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強力地燃燒自己內在燈塔的亮光,
照亮四周、確定自己的所在位子,
自己照耀出前方的道路來。
年輕時,父母、老師或者職場的上司會提點我們許多做事的道理。「要能承受年輕時受到的苦難」這句話,卻常很難讓年輕人聽進耳裡。然而,人生的前輩們給我們的建言,是務必要放在腦海的一角、是絕對不可或忘的。
作者稻盛和夫指出,開始自力步上人生之路,就宛如在沒有海圖的大海當中航行一樣。此時唯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把人生的前輩所教導的事情當做羅盤使用。
本書即是稻盛和夫在這樣的期待與心情下,將自己在工作中嚐到的苦頭,在人生路上面臨到的苦難,在認真思考之餘所學到的智慧集結而成。稻盛和夫希望,各位讀者在工作中或人生路上遇到障礙時,能夠回想起書中所說的話,運用前輩經驗過的體會與智慧,把事情做得更佳完善且妥當。
這份原稿的內容是以促膝長談的方式,為走在同樣路上的年輕人們,陳述稻盛先生為人生和工作所苦惱、在痛苦當中所學到的事情,如:「人生‧工作的結果=思考方式×熱忱×能力」、「在小事上一樣用心」、「因大愛而覺醒」等,不僅可作為經營企業時的參考,甚至可以說是指引人生正確道路的絕佳指南。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大學工學系畢業。一九五九年創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京瓷)。歷經總經理、董事長之職,一九九七年起擔任榮譽董事長。又於一九八四年創立第二電電(現KDDI),擔任董事長,二○○一年起擔任最高顧問。
二○一○年擔任日本航空董事長。二○一三年成為榮譽董事長。一九八四年自費成立稻盛財團,擔任理事長。同時創設了國際獎項「京都獎」。每年表揚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貢獻的人。另外,他也針對年輕經營者創設「盛和塾」,自己擔任塾長,投注很多心血在培育經營者的工作上。
主要的著作有《高收益企業》、《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敬天愛人:我的經營理念》、《稻盛和夫的實學》、《你的願望必會實現》、《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人生的王道》、《稻盛和夫工作法》、《成功與失敗的法則》、《稻盛和夫 愈挫愈勇的自傳》、《努力,認真地活著》、《生存之道》、《燃燒的闘魂》等。
稻盛和夫官方網站:www.kyocera.co.jp/inamori
譯者簡介:
陳惠莉
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曾任雜誌社採編,出版社副主編。目前專職從事日文書籍翻譯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唐松章 崇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
馮仁厚 台灣盛和塾幹事兼塾長理念研討導引人、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蘇麗華 台灣第二電電股份公司執行董事、台灣盛和塾台灣幹事代表、前三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芳民 生產力建設集團總經理
許書揚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于卓民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溫肇東 前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名人推薦:唐松章 崇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榮譽董事長
施振榮 宏碁集團創辦人
馮仁厚 台灣盛和塾幹事兼塾長理念研討導引人、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蘇麗華 台灣第二電電股份公司執行董事、台灣盛和塾台灣幹事代表、前三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芳民 生產力建設集團總經理
