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無法說。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比任何一個人都痛苦。
台灣第一本集結本土案例,
深刻探討「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專書。
你的孩子不說話嗎?
或是到某個特定環境就全身僵硬,不肯開口?
你覺得他只是太內向、害羞,
或認為他再大一些,自然就會說話。
但孩子可能正為「選擇性緘默症」所苦,急需你的接納、陪伴與協助。
台灣家長面對「選擇性緘默症」時,可能的5大迷思:
‧「他個性比較內向、文靜,等時間久了,他就會說話。」
‧「她在家裡會說話,可能是幼兒園讓她不太習慣。」
‧「他爸爸還不是到了五歲才會講話。『長大了就會好』,別擔心。」
‧「一定是教學太嚴肅了,孩子才會不敢說話。你們老師應該要調整。」
‧「她是『大隻雞晚啼』,像她爸,但爸爸也拿到碩士了啊。」
在不以為意、漠視與逃避下,
孩子可能就錯過早期療育介入的黃金時刻。
「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焦慮的疾病,好發於四歲左右的孩子。在台灣,「選擇性緘默症」長期被漠視或誤解,但「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並不是執拗、任性或被寵壞,他們心裡也很想表達,無奈龐大的焦慮與恐懼往往凌駕於開口說話。在這群不說話的孩子背後,那是想說而無法說的痛苦,那是無聲的吶喊。
當一個孩子在班上不說話,人際關係可能就會惡化,課業走下坡,甚至因此被霸凌,但孩子卻因焦慮而更退縮,更無法向大人求救,將所受的委屈說出口。若老師或父母未適時察覺,予以協助,孩子可能終生都會被囚禁在「選擇性緘默症」的牢籠裡。
理解、接納以及給予孩子正向經驗的累積,是王意中心理師認為最能開啟「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冰封內在的一把鑰匙,也是突破「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心牆的絕佳方式。書中特別細膩又完整地從父母、老師以及親師溝通的角度,提出各種協助「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早日擺脫焦慮,讓孩子融入人群與社會的方法與技巧。
※這本書將完整的呈現,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職,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所呈現出來的行為表象,以及探索存在的本質,同時,在與選緘兒互動的過程中,找到適切的班級經營、輔導與教養策略、親師溝通的合作模式,以及全面了解與選擇性緘默症有關的共病,和容易混淆的障礙與疾病。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非常值得家中以及班上有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父母、普通班導師、科任老師、資源班老師、心評老師、巡迴老師、特教老師、輔導老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相關治療師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等醫療人員,以及任何關心選擇性緘默症議題的朋友們,都適合閱讀。
※如何運用這本書?
由於每個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狀況不盡相同,因此,在閱讀這本書時,你可以依孩子的現況與實際需求,翻閱至你所需要的章節,針對書中內容,進行概念的釐清、參考、執行與演練。
※王淑娟(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副教授)、邱姵寧(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沈雅琪(資深國小教師/神老師)、黃晶晶(台灣選擇性緘默症協會理事長)、劉雅真(老師/FB社團「選擇性緘默症者&家長&老師的討論區」創辦人)、蘇明進(國小教師)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王意中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tozwyc/blog
【王意中的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網路讀書會】https://www.facebook.com/301ADHD
章節試閱
