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mazon.com customer review 4.3顆星
日本讀者1:成功人生的秘訣就是,擁有「想法」
「人生、工作的成果=思考方式X熱誠X能力」
整本書傳達:心中抱持何種「想法」,將影響到整個人際關係與人生。抱持著「我想要成為這樣的人」的強烈想法,即便在睡夢中也不斷這樣想,並且將想法化為更高端的「信念」,那麼任何目標都一定能夠實現。
果然在人生或工作中,拚命地努力是最重要的,藉由這本書,我再一次地認識了正確思考與抱持想法的重要性。
日本讀者2:無論何時、何地閱讀,都讓人滿腔熱誠
雖然內容是取自對鹿兒島大學學生的演講,但我認為無論是何年紀,讀來都讓人滿腔熱誠。是能提升心靈境界的一本書。
日本讀者3:推薦給想學習成功哲學的人
這本書是教授稻盛和夫哲學的經營書。
如果改變自身的哲學,也就是思考方式的話,自己整個人生的格局就會改變。
而根據人與組織的格局,思考方式更會不同。
彷彿是在述說「如果擁有哲學,任誰都能成功」,哲學就是如此重要。
我想推薦給正像我一樣煩惱著「雖然想成功,但我才不知道什麼哲學」的上班族。
這並不是單純融合好幾次的演講內容,或把那些知識有系統地整理出來的書。
反而有一種親臨現場、學習意識高漲的感覺。
如果能用薄薄202頁的紙就能買到稻盛和夫的哲學,那還真可說是太便宜了。
也推薦給想提升學習意識的人。
日本讀者4:鹿兒島、稻盛,帶動日本革新!
與學生相關的演講真的很有意義,真希望能在網路上讓所有人都能免費閱讀。
日本讀者5:罕見的經營者!
●優秀的經營者與常人不同之處就在於思考方式
也就是說,無論遭遇何種困難,都不放棄。
當一般的經營者因經營虧損而收手時,優秀的經營者絕不如此。
他們會返回原點,思考是否有任何得以努力的方法。
他們絕不收手,想方設法前進。
這就是兩者的不同之處
●如果稻盛稍微年輕點的話,真想請他重建「東京電力」!不過想必很花時間,那可能太讓他困擾了。如果真的能拜託他,政府想必也會像當初重建「JAL」時一樣,將「東京電力」託付給他吧。
●罕見的經營者→優異的思考方式→活下去的力量。
有一顆溫和體貼的心固然重要,但是只憑這樣的心,無法獲得跨越困難的力量;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上敗退,並且遭到淘汰;國家則在全球化競爭下一路衰退。
時代已經與過去大不同,經濟環境急速變化,技術革新的潮流也益發加速,在這種渾沌的世局中,我們需要的是,不因為狀況隨波逐流、不輸給周遭環境,絕不對一切事物低頭的強韌精神,也就是所謂的「鬥爭心」。
倘若,現在的日本社會處於一種難以培養鬥爭心、飢渴精神的狀況,那麼一肩挑起未來的各位年輕人,就只好主動追求必須發揮飢渴精神才能活下去的環境。我們必須與富足的日常生活訣別,主動採取投身於困難之中的行動。話雖如此,這種「冒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辦得到的舉動。
既然如此,我們至少要透過書本等精神層面上的學習,才能夠追求飢渴精神。
本書是作者在母校鹿兒島大學舉辦座談會,針對大學生以及研究所學生進行演講,同時還設有問答時間與小組專題討論所重新編撰而成。其根本精神在於鼓勵年輕的一輩孕育活力,並作為讀者追尋人生的指南針。
學界專業推薦
吳安妮 政治大學會計系講座教授
周玲臺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
韓志翔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蔡東峻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電信管理研究所教授
史習安 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業界誠摯推薦
童子賢 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羅祥安 巨大捷安特前執行長
薛明玲 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于紀隆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主席
張宏嘉 豐群企業集團董事長
張廣博 良機企業集團董事長
許書揚 經緯智庫暨保聖那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戴秋芸 利百加管理顧問團創辦人、執行長
