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人教育的光
照亮高等教育前行之路
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上、教室裡
而是透過一個個不同的場域產生學習動機及能量
成就每個不一樣的全人
中原大學1955年創辦至今堅持全人教育,校長張光正不僅將辦學理念轉化為行動,落實在多元豐富的教學場域,更將影響力從校園延伸到地方、擴散至國際,培育無數兼具科技與人文、用專業造福社會的全人。
本書從中原大學的全人教育理念出發,透過教學實踐場域:廁所、風雅頌藝文廳、樂學園、通識教育、社團及課外活動、專業倫理課程、大學社會責任、國際服務學習,呈現中原大學全人教育如何涵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同時以不同世代校友現身說法,分享全人教育對他們在職涯與人生的助益。最後以大學社會責任案例,分享中原大學師生走出校園,走進地方,走向國際貢獻己力,幫助他人幸福的故事。
作者簡介:
林惠君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遠見雜誌、中央通訊社、新新聞週刊等媒體,從事採訪工作逾15年,現為自由撰稿人。
洪佐育
曾於電腦、網路、商業雜誌等公司中從事網路行銷企劃工作,脫離辦公室之後,意外發現寫作的才華,希望透過採訪寫稿,揭露更多台灣的美、善良、堅韌與脆弱。
樊語婕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曾於企業界擔任公關、行銷、產品經理等職,SOHO合作單位包括天下雜誌、遠見雜誌、今周刊、財訊、科學人、雪芃廣告、灃食基金會……等媒體、公關廣告公司、NGO,作品請見個人部落格http://yuchieh16145.pixnet.net/blog
蕭玉品
曾任財經雜誌記者,跑過科技、服務、文教,現為自由撰稿人。左手寫科技,右手寫文教,認為在家躺著看電影看劇是人生最大樂事。
羅秀文
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曾任職中央通訊社、聯合晚報、錢雜誌等多家媒體,新聞資歷逾12年,熟悉證券市場、科技、生技醫療、房地產等領域,個性樂觀、好奇。
章節試閱
教學場域1.廁所
全人教育從廁所開始?
從生活培養品格與美感
廁所,是「美德」的體現?中原大學將廁所視為教學場域,自2014 年開始整修校園各樓館廁所,並將馬桶由蹲式改為坐式,透過媲美五星級飯店的衛生空間培養學生美感與公德,讓廁所成為生活教育和美學教育重要的一環。
校園裡,都有個毫不起眼,卻是上至校長、下至學生,每個人每天都一定會造訪的地方。那是哪裡?
不是教室,不是餐廳,不是辦公室,也不是宿舍。答案是——廁所。
校園的廁所,總是千篇一律地座落在角落。走進去後,常會看到有氣無力、閃啊閃的日光燈,還伴隨著撲鼻而來的陣陣異味,宛如鬼故事裡的場景。這種不舒服的體驗往往讓人一完成解放任務,便會迅速離開,片刻都不想停留。
但中原大學的廁所完全顛覆人們對廁所的刻板印象。走進行政大樓、商學院、學生活動中心等校園各處的廁所,整潔、明亮和通風是基本要求,不同的空間設計風格更是各有特色,有的廁所從等候區就能一覽校園景色,有的則像專門賞畫的藝廊。中原大學的師生上廁所時,心情總是愉悅的。
免費提供衛生紙 外校學生都說讚
全校師生能擁有如此舒適的如廁環境,得歸功於近年來,校長張光正用心、大力翻修廁所。早在1991~2000年間,張光正首度擔任中原大學校長時,即便經費困乏,仍主張在廁所免費提供衛生紙。起初他擔心衛生紙會被濫用,選擇先從理學院開始試行,一學期過後,發現衛生紙的用量合理,學生沒有浪費的情形,政策便推廣到全校至今,「我們甘願做這些,是希望學生能『享受』一份自在,一份『為人著想』的自在!」他強調。
這項政策確實讓師生「很享受」。環境工程學系三年級的林佩君回憶,高中都必須自己帶衛生紙到學校,「進來(中原)後,發現有免費衛生紙超意外。其他學校的朋友來我們學校,也覺得很棒,因為他們學校沒有免費衛生紙。」
但只提供免費衛生紙還不夠,對於廁所,張光正還有更不一樣的目標。2012年,他再度就任校長,力主將全校的蹲式馬桶逐一更換為坐式馬桶,並堅持廁所除了實用,還必須具備美感。
「中原會在乎廁所的美觀,關心男女使用數量的平權。但一般設計其實很少關心這些,」設計學院副院長魏主榮很清楚,建築師、設計師平常忙著為公共空間、大廳等看得見的地方,設計氣派威武、英雄主義的外觀,施做到廁所時,「通常只求有就好,遑論美觀或賦予什麼意義。」
美觀實用的廁所 使用者共同維護
到底為什麼,中原大學心心念念要打造實用、美觀的廁所?
