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之父指出企業未來10年的新方向!
過去30年,隱形冠軍搭上全球化的浪潮快速成長,其中許多公司,無論規模大小,業績成長都超過10倍。
如今,全球化停滯,地緣政治風險驟升,氣候變遷、能源消耗、貿易摩擦等挑戰不斷,為成長帶來新的障礙。隱形冠軍該如何維持高成長率?新的商業機會又在哪裡?
隱形冠軍之父西蒙說:「隱形冠軍若要維持過去的成長軌跡,就得經歷改造,思考各種成長的機會與障礙,滿足尚未滿足的需求。」
經過長期研究,西蒙再度帶領讀者深入探索未來10年經營策略,打造高成長的新模式,在接下來的高速競賽中搶佔先機:
✔ 加入生態系:單打獨鬥已行不通,企業應積極尋求產業生態系的合作。
✔ 數位化策略:該徹底顛覆,還是循序漸進?找出最佳數位化策略,自我改造。
✔ 擁抱永續:乾淨用水、衛生、交通運輸、健康,都能創造出龐大商機。
✔ 不斷創新:創新永遠是隱形冠軍的第一要務。
此外,不論你喜不喜歡,未來想躋身隱形冠軍之列的企業,都必須要在美國、中國及歐盟這三地取得市場優勢。企業應對此重新調整供應鏈,及早佈局。西蒙也在書中特別點名台灣,並為台灣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指出明確路徑。
無論你所帶領的企業已是「隱形冠軍」,抑或是渴望複製他們的成功模式,在規劃未來路線時,這本新書都能為你提供重要的思考。
好評推薦
焦佑鈞 華邦電子董事長
楊聲勇 中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零碳大學校長
劉孟俊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大陸經濟)所長
謝明達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短語推薦──
楊聲勇 中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零碳大學校長
「西蒙用10年磨一劍的精神,推出最新大作《隱形冠軍2.0》,肯定又是一本必讀的經濟與管理聖經,非常值得台灣的隱形冠軍與中堅企業借鏡與參考。 」
劉孟俊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大陸經濟)所長
「台灣產業本身就可視為一種隱形冠軍的概念,已在全球供應鏈上享有關鍵影響力。期盼藉由本書,能引發讀者與企業更多省思,帶動轉型思維並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新世代。」
謝明達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值此國際變化詭譎,產業風雲變色之際,欣見西蒙教授在此時推出《隱形冠軍2.0》新書。書中的諸多提醒,也正與經濟部工業局、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長年推動的中堅企業政策不謀而合。」
作者簡介:
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
生於德國,有「隱形冠軍之父」的美譽。曾被評選為「杜拉克後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管理大師」及Thinkers 50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管理思想家。
西蒙現為西蒙顧和行銷顧問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全球多間知名學府的客座教授,包含哈佛商學院、史丹福大學、倫敦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慶應義塾大學等。著作超過40本,包括《定價聖經》、《隱形冠軍》等暢銷商管書。被翻譯為26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經常受邀到全球各主要城市發表演說。
班傑明.德林Benjamin Doering
在西蒙旗下的隱形冠軍研究團隊擔任助理研究員。畢業於德國路德維希大學,主修國際商業管理與中文,現在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
譯者簡介:
沈聿德
國立中央大學校友。畢業後先在科技大學任教了15年,然後帶著狗兒子Kodomo的骨灰和一隻活蹦亂跳、名為沈子恩的流浪犬搬到美國東岸,結婚定居。現職為自由翻譯作家,同時擔任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特約翻譯,從事口筆譯工作。譯作包括《數據的假象》、《最高生產力工作法》、《正向專注力》等十多本橫跨文學、人文社會、教育、管理與科普之各類書籍。
章節試閱
第十四章 多變環境下的全球經濟
無疑地,全球化為世界帶來了高度繁榮,然而這些好處卻分布地相當不均。《2020年全球化報告》量化
了45個國家,從1990年到2018年期間受惠於全球化所增加的財富,以日本為最,累計人均收入為50,044歐元。