台灣盛和塾推薦
蘇麗華 味蘇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二電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張文澤 台灣盛和塾理事長、天行者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馮仁厚 台灣盛和塾常務理事兼塾長理念引導人、群仁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廖述偉 傢式國際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鹿兒島市。一九五五年就職於京都的絕緣礙子製造商松風工業。一九五九年四月,獲得友人資助而成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稱京瓷),目前擔任名譽會長。此外還參與第二電電企劃(現稱KDDI)的設立以及日本航空(JAL)的重建。主要著作有《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如何思考:人生與工作結果將徹底不同》、《稻盛和夫的實踐阿米巴經營:全員獨立核算收支損益》、《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等(以上中文版皆由天下雜誌出版發行)。
稻盛和夫官方網站:www.kyocera.co.jp/inamori
譯者簡介:
林子傑
日文翻譯、自由撰稿者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我現在想告訴你們的事
人生決定於心中抱持的「想法」
我已經八十四歲了(注:二○一六年當時)。透過這八十四年的人生,我認為內心抱持著何種「想法」,將會決定人生中所有的一切。事實上,我也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
正因為如此,我深信上述道理便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首先,我希望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人類去「想」的這件事情。
一般說來,我們都認為以邏輯建構事物,並且以頭腦進行推論,也就是「思考」這件事十分重要。反過來說,應該會有很多人認為,相較之下「想」這件事任誰都會做,所以沒有什麼大不了。
然而,「想」這件事情遠比「思考」這件事情來得重要太多了。一直以來我都深信,世界上再沒有比「想」這件事擁有更大力量的事物了。
閱讀本書的諸君,也許會有人認為「擅長讀書」、「頭腦聰明」才是要緊的事。
這些東西固然非常重要,可是心中究竟想著何種事情,其實比起聰明才智更為重要太多。
「想法」形塑出「良心與人格」、「境遇與環境」
所謂的「想」,雖然是人類一切的根源與基礎,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察覺這個理所當然的道理。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探討「想法」。
第一,我們每天生活中所抱持的「想法」一點一滴地累積,便形塑為每一個人的良心、人品、人格。也就是說,即便每天都只想著當下的事情,但這些「想法」累積起來後,我們每一個人的良心、人品、人格便會自然成形。
總是想著「只要我自己好就夠」,心中只有擅自妄為、薄情無義「想法」的人,我認為他會受到他的心中「想法」影響,最後變成一個薄情無義,缺乏良心、人品、人格之人。
反過來說,心中總是充滿關懷之情的善良「想法」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充滿關懷他人之情的良心、人品、人格。
不只如此,「想法」還扮演了另一個重要的腳色:所謂的「想法」,也會同時形塑出適合該人的境遇與環境。
換一個說法:「想法」累積下來的成果,將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想即便如此說也不為過。
關於這一點,活躍於一百多年前的英國啟蒙思想家詹姆士艾倫(譯注:James Allen,一八六四~一九一二年)曾經如此說過:
人是想法的主人、
是人格的創造者,
也是環境與命運的設計師。
一個人的周圍發生些什麼事,現在又處於何種境遇呢?