「研究顯示,像誠品書店、百貨公司和五星級飯店打造美觀的廁所,反而更容易維持整潔,因為使用者的態度會跟著改變,使用者會幫你一起愛惜,無形中就在落實品格教育,」魏主榮一針見血地點出關鍵。
張光正進一步指出,中原大學辦校著重「全人教育」,要培育出專業與品德兼具的人才,才能真正造福社會與人群。廁所的發明,改善人類的環境衛生及生活品質,是文明的象徵,所謂見微知著,使用廁所的方式,能看出學生的文明程度與品性,「好好使用廁所是公德心的展現,品格教育就從廁所開始。」
抱持這樣的期許,近年來,中原大學陸續翻修廁所,行政大樓、陸華樓的整修已經完成。整修到商學院的廁所時,張光正認為,既然中原大學是全台第一所設有室內設計系的大學,環境的翻修應該和設計學院連結,因此他也拉著魏主榮共同參與其中。
2019年6月,教育部要在中原大學召開107學年度教育部大專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會議大約是400人規模,選來選去只有商學院的商學講堂最合適,但商學講堂已略顯老舊,為了這件大事,張光正決定將講堂和兩旁的廁所一同翻新。
校長親選磁磚 讓蹲式馬桶變坐式
一般主管批准整修案後,便交由相關單位處理,沒想到張光正連磁磚都親自挑選。當時,設計師帶了10 幾種磁磚來,張光正和魏主榮等幾位學校重要主管,就在會議室裡左挑右選,歷經一番討論、數十次會議,才成就出現今改裝過後的廁所樣貌。
商學院的廁所設計風格極為雅緻,地板鋪仿木磁磚,隔間則採用木紋貼皮。相較過往廁所愛用的白色系,這回磁磚選用因陸劇《延禧攻略》爆紅、帶灰的莫蘭迪色,具耐久、恆常性,最後再為空間打上間接照明,整體呈現舒適的溫潤感。另外,這次整修細緻到連廁所外部都相當講究,有別於常見的平整牆面,廁所外頭裝上了格柵,「我們想營造不對稱的美感,遠看有力道,覺得精神奕奕,」魏主榮說。
翻修後的金榮商學講堂,配置媲美商場級的廁所,不僅會議順利辦成、外賓盛讚,平常使用最頻繁的師生,也對大改造非常有感,紛紛稱讚廁所舒適,使用時格外珍惜。
而隔壁工學院看到商學院的煥然一新,也決定趁著整修工學講堂時,一併翻修廁所。走進中原大學工學院,如同常見的畫面,四面都是單調、冰冷冷的白,對此,張光正叮囑,新的設計必須為工學院注入溫暖及人文氛圍。
特別的是,這回整修由魏主榮指導過的室內設計系碩士專班校友操刀。魏主榮提到,室內設計系畢業的學生,平常都在外面接案、大放異彩,能為母校貢獻心力,也是凝聚向心力的機會。
最終完工的廁所,果然為整棟建築增添暖意和色彩。細看工學院的廁所牆面,下半部貼磁磚,上半部塗手作漆,而且使用的顏色也有所區別,女廁是沉穩踏實的硬木棕,男廁則採寧靜色調的萌蔥綠,「一般牆壁就是整面的勻稱顏色,但用了手作漆,變化多也耐看,」魏主榮透露,起初他還不太滿意漆出來的效果,是後來盯著施工者重新抹過,才有現在的手感。
理學院的廁所整修,也由同一位校友操刀。有過前次經驗,魏主榮放手讓學生去試,設計師也愈玩愈大膽。商學院、工學院整修廁所時,每間都維持一致的風格,方便之後各學院翻修時,能有參考標準。但理學院的廁所則一層樓採一種風格,例如廁所外頭都有植栽,但各樓層的植栽品種卻不相同;一樓廁所入口處選用蜂巢式磁磚,上頭還配合學院特色,貼上化學元素表;二樓則選用綠竹、紫花的壁貼。唯一不變的是,在灰白單色的牆壁上,都掛有繽紛的圖畫,廁所搖身成了藝廊。
公共事務中心職員黃雪芬表示,她特別喜歡這種調性,「走進廁所還能欣賞藝術作品,有種貼心、溫暖的氛圍。」
換上免治馬桶後 學生爭相走告
