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愈愛愈傷,為什麼我們還是無法停止去愛?
缺乏安全感、情緒勒索、暴力、控制狂……
每段苦戀、虐愛的背後,其實都藏著自己未痊癒的傷
「他不斷地說他對我有多好,可是我其實愛得心好累……」
「他幾乎無法獨立,對我百般依賴,讓我喘不過氣……」
「他一旦情緒失控,發怒時所說出的話語,讓我無法想像他是我愛的那個人……」
「他總是對我充滿疑心,不管我做什麼,他就是無法對我建立信任感……」
「他什麼都想控制,什麼都有意見,同時還會一直告訴我『這都是為了我們好』……」
「我視他為唯一,但他卻不只一次對我不忠,讓我不斷承受撕心裂肺之痛……」
愛本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什麼讓我們愈愛愈心碎?
張家齊博士持續研究關係管理心理學,結合了多年來對於個案在親密關係困擾裡的觀察,他發現,一段感情之所以從甜蜜走向虐愛,原因往往不是對方不對,或自己不夠好,而是源自我們成長至今某些經歷造成了心理失控感,我們愈想好好經營一段關係,就愈容易無意識地把那些失控感轉移到現在的關係中。致使我們不自覺地期待用這段關係,修補內在的心理黑洞。我們愈是想填補什麼,反而導致親密關係愈來愈失衡。最後導致相愛的關係逐漸轉化為一段虐心的關係,變成心理失控感的犧牲品。如果想要跳脫這樣的囹圄,我們必須看見自己內在有著什麼樣的「心理失控感」,找回心理控制感。
何謂心理失控感?
「心理失控感」是一種內在匱乏狀態。如同每個人生存都必須要有食物、水、空氣一樣,在我們的內心,每個人其實也都有一些不可或缺的心理感受,像是接納感(有人願意理解我、接受我)或價值感(我的存在是有價值的)等。當我們長期或者持續缺乏某個重要心理感受而不自知,我們就會容易出面比較負面的情緒、思考與行動,進而也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變得失控。
識別六種有害的親密關係,療癒原生家庭的傷,找回心理控制感
本書作者從大眾最難自理的感情問題及不可控的關係出發,將多數人最渴望的親密關係中的失控狀態分為六種虐愛類型,說明何謂心理失控感,藉由與個案的深度談話帶讀者認識「心理失控轉移」如何影響我們的感情,幫助讀者停下腳步覺察內在的缺乏,認清愛與傷害的界線,找回心理控制感。
釐清失控關係背後的創傷黑洞, 用覺察阻止複製,不究責也不自責,
找回安定內在的力量,與自己親近,才能感受真正的親密。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作者、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
「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心理師想跟你說」共同創辦人、臨床心理師 丁郁芙
「海苔熊說故事」節目主持人、兩性作家 海苔熊
「你的網路閨密」/兩性YouTuber、作家 SKimmy
暖心推薦
作者簡介:
張家齊
臨床心理師。台大心理系臨床心理碩士,次領域為成人精神與健康心理,擅長主題包括親密關係、親子衝突與職場關係。
管理學博士,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管理學研究所。學術研究聚焦員工關係心理學。
組織心理學助理教授。教學內容為領導心理、績效管理以及企業經理人情商領導力課程。
獨立評論「心理與管理的十字路」專欄作家。文章累計點閱逾120萬人次,心中遠大理想是提升大眾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鼓勵公司關注員工心理健康,讓大家開心工作、開心生活。
IG:dr.chiachi.psych(張家齊—家齊博士陪你多管心事)
章節試閱
終於,可以情緒平穩地相愛
在要撰寫這篇序言的前幾天,一位和我合作了一年左右的個案,在某次的會談中與我分享前面這段心得。還記得一年前,個案在親密關係中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苦,幾乎每週都與伴侶發生激烈衝突,與對方如仇人般爭執怒吼。經過了總共四十個小時的會談之後,個案回顧了那些我們一起看見的那些憤怒盲區,提升了自我覺察,找回了與伴侶真正的親密感,面帶微笑和我說:「可以情緒平穩地和我愛的人在一起,感覺真的不錯。」
每當我見證了個案提升自我覺察後的那些成長,除了為個案願意嘗試的勇氣覺得感動之外,也總是很希望這樣的轉變能夠在更多人的生命中出現。除了藉由平日與個案一對一的互動,我在商學院教授情商心理學課程的時候,也一直努力提醒著學生與管理者,良好的自我覺察對於自己的職場表現有多麼重要。
記得當初和出版社編輯開會的時候,基於自己所有的實務工作和研究工作經驗,我興奮地發想了好多主題,希望能把過去對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職場關係、員工關係等所有人際互動的理解都好好地和大家分享。深聊之後,我感受到當今大眾心理領域中,大家對於情緒相關議題已經有不少探索,是時候可以更進一步,從本書要介紹的「心理失控感」這個概念,協助大家深入覺察情緒失控背後的獨特原因。
為什麼愈相愛,愈受傷?
