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4 項符合

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前幾天BBC又刊登了一則關於科...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6/02
前幾天BBC又刊登了一則關於科技影響新聞業的壞消息,微軟決定解雇五十位約聘的記者,把他們的工作交由機器人取代。這些記者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微軟過濾每天的新聞,決定哪些新聞能夠登上微軟新聞的版面,並且以何種方式呈現。一位即將被解雇的記者說,他讀了好久機器人將如何取代他們的工作,這一天終...
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作者:黃哲斌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3-2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媒體數位轉型的中年危機

主流媒體衰微、原生新聞網站與社群平台競出,傳播生態正翻天覆地大改變。
注意力愈來愈稀薄的iPod世代,是接收更多新聞,還是更多垃圾?
是擁有更多自由,還是失去更多選擇?

水泥未乾的媒體時代,
是數位轉型的轉捩點,也是公民素養的考驗點。

《紐約時報》每天兩次的編採會議,不再討論紙本頭版新聞,反而專注設定數位內容。
清朝道光年間就發行的《經濟學人》,不僅逆轉衰退的浪潮,還贏得網路世代年輕讀者青睞。
低民調的政壇新手川普,一舉搶下美國總統大位,其中一股助攻,竟來自馬其頓共和國小鎮年輕人架設的眾多極右派新聞網站、假文網站!

短短20年內,新聞媒體的主戰場從報架與遙控器,迅速拉到電腦與滑鼠之間,如今又框進手機螢幕,臉書、YouTube、IG……各種免費內容隨手可得。主流媒體影響力式微、原生新聞網站與社群平台競出。
卡在時代夾縫裡的新聞媒體,遇上注意力愈來愈稀薄的iPod世代,如何重新定義內容、發行與營運模式,找到生存利基?
沒有紙張、沒有電波時段限制的原生網路媒體,如何靈活變革走出新路徑?
當網路讓新聞競爭十倍速,真假資訊滿天飛,我們讀到的是更多新聞,還是數位垃圾?記者這一行,還值得從事嗎?
《天下雜誌》《報導者》《端傳媒》《泛科學》《關鍵評論網》等中文媒體在數位轉型路上,又遭遇哪些挫折?提供哪些寶貴血淚經驗?

本書作者黃哲斌,擁有二十幾年媒體資歷。他一路走來,從傳統主流紙媒到新時代的網路平台,見證媒體生態的改變。他在《天下雜誌》與子頻道《獨立評論@天下》,剖析當前媒體與社會的關係,分別獲得2017年金鼎獎,與有「亞洲普立茲獎」之稱的2018年SOPA評論獎肯定。

他以專欄文章為基底,大量增補內容,透過國內外的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媒體的變貌與可能突圍的模式;並且省思在訊息片段化、破碎化,各種雜音、噪音與真實事件互相干擾蓋台的資訊市場下,該如何看待媒體的角色以及資訊接收的危機。

本書重點:
16個國外案例 X 5個台灣本土案例:看傳統媒體如何試圖改變內容、讀者互動、營運模式,  險中求生;數位原生的媒體展現哪些大膽創意,運用新技術、異軍突起。

9個數位媒體時代關鍵詞:假新聞、即時新聞、同溫層、社群媒體、網路社群政治……,這些現象正如何影響文明社會?

5個值得當記者的理由:傳統的記者角色如何隨著數位變遷而改變?社群編輯、互動編輯、對
話編輯等新興媒體職位,如何躍為編輯台運轉的重要核心?記者的社會功能又有哪些變與不變?

作者簡介:

黃哲斌

一位從傳統主流媒體記者轉移到新時代的媒體工作者。曾任電影雜誌總編輯、報社記者及編輯、新聞網站編採主管;目前為天下雜誌特約作者。

他在《天下雜誌》撰寫專欄,分析媒體生態變化,榮獲2017年雜誌專欄類金鼎獎;在《天下雜誌》子頻道《獨立評論@天下》的專欄,榮獲2018 年亞洲出版協會(SOPA) 卓越評論獎。

章節試閱
同溫層

戳破資訊泡泡的五個方法

近年來,「同溫層」、「回音室」(echo chamber)是讓人難以忽視的網路傳播議題,社群媒體的盛行,加速了此一現象,而兩者之間,也有微妙差異。「回音室」通常意指一個相對封閉的傳播環境中,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來回放大,讓網路使用者強化己身立場;至於持少數意見者,通常選擇沉默不出聲。

「同溫層」又稱作「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後者由網路媒體「Upworthy」創辦人帕里瑟(Eli Pariser)提出,意指臉書及Google的演算法以個人化、最佳化為名,透過個人偏好、人脈連結與關聯性計算,主動為用戶...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導論】三層肉、五衝突與六拷問

這不是一本歌頌「媒體成功學」的書,不,完全不是。相反地,本書打算花三百多頁,探索以下幾件事:

●新聞媒體如何卡在時代夾縫裡?過去兩百年的媒體形式為何失效?當舊有典範被打破,傳統媒體如何調適?如何轉進?它們碰上哪些艱危苦楚?又看到哪些隧道盡頭的微光?

