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0 項符合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的圖書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看明白過去的傷,生命就有新的出路 內容簡介
★心理學基模療法(Schema Therapy)暢銷經典
★長銷超過20年、全球超過40萬讀者受惠,自我療癒,找回更好的人生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環境,
而是不斷重複相同模式,讓自己卡住的人生困境。
別人傷害我們一時,我們不應該傷害自己一輩子。
情緒傷痕綁架了思考與行為,讓我們陷落困境而不自知
透過自我測驗,你可以勇敢面對過往的心靈傷害
學習改變的實際技術與對話,終結自我傷害的負面行為
你是否搞不懂自己為何重覆愛上同一種人,不斷與對你冷淡的人捲入關係?
最親近的人,你卻覺得他們其實不夠了解你,還總感覺所有人都會離開?
你是否重視別人的需求勝過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在別人眼中你一切順遂、備受讚賞,但是你心底卻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不斷重蹈覆轍,是過去情緒陰影造成的自我傷害壞習慣
許多人生中不知為何不斷反覆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根源於早年的傷痛經驗。它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感受與表現、影響人際互動方式,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模式。讓我們不斷以自我挫敗的方式重複過去負面的經驗,即使痛苦,卻難以改變,成了我們的人生困境(lifetrap)。要脫離困境,必須先看清過去的傷痛。
直面傷痕,終結重覆困擾你的行為模式,找回生活的精彩
本書作者首創基模治療法(Schema Therapy),根據長年臨床以及執業經驗,幫助讀者走出困境:
●透過書中自我評量測驗,讓你快速辨識出過去傷痛的根源與自我傷害的模式,分析11種常見的人生困境,包括被離棄、無法信任、被剝奪、疏離、自輕、自卑、討好、過度依賴、超高標準等。
●結合認知療法、行為治療、情緒與精神分析、經驗治療等,成為一套實際的改變技術,每個人生困境都有清楚的脫離路徑與解套方法。
●提供實際臨床經驗的眾多案例與對話,讀者可以自己照著逐步執行,克服生命中深感痛苦的長期困擾,擺脫憂鬱、焦慮、恐慌,克服不安全感,創造讓自己重新真正快樂的新循環。
這是一本自救書。這個路徑不僅能改變經年累月的行為模式,也是在探索希望成為什麼樣的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進而活出人生的光彩!
各界好評推薦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情緒勒索》作者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情緒陰影》作者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暖傷心:失戀癒療的15個練習》作者
張閔筑︱科普心理作家、《別再叫我加油,好嗎》作者)
艾倫.貝克Aarron Beck, M.D︱認知治療醫學博士、《認知治療和情緒障礙》作者
「這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楚,包括6類11種人生困境、8個改變的步驟、8個改變的障礙,融合了幾個不同的治療學派的重點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像這樣,在一個重複的、痛苦的、卻又逃脫不開的循環裡面,那麼這本書或許是協助你走出這個循環,一個可能的起點!」――科普心理作家 海苔熊
「我是一個當「病人」比「心理學學徒」年資更深厚許多的人,在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療空檔我經常感到苦痛萬千。如果這本《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早點問世,我的困境或許能提早幾年解決。改變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既痛苦又漫長,你很可能想逃避。所以我特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想讓自己從痛苦輪迴跳脫出來的讀者,為了你的幸福,你必須對自己既溫柔又殘忍。第一步,就請翻開這本書吧!」――科普心理作家 張閔筑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一書列有11個這種長期性、有傷害自我的人格模式,在本書中稱為人生的困境。將複雜的材料簡單化,讓人容易明瞭,讀者很快就可以辨識出自己的困境。取材自實際臨床經驗的眾多個案資料,可以幫助讀者個別化連結到這些困境上,為讀者帶來有力的改變」――認知治療醫學博士 艾倫.貝克(Aarron Beck, M.D.)