這些正是由自己一路走來心中所抱持的「想法」累積而生。
就算你自怨自艾:「我是個打從出生就註定命運悲慘的人。」,也依然無濟於事。
因為,自己的命運既不是他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東西,更不是大自然賦予的,而是自己的「想法」形塑出來的。
包括與家人、鄰居及同伴之間的關係等,一切人際關係都反映了自己的內心所想。
我們往往容易心想:「我的周遭總是有一堆居心叵測、欺騙他人為樂、作惡多端的人。」,但這一樣反映自自己內心的想法。
有許多宗教家、聖人、賢人,雖然以不同的表達方式以及表現手法呈現,但都告訴我們上述道理。
不幸的是,大多數的現代人都不相信自己懷抱的「想法」,蘊藏了如此龐大的力量。
不管你信或不信,實際上人生的結果、人際關係、與地域社會的關係,一切都是由自己的「想法」給創造出來的。
今日富足的文明社會,乃是建構自人類的隨意發想
相信大家都知道,以兩百五十年前起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作為契機,人類建立起近代的文明社會。這便是產生自人類「想法」的創舉。
古早的人類,過著撿拾樹果、捕魚、捕捉野獸,也就是狩獵採集的生活,可說是與自然共生。
然而,距今大約一萬年前,人類找到了自行從事生產的方法,透過培育穀物、豢養家畜且食用之,從此進入了農耕畜牧的時代。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中,人類並不能單純依照自己的意志活下去。但透過農耕畜牧,人類脫離了大自然的定律,開始可以憑著自己的意志存活下去。
約莫兩百五十年前,工業革命發生,人類擁有了蒸汽機,得以在工廠使用各種機器,並且生產種類繁多的產品。
在那之後,人類不斷有新的發現與發明,科學技術獲得長足的進步,終於建立起今天的偉大文明社會。
悠久的人類歷史中,人類僅靠最近兩百五十年的短暫時間,便建立起富足的文明社會。
為何科學技術能夠有如此驚人的發展呢?不消說,當然是源自於人類原本所擁有的「想法」。
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我想這樣做」、「如果有這種東西就方便了」、「如果這種事可以辦到」等各式各樣的「想法」。
比方說,面對一直以來總是以步行或跑步前往的地方,心想:「是否有更快、更方便移動於兩地的方法呢?」,因而在心中懷抱起:「我想要新的交通工具。」這種有如作夢般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成為強大的動機後,人就會開始嘗試製造新的交通工具。
在反覆經歷許多次失敗後,最後新的交通工具終於問世。如同上述狀況,有人發想出了腳踏車,有人發明了汽車,也有人製造出了飛機。
發明這些具體的物品,在製造的過程當中,當然必須依靠頭腦深思並且加以鑽研,然而最初的起源,往往只是心中突然浮現的「發想」而已。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說:「不要天馬行空亂想。」,那是因為「隨意發想」經常被當作一種不正經的事。
然而,「隨意發想」其實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浮現人類心中的各種「隨意發想」,正是發現與發明的原動力,因此而催生了現在的科學技術。
如同上述說明,人的一切行動都是來自於內心產生的「想法」。
一個人如果沒有任何「想法」,根本不可能採取行動。許多人都將「想」當作是一件簡單小事並輕視之,然而世上沒有比「想」再重要的事情了。
每個人同時擁有利己與利他之心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發想」萌芽的人類內心。
我認為,人的內心是由兩件事所構成的。
第一件,便是充滿欲望、「只要自己好就夠」的利己之心。
人類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必須吃進食物以攝取營養。
同時,為了防寒必須穿衣服,為了遮蔽風雨也必須居住在房屋之中。
這些讓自己活下去所必須擁有的欲望,我們一般稱為本能,而以這種本能為根本,產生「只要自己好就夠」的利己之心,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
第二件,則是「想要幫助他人」、「想要對他人親切」的利他之心。
所謂的利他,便是「施惠他人」。我們不只擁有利己之心,像這種善良的利他之心,也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
也就是說,無論哪一個人,內心都同時擁有並存在利己以及利他的兩種心態。而真正重要的是,究竟哪一方在自己心中占有較大的比例。
我想為各位介紹曾經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知名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所寫的詩,來說明人類這兩種互相拉鋸的心。
泰戈爾所寫的詩之中,有一首詩這麼寫道:
我獨自去赴幽會。是誰在暗寂中跟著我呢?