雖然各空間的廁所是逐步整修,但早在設計之初,就針對不同空間屬性,埋下許多巧思。像是學生活動中心的女廁設有梳妝檯,方便社團學生梳妝打扮;行政大樓常有外賓參訪,近日在校友贊助下,廁所統統換成了免治馬桶。有趣的是,這也引來學生爭相走告,資訊管理學系三年級的沈家妤,就不吝向同學推薦行政大樓的溫熱便座,「他們用過後都說棒!」2020 年新冠肺炎期間,必須嚴格實施進出管制,隨口詢問學生進出行政大樓的目的,甚至有不少人的答案是上廁所,「免治馬桶用過,就回不去了啦!」魏主榮笑稱。
整修後的廁所入口處都不設門,裡頭也一改常見的小高窗,採用大面窗。魏主榮指出,廁所維持良好通風,就不會有異味。從陸華樓廁所的透明窗戶看出去,是綠油油的草皮和學校的鐘塔,擁有校園裡最美的風景。隱藏在鏡子後的自動給皂機,一來少了瓶瓶罐罐,能避免檯面凌亂,二來用量固定、避免浪費,減少按壓也更加衛生。
公共場所的衛生紙,通常放在隔間外,許多人經常抽了一大疊進去,用不完就放在馬桶上,無異浪費資源。但中原大學反其道而行,直接在每個隔間放置衛生紙、酒精等標準配備,意外的是,多年下來,並沒有濫用情形。更特別的是,相較一般掃具都存放在獨立空間,學校直接在每個隔間放置一支馬桶刷,「如果有人污染馬桶,就自己拿起刷子清乾淨,尊重下一位使用者是一種教育與禮貌,」魏主榮解釋。
幾番整修下來,真的證明張光正、魏主榮的理念沒錯。當廁所整潔明亮、窗几明淨,學生發現環境變得不一樣時,就會願意一起好好愛惜環境。沈家妤說,平常在公共場所要上廁所時,看到髒亂的廁所就不會想進去,往往挑很久都挑不到一間乾淨的,「但中原大學不會有這種情況,大家一起維持公共空間,看到不乾淨的地方就順手整理,也可以節省清潔阿姨的麻煩。」
黃雪芬是企業管理學系畢業的校友,如今已在學校服務28年,對中原大學懷有深刻情感。平常不只自己使用過的廁所,她連公用的洗手台都會一起維護,有時看到檯面落下幾滴水漬,都會順手直接抹乾。她笑著說,假日時帶家人來學校,小孩上完廁所的反應都是:「你們學校的廁所好有五星級飯店的感覺耶!」她對這樣的稱讚感到與有榮焉,也更願意努力一起維持環境整潔。
魏主榮另外指出,大部分校園都不重視廁所,就算是國外名校,觀光客也只造訪知名建築,進廁所多是為了解決生理需求,「所以沒有人用廁所來行銷學校,通常學校會將重點擺在宿舍、餐廳等地方,中原大學願意放心思在這部分,非常難得。」
畢竟對學校來說,整修廁所要經費,磁磚剝下來是錢,馬桶拆下來也是錢,清理廢料又是錢。張光正透露,他就任至今,已經為了廁所翻修投入5000 萬元,面對外界有些不一樣的聲音,「我覺得這是優先順序的問題,廁所是學生生活的基本條件,」他說得殷切。
外溢效應產生 學院注重環境美化
自2014年整修廁所至今,工程已將近30件,從師生們表現能看出,學校確實沒有做白工,外溢效應正在發生。教職員開始在廁所擺盆栽,各學院也針對廁所以外的空間美化,向魏主榮諮詢,「當美感教育起來了,老師願意跟著做一些改造,校園就會一點一滴產生改變,」魏主榮觀察,當校友返校看到日益美善的環境時,他們會更樂意回饋母校,形成正向循環。
如今,商學院、工學院、理學院、陸華樓和行政大樓的廁所紛紛呈現自己的風格,但蹲式馬桶尚未全面換成坐式馬桶,中原大學的廁所還要一路修下去。接下來的目標,除了將隔間裡的垃圾桶換成相符的風格,未來還希望全校師生都能使用免治馬桶。
讓師生享受美好的校園生活,是張光正的理想,也是全校的福氣;而將廁所維持乾淨,讓下一個人也有潔淨的如廁空間,正是全校師生共同的生活實踐。
教學場域1.廁所
全人教育從廁所開始?