「心理師,為什麼?我明明已經那麼用心愛他,我卻一直在受傷?」回顧過去所遇上的個案,親密關係困擾絕對是我們最難逃脫的密室。有時候,我們的愛情像脫離軌道的列車,明知怎麼拉也拉不往該去的方向,但是卻怎麼也無法要求自己啟動急停系統,讓情緒的痛不得不繼續失速。
那種張力緊繃無法消解的虐愛關係,就是「失控的愛」的樣貌。當一段親密關係開始失控,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自我覺察能力,我們很難不讓自己與對方受苦,甚至是在同樣的部位劃下多次的傷,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癒合。
如果想要跳脫這樣的囹圄,我們必須看見自己內在有著什麼樣的「心理失控感」,會讓親密關係成為心理失控後的犧牲品。藉由本書針對六種「親密失控模式」的說明與分析,雖然難以讓我們直接抵達幸福的目標,但也勢必能提供明確的航向,讓我們的親密關係有機會重回可控的航道。
嘿,我們愛得好嗎?
我們都以為,愛情是親密,愛情是靠近。我們都希望,愛情不要有痛苦,愛情不要有衝突。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好像會不小心掉進了一段,不像愛情的愛情。也許是錯了時間,也許是錯了對象,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我們明明已經好用力去愛對方,但是幸福感卻愈來愈輕;又或者,我們的愛情明明已經痛到不行,但是卻怎麼也無法填入休止符,讓應該暫停的痛不得不繼續。
那樣的愛情,是虐愛。我們的虐愛,踩在深愛與劇痛的邊界,不斷在愛情中經歷高度的焦慮、掙扎與衝突。我們,曾經遇上一段虐心的愛情嗎?我們是否正在愛著一個虐人的他?我們可以清楚感受到他的那份愛,可是,我們也清楚地因為對方的愛感到疼痛。
「他不斷地說他對我有多好,他不斷地表達在為我付出,可是我其實愛得好心累,覺得好壓抑……」
「我們雖然相愛,但是我們的愛情讓我失去了自己。我們像是生命共同體,他幾乎無法獨立,對我百般依賴,讓我喘不過氣……」
「他的情緒表達爆裂,發怒時的失控崩潰,彷彿是另一個人。他發怒時所說出的話語,讓我無法想像他是我愛的那個人……」
「我們的相愛,沒有信任。他總是對我充滿疑心,他心裡似乎有一個安全感的黑洞,不管我做什麼,他就是無法對我建立信任感……」
「他花了很多心思在『管理』我,他什麼都想控制,什麼都會有意見,同時還會一直告訴我『這都是為了我們好』……」
「我視他為唯一,但是他卻不只一次對我不忠,讓我承受難以消化的撕心裂肺之痛……」
如果這些心聲,會在我們的腦中勾起某個曾經或者正在愛著的人,表示我們對於虐愛這個主題並不陌生,對方很可能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愛情運行著虐心的愛情模式。然而,有些時候這些虐愛的苦,不只存在於我們的某一段關係,而是緩緩在我們所經歷過的多段愛情間蔓延。我們似乎逐漸發現,在親密關係中,自己好像避不開一些虐心的狀態。
明明愈愛愈傷,為什麼還是無法停止去愛?