操之過急的反效果──別讓孩子成為鎂光燈的注目焦點
方老師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她始終認為需要給每一個孩子機會,並且試著去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勇於面對挫折,面對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孩子願意努力,願意嘗試,自己一定會給他許多的機會。
同時,在方老師的想法裡,在班上,如果有熱情的同學們在一旁加油打氣,一定會讓一些在班上比較弱勢、害羞、退縮、沒自信的孩子,獲得支持,因而讓那些孩子燃起動力,突破自己的限制。
當然,在班上,目前自己全心全意鎖定的目標,就在小默的身上。
從課業成績的表現中,可以確定小默的能力是存在的。方老師認為,小默現在缺乏的就是那股勇氣,只要她能夠燃起小默開口的勇氣,讓他跨出第一步,緘默的問題應該就可以迎刃而解。
既然要讓小默開口,當然,方老師就一定得要在課堂上製造各種機會,讓小默可以表現。只是,方老師不斷地做球,小默卻依然不為所動,不殺球,也不擊球。球就這麼的一顆一顆硬生生地滾落在孩子與方老師的面前。
當然,方老師不死心,只是小默在教室裡,依然不說話。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各位小朋友,請安靜,我們讓小默慢慢說。」「來,好好說。」方老師不時的鼓勵著小默,希望他能夠開口說話。
但是,方老師愈這麼說,小默就愈不容易開口,也愈來愈退縮。時間愈拖愈久,小默的臉部表情愈來愈僵硬,嘴唇愈閉愈緊,眼神也不知道要擺在哪裡,渾身不對勁。
這時,小默的肢體動作,就像公仔、雕像一樣,完全不動。這氣氛讓小默顯得更尷尬、不自在,其他同學也逐漸顯得不耐煩。
「老師,不要再叫小默說了啦,他根本不開口。」
「對嘛,他一直不說話,浪費我們上課的時間,幹嘛問他?」
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鼓譟著,讓方老師顯得有些招架不住。
「各位小朋友,安靜!你們吵不吵?來,小默,你慢慢說,老師一點都不急,你慢慢說。」
方老師把今天所有的耐心,全都押住在小默身上。
但無奈發現,小默仍然不為所動。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的處理進度,真的急躁不得,也沒有一種速成的方式,足以讓孩子的焦慮就像開關一樣,瞬間切換,讓他的聲音在教室裡脫口而出。這樣的預期不合理,也不實際,很容易造成在彼此互動關係上呷緊弄破碗(台語)。
不只是肯定與鼓勵
「面對孩子在學校不說話,我這個當爸媽的,到底能怎麼辦?我不知跟他講了多少次?老師鼓勵他講,同學也在一旁打氣,但他依然不說,我也莫可奈何。」
這是許多選擇性緘默家長所面臨的困擾與無奈。
只是對當事人來說,要讓自己在教室裡開口,又談何容易。這絕對不是周圍的人,一句肯定、鼓勵,或威脅利誘,就容易讓他開口。
避免焦慮如漣漪擴散
「說啊,說啊,老師會等你。慢慢說,不要急,不要怕。說錯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我非常不建議老師在班上使用這種方式,來鼓勵孩子開口。
因為,當老師這麼說,這時,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當事人身上。讓孩子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說話這件事情,更顯焦慮。
當說話這件事情開始變成是一件過度注意的事,這時,孩子就會非常容易放大他的焦慮,就像拾起一塊大石頭丟進池塘激起的漣漪一樣,不斷地向外擴散。除了水波之外,孩子更顯得緘默。
合理的醞釀時間
我們先清楚了解,過去孩子開口需要醞釀的時間,大概是多久。每個孩子不盡相同。
如果你眼前的孩子,過去需要三分鐘,這時,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三分鐘後,再請他回答。
現實是,許多孩子在第一時間如果沒有開口回應,接著在同一個問題上,就很難開口回應。
如果是這種情況,或許你可以試著改問孩子不同的問題,再來觀察孩子是否開口。
無言的結局,無盡的焦慮
我們都急於讓孩子在短時間之內,在教室裡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件事情,孩子在教室裡,已經長期累積了好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都很難自在開口說話。
一直無法順利開口,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當事人以及一旁協助的父母、老師陷入一種困境。我(孩子)無法順利開口說話,我(父母、老師)也無法順利讓你(孩子)開口說話。
無言的結局,將讓選擇性緘默的問題,隨著時間惡化下去。
「說錯,沒關係。」這樣說,有問題!