我走開躲他,但是我逃不掉。
他昂首闊步,使地上塵土飛揚;
我說出的每一個字裏,都參雜著他的喊叫。
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恥;
但和他一同到你門前,我卻感到羞愧。
泰戈爾在這首詩中,充分表現出人的內在住著一個充滿利他、溫柔體貼的自己,以及骯髒、愛嫉妒、易怒、只要自己好就夠、充滿欲望內心的自己。
明明我們都想要讓自己以美麗的內心活下去,但另一個骯髒的自己卻在心中如影隨形,無論如何都甩不開。這兩個自己同時住在心中,不可能分離,因此泰戈爾在神的面前為此感到羞恥。
想要發揮利他之心,必須要「打理」內心
那麼,想要抑制這種只要自己好就夠的利己之心,進一步發揮美麗的利他之心,我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關於這一點,先前介紹過的英國啟蒙思想家詹姆士‧艾倫將人心比喻為庭園,如此道來:
人類的心就像家中的庭園。
有人細心從事理性的耕耘,也有人放任它發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心依舊會因循各種狀況,獲得成長。
如果你不曾在自己的庭園裡,種下美麗的花草,
不久後便會因為雜草的種子散落,
變成雜草叢生的庭園。
優秀的園藝家會耕耘自己的庭園、除去雜草,種上美麗的花草,
並持續地悉心栽培。
同樣地,如果我們也想度過美好的人生,
就應該努力耕耘我們心中的庭園,
首先將不純淨的意念從心中清除掉,
種上乾淨正確的思想,
然後繼續不斷地培育它們。
摘自《原因與結果的法則》(日文版由Sunmark公司發行)
也就是說,人類的內心必須靠自己打理。如果置之不理,就會成為雜草叢生的庭院。
詹姆士‧艾倫認為,想要打造有如美麗花草漂亮地綻放於庭園的內心,就必須詳細觀察並確認自己內心的狀況,然後好好打理。
如果內心有如雜草叢生,那個人的人格將會扭曲,變成一名個性彆扭的人,同時,擁有這種負面人格的人,其周邊事物也會與他的個性共鳴,讓他過得波濤萬丈、困難無比。
反過來說,如同前面所提及,懷抱一顆美麗心腸活下去的人,不只會擁有令人讚嘆的良心、人品、人格,身邊也會因為他的良心、人品、人格而發生許多美好的遭遇。不僅工作會順遂,公司也會繁榮,更能建立一個豐足和平的家庭,以及打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人在心中所抱持的「想法」,就是擁有如此偉大的力量。
翻閱本書的朋友,應該都正為了未來拚命用功、努力工作。
這些事情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事情,便是打理、整理自己的內心。
我們必須盡可能整理心中的庭院,才能夠壓抑「只要自己好就夠」的邪惡利己之心,讓充滿關懷而美麗的利他之心充滿心中。
事實上,許多宗教家之所以會投入各種修行甚至是苦行,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靈更為美麗,才會透過嚴格的修行鍛鍊自己,以整頓心中的意念。
像這樣讓內心變得更美、更純潔的行為,不僅是宗教家,更是我們一般人該從事的行為。
讓自已活在當下的內心變得更美麗,這便是一個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一點,並且讓努力產生想法的來源──也就是我們的「心」變得更為潔淨才行。
第一章 我現在想告訴你們的事
人生決定於心中抱持的「想法」
我已經八十四歲了(注:二○一六年當時)。透過這八十四年的人生,我認為內心抱持著何種「想法」,將會決定人生中所有的一切。事實上,我也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
正因為如此,我深信上述道理便是這個世界的真理。
首先,我希望各位可以思考一下,人類去「想」的這件事情。
一般說來,我們都認為以邏輯建構事物,並且以頭腦進行推論,也就是「思考」這件事十分重要。反過來說,應該會有很多人認為,相較之下「想」這件事任誰都會做,所以沒有什麼大不了。
然而,「想」這...