許書揚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于卓民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溫肇東 前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章節試閱
保有希望
現在我相信「現象會如我們心中所想的顯現」。然而,剛成為社會人士的時候,我做什麼都不順心,根本沒辦法接受這種想法。
可是,即便在這樣的苦痛中,我依然不失開朗和希望。我想,就是這個原因才塑造出了今天的我。
當時我住在床舖都幾乎要破了的破爛宿舍的二樓。那是一間三坪大小的房間,榻榻米的表層都已經損毀不堪,稻草都裸露出來了。我就帶著爐子和鍋子住了進來,每天自己煮飯。
當時我在公司裡進行的研究,還有人際關係方面都不盡人如意,每當夜幕低垂,我都會一個人跑到宿舍後面,兩岸開滿了櫻花樹的小河去散心。我經常坐在小河邊,哼唱著〈故鄉〉這首歌。心裡的創傷不斷累積,讓我不知如何是好。我靠著盡情歌唱,給自己打氣。於是,我的心情就可以煥然一新,第二天又到公司繼續努力工作。
煩惱會隨時隨地找上任何一個人。但是,在這樣的狀況中,我們還是必須試圖轉換心情,對明天抱持希望和樂觀的想法。
提高心靈的次元
廣中平祐老師解開了數學的難題,獲頒費爾茲獎。聽說老師是因為提高了一個次元,輕易地就解開了這個難題。廣中老師說:「所謂的複雜現象,不過是單純事實的投影。」他的意思是,人類社會是很複雜的,職場的人際關係、和親戚的關係等,看起來也是非常麻煩而複雜怪奇的。可是,這種人類的狀態、人生的模樣都只是單純事實的投影。
舉例來說,如果來自四面八方的車子進入呈平面交叉的十字路口時,道路一定會整個塞爆。但是,如果增加一個次元,變成立體交叉的話,車子就可以通行無阻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只看到三次元的影子──也就是二次元的話,車子看起來好像要互撞了。但那明明是三次元的架構,看起來卻是二次元的平面,讓人無不慨歎其複雜奇怪。
人生和人類的樣貌也一樣,我們害怕的只是單純事實的影子而已。所謂的單純事實,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心靈投影塑造出了複雜而困難的現象。
想要在複雜的現象當中看出真實,唯有將自己的心靈層次提高一個次元。
尋求正確的事
我發現我從年輕的時候就經常自問,生而為人,什麼才是正確的?而且試圖去尋求答案。
雖然世道如此地混亂,我總是不斷地追求一種態度,那就是「不應該是這樣的。生而為人應該要那樣才對」。而這種追求正確事物的心,也就是尋求理想的心。
即便入學考試或就職考試落榜時,我也一直想要更加努力,好讓自己能考上優秀的學校或公司。此外,當我從事大部分的人不屑一顧的陶磁研究開發時,我也努力地想將陶磁變成一種優質的素材。
即便遇到幾乎要打倒我的逆境時,我也仍然高舉理想的旗幟,燃著希望,朝著夢想,繼續努力地邁進。
在漫長的人生當中,對各位而言不順遂的時期、痛苦難過的時候或許隨時會到來。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才需要咬緊牙關,朝著理想,誠實地繼續努力下去。
面對這樣的努力、誠實、勤勉,上天必定也會俯首稱臣的。
勿趨易避難
就職之後不久,身為一介小小職員的我,因為某件事和公司起了衝突,又受到工會的攻擊,曾經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當中。
當時,我的腦海裡浮現攀爬險峻高山的模樣,雖然沒有經驗,也沒有技術,我卻想嘗試垂直攀登聳立的石山。有人對尖銳的岩壁感到害怕、恐懼,又覺得落伍,所以我的決定招來了周遭人的砲聲隆隆。
前輩勸我「妥協是必要的」,也就是說,建議我和大家一起沿著山麓的和緩斜坡,慢慢地攻頂。
可是,我之所以堅持要採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是因為我考慮到,自己也是脆弱的人,如果趨易避難,慢慢地攀爬上去的話,可能很快就會放棄爬到山頂的信念,在半山腰就舉手投降了。此外,我也想到,對因為相信我而追隨我的人們來說,簡單容易的生存方法也是一件樂事,卻無法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