從生活培養品格與美感
廁所,是「美德」的體現?中原大學將廁所視為教學場域,自2014 年開始整修校園各樓館廁所,並將馬桶由蹲式改為坐式,透過媲美五星級飯店的衛生空間培養學生美感與公德,讓廁所成為生活教育和美學教育重要的一環。
校園裡,都有個毫不起眼,卻是上至校長、下至學生,每個人每天都一定會造訪的地方。那是哪裡?
不是教室,不是餐廳,不是辦公室,也不是宿舍。答案是——廁所。
校園的廁所,總是千篇一律地座落在角落。走進去後,常會看到有氣無力、閃啊閃的日光燈,還伴隨著撲...
作者序
【推薦序】
年輕人、企業界最愛的私大,靠什麼?
天下雜誌社長 吳迎春
中原大學在私立大學中很有特色。
2020 年新生註冊率100% 連續五年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
2020 年,教育部的大學學域論文引用影響力指標 (CNCI) 排名上,中原大學的學術論文影響力(引用率),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名列第三。
看到這兩個事實,我記者天性的好奇馬上飆升:
台灣的私立大學最常抱怨的問題,就是資源比不上公立頂尖大學,中原大學是如何讓老師在學術研究上,有那麼充裕的資源?怎麼樣創造跟公立頂尖大學並排的研究環境?
中原大學的研究在薄膜、化學、材料及工程上,都是台灣「CNCI 論文影響力」很高的大學。讓中原大學在研究上領先的關鍵為何?在跟企業界合作上,中原大學有什麼特別的作法或經驗?
少子化壓力下,台灣各大學都對註冊率感到焦慮。遭逢疫情,各大學註冊率更受到海外學生無法入境的影響。中原大學為什麼沒有受影響?
這到底是一間什麼樣的大學?它有什麼特殊吸引力?這本書是很好的地圖。
其中,最吸引我注意的特色,是中原「全人教育」的校務治理。
強調通識課程是做法之一。雖然在大部分人心中,中原大學是個「理工」為主的大學,但它的通識必修多達34 學分,居全台灣大學之冠。而且,今天這個從「中原理工學院」晉級的大學,被中華民國通識學會理事長莊榮輝譽為:「大學通識與全人教育的典範」。除了開設「通識課程」,一年還有百場以上的「通識活動」:音樂會、雲門舞集、永興樂皮影戲、相聲瓦舍的表演等。
「全人教育」的另一個重點是場域經營。從學生最基本的需求─廁所開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惜物、惜己、美感與公共道德。
中原大學的廁所顛覆了人們對校園廁所的窘迫印象,整潔、明亮和通風之外,不同系所的廁所空間也找人設計不同的風格:有的廁所從等候區就能一覽校園景色;有的則像專門賞畫的藝廊。目的是讓師生上廁所時,心情愉悅。
這個校園廁所的革命,得歸功於校長張光正。而且早在1991至2000年間,張光正首度擔任中原大學校長時,即便經費困乏,他仍主張在廁所免費提供衛生紙。起初他擔心衛生紙會被濫用,選擇先從理學院開始試行。一學期過後,發現衛生紙的用量合理,學生沒有浪費的情形,政策便推廣到全校至今。
「我們甘願做這些,是希望學生能『享受』一份自在,一份『為人著想』的自在,」他強調。
台灣青年學子憂鬱、自殺的比例逐年上升,社會結構性的壓力外,家庭、學校都是壓力來源。學會跟自己相處、跟別人相處,是大學裡專業技能傳授之外的教育重點。中原大學校長張光正認為,光喊「全人教育」、「天人物我」口號不夠,必須從最基本的細節做起。
讓我想起企業界最愛的「魔鬼藏在細節裡」這句西諺,在校務治理上應該也是經典。本書藏有很多如何讓大學各種利害關係人(學生、老師、企業、社會……)都成功的細節。
擇一事,做一生,惠眾生
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洪蘭
人生很奇妙,我原來對中原大學一點也不熟,沒想到我會在中原大學教書,還替這本書寫序。
1969年我出國留學時,它還是叫中原理工學院,我是念法律的,因此對它沒有什麼印象。回台後,只有做口試委員時,去過中原大學兩次,當時的印象是校園很整潔,廁所很乾淨,乾淨到有點不像學校的廁所。看了本書後才知道,這是張光正校長很在意的一件事。
多年前,我曾跟黃春明先生走訪過台灣的學校,他說一個校長做的好不好看二件事:一是廁所,二是校園。廁所是小處,小處做的好,大處就沒問題;校園是環境教育,它的乾淨提供了學生美學和品德教育的條件。我很同意這兩點。
2018年,我70歲退休,本以為從此放下教鞭,所以離開中央大學時,把上課的教學影片和教材都留給後來接任的人。2020年,張校長竟然親自三顧茅蘆邀我去中原大學教書,受寵若驚之餘,慨然答應。走馬上任,對校園文化有所了解後,現在才敢執筆寫這篇序。