●至於那些沒有紙張、沒有電波時段等限制的原生網路媒體,如何循著不同路徑、搭載不同技術、開發不同模式,重新定義內容、發行與營運結構?它們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在水泥未乾的變動年代,由於資訊傳遞與反饋的模式迥異以往,如何衝擊...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自序
導論 三層肉、五衝突與六拷問
第一部 老媒體用力轉型
紐約時報――「灰女士」的真心話大冒險
華盛頓郵報――矽谷科技富豪拆解媒體炸彈
衛報――200歲的英國報紙如何絕處逢生?
經濟學人――宛如「異國情調咖啡」的時事週刊
金融時報――鮭粉色老報紙如何衝向百萬訂戶?
坦帕灣時報――地方報業的地獄與人間
ESPN――電視巨人的巨大麻煩
如何重新發明媒體――當代新聞業三個典範挑戰
第二部 新媒體大膽實驗
The Athletic――球賽計分板外的生死悲歡
一人媒體――小農知識變現的命運青紅燈
Medium――複製文全面進攻 深度文絶地反擊
BuzzFeed――新聞品...
顯示全部內容
圖書評論 -   評分:
 前幾天BBC又刊登了一則關於科...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0/06/02
前幾天BBC又刊登了一則關於科技影響新聞業的壞消息,微軟決定解雇五十位約聘的記者,把他們的工作交由機器人取代。這些記者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微軟過濾每天的新聞,決定哪些新聞能夠登上微軟新聞的版面,並且以何種方式呈現。一位即將被解雇的記者說,他讀了好久機器人將如何取代他們的工作,這一天終於來臨了。有些人或許不相信,新聞業其實是科技取代人力的應用前緣,越來越多新聞業的職缺正在消亡,歐美的新聞從業人員數量近一二十年銳減了1/3以上,有些數據甚至高達一半,新聞業是一個正在式微的行業,這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趨勢了。

假如你有在關注數位轉型的議題,對於新聞業的遭遇肯定不陌生,因為這在高端論壇的議程裡,已經是一個被討論到爛掉的主題。數位轉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用電腦取代人腦。] (難聽的白話文)我們人腦是個反應緩慢,錯誤百出的器官,在工作上會導致效率低落,假如能夠利用電腦快狠準的執行這些任務,就能把資源使用率極大化,生產力也能指數型增長。數位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走向,在理論上,把重複瑣碎的工作交給電腦完成,人類就能把心思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例如:有一份工作就是不斷的複製貼上,一天下來重複一萬次,難免會有貼錯的情況發生,這種無聊又容易出錯的任務,為何不交給電腦處理就好了呢? 寫一份程序,電腦0.0001秒就能完成,效率是人類的數百萬倍,這位員工就不必浪費精力重複做這些無腦的事,他能把精力專注在例如文學創作上面,替人類的精神文明增添瑰麗的文采。

這聽起來很美好吧~實際上很殘酷的。電腦越來越強大,一般人類就顯得越來越笨了,企業為了競爭生存,一定要採用最先進的數位化流程,優化流程等於減少人工的參與,等到這些工作都能被自動化以後,員工就被解雇了。微軟解雇的那批記者就是這種情況。電腦學會了他們的工作內容,人類就bye bye。現在的電腦已經強大到懂得撰寫新聞了,因為大部分的新聞其實都遵循類似的新聞報導準則、模板、風格,電腦只要學會如何把相關資訊填入,就能產出記者嘔心瀝血的新聞寫作。在一個電腦都懂得寫作的年代,還有哪些工作能置身事外呢?