我下定決心,如果堅信自己是正確的,那麼不管有再多的指責,前面有再險峻的道路,我都要朝著鎖定為目標的山頂,筆直地攀爬上去,之後,我對自己還有他人都一直以嚴格的態度面對。我相信那絕對是正確的做法。
在小事上一樣用心
有人說,能做正確判斷的人就是在工作上可以有傑出表現的人。
想要做正確的判斷,就需要敏銳地觀察自己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必須保有能夠觸及事物核心的敏銳觀察力。
而這種敏銳觀察力來自於精神上的專注。但是,專注並不是突然想要就能立刻做得到的事情。事實上,專注是有習慣性的。不管再小的事情,都習慣付出注意力去執行的人,不論面對什麼樣的局面,都可以做到專注;但是沒有這種習慣的人,往往無法找到精神上的焦點。
愈是忙碌的時候,愈應該養成對小事也全力以赴的習慣。就算是自己沒什麼興趣的事情,也應該努力地多加關注,這叫做「有意注意」。
這種日常生活中的有意注意會左右「萬一」時的判斷力。而培養每天訓練出來的注意力和洞察力,保有敏銳澄澈的神經,可以做出正確判斷,這才是果斷、有才幹的人。
啟動潛在意識
只要活用潛在意識,就可以迅速且輕鬆地做正確的判斷。
舉例來說,開車時,打方向盤的方式會隨著彎道的曲度和車子的速度而不同。一旦習慣開車了,在下意識中就可以判斷當時的狀況,流暢駕駛。那是因為在反覆做這個動作之餘,動作的模式已經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中,一遇到狀況,我們便會在瞬間把這種模式叫出來做反應。
將棋名人升田幸三曾經說過:「在對戰的最重要關頭,下一手棋會閃過腦海,但是我會很慎重地長考,解讀接下來的幾十手棋。但是,結果還是只有最初那一瞬間浮上腦海的那一手,才能派上用場。」這也是活用進入潛意識的行動模式的一個例子。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情都會進入潛意識。我們每天全力以赴,反覆執行的經驗,還有強烈的經驗都可以轉移到實在的意識中去活用。
但是,強烈的經驗不是我們主動追求就一定可以得到的東西。既然如此,那麼凡事都認真投入其中,反覆地思考、執行就是活用潛意識的唯一方法了。若沒有每天認真地面對每一件事,就想要能夠正確而迅速地做判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明究事理
我們常說「說得有道理」或「不合乎道理」,這個「道理」就是人類的精神指標。換言之,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具備的判斷標準,也就是邏輯。
大家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場,一定都有被迫下判斷的經驗吧?此時大家應該都會按照自己的判斷標準判別好壞。如果回溯這種判斷標準的根源,我們就會發現,其原理、原則就是道理或倫理,也就是生而為人所應該做的正確事情。
所以,所謂的合理,不只是指單就理論上來說沒有矛盾,而是對照於人所應該走的道路,沒有出現偏頗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是在腦海中輕率地下判斷,還要回歸到人類精神最根本的部分去思考,做得合情合理,這才叫合乎道理。
沒有這種合理概念的人什麼事都做不成,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標準放在什麼地方。相對地,有邏輯思路的人,其所走的道路是四通八達的。因為道理這種東西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的。
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就得在自己心中確立一個指標。
以原理、原則為基準
我們必須隨時以原理、原則為標準進行判斷,採取行動。
不能引用一般人動不動就陷入窠臼的常識或慣例進行判斷。因為光靠常識或經驗做為準則,在遇到新的問題時,往往就無法解決,很容易就會讓自己卻步。
只要根據一直以來為人們所奉行的原理、原則來判斷,面對任何局面,我們都不會產生猶疑。
所謂的根據原理、原則,就是指以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為標準,正確地貫徹生而為人所該做的正確的事情。如果是根基於人類的道理所做的判斷,就能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在任何環境都可以暢行無阻。所以,隨時保有這種判斷標準的人即便躍入未知的世界中,也絕對不會感到畏縮。
