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聖經以外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一本暢銷三百年的世界經典名著!
★ 英國創刊最早的《觀察家報》將《天路歷程》列入「過去300年必讀的100本書」的第四名。
★ 與《神曲》、《懺悔錄》一起並列為最偉大的三部宗教題材的經典文學著作!
★ 譽為「英國文學史中最著名的寓言」,已被翻譯成兩百餘種文字。
本仁約翰是位傑出的牧師,為神所重用。當年為了講道被捕下獄,這部偉大的著作就是在獄中完成的。
《天路歷程》是除聖經以外,至今暢銷超過三百年的世界經典名著。也是第一本靈程經驗的寓意文學,深刻地描述主角「基督徒」從接觸到一本書開始,立定心志走上天路前往天城,最後不屈不撓,迷失後歸回以及適時的恩典,千辛萬苦到達目的地「天城」的動人故事;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會遇到生命的難題,會感受痛苦、沮喪、甚至迷失方向,然而《天路歷程》故事如同曙光般照亮人心,使我們能再次拾起信念,繼續往前邁進,這就是本書感動人心的力量,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簡介:
本仁約翰(John Bunyan)
英國貝佛鎮一名鐵匠的兒子,出生於一六二八年。父親教導他技能,期望兒子將來能繼承衣缽,因此本仁約翰所接受的正規教育也就稍嫌不足。十七歲
那年,正逢英國內戰,他加入了議會派軍;兩年後從軍中退役,才開始與宗教有密切接觸,很快地成為「貝佛鎮非國教教徒」的傳道者。一六五六年,他印行了個人第一本宗教方面的小冊,但他的第一部著作,應該是間隔十年後才出版的《萬惡之首》。成年後,宗教活動卻為他招致牢獄之災;而《天路歷程》一書的進行,可能正是始於身繫囹圄期間。此書第一部分完成於一六七八年,甫出版即獲得莫大的迴響與讚譽;一六八四年,他又完成了第二部分。這段期間,本仁約翰的另兩部經典之作相繼問市,即《惡人的生死》(一六八○年)以及《聖戰》(一六八二年)。他生前的最後幾年,一直是一位巡迴佈道者,直到一六八八年逝世才正式結束佈道生涯。最終,他的安息之所與喬治福斯、丹尼爾迪佛、威廉布雷克等人相同,都是位於倫敦班希爾廣場的非國教徒公墓。
章節試閱
當我在曠野中行走時,偶然見到一個洞穴,於是我便走進洞裡稍作休息,不小心睡著後作了一個夢。在夢中,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人站在那裡,臉背對著他的家,手中捧著一本書,而且身上背負著一副重擔。我看到他打開了那本書,極為專心地讀著。看著看著,他居然激動得全身顫抖,甚至放聲大哭起來。他說道:「我該怎麼做啊?」(徒二:37)
他懷著痛苦的心情回到家中。為了避免讓妻兒看出他內心的煩悶,他只得壓抑著自己的悲傷。但是心中的苦惱不斷地衝擊,他終於無法再沉默了,於是開口說:「親愛的妻子,還有孩子們啊!我與你們是最親近的,如今我心中有個重擔必須向你們傾吐。我現在才知道,我們這個城鎮終有一天要被天火燒毀,而且包括我自己在內,我們全家都要同歸於盡,除非能找出一條生路,我們才能逃過一劫。」他的家人聞言都大感驚訝,但訝異的並非他所陳述的事實,而是害怕他可能神智不清。於是極力勸他早些休息,或許有助於恢復他的神智。誰知夜間的煩擾仍一如白天,他整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只是一味地嘆息與流淚。翌日清晨,家人來關心他時,他仍不斷地重複昨晚說過的話,並且強調事情愈來愈不樂觀了。他們依然聽不進他的話,心想只有以譏笑、怒罵或相應不理的態度來對待他,方能改善他的病情。如此一來,他只有終日守在自己房中為他們禱告,也藉此舒緩自身的苦楚。有時候他也會在田野中散步、讀書,日子就這麼過去了幾天。
有一回,我見他獨自漫步於田間,仍在閱讀著那本書,心中的煩悶顯然有增無減;他仍一如往常地邊看書邊哭道:「我該怎麼做才能得救?」(徒十六:30∼31)
我看到他左顧右盼地,彷彿想找出一個逃走的方向;但是他卻一動也不動,我想他大概是不知該如何選擇吧!接著我又見到一位名叫傳道者的人朝他走來,同時問他:「你為什麼哭呢?」他回答:「先生,我看過這本書之後,才知道我終必一死,死後還要接受審判(來九:27);而我並不想死(約十六:22),也不願死後接受審判(結廿二:14)。」傳道者說話了:「既然這世上充滿了災難與邪惡,你為何還不願一死了之呢?」那人答道:「因為我深怕自己所背負的重擔, 三十:33)。而且我連入獄都無法承受了,更不敢去接受審判而終致被判死刑;一想到這些事情,我就忍不住要哭泣了。」傳道者說道:「既然如此,你又為何呆立於此呢?」他回答:「因為我不知道何去何從。」於是傳道者遞給他一卷羊皮紙,上面寫著:「逃避即將來臨的天怒。」(太三:7)
那人看了這行字之後,仔細地打量傳道者,說道:「我該往何處去呢?」傳道者以手指向遠處的空地說:「你看見那道窄門沒有?」(太七:14)那人回答:「沒有。」傳道者又問:「那麼你看見遠處的亮光了嗎?」(詩一一九:105;彼後一:19)那人答道:「我想是的。」接著傳道者說:「你順著你所看到的亮光前進,就可以看見一道窄門,只要你叩一叩門,便會有人指示你應該如何做。」