底下的某個聲音,會不會也剛好是我們的內心潛台詞?
「我在愛情中,一旦開始了就會一頭栽入。對我來說,彷彿除了愛情,什麼事情都不重要……」
「我離不開我愛的人,就算只是很短暫的分離,我心理上也會痛苦不已……」
「我會被我愛的人嚴重的激怒,當我的憤恨被點燃,我會發火到自己事後想起來都害怕……」
「我對於愛情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我愛上的人總是讓我失望,所以我一直在愛情中難以產生信任……」
「我愛上的人總是無法承擔該有的責任,讓我不得不操心彼此所有大小事……」
「我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會有一種難以形容的空虛感受,必須要藉由和其他的對象產生親密,才能得到慰藉……」
這些心裡的對白,經常在個案與我的會談中呈現。我們以為愛情可以滋養我們平淡甚至辛苦的人生,卻沒想到有時愛情會成為我們內心負能量爆炸的燃信。
一段愛情,如果只是「錯」的,通常會慢慢走向終點;然而,一段愛情,如果是「虐」的,我們會忐忑、掙扎、煎熬,讓我們囚禁於愛與痛的交織網,走不出去也看不清楚。一段虐愛,終點有時似乎近在眼前,因為某一方心痛到大喊要分手,心累到無法再繼續;一段虐愛,終點卻又會不知不覺遠在天邊,雖然兩個人承受了傷痛,但是心底又似乎對彼此存在很深依戀,也許不舒服,卻也怎麼都放棄不了。
面對虐愛的無法放棄,通常是不會得到堅持後的甜美果實的。一旦我們進入了虐戀模式,我們會接收到對方捏造很多安慰我們的虛幻說詞:
「對不起,是我的錯,我以後不會再對你發那麼大的脾氣,我以後絕對不會再這樣攻擊你了。」
然後,過了三個月,對方似乎又累積了難以承受的負能量,再一次讓我們承受痛苦不堪的言語(甚至肢體)攻擊。或者,他會這麼說:
「這是最後一次,相信我,你是我的唯一,我不會再出軌了。」
可是,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們又再一次發現,那個誰和那個他又產生了那個不會再發生的曖昧關係。
在虐愛模式中,同時,我們有時候也會不自覺的對自己說謊,傻傻地安慰自己會有離開虐愛的一天:
「我不要再為了他付出,我不要再犧牲自己了,我有我的人生,我不會再被他左右了!」
幾天過後,我們又發現,我們花了好多時間看著手機,掛念著他怎麼還沒回訊息,擔憂著他會不會需不需要我們為他做什麼。或者,我們會對自己說:
「這已經是我對他的底限了,我已經決定要放棄他了,我不可能會再回頭的!」
然後,我們還是和那個虐人的他一起度過了下一個情人節。
在虐愛的愛恨交織網中,不管是安撫自己或是對方的承諾,很難走向真正的兌現。那些充滿希望的承諾,會在一次又一次落空之後,一次又一次的再燃起希望,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心灰意冷,成就了最後失控的虐戀愛情狀態。
你缺的,不只有愛
在我過去曾接觸的個案中,有很多人飽受這些親密關係中的虐愛之苦,明明傷得很痛,卻難以調整或改變。 原本我單純地將不同個案所經歷的虐愛歷程,視為每一段關係的獨特經驗,但是當我接觸了更多的虐愛故事,我似乎漸漸地感覺到不同個案所經歷的那些苦,其實有一些令人驚訝的相通性。因此,我嘗試去尋找一個能夠適度幫忙解釋這些掙扎與傷痛的方式。
當我在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過程中,發現了「心理失控感轉移」這個概念,讓我突然對於虐愛的出現,有了很不一樣的理解。有的時候,一段愛情之所以陷入虐愛,原因不僅僅來自與這一段愛情,而是由於我們以前某些經歷造成了心理失控感,讓我們不知不覺把那些失控感,「轉移」到現在的親密關係中。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不自覺地在期待,現在的親密關係,能夠為我們填充過去經歷的心理失控感,為我們補好以前曾經遺留的心理黑洞。然而,我們愈是想填補什麼,現在的親密關係卻好像愈是失去平衡。於是,現在的親密關係逐漸轉化為一段虐心的關係,變成心理失控感的犧牲品。