在新的領域開疆闢土、大力發展,靠的不是豐富的經驗,也不是因為具備常識。而是看清楚生而為人的本質,以原理、原則為標準判斷事物
勿失去原點
登山時,在霧氣籠罩,視野處於零的狀況當中,每當遇到岔路要判斷前進路線時,往往會找不到正確的路徑而遇難。據說此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再度回到紮營地,重新走一次比較好。
這種想法也適用於投入新事業時,或者向未知的研究領域挑戰的時候。
在這種全新的領域中,將會面臨多次撞牆,或者經歷無路可走的局面。在面對這種局面時,即便努力克服當前的問題,想辦法解決了,但是對照於目標,多少都會出現些許誤差。而當我們來以這種方式反覆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就會大大地偏離了當初的目標。
當事人在越過幾個障礙之後會自我安慰「幹得好」,甚至感到滿意「啊,這樣就可以了吧」,然而,就結果來看,卻和成功相去甚遠。
因為只根據當場的狀況做判斷,沒有返回原點再度檢視,所以產生了這樣的結果。唯有看清楚原點,立基於事物的本質,在這種情況下所做出來的判斷才能讓我們在未知的領域獲得成功。
保持善念
要做正確的判斷,就要有正確的認識。但是,要做到正確的認識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現象這種東西只是一個事實,卻會受到觀察者的觀點左右。存在的不是只有絕對的事實而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因為是透過現象觀察者的心靈濾鏡去看事情,所以會被人的主觀左右,唯一的事實可能是善,也可能成為惡。
舉例來說,有個人盡全力努力工作。如果我們的解讀是這個人以倍於常人的認真態度投入只有一次機會的人生,拚命地想要存活下去,那麼這件事或許就是一種善。然而,如果就他不顧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也不懂得適時地娛樂,只是一個勁兒地埋頭苦幹的觀點來看,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被解釋成一種惡。
這不是何者對、何者錯的問題,也許兩者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既然會被主觀左右,那麼我們就應該養成以善的觀點來看事物的習慣。因為否定性的看法不會讓自己獲得成長,也不能順利解決問題。但是,以高次元的心境為標準所尋求到的認識和判斷,一定會帶來美好的結果。
保有希望
現在我相信「現象會如我們心中所想的顯現」。然而,剛成為社會人士的時候,我做什麼都不順心,根本沒辦法接受這種想法。
可是,即便在這樣的苦痛中,我依然不失開朗和希望。我想,就是這個原因才塑造出了今天的我。
當時我住在床舖都幾乎要破了的破爛宿舍的二樓。那是一間三坪大小的房間,榻榻米的表層都已經損毀不堪,稻草都裸露出來了。我就帶著爐子和鍋子住了進來,每天自己煮飯。
當時我在公司裡進行的研究,還有人際關係方面都不盡人如意,每當夜幕低垂,我都會一個人跑到宿舍後面,兩岸開滿了櫻花樹的小河去散心。我經常坐...
推薦序
【推薦序】心靈會召喚同樣頻率的心靈 溫肇東
本書出版於平成元年(一九八八年),當時稻盛先生五十六歲,剛創立第二家公司KDDI(一九八四年)。那也是「日本第一」年代的高峰,雖然經濟富裕了,個人所得提高,工作時間縮短;但他也觀察到,公司裡裡外外的日本年輕人似乎有些徬徨,工作動機不是特別強,且有享受人生的傾向。
稻盛先生從小在唸書、身體健康狀況,到初入社會、進公司,一路並不順利,碰到許多挫折。之後稻盛先生憑著一股對技術的熱忱,完全不懂經營管理就創業,一開始也經歷許多難題。但他不斷地從自身的反省、檢討,透過不停地分享、著書,直到成為「經營之聖」。本書中很多人生體悟與經營智慧都是他在實作中自我修練來的,京瓷覺得這些思維與理念十分重要,將稻盛先生在公司內外的演講或談話編成員工訓練的刊物,PHP出版社受託編輯,更積極推廣給京瓷以外的讀者。