讀者好評迴響
「我是主修心理諮商的大學生,因為在實習診所需要使用,所以買了本書。內容寫得非常簡單易懂,讀者可以用書中所設計的題目共兩百多道、個案案例以及自助練習,用以自我評估並幫助自己改善生活困境。」
「我的治療師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推薦我這本書,我不僅能用書中的引導來修復與孩子的關係,也了解自己的核心困境為何。」
「為人父母者,你搞不好會從書中學到,什麼才是跟你孩子相處的最好的方式。因為我們現在以為對的方式,對孩子的未來不一定是最好的。」
「這是一本經典自救書籍,比起坊間熱門的暢銷心理書深入淺出許多,它讓人了解為何我們會困在某一種重複的模式裡。本書作者傑弗瑞・楊是基模療法的先驅,我經常推薦給我的個案╱患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傑弗瑞・楊(Jeffrey E. Young)博士
紐約和康乃狄克州費爾菲爾德郡(Fairfield County)認知治療中心創辦人及總監,亦於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系擔任教職員。楊博士在認知治療學教育界的地位名揚國際,現居康乃狄克州威爾頓(Wilton)。
珍妮・克露斯克(Janet S. Klosko)博士
於紐約金士頓(Kingston)自行執業,亦於紐約大頸鎮(Great Neck)擔任「長島認知治療中心」共同總監。
譯者簡介
施婉清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
曾任美國企管顧問公司專案總監,協助亞洲大型企業推動生產力提升專案,執行組織管理系統。現隨埃及夫婿定居開羅,專職書籍文件翻譯工作。
譯作包括:文學類:《曼哈頓豪門社區故事》、《黯黑之鏡第一部:魔幻旅程》、《被遺棄在喀布爾的少女》;非文學類:《影像與幻象:解離性身分疾患之藝術治療手記》、《為什麼的力量:找出獨特價值承諾的提問思考術》、《正面迎擊的力量:不隱忍、不尷尬又不失禮的溝通技巧》。
目錄
專文推薦
●你的人生,總是在過重複的劇本嗎?科普心理作家 海苔熊
●為了過得幸福,你必須對自己既溫柔又殘忍。科普心理作家 張閔筑
●克服生命中最令人痛苦的長期困擾。認知行為治療醫學博士 艾倫.貝克(Aarron Beck, M.D.)
作者序
●為長期性重覆行為模式提供完整的解決方式。傑弗瑞・楊(Jeffrey E. Young)
Part I 為何人生總是重蹈覆轍
1:人生的困境
2:你的困境是什麼?
3:我們為什麼會陷落困境
4:因應困境的典型反應:投降、逃離、反擊
5:改變人生困境的有效途徑
Part II 脫離困境的路徑
6:被人離棄:請不要離開我
7:無法信任和傷害受虐:我就是無法信任別人
8:被剝奪感:我永遠得不到我想要的愛
9:疏離孤立:我什麼都格格不入
10:過度依賴:我自己一定做不來
11:脆弱不安:大禍就要臨頭了
12:缺陷自輕:我一點價值都沒有
13:失敗自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14:屈從討好:我一直都按照你的方式在做
15:超高標準:反正我就是不夠好
16:我有特權:我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
17:改變之哲學信念
序
推薦序
你的人生,總是在過重複的劇本嗎?
科普心理作家 海苔熊
回顧一下你的人生,有下列的狀況嗎?
●總是困在一段不斷受苦的感情關係當中,重蹈覆轍。
●你發現自己很「犯賤」,伴侶越是糟蹋、摧殘你,你就會越想討好他。
●看了很多書,還是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
●早年的家庭經驗不愉快,但卻沒有辦法從課程、演講、或者是其他書籍上,找到解脫。
●覺得自己的人生困住了,卻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往前。
●內心有個很大很大的黑洞,時常覺得空虛,曾經想要奮力改變一些什麼,但很快又會退回原本的模式。
如果你也是上面這幾種人的其中一種,那麼強烈建議你翻開這本書來瞧瞧!
