於它的存在,這是讓我十分不解之事,也因此希望透由此書的敘述,能讓更多人了解,長期以來一直在背後默默奉獻的營造業者,他們鮮為人知的種種付出歷程,也期待能讓大家更能感謝各行各業所有幕後的無名英雄們。
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