最近剛從京都京瓷總公司的「稻盛和夫圖書館」參訪回來,對本書的內涵及精神特別有深刻的感受《經營者人格的14堂課》可以用在人生,也可以用在事業上。這樣的想法只有稻盛先生這樣的聖人才做得到嗎?倒也未必,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在TED ╳ Taipei「設計・蛻變」的論壇中,謝榮雅先生和童子賢先生也不約而同地提出類似的觀點。他們都不斷地超越自己,正面看待未知,勇敢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我已幫四本稻盛先生的書寫過推薦序,雖然其中心思想在這本書的時候大部分已確立,但每一本書都有其不同的脈絡,令人有不同的領悟。本書稻盛先生從年輕人面對人生、工作的抉擇開始,討論如何做判斷、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提升自我,再帶入如何創新、領導、到經營企業。在我年輕的時候也讀過經濟日報「如何成為夥計、主管、老闆」等系列的勵志書籍,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稻盛先生的許多觀念更直指核心,「生而為人,什麼才是正確的?」敏銳的觀察力是來自於「有意注意」、「現象會如我們心中所想的顯現」,「天賦的才能不能私有化」、「因為有部屬,所以我才得以存在」等無私及利他的想法貫徹全書。領導者更要能掌握自己的健康和體力,公司真正的意義是在「追求所有全體員工在物、心兩方面的幸福」,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貢獻」。在人際關係上,就算遭人背叛,依然願意相信人,信賴不是對外尋求,而是要內求於自己的心,贏得顧客尊敬、贏得員工的心靈,才能創造偉大的業績。京瓷五十多年來無赤字、無負債經營,讓其說法更有說服力。能在這樣的領導人下面工作是幸福的事,但似乎不易找到這樣的領導者。可是有朝一日你有機會的話,要不要做這樣的領導者?
前一陣子豐田劇場上演的《領導者們》,也讓我們看到戰前、戰後日本公司的領導者、技術者及員工的努力。在惡劣的大環境、戰爭、銀行與美國的壓迫下,他們都能一一克服難關,造就了豐田汽車的成就。光有哲學、理念還不夠,稻盛先生「敬天愛人」的中心思想還要透過阿米巴組織,讓每個人都了解成本、費用才得以實踐。
稻盛先生經營過的公司(京瓷、KDDI、日航)一再佐證了他的心法、道法與技法,也反覆驗證了重要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 熱忱╳ 能力」。我特別欣賞「現象會如我們心中所想的顯現」,提高心靈的次元,會讓你在複雜的現象中看出真實,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才能吸引到對的人才,
擴展你的人生和事業。(本文作者為前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用美麗的心打造的人生地圖 馮仁厚
「這一生所為何來?」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要如何經營?」
每個人到了自己人生關鍵時刻,都會遇到這些生命的課題,來拷問自己。許多時候,自己都沒有答案!
年輕的人,常會覺得自己有的是時間,不覺需要特別珍惜人生的際遇;年紀大的人,常覺得歲月如梭、稍縱即逝,想珍惜每個際遇,卻又常時不我予。
不管你怎麼對待自己及發生的機緣,人生的時間仍然不會停留,還是一天天地逝去。到了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這些問題還是會來拷問你自己。
佛法經典《華嚴經》云:「如是思維,如是顯現。」意思是說,自己所面對的外在世界與自己的人生際遇,是人們自己思維深處的認定所產生的。也就是說,人是透過自己的認定,來看見外在世界的;人是透過自己的認定,展現他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否能過得美好,關鍵就在於自己是否擁有美好的思考方式。也就如稻盛和夫先生自己說的「人生、工作結果」方程式一樣,即使只有一般能力的人,也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只要你投入不亞於任何人努力的熱忱,以及擁有「作為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也就是美好人生的人生哲學。
人生、工作結果= 思維方式╳ 熱忱╳ 能力
這本書,用促膝長談的方式,展現稻盛和夫先生在他的人生與工作中,所面對的各項困難、挑戰、痛苦之際遇,在他用心面對、正面跨越挑戰之後,所得到的人生智慧精華。
每個篇章,雖然都只有短短的篇幅,卻是承載了稻盛和夫先生人生閱歷與智慧結晶。也是稻盛先生用美麗的心,將其對自己人生的思考所得,打造成的人生地圖,獻給有緣人參考。