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它主要的目的是培養領袖人才,當然也為學生找人生的路,讓學生能擇一事,做一生,惠眾生。所以大學不像中小學要不停的考試,不停的督促,就如John Henry Newman所說,「為了進哈佛而進哈佛和因為對知識的渴望而進哈佛是兩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離開哈佛的一瞬間便結束了,而後者的人生在離開哈佛後才開始」,大學是為想求知的人而設的殿堂,又因為品格比知識更重要,所以中原大學首重品德教育;而同理心需要在孩子年幼仍有一顆柔軟的心時,教導他們服務、分享、共贏等人生的意義,所以中原大學次注重社會服務。書中的案例都令人感動,例如資管系的學生應用電腦和網路的知識,幫助農民把水果上網賣出去;電子系的同學收集二手電腦,整修好了以後,送給偏鄉的小朋友;我最感動的是他們挽救了「黑貓中隊」這個不應該被國人遺忘,卻差點變成了廢墟的例子。
我小時候有很多朋友就讀「空軍子弟小學」,也有朋友的爸爸或哥哥是黑貓中隊的飛行員,其中二人因為飛U2 偵察機替美國到大陸照相而殉國。在沒有看本書以前,我不知道國家竟然沒有保存這個黑貓中隊的歷史,我們豈可讓青史盡成灰?
其實每一科系、每一專業都有可以貢獻社會的地方,從書中我看到全人教育的成效。這些學生走出學校進入社會後,比較會繼續服務社會,因為他們已經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其實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教育不是口號,它是實做,尤其是學生看到所學有所用時,對學習會更有熱情,學得更好。
中原大學是私立學校,他的經費很有限,但是我們看到辦學成不成功,不是在錢而是在人,有心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就像西南聯大可以培養出李政道、楊振寧一樣,中原大學就是個令人感動的好例子。
以願力和熱情播下全人教育的種子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 黃重球
1971至1975年間,我就讀於中原大學電子工程系,歲月如梭,如今邁入2021年,我不僅從職場退休,還重返母校兼課。仔細回想,如今的中原大學在硬體架構上,由於系所人數增加,有多了幾棟建築,但因為全人教育的提出與實踐,在許多小細節上,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變,成為中原大學隨處可見的招牌標誌。
中原大學以理工起家,在我成長的年代,台灣正處於經濟起飛時期,當時從中原大學畢業的理工科系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發展與閱歷。而張光正校長接任後,一方面持續穩固中原大學理工的根基,另一方面接連成立設計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以及教育學程、通識中心等單位,讓中原大學正式成為綜合型大學,邁開實踐全人教育的步伐。
近年來,中原大學持續走在完善全人教育環境的路上,從來就不是只有理念和一句口號,比如逐步改造全校廁所、增加學生活動空間、每週定期舉辦音樂會等,還有很多,這些都與我求學時有諸多不同。再舉一全人教育落實的案例,一般剛從高中升上大學的學生,未必清楚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因此讀了一年書後,可能出於興趣不符、成績差強人意,產生轉系念頭。一般大學要求學生成績達到一定標準才能轉系,中原大學卻首創與全面實施「適性轉系」制度,並打破以學業成績為轉系標準,協助學生選擇適合學系,發揮個人潛力,學生可以自由轉系兩次,這對系所的整體發展與規劃,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就我看來,中原大學之所以願意、能夠這麼做,是因為學校做出每個決策時,不會僅從方便管理的角度出發,更會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會關注學生生活一切所需。