相較之下,中國才是全球化的贏家。中國因全球化造成的累計收入增加,是該國1990年GDP的8.35倍,印度只有1.74倍。這些數據顯示,美國的確從全球化受惠最少。這或許可以解釋許多美國人對全球貿易的批判態度。
儘管全球化帶來了繁榮,但也面臨日益高漲的懷疑聲浪。根據最近一份以經濟學家為對象的調查研究,86%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重新思考全球化。其中一位作者還主張,「要從超級全球化中撤退。」某家銀行的研究也指出:「全球化已經結束。」
若你以為這是新冠危機下而倉促做出的結論,恐怕言之過早。一位研究歷史的專家表示:「常有人聲稱,2020年後世界將不復從前,這個說法太過於簡化,完全不是科學觀點。」《金融時報》根據數份研究的評估,最後得出較為簡潔的結論:「全球化之死的報導言過其實。」
全球化的未來並不明朗。導致關稅與貿易摩擦大增的美中衝突,是否會進一步加劇,抑或因新條約而緩解,仍懸而未決。針對俄羅斯與伊朗的制裁也一樣。有些自由貿易協定的計畫完全失敗(例如歐盟與美國之間的協議),有些則成敗參半(例如美國退出後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話說回來,屬於後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則有15個環太平洋國家簽署。歐盟與加拿大、歐盟與日本、英國與日本之間都有自由貿易協定。就連川普在任期間,中國政府公債也被摩根大通、彭博巴克萊列入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等主要全球指數。未來幾年,預期將有1,400億美元湧入。 拜登總統上任後優先處理的法案之一,就是推翻前任總統讓美國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決定。
貿易壁壘是讓具備地區生產能力的全球公司,可能會更有優勢的原因之一,但有時也會造成荒謬的結果。一家在歐洲與中國均設有工廠的隱形冠軍,利用其中國的工廠供應中國與美國市場。自從川普總統開徵更高的關稅,導致中國出口美國的業務沒有利潤之後,該公司別無選擇,只好從歐洲向美國供貨,再以來自中國的進口填補歐洲的供應缺口,導致物流成本大增,所以這家公司又開始在美國打造遲來已久的生產力。另一個例子是,德國爆發非洲豬瘟後,中國禁止德國豬肉與明膠輸入。為此,全球明膠領導者、德國百年大廠嘉利達(Gelita)便將美國工廠生產的商品運到中國。
該加強還是削弱全球化?
解決當前困境較為合理的方法,是加強全球化,而非削弱全球化。有兩個數字支持這個立場。2019年德國人均出口為18,018美元,中國為1,797美元,印度則是240美元。換句話說,中國的人均出口僅是德國的10%,印度更只有1.3%。這項比較的意義何在?印度需要出口更多,才能從工業化國家購買滿足國內所需的基礎建設商品、機器、飛機等。非洲也一樣。2019年時,德國向瑞典出口了價值為249億歐元的商品。同年,德國出口到非洲所有國家的商品總值為237億歐元,而德國從非洲進口的總值也差不多為244億歐元。瑞典人口約1,020萬,非洲人口數是瑞典的120倍。顯然,非洲若想要滿足國內所需,就必須出口更多,才有辦法從德國進口更多。
其他的頂尖經濟學家也抱持相同看法:世界需要加強全球化。德國經濟專家委員會主席拉爾斯.費德(Lars Feld)說:「在我看來,我們需要加強全球化而不是減少全球化,才能有應對未來危機的緩衝。」政策制定者應該致力發展加強全球化所需的架構,設法防止近年來的脫鉤趨勢持續下去。以社會手段輔助貿易自由很重要。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表示:「福利國家的擴張使得民眾在政治上支持經濟開放。」隱形冠軍需要自由的全球貿易,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它們的相對小規模,實際上或許正是優勢之一。大型企業是公眾與政治矚目的焦點,隱形冠軍正因為鮮為人知,而能在公眾關注的雷達底下運作。全球化專家潘卡.葛馬萬(Pankaj Ghemawat)指出:「全球化的反挫正是大企業的反挫。」
全球化轉型勢在必行
儘管我呼籲貿易自由,但也相信全球化將出現轉變,商品出口將逐漸被服務出口與直接投資所取代。如前面章節所提,近年來服務出口成長的速度早已勝過商品出口。不過,外國直接投資的趨勢更加不穩定,嚴重受到資本市場的影響。短期上,新冠疫情已造成開發中國家的資本嚴重外流,資本市場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不會消失,但長期看來,這並不會阻礙外國直接投資的成長。因此,當前隱形冠軍業績中佔比60%的出口,未來可能會減少,在國外銷售的金額佔比將隨之增加。2010年起,德國隱形冠軍在國外僱用的員工已超過本國員工數。
如今,許多隱形冠軍90%以上的業績都來自出口。我不認為未來依然如此。很多人主張以直接投資取代部分出口,畢竟關稅與貿易壁壘愈來愈大。新冠疫情暴露了,複雜的全球供應鏈正面臨龐大的風險。以低成本、高效益為主要訴求的公司,或許低估了供應鏈複雜性引發的危險。德國一家隱形冠軍公司的負責人就如此問道:「在中國製造出200個零組件,然後運來德國,在這裡組裝成最終產品,這真的合理嗎?」