能遇到這本書,是人生難得的機緣。這是值得一讀再讀,或者帶在身邊,作為人生指引的好書。以期許自己用美麗的心,打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本文作者為台灣盛和塾幹事兼塾長理念研討導引人、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人生之路上的羅盤、指南針 蘇麗華
我是盛和塾的塾生,也是台灣塾的世話人,當然也是稻盛先生的崇拜者。受邀為塾長稻盛和夫寫的書撰寫推薦序,讓我有點惶恐,期待我能以一般讀者的、客觀的立場與經驗,來為讀者介紹這本書。
《經營者人格的14堂課》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將自己在工作中嚐到的苦頭,以及在人生路上面臨到的苦難,在認真思考之餘,將所學到的智慧集結而成。坊間常有一些介紹知名企業成功經驗的書籍,也有不少名人語錄的出版,但是很少有書籍如同本書。作者在本書中將經歷的實例,以過來人的身份,向尚未走過或正遇到類似經歷的讀者,提出忠懇的諫言。不論您是職場新兵、菜鳥,還是主管、企業主,相信咀嚼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會有所得。
畢竟日本企業的文化與台灣的企業文化非常接近,我們對作者的經驗及提出的忠告,應該是零接縫、可以完全吸收。特別是作者稻盛先生的經歷,不是王子、公主式的貴族企業經驗,而是和一般社會大眾一樣,從最基層幹起。所以他提到的「要能承受年輕時受到的苦難」這句話,也希望正在努力的年輕人,務必將這句話放在腦海,絕對不可忘記。
本書不是一本艱深的經典註解,而是像白話且生活化的《荒漠甘泉》。當您在工作中遇到障礙、在人生路上面臨抉擇時,作者會以經驗和智慧,提供您合理且令人釋懷的思考方向。所以本書不僅可作為經營企業的參考,甚至可以說是指引讀者人生正確道路的指南。
二○一四年,台灣發生太多令人感到錐心之痛的事件,「食安問題」讓我們飽受折磨;許多剛走入職場的年輕人,感到徬徨無助。但在本書中,也可以讓您我找到許多答案,讓我們也能「因大愛而覺醒」,在患難中仍然感受到彼此的溫暖,在「在小事上一樣用心」,使我們不會失去努力的目標。
稻盛和夫指出,開始自力步上人生之路,就宛如沒有海圖、指南針,在大海中航行一樣;此時必要的準備工作,就是把前輩、長輩所教導的事,當做指南針、羅盤。稻盛和夫希望,每一位讀者在工作中或人生路上遇到障礙時,都能夠回想起書中所說的話。我也衷心希望,每一位讀者能藉著《提高心靈層次,擴展經營》的話語,在奮鬥的茫茫大海中,靠智慧渡彼岸。(本文作者為台灣第二電電股份公司執行董事、台灣盛和塾台灣幹事代表、前三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推薦序】有志者,事竟成。卓越來自永不熄滅的鬥志 許書揚
在這個充斥者「小確幸」的時代,本書無疑是一記有力的當頭棒喝。
作者在本書的一開端,直接指明人生本來就不是簡單的兒戲,強調隨時都要以認真且充滿能量的心態,去面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挑戰。如果總是以得過且過的心態玩日愒歲,將會失去人生最重要的本質──「善」。
那麼,要如何擁有充滿能量的心態呢?思考與反省是最重要的兩個步驟。作者強調人在學習階段就必須走在正面且積極的思考模式裡,思考模式代表了人生哲學的最終走向。而人生哲學的差異則直接顯現了一個人的未來生活。
作者指出,人生中雖然有許多人可以為我們提早指出對的方向與思考模式,但人終究需要自行體驗各種失敗與錯誤後,方能得到成長。因此,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便是一項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質,這一點與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的思考模式不謀而合。
綜觀台灣目前的工作環境,許多年輕的一代對工作採取相當消極的心態,認為再怎麼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與理想相距甚遠的事實。本書也許可以為這樣的迴圈提供一個方向。