生命中的強迫性重複
我記得我剛開始念諮商的時候,被一個專有名詞強烈地吸引:強迫性重複(reputation compulsion),我們之所以會不斷地重演舊有的劇本,抗拒改變,是因為這個劇本雖然讓我們感到痛苦,但也是我們覺得熟悉和安全的。與其冒著「未知、可能變好」的風險,不如持續耽溺在「已知、痛苦的現狀」當中。而上面這幾種人,某種程度上就是活在這種強迫性重複裡,很不開心,卻又恐懼改變。
簡單的說,那些讓你痛苦的劇本,讓你學會了某一種因應這些痛苦的方式,而你因應痛苦的方式,又增強了這個劇本出現的頻率。以「被人遺棄的困境」為例,每當你感覺到自己快要被伴侶拋棄的時候,就會奮力地抓住他、奪命連環call,每當他「逃跑」很久終於回覆訊息的時候,你就有一種舒緩的感覺,於是你就會記住這種感覺,下一次他不見的時候,你還是會奪命連環call──儘管你知道這樣做讓兩個人都痛苦,而且傷害彼此的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像這樣,在一個重複的、痛苦的、卻又逃脫不開的循環裡面,那麼這麼書或許是協助你走出這個循環,一個可能的起點!
為什麼需要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
這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楚,包括6類11種人生困境、8個改變的步驟、8個改變的障礙,融合了幾個不同的治療學派的重點。《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的8個改變的步驟,試圖整合多種不同學派的優點,並且在治療的歷程當中達到下面幾點:
●給你的症狀一個名稱, 稍稍有安心的感覺(至少知道「對手」是誰)
●回顧童年經驗,了解這個創傷的來源
●完整感受這個經驗、與內在小孩對話
●辨認出非理性信念
●協助你了解「停留在舊有的狀態」有什麼好處
●提供具體的行為改變策略,做出和以往不一樣的事情
●辨認出可能的障礙,並且提供修正的策略
作者很用心地整合,嘗試用「造成改變」的諸多面向(認知、情緒、行為、環境,例如下圖)來切入治療,這樣的好處是,你不再是「只會責怪爸媽」,也不再是「我在諮商室裡面哭過了但是還是不知道怎麼辦」,更不會是「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而是你開始學習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面對這個過往一直困住自己的人生主題。例如,第五章提到的8種改變的阻礙與因應的方法,其實有點像是見縫插針,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狀況來做一些調整。比方說,你是一個不太容易有所感受的人,那麼可能可以先從認知或行為進入,再來接觸內心受傷的小孩;又或者,你對自己的狀況已經有明顯的了解了,但是行為沒辦法持續,那麼可能要藉著環境的協助,找支持的團體或者是治療師,總之,這是一全面性的治療模式。
當然,改變並非一蹴可幾,所以作者也結合了後現代取向焦點解決(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的策略,試著先從一小步的改變開始。
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你有能力走出不一樣的路
本書的Part II(第6章~第16章)仔細地去談這11種人生困境, 提供了各種檢核量表、可能的危險清單,以及改變策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模式,一次涵蓋了關於「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下所列,下面的OOO代表11種人生困境之一):
過去:
1.OOO的經歷:這個困境是怎麼形成的
2.根源:通常會談到原生家庭和童年經驗
3.聚焦在內在小孩,感受他並且和他對話
現在:
1.每個章節一開始的「OOO程度有多深」量表
2.過去如何影響你的人際關係和感情
3.讓你重複這個困境的人(或情境)清單
未來:
1.改變的要點:列點調整方案,不再重複過往劇本
2.改變的技術:例如建立摘要卡、意象法、寫信等等
3.建立一些列表和清單,評估改變的難度以及完成的可能性
書裡面不只提到了上面這些做法,還透過個案來描述這些做法的療效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難,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案例接受治療之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事實上每一個人在改變的過程當中都歷經許多的辛苦和挑戰,結果也不是「100%變好」,可是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終於跳脫了以往的劇本,開始嘗試用新的方式來過他們的人生,光是做到這樣,就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