作者序
【前言】京瓷名譽會長 稻盛和夫
我出生於一九三二年。我懂事不久,日本便面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各位年輕朋友或許難以想像,戰爭剛結束時,日本幾乎所有的都市都在美軍的空襲下化為灰燼,我出生成長的鹿兒島也成了一片焦土。人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等等簡陋建築物中,因為缺乏糧食而挨餓受苦。
然而,即便身處如此環境,人們依然沒有失去一絲活力,反倒是下定決心,不管面對任何狀況都要活下來。人們奮發向上,拚命從事眼前可以努力的一切事物。當時是新制中學學生的我,也一樣為了讓家人溫飽,幫助父母、不辭勞苦地製作燒酒與鹽。
正因為每一個國民都有這一種「活下去的力量」,才讓日本脫離了國家滅亡的危機,更以此種力量作為反動,達成了令世界讚賞的奇蹟式戰後復興,經濟上有長足發展。
另一方面,閱讀本書的諸君,想必大半都是生於日本富足後的時代,成長於物質生活不虞匱乏的時期;不僅不愁吃穿,想要的東西也會得到滿足。
生於這種只知道日本財富滿盈世代的年輕朋友,往往缺乏挑戰困難事物、跨越障礙,及力求充滿創造、挑戰的精神。正因為現在已經獲得滿足,所以不會積極接觸新事物,只是安於現況。
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許多被稱為「草食系」、「草莓族」等,雖然溫和體貼,但卻缺乏活下去力量的人們。
有一顆溫和體貼的心固然重要,但是只憑這樣的心,無法獲得跨越困難的力量; 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上敗退,並且遭到淘汰;國家則在全球化競爭下一路衰退。
時代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經濟環境急速變化,技術革新的潮流也益發加速。在這種渾沌的世局中,我們需要的是,不因為狀況隨波逐流、不輸給周遭環境,絕不對一切事物低頭的強韌精神,也就是所謂的「鬥爭心」。
倘若,現在的日本社會處於一種難以培養鬥爭心、飢渴精神的狀況,那麼一肩挑起未來的各位年輕人,就只好主動追求必須發揮飢渴精神才能活下去的環境。我們必須與富足的日常生活訣別,主動投身於困難之中。話雖如此,這種「冒險」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辦得到的。
既然如此,我們至少要透過書本等精神層面上的學習,去追求飢渴精神。
過去,無論是主動或被動,日本人因身處於悲慘的環境之中,每一個人都發揮了「活下去的力量」。然而生活變得富足的現代,想要激勵年輕人,就必須要有新的方法。同時,如何創造讓年輕一輩能夠主動奮發的機會,也將是今後整個社會必須思考並且盡到的義務。
我曾經在母校鹿兒島大學舉辦座談會,針對大學生以及研究所學生進行演講,同時還設有問答時間與小組專題討論。本書便是針對上述內容重新編撰而成。
本書的根本精神在於鼓勵可愛的學弟後進,希望本書對於今後將一肩挑起未來的年輕一輩而言,可以成為重新孕育「活下去的力量」的契機。倘若本書能夠成為各位擁有遠大志向、追尋人生的指南針,身為作者的我,將會感到無比喜悅。
【前言】京瓷名譽會長 稻盛和夫
我出生於一九三二年。我懂事不久,日本便面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各位年輕朋友或許難以想像,戰爭剛結束時,日本幾乎所有的都市都在美軍的空襲下化為灰燼,我出生成長的鹿兒島也成了一片焦土。人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等等簡陋建築物中,因為缺乏糧食而挨餓受苦。
然而,即便身處如此環境,人們依然沒有失去一絲活力,反倒是下定決心,不管面對任何狀況都要活下來。人們奮發向上,拚命從事眼前可以努力的一切事物。當時是新制中學學生的我,也一樣為了讓家人溫飽,幫助父母、不辭勞苦地製作燒...