作者認為,工作的本質應該是「愛」與「專注」。不論做的是什麼樣工作,對工作的「愛」才是提供持續工作的永續能源。只有忘我地投入其中,才能燃燒出工作的璀璨光芒。作者也指出對任何事物的一知半解跟一無所知並沒有任何差異,只有專注並透澈的掌握自己的專業才有機會一探生命的本質。
面對艱困的環境,考驗的是人的意志與韌性
作者回憶自己剛踏入社會時,物質與精神上都面臨極大的困難與考驗。這一點,似乎可以提供台灣新踏入職場的一代絕佳的參考與借鑑。熱情與執念是作者提供給讀者的唯一解,這樣的熱情與執念會在堅持的歲月裡不斷打磨,最終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對理念的執著是作者一再強調的生命姿態,在永不放棄的堅持中將本心昇華,最終反映在日常的所有事物上。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說窮究一件事物便等於了解人生所有的面向。
成功來自純淨的熱情
成功是所有人都想追尋的目標,然而真正到達成功境界的人卻少之又少。古往今來,成功的秘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作者的眼中,成功只有一個要訣,來自於自我對事物的渴望與執著。在通往目標的路上,阻礙與困難無可避免,然而只要擁有無與倫比的渴望,這一切終將成為成功的基石。這也是作者在書中所說的:「面對這樣的努力、誠實、勤勉,上天也必定會俯首稱臣的」。
來自全球化的挑戰,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
古人說:「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正因為台灣面臨如此嚴峻的處境與考驗,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才更應該爆發出如同作者所強調的骨氣與執著。回顧台灣上一代所散發出來讓世界都為之側目的能量,我相信年輕的一代並沒有遺忘過去的台灣精神。藉由本書,我期許新一代的台灣青年能發揮積極、創新的特質,再造下一個輝煌的台灣新世代。(本文作者為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心靈會召喚同樣頻率的心靈 溫肇東
本書出版於平成元年(一九八八年),當時稻盛先生五十六歲,剛創立第二家公司KDDI(一九八四年)。那也是「日本第一」年代的高峰,雖然經濟富裕了,個人所得提高,工作時間縮短;但他也觀察到,公司裡裡外外的日本年輕人似乎有些徬徨,工作動機不是特別強,且有享受人生的傾向。
稻盛先生從小在唸書、身體健康狀況,到初入社會、進公司,一路並不順利,碰到許多挫折。之後稻盛先生憑著一股對技術的熱忱,完全不懂經營管理就創業,一開始也經歷許多難題。但他不斷地從自身的反省、檢討,透過不停...
作者序
【前言】
年輕時,每當父母、師長或職場的上司提點、指導我任何事情時,我都不自覺地想要反抗。父母說「要能承受年輕時遭受的苦難」,我也聽不進耳裡,甚至還反駁「我才不管什麼年輕時的苦難」。
所謂的青年時代,本來就有強烈的反抗心態,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包括父母在內,一些前輩們給我們的人生建言請務必要放在腦海的一角,這是絕對不可或忘的事情。
當我們開始自力步上人生之路,就宛如在沒有航海圖的大海中航行一樣。此時唯一要做的準備,就是把人生的前輩所教導的事情當作羅盤使用。
我在本書中所提到的事情也一樣,年輕的讀者當中,或許有人對這樣的內容會感到反彈,或者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當各位在工作或人生路上遇到障礙時,希望大家能夠回想起我所說的話。
因為這些話都是我在工作當中嘗到苦頭,在人生路上面臨苦難時,認真思考之後所學到的智慧。我相信,這些智慧對各位來說,絕非完全無用。
一九八九年四月
稻盛和夫
【前言】
年輕時,每當父母、師長或職場的上司提點、指導我任何事情時,我都不自覺地想要反抗。父母說「要能承受年輕時遭受的苦難」,我也聽不進耳裡,甚至還反駁「我才不管什麼年輕時的苦難」。
所謂的青年時代,本來就有強烈的反抗心態,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包括父母在內,一些前輩們給我們的人生建言請務必要放在腦海的一角,這是絕對不可或忘的事情。
當我們開始自力步上人生之路,就宛如在沒有航海圖的大海中航行一樣。此時唯一要做的準備,就是把人生的前輩所教導的事情當作羅盤使用。
我在本書中所提到的事情也一樣,年輕的...