從案例裡看見自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雖然托爾斯泰這句話很有名,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或許你會有一種感覺是,即使是不幸的家庭,也會有「相似的不幸」,這裡面的許多案例,大多經歷了一個辛苦的童年,有的是小時候被父母情感忽視、有的是家中有心理疾患的家人、有的是父親對他嫌東嫌西、有的是被虐待被性侵、家人過度溺愛、還有的是家人完全失去功能,自己從小就要擔當父母的「情緒配偶」等等......,如果你也有這11種人生困境,那麼你很可能在某一個案例的故事裡,看到你自己的影子。
我在閱讀這些案例的時候,感動油然而生,有一種「儘管內心的洞這麼大,改變仍然可能」的感覺,他們曾經和你有同樣的心情、黑暗的童年、類似的偏激的想法、重覆著和你雷同的劇本,可是當他們經歷了這一系列的治療之後,都慢慢地邁出了一些改變,長出了不一樣的自己。
改變的起點
人類是很矛盾的動物,一方面期待改變,一方面又抗拒改變;在熟悉的悲劇裡面重複,期待能夠脫離悲劇卻又對不熟悉的未知卻步,來來回回之間,卡在自己的矛盾裡面,你變成自己的地獄,自囚其中,輪迴苦痛。這本書就像是地獄的地圖與鑰匙,協助你理解(認知)、感受(情緒) 到底發生了什麼,提供可能的出路(行為)與資源(環境)。
現在,鑰匙就在你的手上,你準備好要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了嗎?
為了過得幸福,你必須對自己既溫柔又殘忍
科普心理作家 張閔筑
我是一個當「病人」比「心理學學徒」年資更深厚許多的人,在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療空檔我經常感到苦痛萬千,宛如一尾在淺水漥中因長久缺氧而掙扎的魚類,不時焦躁難安:該如何辨識「自己究竟怎麼了?」,以及,「有什麼練習」是我自己可以在平日裡做的,來協助自己早些脫離苦海?
如果這本《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早點問世,我的困境或許能提早幾年解決。
前陣子心理師問我,「妳覺得妳自己的狀態怎麼樣?」
我閉上雙眼,任由思想在無邊無際的空間裡馳騁,不消幾刻,我便「看見了自己」:她身軀佝僂,在豔陽高照的荒漠裡踽踽獨行,手腳皆被銬上鏽蝕斑斑的鏈條,後頭拖拉著數塊沉甸甸的鉛錘。她看起相當疲累,面頰與背脊不斷滲出汗水,欲停下來休憩一會,卻又被迫繼續行走。
我向治療師描述了方才的畫面,繼續闡述:「看到年齡相仿的同儕,過著幸福而身心平衡的生活,像海綿一樣吸收新知、奮不顧身地向前衝刺,如奔向太空的火箭,急速成長,令我好生羨慕。反觀自己,每一步都被困住了,走得很慢。我恨這種感覺。」我停頓了一會,問心理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我把這些鉛塊拆掉?」
翻閱此書時,有種茅塞頓開之感,原來當時那些禁錮我的手銬腳鐐,正是此書中所整理出的「人生困境(lifetraps)」:在你的生命中,無時無刻阻撓你,讓你過得不如意的核心問題。
本書包含三大重點:一、11種人生困境皆附有簡易的「自評量表」,讓讀者能快速篩檢出自己所屬的類別;二、數則生動的案例解析,幫助你能更進一步理解該困境在生活中呈現的樣貌;三、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提供具體可實踐改變步驟,讓你能循序漸進執行,例如意象練習、寫摘要卡、尋求可信賴的人協助……等等。
「改變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而且,既痛苦又漫長,你很可能想逃避、過了好幾年也才改變一咪咪。但是,如果沒有身體力行去執行,再多的療癒系書籍,也只能讓你獲得「感覺好一點」的幻覺,不消幾周就會被打回原形。在開始「改變的行動」之後,一方面得逼迫自己去直視人生困境並處理它,同時也得對自己緩慢的變化有耐心與諒解。(但如果太痛苦,請務必找專業治療師協助你)那麼,在日積月累之後,翻開泛黃的日記,或與朋友談天間,你會發覺自己已「更接近」幸福一點了。
最後,我特別想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想讓自己從痛苦輪迴跳脫出來的讀者,以及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朋友。
為了你的幸福,你必須對自己既溫柔又殘忍。第一步,就請翻開這本書吧!