變幻莫測的環境、資訊爆炸的社會,是現今學生畢業後要面對的叢林,學生在學校累積專業知識、同時接受全人教育洗禮,讓學生受教階段就注意身、心、靈的平衡,希望未來能以更好地工作態度適應這個世界,並繼續終身學習。我認為,同學在接觸全人教育的頭幾年,未必會帶來直覺式的好處,但全人教育的薰陶可以受用一輩子,因此學生在校的短短四年,只是在學生心中播了芽種,通常不足以讓全人教育開花結果。
換句話說,學校投入資源,卻不知道四年或十年後,學生會不會有所收穫,這樣做是否值得?就目前我們看到的是,中原大學深信播下的種子終究會發芽,而且終身受用,因此始終不懈地朝全人教育辦學的信念前進。
近年來在校慶活動上,張校長總是不厭其煩、像是傳教般向校友傳達全人教育的理念和學校落實的情況。雖然他會每年更新學生的註冊率、就業表現等量化數字,但以全人教育辦學、以學生為中心的主軸卻是沒有變過。有時他也會問我們,會不會覺得他每年都是老調重彈?我總告訴他,我們聽到的不是他的話,而是讀到他的心。中原大學種下全人教育的因,校長向我們訴說的,正是豐厚的、欣欣向榮的果,所以我要他盡管講沒關係,不用擔心聽的人膩了,至少我每次聽到的都是活生生的,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真誠發出來的願力。
即便不是中原大學的師生,或是如我一般,曾與中原大學有過某些連結,但相信讀完這本書的讀者,都能感受到中原大學對全人教育的執著,以及辦學的熱切與用心。
用全人、雜學 探討個人的內在與本質
雜學校創辦人兼校長 蘇仰志
雜學校創辦至今七年,我是到很後來才認知到「全人教育」這個詞彙。那是在一次演講上,我受邀講述雜學校的理念,分享完後,聽著其他學者談論全人教育的概念,一聽之下驚為天人,這才慢慢意識到,原來我做的事情和全人相關,兩者差別只在用語不同。
當初成立雜學校、匯集國內外教育創新單位,就是希望與主流價值對抗,要讓教育有更多可能與選擇。現在主流的價值觀,都是要學生好好念書、好好聽學校的話,待畢業後找個好工作,成就所謂美滿幸福的一生。但抽絲剝繭後會發現,整個教育過程中,其實並不太關心你是誰、你的想法是什麼。
如同聖修伯里的經典名著《小王子》裡,狐狸曾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必須用心去感受。」確實,我們的教育談了太多外在,卻忘了關注人的內在與本質,思考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將如何成為一個完整、平衡的人。而這正是雜學校推廣「雜學」、中原大學專注「全人教育」的原因。
雜學校在體制外奮鬥,中原大學則在體制內努力。1995 年,中原大學成為全台最早提出「全人教育」理念的大學,套句我常說的話,這在當時超「ㄎㄧㄤ」的啦!畢竟那個年代應該很少人能理解何謂全人教育,但中原大學不僅提出這個前瞻理念,還一路實踐不怠。
台灣也有發展雜學、全人的條件,民主自由、尊重多元的台灣社會,本質與全人相當契合。雜學校創辦於風起雲湧的2014年,當時社會運動、青年覺醒接連而起,跟著雜學校一起茁壯的眼球中央、台灣吧、One-Forty 等團隊,紛紛帶來有別以往、令人眼睛一亮的內容。眼球中央透過有趣的方式思考問題,台灣吧不給答案、拋出開放式議題,One-Forty 關心東南亞移工,百花齊放的能量影響更多人。
加上2020 年一場前所未見的新冠肺炎,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與思維,過往慣於追求效率與效益的人們,在接下來10 年,勢必會更關注人類的本質、存在的意義、與世界的關係。
同時,台灣高等教育正處於轉型階段,我認為這也是深化全人教育的好時機。在國內,大學面臨少子化、招生不足的困境;在國外,全球科技巨擘紛紛將事業版圖擴及教育領域,例如Google在Coursera 開設的線上課程,讓過往要花上四年才能取得的學位,現在只需要輕薄短小的三個月便能達成,再搭配業界一流的業師,以及畢業後可能在Google 與相關聯盟工作的誘因,老實說,這非常具有吸引力。
或許有人會問:實體大學會不會就此消失?我的答案是肯定不會。放眼全球,很少有500 年以上的企業,卻不乏源遠流長的學校,英國牛津大學有924 年的歷史,美國哈佛大學則創立超過380 年,世界上最悠久的品牌,全是學校,這些品牌都有自己顯著的個性。我相信,以全人教育為辦學理念的中原大學,若持續將此普世價值向外散播,會是學校邁向全球、永續的答案。
【推薦序】
年輕人、企業界最愛的私大,靠什麼?
