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PM型的領導者
許書揚
在人資管理顧問界服務了將近三十年,同時也當了二十幾年的外商總經理,因此,我經常被問到一些有關「領導」、「管理」的問題,尤其是「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樣的問題。
很多年前,有一個風靡一時的刮鬍刀廣告,它的主要台詞是,「要刮別人的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即使事隔多年,每當思考「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這樣的問題時,我總會自然地想起這句話。換言之,我認為,好的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才能夠獲得部屬的信賴與認同。
本書的作者澀谷昌三先生是一位心理學教授,擅長以平易、幽默的文筆,解說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著作超過三百本以上。在本書中,澀谷教授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掌握部屬個性」、「提升溝通技巧」以及「看穿女性心理」等方面,闡述「成為讓人想跟隨的領導者」的心理法則。閱讀之後,本人深感獲益良多,特別是「PM型的領導理論」以及「領導」、「管理」相關的心理學原則等等。
所謂的「PM型的領導理論」,簡單來說,P表示「目標達成功能(Performance)」,意指要求部屬達成目標的功能。M表示「團體維持功能(Maintenance)」,意指維持團體和諧的功能。換言之,PM型的領導者就是,既能夠提高部屬的滿意度,又能夠取得工作成果的領導者。渋谷教授認為,有為的領導者就是PM型的領導者。
至於「領導」、「管理」相關的心理學原則,舉例而言,領導者必須先審視自己的言行,並且觀察部屬的反應。必要時,適度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如此才能夠成為部屬甘願追隨的領導者。其次,部屬是否願意接受領導者的指導,關鍵在於彼此信賴的人際關係。此外,領導者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優秀的人生導師。為此,不僅是能力與實力,人品與生活態度等也都必須讓部屬心悅誠服才可以。總之,在本書中,渋谷教授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心理學觀點,值得我們好好地體會與實踐。
無論如何,從探討「領導學」的角度,本人誠摯推薦這本書,同時也衷心期盼每位管理者都能夠成為「讓人想跟隨的領導者」。
(本文作者為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暨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
領導是一門永遠都要學習的課
黃麗燕
身為台灣最大的廣告集團執行長,每天上班,我必須面對超過兩百多名的工作夥伴。每位同事,都是有血有淚的獨立個體,但在工作上,又必須有一致的方向與堅強無比的戰鬥力。因此如何領導全公司往正確的方向前進,途中不斷修正航舵,與同伴挺過各種風浪,是我永遠都在學習的功課。
職業生涯中,通常我們會領導越來越多的人,不但涵蓋了不同的個性,也因為業務的擴增,會涉及更多不同的專業,這是領導中的「變」;而人有愛恨嗔癡、有自尊、有成就感的需求,也有面對挫折時的脆弱,這是人性,是領導中的「不變」。一位PM平衡的領導者,要有洞察人性的能力,本書提供了八十三項寶貴的領導技巧,其實都是從人性出發,非常值得細細思索。
做了這麼久的主管,老實說,到了現在,常常我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因此所有的領導決策,還是必須回到自己的價值觀,書中開宗明義就提到「領導者必須先審視自己」。如何做一個自己尊敬的人?當我們學習了很多領導技巧,在關鍵的決策時刻,往往還是要回到自己的本心。而人是不斷在成長的,十年前的我與現在相比,許多價值觀也有了修正與改變,感恩有這麼多同仁包容我的錯誤,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是領導,可能是他個人或家庭、或社群、或職場,期許我們一起精進,讓周圍的人都能因我們而成為更好的領導。
(本文作者為李奧貝納 集團執行長暨 大中華區總裁)
前言
要成為一個「讓人想追隨」的領導者,僅有優秀的條件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依據心理法則、能使人心甘情願的科學技巧。只要運用這些技巧,大多數的人都能夠距離理想的領導者不遠。
在三十分鐘的團體討論之後,針對下述項目,評價自己和伙伴的貢獻度:①誰對團體討論有所貢獻(肯定面)②誰說的錯話最多?誰敘述的意見,會遭到他人的批評(否定面)?。
這項心理實驗,可以了解大家的想法多半是「在肯定面,夥伴對自己的評價言過於實,而在否定面,自己獲得的評價低於實際表現」。許多人認為他人評價自己時,過度浮誇優點或是貶抑缺點。
部屬在失敗時,擔心受到嚴厲責怪。部屬成功時,因為獲得過度褒獎,進而狂妄自滿。
這些都是聚焦放大所造成的結果,所以領導者的言行不應該打擊部屬,或是導致部屬目中無人。領導者必須擔任燈光師,在適當的時機,適當公正地聚焦注意部屬的心情。
巧妙操作「褒獎、勸諫、激勵」的聚光燈,就能夠成為「讓人想跟隨」的領導者。
本書解說部屬甘願追隨的心理條件,並建議活用的方法。前半部分的重點,介紹領導者了解掌握自己的個性、社交技巧,並發揮優點,改正缺點。然後,了解部屬的特性和言行,建議如何適切因應的技巧。最後,再舉例說明如何提高領導者資質的溝通技巧。
希冀本書能夠協助各位了解平常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確,確認舉止行為是否需要修正,這將會是我的榮幸。
澀谷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