克服生命中最令人痛苦的長期困擾
認知治療醫學博士 艾倫.貝克(Aarron Beck, M.D.)
我很高興看到傑弗瑞.楊和珍妮.克露斯克利用認知治療的方法,解決人格問題上的難題。兩位作者以首開先河之姿,發展出一套強有力的工具,讓一般大眾可以為他們的人際關係和工作,創造一場重大的人生轉變。
人格障礙具有傷害自我的特徵,是一種終身模式,會讓人承受極大的不快樂感,除了會表現出如憂鬱、焦慮等特定症狀外,生活也會出現長期問題。他們在親密關係中經常感覺不快樂,在工作上往往不得其所,整體生活品質通常低於他們的期望。
認知治療已擴大範圍到處理這些棘手的長期模式問題,為協助個案,我們不僅檢視不同的症狀:憂鬱、焦慮、恐慌症、成癮、飲食失調、性功能障礙和睡眠障礙,同時也會考慮根本成因的基模(schema)或是帶有控制性的想法(作者以人生的困境來代表基模)多數個案前來時都表現出某些反映在眾多症狀上的核心基模。將這些核心基模提出來討論,可帶給個案正面效益,讓這些效益回應到生活各個不同層面中。
從認知治療中可以發現,由某些徵兆可能可以看出不同基模層次的問題。首先,個案會針對一個問題提出討論,並說:「我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樣子,就是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感覺像是「無所謂」。接下來,會似乎無法完成原本和治療師在治療中談好的回家作業,他們存在一種「滯礙」感,既想改變又抗拒改變。第三,個案似乎沒有注意到他對其他人所產生的效應,原因可能是他們對自己的自我防衛行為欠缺意識。
基模不容易改變。這些基模的組成元素有認知性、行為性和情緒性。在治療時,全部的元素都一定要探討到,只改變其中一兩個部分,是不會產生效用的。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一書列有11個這種長期性、有傷害自我的人格模式,在本書中稱為人生的困境。本書將複雜的材料簡單化,讓人容易明瞭,讀者很快就可以抓到其中意義,並辨識出自己的困境。取材自實際臨床經驗的眾多個案資料,可以幫助讀者個別化連結到這些困境上。再者,作者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為讀者帶來有力的改變。此一方式為整合性技術,既能維持認知治療中可解決問題、具實用性的特點,同時也運用到認知、行為、精神分析和經驗治療。
《重建生命的內在模式》傳授給讀者實用的方法,讓我們克服生命中最令人痛苦的長期困擾。本書反映出作者善解人意的特質、憐憫心,和恢宏的臨床觀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983378
- 叢書系列: 心靈成長
- 規格:平裝 / 37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66折: $ 165 | | 66折: $ 693 | | 作者:張東君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09-02 66折: $ 172 | | 66折: $ 231 | |
|
|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276 | |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 | 作者:股票莊爸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3 $ 355 | |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Caroline Bankler, Navid Modiri)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 |
|
| 作者:阿部あかね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111 | | 作者:Haejin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3 | | $ 285 | | $ 59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