增加庫存可減輕這類供應鏈的危險,但存貨會增加成本,而且若面對的是長時間危機時,這也不是萬能的解方。將最後組裝移到中國、在德國製造更多組件或在當地購買更多生產投入等做法,可能還合理一些。有位專家就這麼說:「全球化正在部分轉變為區域化;在一個市場內組成完整的貨流。」哈佛大學教授史兆威(Willy C. Shih)用以下的話描述這個難題:「公司要面對的挑戰,就是在不減損競爭力的情況下,讓供應鏈更具韌性。」
在這樣的脈絡下,環境議題愈來愈重要。為何要花這麼多工夫,將那麼多產品運送到世界各地?全球高級飯店房間內的小冰箱裡,都有來自法國的依雲(Evian)礦泉水,我也曾在越南北部下龍灣的船上喝到德國氣泡水第一品牌迪洛斯汀(Gerolsteiner)。這些國際品牌的價格動輒是當地礦泉水價格的10倍以上。我真心懷疑,矇起眼來究竟有沒有人能辨別這些水的不同。既然如此,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理由很簡單:行銷與品牌經營創造出比運輸成本更高的附加價值。話說回來,運輸成本是否完全反映出對環境造成的傷害,即所謂的外部性,也值得懷疑。
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全球健康與安全產品價值鏈中潛藏的風機。在某些藥品的全球生產市場中,印度有極高的市佔率。全球最大的疫苗製造商正是隱形冠軍之一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大約80%的抗生素成分,都在中國生產。不願與中國電信供應商華為、中興通訊打交道,也突顯了全球化的侷限。在某些存在系統性風險的領域,全球合作可能會縮減。
新冠危機並不意味著全球化的結束。外人投資的增加,實際上可能會壯大美國與歐洲。根據一份調查,三分之二的歐洲頂尖管理人,認為新冠疫情對歐洲做為製造地是有利的。同樣的邏輯也或可套用在美國身上。
運輸成本降低的影響
運輸成本的穩定下降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力。貨運、客運航班及國際電話的實際成本,都較以往大幅降低。這些成本已經觸底,無法再往下降。事實上,航運與空運成本比較有可能反彈回升,也就是說,物流成本下降而促進全球化的情況將不再發生,最起碼對有形商品來說是如此。
去物質化導致出口量趨緩
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也是實體出口量未來可能不會成長那麼快的另一個原因。從前,一條跨大西洋電纜需要12萬噸的銅金屬。如今,透過衛星,幾百公斤的銅就能達到相同的目的。重量不到200公克的智慧型手機,取代了諸如相機、電腦、收音機及導航設備等各種產品。3D列印也會帶來類似的影響。公司會將數據資料傳送到目標市場,利用3D列印的技術來製作成品,而非在某一國製造產品後再出口到目標市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在著作《以少創多》(More from Less)一書中,針對去物質化進行了全面分析。在美國,即便經濟持續成長,但幾乎所有原物料的消耗都在持續下降或停滯。麥克費認為,去物質化的關鍵驅動力正是數位化與資本主義。數位化的角色顯而易懂,資本主義式的競爭也扮演重要角色,因為要不斷降低成本與節省物料,才有辦法取得競爭優勢。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位元取代實體原物料或相關的運輸。
(摘錄自第十四章 多變環境下的全球經濟)
第十四章 多變環境下的全球經濟
無疑地,全球化為世界帶來了高度繁榮,然而這些好處卻分布地相當不均。《2020年全球化報告》量化
了45個國家,從1990年到2018年期間受惠於全球化所增加的財富,以日本為最,累計人均收入為50,044歐元。
相較之下,中國才是全球化的贏家。中國因全球化造成的累計收入增加,是該國1990年GDP的8.35倍,印度只有1.74倍。這些數據顯示,美國的確從全球化受惠最少。這或許可以解釋許多美國人對全球貿...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
台灣將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冠軍夥伴
謝明達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世界局勢快速變化,從2022年回望近10年來國際趨勢變化,自歐債危機到中美貿易戰,再到全球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產業斷鏈、資源稀缺,過去各企業引以為傲的以「效率至上」的全球佈局經營策略也遭遇空前挑戰。身為全球戰略夥伴,台灣做為世界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也無法置身其外;尤其近年來伴隨著區域化、本土化、分散化的呼聲響起,如何展現韌性已然成為台灣中小企業必須直面進擊的重要課題。
被譽為「隱形冠軍之父」的西蒙教授在其第一本《隱形冠軍》著作中就曾指出中小企業的重要性。10年前遭受歐債危機影響的德國,經濟表現竟逆勢優於同期歐美各國,關鍵就在於隱形冠軍的強力支撐。這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有著獨步全球的專精技術,並在其利基市場具有難以撼動的領導地位,更被盛讚為「散落德國各地的珍珠」。
善用優勢,及早做轉型準備