有時,孩子很怕說錯話,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多開口,很容易不時的跟孩子強調:「說錯,沒關係。」但是,我們愈這麼說,反而愈容易讓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說錯這件事情上。
這種情形,就如同孩子在走平衡木一樣,我們不時提醒他:「摔下來沒關係,再來一次就好。」但是,當我們愈是這麼強調,孩子原本應該專心走在平衡木這件事卻分心了,他轉而將注意力擺放到摔下去這件事。結果,你可以預期,當孩子愈怕摔下去,愈提醒自己不能摔下去,注意力愈不在走平衡木上,結果就真的摔下去了。
你愈強調不要急,不要慌,對於選緘兒來說,反而更容易著急,更容易慌。
對於容易焦慮的孩子來說,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很容易讓孩子過度把注意力聚焦在負面的訊息上,反而造成反效果。
當孩子說錯時,我們的回應,愈是自然愈好,讓孩子降低對於說錯的反應與過度注意。例如,如果孩子說錯了,就只是請他坐下,或是換下一個人回答,或是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答案。
過程中,不要有太明顯的批評、指責、謾罵、糾正,也避免直接告訴孩子:「這答案不對,你再說一次。」與其這麼說,我們倒不如告訴他:「針對這個問題,你可以再想一想,或許你會有新的答案。」
先從「非語言的指令」開始
與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先不要馬上期待他立即開口說話,但是,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當我們的話說完了,那他是否可以有所行動。沒錯,先讓孩子願意針對我們的提問有所動作。
例如,請孩子在課堂上,協助把今天回家的作業項目抄在黑板上。這件事情,孩子不需要開口,但你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來觀察,他本身的焦慮程度。
這時,我們先不急著要讓他開口說話,但至少孩子願意和我們互動。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慢慢熟悉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使用非口語的溝通,是階段性的,讓孩子有機會用行動表達內在的感受,同時,讓周圍的老師與孩子先建立好關係。但是請提醒自己,避免讓孩子最後只依賴非語言的溝通模式,使得他的緘默問題,依然持續存在。
不為所動,怎麼辦?
如果,你發現他杵在現場,連動都不動,這時,你需要提醒自己,這段時間,先不要期待他開口說話。因為,眼前你遇見的孩子,已經不只是開口說話上的困難,他連非語言的動作反應也卡關了。這時,不要再問他:「你為什麼不抄?」說真的,你愈問他,他愈不會有反應。
這時,你可以再將指令說一次。如果孩子依然不為所動,你可以考慮先換其他同學抄寫黑板。
教室裡的對話情境
該如何和選擇性緘默孩子溝通?特別是在校園裡,也就是這些孩子開口說話最困難的地方。
先來說說,盡量避免做的事情。請避免在課堂上,在大庭廣眾面前,直接把孩子叫起來,直接問他問題。因為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景,對這類型的孩子來說,其實是處在莫大的壓力源裡。
在教室裡,老師可以先選擇旁邊人比較少的時候。一步一步來,試著先從人少的情境開始。先避免讓這些孩子把焦點聚焦在:大家都在等我說話,大家都在看我說話。當這樣的想法被喚起,孩子很自然的又會開始放大焦慮。
分享與提問
接著,在私底下,我們可以試著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當然,也不都只是我們在說,畢竟,讓這些孩子願意開口,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雖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
我們可以在分享的過程中,偶爾拋出一些想法,聽聽看孩子的回應。例如:「你認為呢?」「你覺得呢?」看看孩子,他是點頭、搖頭,或是做出其他的反應。
和選緘兒互動,我們從他所擅長的事物開始,會比較容易。讓孩子對於他要回答的事情,他是有把握的,是有能力回應的。
或許,孩子的表現可能不符合你的期待,讓你有些挫折。但和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話,他原本就並不是那麼容易回應你。
而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狀況還要多久?」我必須強調,急不得。但是每一次的成功經驗,都足以燃起這些孩子開口說話的動機。
操之過急的反效果──別讓孩子成為鎂光燈的注目焦點
方老師一直秉持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她始終認為需要給每一個孩子機會,並且試著去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能夠勇於面對挫折,面對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孩子願意努力,願意嘗試,自己一定會給他許多的機會。
同時,在方老師的想法裡,在班上,如果有熱情的同學們在一旁加油打氣,一定會讓一些在班上比較弱勢、害羞、退縮、沒自信的孩子,獲得支持,因而讓那些孩子燃起動力,突破自己的限制。
當然,在班上,目前自己全心全意鎖定的目標,就在小默的身上。
從課業成績的表現中,可以確定...