目錄
【推薦序】燃燒鬥魂,奮力不懈 吳安妮
【推薦序】人生分岔點指引前路的成功哲學 詹文男
【推薦序】化想法為信念與培養利他之心,是人生成功的秘訣 張廣博
【推薦序】以稻盛精神,迎接時代挑戰 許書揚
【推薦序】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 戴秋芸
【推薦序】激起「戰鬥魂」,在困境中求突破 蘇麗華
【推薦序】磨練自我,成為社會棟樑 張文澤
【推薦序】先要去想,才能心想事成—如果我在二十歲遇見稻盛和夫 馮仁厚
【推薦序】在每一念間累積成現況的自己 廖述偉
前言
第1章 我現在想告訴你們的事
人生決定於心中抱持的「想法」
「想法」形塑出「良心與人格」、「境遇與環境」
今日富足的文明社會,乃是建構自人類的隨意發想
每個人同時擁有利己與利他之心
想要發揮利他之心,必須要「打理」內心
抱持強烈願望,將「想法」化為「信念」,並且提升至「膽識」的境界
持續抱持純粹美麗的內心追求理念,什麼都能心想事成
京瓷能夠發展成為國際級企業的原因
沒有經驗與知識,仍然得以前進電信領域的原因
重建日本航空,擁有基於利他之心的三層意義
京瓷與KDDI、日本航空都是因為有「想法」才能順利
為一肩挑起未來的年輕學子指引迷津①
第2章 人為何而生
談談次級信貸問題所引發的金融危機
「人類的欲望」引發了金融危機
由採集轉至農耕的變化
現在的經濟體系是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
近代的物質文明也有可能滅亡
人類是否真的能夠存活下去
是否該讓欲望無所節制地持續發展
壓抑欲望是人類的一大課題
同時存在的利己之心與利他之心
讓我們順從內心
不考慮得失,而是以善惡作為判斷基準
倘若萌生利己之心,就要發揮良心逐一消滅
必須了解堅持關懷之心的重要
為一肩挑起未來的年輕學子指引迷津②
第3章 拓展自身前途的六個精進之道
如何獲得充實美好的人生
1 付出不輸任何人的努力
2 謙虛不驕傲
3 每日反省吾身
4 為活著心存感謝
5 累積善行、利他行為
6 不要過度敏感、鑽牛角尖
第4章 工作必須要有哲學
一個人的思考方式決定人生
我的人生在改變思考方式之前,可說是一路不順
專心投入研究後,我的人生開始朝好的方向前進
沒有知識與經驗的我,在內心訂下的座標軸
第二電電(KDDI)成功的唯一理由
貫徹原則
到頭來,只有為了社會、為了他人付出的成果,才能夠留存於世
人生方程式
無論何種思想,最後的結果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
為一肩挑起未來的年輕學子指引迷津③
第5章 二十多歲就該知道的經營十二原則
經營公司時、作為一個社會人工作時必須擁有的原則
1 使事業的目的與意義明確化
2 建立具體的目標
3 心中懷抱強烈願望
4 付出不輸任何人的努力
5 將業績提升至最大、將成本壓低至最小
6 決定價格也是一種經營
7 堅強意志決定經營成敗
8 燃燒鬥魂
9 提起勇氣面對
10 隨時進行創造、挑戰的工作
11 以關懷之心誠實面對
12 隨時抱持開朗積極、懷抱夢想與希望的坦誠的心過日子
第6章 稻盛哲學的力量(出自鹿兒島大學稻盛學院)
重現四位「稻盛研究」專家的專題討論會
高巖教授:為何稻盛哲學可以推動社會
三矢裕教授:由管理會計學角度分析阿米巴經營的精髓
青山敦教授:何謂稻盛經營哲學研究中心
四位教授心中所想的「利他之心」
後記 鹿兒島大學稻盛學院之挑戰
【作者專訪】在新潟遇到稻盛和夫:經營企業就是修行 莊舒淇
【作者專訪】京都陶瓷創辦人、榮譽會長稻盛和夫:光明正大最重要 狄英、莊舒淇
【推薦序】燃燒鬥魂,奮力不懈 吳安妮
【推薦序】人生分岔點指引前路的成功哲學 詹文男
【推薦序】化想法為信念與培養利他之心,是人生成功的秘訣 張廣博
【推薦序】以稻盛精神,迎接時代挑戰 許書揚
【推薦序】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 戴秋芸
【推薦序】激起「戰鬥魂」,在困境中求突破 蘇麗華
【推薦序】磨練自我,成為社會棟樑 張文澤
【推薦序】先要去想,才能心想事成—如果我在二十歲遇見稻盛和夫 馮仁厚
【推薦序】在每一念間累積成現況的自己 廖述偉
前言
第1章 我現在想告訴你們的事
人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