事實上,台灣也有許多馳名全球的隱形冠軍,自「中堅企業」政策推動迄今,我們已遴選出超過300家具有專注本業、深耕技術、佈局全球等特質的中小企業,對台灣乃至全球都產生重要的關鍵影響力。此外,相較於以大型財團式企業為主的日本與南韓,台灣與德國的經濟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更為隱形冠軍的興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以人均出口值來看,台灣位列10大出口國中的第二位,中堅企業功不可沒。
欣見西蒙教授在此時推出《隱形冠軍2.0》新書,值此國際變化詭譎,產業風雲變色之際,他在書中提醒我們:隱形冠軍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應當做好轉型準備,運用像是以產業群聚做為商業生態系、數位化、永續發展及追求創新等重要策略佈局。
這些正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加上產業鏈具有高度合作的彈性,持續在穩健踏實中成長。經濟部工業局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更長年積極協助政府推動中堅企業政策,深知台灣中小企業的實力。
以近年來快速興起的電動車市場為例,其中全球第二大鍛造車用鋁圈製造廠巧新科技,運用核心技術開發輕量化產品,在逆勢中突圍,生產輕量且操控性強,同時符合節能、降低油耗的產品,成為各大車廠的重要供應鏈夥伴;另一家凱銳光電則花了12年心血專注技術深耕與產品研發,成為全球市佔第一的車用影音娛樂顯示器供應商,更名列《天下雜誌》2022年「製造業成長最快的50家公司」。此外,凱銳更提早佈局電動車智能座艙,搶攻市場先機,可謂實力堅強的台灣隱形冠軍。
在此,我也要鼓勵台灣的中小企業,不要小看自己,就像書中提到的「小東西打進全球市場」,如今,德國隱形冠軍的平均收入為25年前的5倍左右,更為地方創造了許多新工作機會,我相信,這正是台灣需要的。只要發揮台灣中小企業優勢,台灣將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冠軍夥伴!
【推薦序】
推薦序
台灣將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冠軍夥伴
謝明達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世界局勢快速變化,從2022年回望近10年來國際趨勢變化,自歐債危機到中美貿易戰,再到全球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產業斷鏈、資源稀缺,過去各企業引以為傲的以「效率至上」的全球佈局經營策略也遭遇空前挑戰。身為全球戰略夥伴,台灣做為世界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也無法置身其外;尤其近年來伴隨著區域化、本土化、分散化的呼聲響起,如何展現韌性已然成為台灣中小企業必須直面進擊的重要課題。
被譽為「隱形冠軍之父」的西蒙教授在其第一本《隱形冠...
目錄
推薦序
從變局到新局──隱形冠軍的永續之路 楊聲勇
帶動轉型思維,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新世代 劉孟俊
台灣將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冠軍夥伴 謝明達
第一部 什麼是隱形冠軍?
第一章 隱形冠軍的發展起源
第二章 隱形冠軍的成就
第三章 隱形冠軍的定義
第四章 為何有隱形冠軍?
第五章 隱形冠軍概念席捲全球
第二部 隱形冠軍的崛起
第六章 隱形冠軍與它們的產地
第七章 德國的隱形冠軍
第八章 奧地利與瑞士的隱形冠軍
第九章 台灣的隱形冠軍
第十章 隱形冠軍的成長之路
第十一章 德國的隱形冠軍為何特別多?
第三部 全球化的下一步
第十二章 邁向全球邦之路
第十三章 全球邦何去何從?
第十四章 多變環境下的全球經濟
第十五章 以美國為目標市場
第十六章 隱形冠軍在中國
第四部 轉型升級的驅動力
第十七章 加入商業生態系
第十八章 數位化的阻礙與機會
第十九章 擁抱永續
第二十章 創新,隱形冠軍的第一要務
第五部 新賽局、新策略
第二十一章 心懷遠大抱負
第二十二章 持續專注
第二十三章 深度決定整合程度
第二十四章 永遠跟顧客站在一起
第二十五章 建立軟性競爭優勢
第二十六章 客戶導向型組織
第二十七章 利潤與財務
第二十八章 員工與領導人
第二十九章 隱形冠軍的下一個10年
第三十章 台灣的關鍵角色
注釋
推薦序
從變局到新局──隱形冠軍的永續之路 楊聲勇
帶動轉型思維,培養更具競爭力的產業新世代 劉孟俊
台灣將持續成為全球重要的冠軍夥伴 謝明達
第一部 什麼是隱形冠軍?
第一章 隱形冠軍的發展起源
第二章 隱形冠軍的成就
第三章 隱形冠軍的定義
第四章 為何有隱形冠軍?
第五章 隱形冠軍概念席捲全球
第二部 隱形冠軍的崛起
第六章 隱形冠軍與它們的產地
第七章 德國的隱形冠軍
第八章 奧地利與瑞士的隱形冠軍
第九章 台灣的隱形冠軍
第十章 隱形冠軍的成長之路
第十一章 德國的隱形冠軍為何特別多?
第三部 全球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