天下雜誌社長 吳迎春
中原大學在私立大學中很有特色。
2020 年新生註冊率100% 連續五年私立綜合大學第一名。
2020 年,教育部的大學學域論文引用影響力指標 (CNCI) 排名上,中原大學的學術論文影響力(引用率),僅次於清華大學和台灣大學,名列第三。
看到這兩個事實,我記者天性的好奇馬上飆升:
台灣的私立大學最常抱怨的問題,就是資源比不上公立頂尖大學,中原大學是如何讓老師在學術研究上,有那麼充裕的資源?怎麼樣創造跟公立頂尖大學並排的研究環境?
中原大學的研究在薄膜、...
目錄
序
年輕人、企業界最愛的私大,靠什麼?
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
擇一事,做一生,惠眾生
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洪蘭
以願力和熱情播下全人教育的種子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
用全人、雜學探討個人的內在與本質
雜學校創辦人兼校長/蘇仰志
用心,才能安心說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原大學名譽校長/張光正
Part 1. 中原道,一場培養全人的教育旅程
教學場域1.廁所
全人教育從廁所開始?從生活培養品格與美感
教學場域2.風雅頌藝文廳
啟迪美的感知:從聆賞到實作 打造全校愛樂風氣
教學場域3.樂學園
幸福有感的多元學習空間:翻轉教學空間 打造新世代的學習場域
教學場域4.通識教育
全人教育的執行者:由通識課程培養核心競爭力
教學場域5.社團及課外活動
多元友善的學生活動基地:鼓勵參與社團、運動競賽發揮潛能
教學場域6.專業倫理課程
實踐專業倫理精神:培養造福社會的人才
教學場域7.大學社會責任
愛是教育的主導力量:用專業打造幸福 培養回饋社會的人才
教學場域8.國際服務學習
開拓不一樣的生命體驗:走出台灣,世界因你而改變
Part 2. 中原人,走過中原道的先行者
投入公眾之事 回饋社會與母校不遺餘力
台灣塑膠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林健男
努力工作 行善天下 善盡社會責任的實業家
實英實業董事長 邱秋林
堅持運動家精神 打造跨領域永續事業
勤美集團董事長 林廷芳
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 產出全球最綠滑軌
振躍精密滑軌董事長 陳萬來
從法律人到牧羊人 幫助孩子為一生志業
基督教真道教會主任牧師 廖文華
終身免費維修 打造全球最環保雨傘
雨傘王創辦人 陳慶鴻
在創新中善盡社會責任 攜手守護海洋
點點塑創辦人 洪以柔、邱申富
Part 3 中原心,一起攜手前行的力量
以社會企業起始,為鄉鎮帶來新生命
苗栗卓蘭「雙連梨」創造地方創生新典範
整合文化創意設計 老社區再現生機
永續經營霄裡文化綠廊
保留歷史記憶 串連古蹟與社區
讓「黑貓中隊」再次翱翔
打造互利的超級隊友模式
彰化埔鹽農村美感再造、產業創新
勇敢走出教室 學習場域無所不在!
發揮社會責任 大學與社區共同成長
附錄一、中原大學教育理念
附錄二、中原大學榮耀成績
序
年輕人、企業界最愛的私大,靠什麼?
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
擇一事,做一生,惠眾生
中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洪蘭
以願力和熱情播下全人教育的種子
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黃重球
用全人、雜學探討個人的內在與本質
雜學校創辦人兼校長/蘇仰志
用心,才能安心說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原大學名譽校長/張光正
Part 1. 中原道,一場培養全人的教育旅程
教學場域1.廁所
全人教育從廁所開始?從生活培養品格與美感
教學場域2.風雅頌藝文廳
啟迪美的感知:從聆賞到實作 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