作者序
【寫在前面】我為選擇性緘默症寫的一本書
我不曉得,我還有沒有那個勇氣,再等個五年,只為了聽到「再見」這兩個字。
然而,當這兩個字從女孩的口中說出來時,我一時很難形容當下的心情,直到現在,依然很是複雜。
或許是這五年來,在每一次的諮商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聲音依然沒有在我的耳畔浮現。這是一種重大的挫敗感,無論是對孩子,或是對陪伴孩子的我而言。
在這五年中,我不斷地拋出許多的自我疑問,「為什麼這孩子在我面前就是不開口?到底問題的環節出在哪裡?」我猜不透,也找不到答案。
然而,諮商關係終究有結束的時候。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用再見兩個字,作為結束。」事實上,當我告訴眼前女孩這句話,說完之後,我沒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敢指望從她的口中聽到任何的字句。
如同以往,五年來,在整個諮商過程中,無論我說了什麼話,換來的就是眼前孩子的一片寂靜。我聽到的,依然是我自己的聲音。
一切就要結束了。如同自己原先所預期的,這女孩是不會在你面前說話的。
和孩子的諮商時間已經到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但說真的,我依然心有不甘,但又奈何。這不甘,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期待這女孩的自我突破。
就這樣,五年,完完全全沒有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但是,你卻能夠感受到,在這最後一次的諮商,女孩那一種欲言又止,一種想要從內心深處,脫口而出的力量,實在令自己不想要放棄。
但已經超出了最後晤談的時間,該是結束了,一切即將歸於平靜,雖然,自己當下的心情依然起伏、波動著。與這女孩的諮商關係,即將隨著她畢業,也將告一個段落。
「再見。」女孩說話了。這五年,我僅僅聽到的兩個字。在原訂結束時間的五分鐘之後,我聽見了,來自於選擇性緘默女孩,宛如天籟的聲音。
再見,期待孩子聲音,再現。
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當孩子在班上不說話,回到家裡,並不會主動告知爸媽,自己在教室裡的緘默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當班級老師也沒有敏感地察覺孩子的異樣,這時,孩子在教室裡的緘默行為,很容易石沉大海而被忽略,焦慮問題就一直持續,孩子也因而受苦。
這些年來,我試著透過一篇一篇的文章,讓父母、老師、相關助人工作者,及關注選擇性緘默症議題的朋友們,能夠敏銳地覺察、細膩地理解這一群孩子,你預期他應該開口說話的情境,例如教室,但是,孩子卻無法順利開口說話。
由於選擇性緘默症的介入,需要長期的時間,然而,目前在醫療、輔導、諮商、特教等,對於選擇性緘默症能提供的資源仍然有限,因此亟需要有一本符合在地,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專業書籍,來讓關心選擇性緘默症的家長、老師,及助人工作者,隨時可作為參考、演練以及協助之用。
特別是在國內,這方面的書籍相對的匱乏。因此,我期待透過自己的文字與聲音,能讓更多人了解這群沒有聲音,總是被遺忘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也期待這些孩子的聲音能夠破繭而出。
這本書將完整的呈現,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職,選擇性緘默症孩子所呈現出來的行為表象,以及探索問題存在的本質,同時,在與選緘兒互動的過程中,找到適切的班級經營、輔導與教養策略、親師溝通的合作模式,以及全面了解與選擇性緘默症有關的共病,和容易混淆的障礙與疾病。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非常值得家中以及班上有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父母、普通班導師、科任老師、資源班老師、心評老師、巡迴老師、特教老師、輔導老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相關治療師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等醫療人員,以及任何關心選擇性緘默症議題的朋友們,都適合閱讀。
如何運用這本書?