為了趕上科技的日新月異,避免被遺忘在時代的後頭,適度的了解科技對各行各業的衝擊是一件蠻重要的事。我對數位化轉型的議題關注已久,如果你平時也有在追蹤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對上述的情景一定不陌生,我讀了太多相關的報導,感覺機器人末日都快要來臨了XD,經常想像自己未來一二十年的職業會不會像薩諾斯打聲響指般就灰飛煙滅了。可能天性比較悲觀吧,我真的被預言家說服了,認為將來自動化不會解放人類,而是讓更多人陷入貧窮和失業裡。私心的說,閱讀這類書籍,以前會有強烈悲天憫人的社會情懷,希望更多人能重視這些即將到來的重大議題,現在只想把自己顧好,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我希望這些知識能賦予我生存的力量,在不可避免的時代浪潮席捲之際,做好乘風破浪的準備。

我對新聞業有一股發自內心的情感,長越大感受越強烈,若說職業是追求一個人的天性,新聞業似乎是唯一能滿足我好奇心的職業。高一時選暑期營隊,所有科系看來看去,還是覺得新聞營最有趣,後來也如願在木柵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五天四夜。在一個假資訊橫流的時候,在一個後真相的時代,記者是守護真相的最後防線,優質的媒體是觀察世界的最佳窗口。那句[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實在是胡說八道,世界上最頂尖的思想家,一定比例都是記者出身(Ian Buruma, Robert Kaplan…),因為記者是唯一能夠把廣泛的知識融合並應用在工作上的職業。

我的意思是,例如一個會計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出具審計報告時,他還是只能依據IFRS的指導原則做出無保留or保留or否定or拒絕表示意見…四種報告,廣博的知識無法直接應用在專業上。相比之下,記者是唯一能旁徵博引,綜合第一手的觀察,把讀書獲得的知識轉化為獨特觀點的職業。所以我才覺得真正的一流記者,才是那些讀了最多書的人,真正跨領域的通才,在這個分工精密+專業部落化的年代,我們更需要記者的協助,在迷霧亂竄的訊息爆炸中,指出通往真相的方向。

可惜新聞業正在遭受龐大的壓力,迫於現實無奈,有時無法貫徹新聞報導的專業倫理,等你讀完本書,或許會同情現在記者的處境,留言開酸請三思,行車紀錄器和爆料公社的新聞,也是為了滿足KPI罷了,一個人一天要生出五篇報導?!這哪吃得消? 小記者們也是在討一口飯吃,台灣媒體雖然自由,但是報導品質參差,待遇極差,掌握媒體的大佬,喜愛腥羶色的視聽人…都是原因,只能祈禱大環境能越來越好了…

21世紀以前,新聞業掌管了人類的資訊流通,社會依賴新聞業提供資訊,近一二十年網路普及以後,資訊的獲得易如反掌,你想要什麼樣的資訊google一下立刻就跑出來,社群媒體讓每個人都有了發言權,資訊不再需要透過新聞業就能廣為流傳。在這種大趨勢底下,新聞的重要性降低了,產業結構也面臨震盪。加上智慧型手機等科技發明,改變了視聽人的收視習慣,大眾拋棄了紙本閱讀,轉往線上閱覽,種種的變革都衝擊著新聞業,這本書一鼓作氣,替讀者梳理了近些年新聞業的重大轉變。我是一位新聞愛好者,對於書中提及的議題大概都有聽過,但是缺少一次系統性的認識,很開心透過本書填補了空缺,也學習了不少新鮮的知識。

最後,推薦兩個我超愛的西方新媒體,Vox and Quartz。這種新型態的解說式報導(interpretive journalism)兼具深度與感性,畫面風格俏皮絢麗,正好與傳統報導的嚴肅性互補。我目前閱覽新聞的習慣,每天一早先開紐約時報中文網看每日簡報(這個daily feed真的大推),再瞄一眼金融時報中文網的標題,BBC App看即時新聞,下班有空再看半島電視台(喜歡101 East,講述亞洲觀點的故事)或德國之聲(歐洲觀點)Youtube頻道的紀錄片,紀錄片深入的調查報導,往往能帶我到難以想像的遠方,近距離的認識全世界。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新聞永遠不會過時,只會有更多精彩的敘事未來吧。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純植甜點素學研究室:不用雞蛋、乳製品、白砂糖 完美復刻經典必吃甜點,東京純植甜點專賣店「Dragon Michiko」獨家配方!
作者:山口道子
出版社:瑞昇文化
出版日期:2022-09-07
66折: $ 237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解放大腦:拯救過勞,拒絕爆腦!理解大腦慣性,預防工作倦怠,奪回你的心智自主權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2
66折: $ 251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戴夫‧埃文斯,比爾‧柏內特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28
66折: $ 2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戀愛感情論 02
作者:相葉キョウ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12
$ 11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回歸星河:法性大圓滿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06-20
$ 20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4-06-01
$ 25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修訂版]:1000多年來帶領猶太人快速累積財富的神祕經典
作者:佛蘭克.赫爾
出版社:智言館
出版日期:2014-04-01
$ 18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作者:詹姆斯.霍利斯 (James Hollis)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05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閱覽注意(無修正中文版)(限)
作者:岩崎
出版社:更生文化設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17
$ 35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黑或白(9)
作者:さちも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16
$ 11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