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不是舶來品,中華經典文化並沒有缺席。
「危機與風險管理」,盡在《史記》。
危機和良機,往往是一念之間的轉折而已。
曾是警察局長、警察學校校長的陳連禎
深讀《史記》,理出如何一心動,
就提高警覺心,化危機為良機......
一部經典,各自解讀,個別受益。司馬遷的《史記》百三十篇,包括了天文、地理、政治、經濟以及各類人文萬象,都能滿足了後人多方多元的需要。太史公嘔心瀝血,發奮著述,旁徵博引歷史教訓,努力為後人打造一座全方位的探照燈,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希望後來的人能有感體會而見微知著,知所趨吉避凶。
國家文官學院開設升職訓練,核心課程有「危機管理」,作者已在此講課四年。利用教學相長的難得機會,適時穿插《史記》中的風險觀念與危機處理故事,學員頗感興味,其實「危機」不是舶來品,中華經典文化並沒有缺席。
作者認為,風險與危機管理其實大同小異,也就是說,風險管理近於防範危機於未然,注重機關平時的內部控管;而危機管理又稱為災難管理,則偏重於對外各種天災人禍的因應處置。前者的主管機關在秘書或主計單位,而後者概由公關單位負責操盤。由於要應付外界的批判與質疑浪潮,因此必須要有立即有效的回應作為。也因為媒體鎂光燈隨時照過來,記者也會如影隨形採訪,所以領導與管理階層必須立即面對、迅即斷然處置;處理得宜,立刻掌聲不斷,甚至享受英雄人物般的讚賞。因此各機關往往重視危機處理,內部管理反而容易忽視,因為內部控管,潤物細無聲,長期預防得力,卻反而「曲突徙薪無人問」。
作者透過《史記》中的風險與危機處理故事,得以分享司馬遷告訴我們危機不惑的智慧,盼望人人都能活出不憂不懼的生命喜悅。
名人推薦
侯友宜 新北市市長
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
陳家欽 警政署長
王進旺 刑事局長及前警政署長
耿繼文 中華民國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總會長
唐雲明 中華民國消防退休人員協會總會長
蔡俊章 台灣海巡警察消防領導人總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