由於每個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狀況不盡相同,因此,在閱讀這本書時,你可以依孩子的現況與實際需求,翻閱至你所需要的章節,針對書中內容,進行概念的釐清、參考、執行與演練。
非常佩服寶瓶文化亞君社長的認同、支持與出版的勇氣,讓我以選擇性緘默症為主題,寫了這一本書。就現實市場來說,這議題非常非常的小眾。然而,也就是因為如此,讓我更有了動力,完成這本書。期待長期一直被隱藏在教室角落裡沉默的孩子們,聲音重現。
【寫在前面】我為選擇性緘默症寫的一本書
我不曉得,我還有沒有那個勇氣,再等個五年,只為了聽到「再見」這兩個字。
然而,當這兩個字從女孩的口中說出來時,我一時很難形容當下的心情,直到現在,依然很是複雜。
或許是這五年來,在每一次的諮商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聲音依然沒有在我的耳畔浮現。這是一種重大的挫敗感,無論是對孩子,或是對陪伴孩子的我而言。
在這五年中,我不斷地拋出許多的自我疑問,「為什麼這孩子在我面前就是不開口?到底問題的環節出在哪裡?」我猜不透,也找不到答案。
然而,諮商關係終究有結束...
目錄
009【寫在前面】我為選擇性緘默症寫的一本書
Chapter1:選擇性緘默症的認識與評估
020遲來的理解──長期被漠視的選擇性緘默症
028細膩的行為分析──當懷疑孩子有選擇性緘默
039目標設定與執行──焦慮與緘默的行為調整
Chapter2:選擇性緘默症的班級經營策略
046營造舒適的班級氛圍──奠定選緘兒開口的基石
054以玩為核心──與選擇性緘默幼兒的互動模式
060操之過急的反效果──別讓孩子成為鎂光燈的注目焦點
069別讓孩子受驚嚇──有效拿捏肯定的時間點
081情何以堪的無情捉弄──適可而止的界限
089有口難言的無盡委屈──期待小天使與同理的出現
097不滿與反彈的聲浪瀰漫──同儕衛教宣導的必要
Chapter3:選擇性緘默症的輔導與教養策略
108當蝴蝶不再飛了──焦慮的自我覺察
123不聽使喚的焦慮──如何學習自我駕馭情緒?
131瞬間的誤判,關係的裂痕──別使用強迫方式處理焦慮
137破冰的方式──如何讓選緘兒初試啼聲?
145難以跨越的距離──嚴重選緘兒的因應
155信誓旦旦的賭注──轉換環境就開口?
Chapter4:選擇性緘默症的親師溝通與合作
162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家人對於選緘問題的漠視
172平行時空無交集──親師對於緘默問題的認知落差
182標籤與需求的拉扯──合理看待特殊教育身分
188量身訂做的特教需求──資源班對於選緘兒的服務內容
Chapter5:選擇性緘默症的共病與鑑別
200選擇性緘默症常伴隨的共病
209泛自閉症和選擇性緘默症的鑑別
217構音障礙、語言發展遲緩,與選擇性緘默症的鑑別
225智能障礙、認知發展落後,與選擇性緘默症的鑑別
234消極反抗與選擇性緘默症的鑑別
239思覺失調症與選擇性緘默症的鑑別
244假性緘默──為什麼姐弟兩人都不說話?
009【寫在前面】我為選擇性緘默症寫的一本書
Chapter1:選擇性緘默症的認識與評估
020遲來的理解──長期被漠視的選擇性緘默症
028細膩的行為分析──當懷疑孩子有選擇性緘默
039目標設定與執行──焦慮與緘默的行為調整
Chapter2:選擇性緘默症的班級經營策略
046營造舒適的班級氛圍──奠定選緘兒開口的基石
054以玩為核心──與選擇性緘默幼兒的互動模式
060操之過急的反效果──別讓孩子成為鎂光燈的注目焦點
069別讓孩子受驚嚇──有效拿捏肯定的時間點
081情何以堪的無情捉弄──適可而止的界限
089有口難言的無盡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