在夢中,我看見那人開始往那個方向跑。當他經過家門不遠時,他的妻兒見到了,都開始大聲叫他回去(路十四:26);但是他摀住了耳朵,邊跑邊喊道:「生命、生命,永恆的生命。」他頭也不回地朝原野中央奔去(創十九:17)。
這時候鄰居也都出來看他往前奔行,有些人嘲笑他(耶二十:10),有些人恐嚇他,也有些人叫他快回來。其中有二人決定要強行拉他回家,一位叫固執,另一位叫善變。雖然那人與他們距離不算近,但這兩人仍執意要追上他,最後終於追上了。
此時那人對他的鄰居說:「你們來做什麼?」二人同時說道:「勸你與我們一起回去啊!」但他說:「這是行不得的。你們所居住的是滅亡城,也就是我的生長之地。而我知道,住在這兒難逃一死,你們遲早要墜入充滿著火與硫磺的地底。所以,我的好鄰舍呀,你們還是跟我一起走吧!」「什麼!」固執說:「你這不等於要我們拋棄朋友和安逸的日子嗎?」是的,」基督徒(那人的名字)答道:「因為你們所拋棄的與我所極力追求的相較,真是太渺小了(林後四:18)。如果你們與我同行,並且始終如一,就可以享受到這一切(路十五:17)。你們不妨跟我一起前去,就知道我所言不虛。」
固執說:「你寧可拋棄世上的一切,所尋求的究竟是什麼?」基督徒答:「我在尋求的是一處不會毀壞、不會被玷汙、不會殘敗的所在(彼前一:4)。而這片淨土存在於天國,只要努力尋找,自然會呈現在我們眼前(來十一:16)。來,看看這本書就知道了。」「呸,」固執啐道:「把你的書拿開。你到底要不要跟我們回去?」「不,我不回去,」基督徒說:「因為我已經肩負著播種的工作。」(路九:62)
固執道:「走吧,善變,別管他了。這世上總有些腦筋有毛病的人,自以為是世上最聰明的人,而別人都是傻瓜。」善變對固執說:「不要侮辱他。假如他所言不虛,那麼他所尋求的景象比我們眼前的情景要好多了,我倒很想跟他一同前往。」固執怒道:「什麼!你也和他一樣傻嗎?你還是聽我的話,和我回去吧!誰知道這個瘋子會帶你去什麼地方?走吧,走吧,聰明點兒。」
基督徒說:「跟我走,善變先生,除了我剛才說的那些東西之外,還有更多的福分呢!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說的話,那麼請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它是完全的真理,因為有血為證。」善變回答:「好,固執,我想通了。我打算和這位好人一起走,與他同甘共苦。
不過,我的好夥伴,你知道那條路怎麼走嗎?基督徒。」基督徒說:「有一位叫傳道者的人曾指點我,要我向前面的窄門前進,只要到了那裡,就會有人指示我們正確的路。」善變說:「那麼,我的好鄰舍,我們這就往前走吧!」說著,二人便一同前進。「我要回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固執說道:「我可不願和兩個瘋子在一起。」
我在夢中看見固執往回走的同時,基督徒和善變一邊越過平原一邊談話。
基督徒說:「善變先生,你好嗎?我很慶幸能夠說服你與我同行。固執要是也能和我一樣覺悟到將來必須面對的權勢與恐懼,他也不至於如此輕易地離我們而去。」善變道:「好了,如今既然只有我們二人結伴同行,你何不更詳細地告訴我,我們能夠享受到哪些東西?如何享受?以及我們將往何處去?」
基督徒:「我能用心去感受,卻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不過既然你如此迫切地想了解,不如我把書中所寫的唸給你聽。」
善變:「你確定書中所言是千真萬確的嗎?」
基督徒:「是的,千真萬確。因為書的作者是不會說謊的。」(多一:2)
善變:「說得好,那麼書中究竟寫些什麼?」
基督徒:「我們即將前往的地方,是一個永不滅亡的王國,我們將可得到永生。」
善變:「太好了。還有呢?」
基督徒:「還有,我們會得到榮耀的冠冕和衣裳,使我們全身閃耀著如日般的光芒。」(太十三:43;提後四:8;啟三:4)
善變道:「太棒了。還有呢?」
基督徒說:「那裡沒有哭泣,也沒有悲傷;因為祂─天國之主會為我們抹去淚水。」(賽廿五:8;啟七:16、17,廿一:4)
善變又問:「那麼我們會有哪些同伴呢?」
基督徒答:「那裡有許多光彩奪目的天使,他們身上所發出的光輝令你難以逼視。同時還會有數以萬計比我們先抵達的人;他們不會傷害別人,是那麼可愛而神聖,每個人都在上帝的視野之中,永遠蒙受祂的恩寵。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見頭戴金冠的長者,手彈金琴的純真少女,以及那些在世上被剝奪平靜、遭受苦難的人們。為了愛主,他們才到這個地方,如今都身穿華服,過著幸福而永無煩憂的日子。」(賽六:2;約十二:25;林後五:2∼4;帖前四:16∼17;啟四:4,五:14,十四:1∼5)
當我在曠野中行走時,偶然見到一個洞穴,於是我便走進洞裡稍作休息,不小心睡著後作了一個夢。在夢中,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人站在那裡,臉背對著他的家,手中捧著一本書,而且身上背負著一副重擔。我看到他打開了那本書,極為專心地讀著。看著看著,他居然激動得全身顫抖,甚至放聲大哭起來。他說道:「我該怎麼做啊?」(徒二:37)
他懷著痛苦的心情回到家中。為了避免讓妻兒看出他內心的煩悶,他只得壓抑著自己的悲傷。但是心中的苦惱不斷地衝擊,他終於無法再沉默了,於是開口說:「親愛的妻子,還有孩子們啊!我與你們是最親近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