簡單來說,一段親密關係的開始,雖然是在愛情中的兩個人決定從此靠近,認定雙方就是那個能滿足彼此現在與未來需求的人;可是,我們卻很容易輕忽,一個人過往需求的不滿足,對於自己將來的親密關係其實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如果我們過去曾經受困於心理需求無法被滿足的失控感,那麼,我們進入親密關係之後,就很容易會失控地去索求一些難以被滿足的補償。
關係破裂會帶來心理失控感,而這些心理失控感,會讓我們的下一段關係繼續破裂,讓我們在關係中發生一堆不想要繼續,卻一直不段重複的錯誤。因此,我們不但愛得好累,我們也對自己開始質疑,為什麼我們的愛情會一直與我們的期待反方向前行。
透過這本書,我們將一起發現:
● 與我們所對應的虐愛類型實際上會有什麼樣貌?
● 該種虐愛類型所對應的心理失控感可能是如何發展而來?
● 該種虐愛類型的經營者,心裡可能會存在什麼樣的內在心聲?
● 針對該種虐愛模式,我們可以嘗試那些修復與成長的可能方案?
現在,讓我們接受本書的邀請,一起聆聽每一段虐愛的心聲,觸摸那些心底被忽略的失控感,並且攜手走向可以真正親密的未來。
終於,可以情緒平穩地相愛
在要撰寫這篇序言的前幾天,一位和我合作了一年左右的個案,在某次的會談中與我分享前面這段心得。還記得一年前,個案在親密關係中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苦,幾乎每週都與伴侶發生激烈衝突,與對方如仇人般爭執怒吼。經過了總共四十個小時的會談之後,個案回顧了那些我們一起看見的那些憤怒盲區,提升了自我覺察,找回了與伴侶真正的親密感,面帶微笑和我說:「可以情緒平穩地和我愛的人在一起,感覺真的不錯。」
每當我見證了個案提升自我覺察後的那些成長,除了為個案願意嘗試的勇氣覺得感動之外,也總...
目錄
推薦序一 聽內在的聲音,看內在的文字,是拆解愛情疑難雜症的開始
推薦序二 從不斷遞迴的虐愛裡,找回真正缺失的那一角
推薦序三 我們都追求愛的美好,卻為何都為愛所傷?
作者序 終於,可以情緒平穩地相愛
序章 我們是相愛,還是在虐愛?——心理失控感轉移造就的虐心關係
CHAPTER1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自我犧牲型虐愛
CHAPTER2 請做一個配得上我的情人好嗎?——全面控制型虐愛
CHAPTER3 深愛的人,傷得最深——恨意爆表型虐愛
CHAPTER4 嘿,不夠投入我們的愛,你是有罪的——零信任感型虐愛
CHAPTER5 當權力感越過親密關係的界線——多重關係型虐愛
CHAPTER6 拯救我,保護我,疏離感會毀滅我——寄生型虐愛
結語 面對虐愛的四個心理準備
推薦序一 聽內在的聲音,看內在的文字,是拆解愛情疑難雜症的開始
推薦序二 從不斷遞迴的虐愛裡,找回真正缺失的那一角
推薦序三 我們都追求愛的美好,卻為何都為愛所傷?
作者序 終於,可以情緒平穩地相愛
序章 我們是相愛,還是在虐愛?——心理失控感轉移造就的虐心關係
CHAPTER1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自我犧牲型虐愛
CHAPTER2 請做一個配得上我的情人好嗎?——全面控制型虐愛
CHAPTER3 深愛的人,傷得最深——恨意爆表型虐愛
CHAPTER4 嘿,不夠投入我們的愛,你是有罪的——零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