目錄
推薦序 心靈會召喚同樣頻率的心靈 溫肇東
推薦序 用美麗的心打造的人生地圖 馮仁厚
推薦序 人生之路上的羅盤、指南針 蘇麗華
推薦序 有志者,事竟成。卓越來自永不熄滅的鬥志 許書揚
前言
第一章 如何享有美好的人生
描繪人生這齣戲
尋求人生的目的
抱著一決勝負的心態生活
保有思考人生的機會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考方式×熱忱×能力
實現夢想
自我觀照
開啟道路
第二章 如何尋找工作的喜悅
創造生存的價值
愛上工作
專注於一件事
日日創新
發送愛
第三章 如何戰勝困難
思考為先
突破障壁
提升願望成為一種信念
釋放能量
正面迎戰困難
保有希望
提高心靈的次元
尋求正確的事
勿趨易避難
第四章 如何做正確的判斷
在小事上一樣用心
啟動潛在意識
明究事理
以原理、原則為基準
勿失去原點
保持善念
控制本能心
集中意識的焦點
原貌呈現
第五章 如何提升工作效率
持續描繪夢想
主動燃燒
在漩渦的中心點工作
站在擂台正中央奮力拼搏
膽大而心細
把完美主義當成習慣
第六章 如何提升自我
開啟未來
承認能力之不及
超越平凡
戰勝自己
熱情成就事物
以純淨之心描繪未來
建構精神的骨架
全心訴說
第七章 如何成就新事物
到達真正的創造境界
依賴自己
追求內在的理想
開創新時代
樂觀地構想、悲觀地計畫、樂觀地實行
持續思考直到「看得到」
以未來進行式來掌握
無止境地追求自己的可能性
有所根據再進行挑戰
相信可能潛力
第八章 如何做一個模範上司、前輩
以無私之心用人
自我犧牲,將贏得信賴
體現職場的倫理
投注能量
評價、任用、追蹤
以大善之心引導
第九章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
將團體帶往幸福
改革、創造現狀
保有謙虛的態度
具有判斷的標準
健康的身心塑造公正的判斷
磨練自我
第十章 如何執行真正的經營
保有高次元的目的
注意企業的目的
方向一致
看清本質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益
討顧客歡心
受顧客尊敬
明示企業哲學
第十一章 如何塑造以心靈為基礎的企業
心靈創造偉大的業績
信賴構築於自我的內在當中
體貼心贏得信賴
讓企業豐收
保有崇高的目標
獲得超越世代的共鳴
角色創造職階
第十二章 如何開啟新的活路
要求嚴格的課題
醉心於工作
保有良善的動機
努力活過今天
詳盡思考工作
單純化之後再思考
以人性為基礎
撤退的決定
第十三章 如何擴展事業
突破自我的常識
定價左右經營
市場決定價格
每天擬定損益表
拋開私心,以利潤為主
保留企業實力
質疑組織
設定可以看到的目標
第十四章 如何步上經營的王道
專注經營
注重經營的態度
建立自我
累積心靈的修練
同時保有兩個極端
貫徹正確之事
因大愛而覺醒
得到值回辛勞的代價
出版之際
推薦序 心靈會召喚同樣頻率的心靈 溫肇東
推薦序 用美麗的心打造的人生地圖 馮仁厚
推薦序 人生之路上的羅盤、指南針 蘇麗華
推薦序 有志者,事竟成。卓越來自永不熄滅的鬥志 許書揚
前言
第一章 如何享有美好的人生
描繪人生這齣戲
尋求人生的目的
抱著一決勝負的心態生活
保有思考人生的機會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考方式×熱忱×能力
實現夢想
自我觀照
開啟道路
第二章 如何尋找工作的喜悅
創造生存的價值
愛上工作
專注於一件事
日日創新
發送愛
第三章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