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7 項符合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的圖書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作者:李佳燕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05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評分:
圖書名稱: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一位戮力為兒童人權發聲的醫師。一本停留在她心上整整十年的書,這是李佳燕醫師為全台灣孩子所寫的書。

★內容簡介:
獻給與我背靠背相挺的革命戰友 幸佳慧

一位戮力為兒童人權發聲的醫師。
一本停留在她心上整整十年的書,這是李佳燕醫師為全台灣孩子所寫的書。

-----------------------------------------------------------------------------------------------------------

你的孩子真的是過動兒嗎?有沒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我們有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困難與需求?
──反對輕易診斷、用藥的李佳燕醫師,心疼地大聲疾呼──

各界人士一致推薦。

【特別企劃】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父母怎麼辦?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從定義到藥物,從診斷到處置,
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
它與家庭的教養、學校的教育、社會如何看待孩子
以及其價值觀,密不可分。

‧佳燕醫師問孩子:「既然你那麼討厭吃過動症的藥,為什麼從小到高三,還是繼續看診、吃藥呢?」
孩子說:「因為從小到大,媽媽只有帶我去看病時,才會對我笑。」

‧一位母親哭著說:「我只好拜託孩子,上課不要再講話了,但孩子就是做不到,我只好在他的嘴巴貼上膠布……」

‧「有錢帶出國讀書,沒錢留台灣吃藥。」──一位精疲力竭的母親。

當孩子在座位上坐不住、頻頻講話、功課經常無法完成、考試分數差、和同學打架、嗆老師……這些惹大人不悅的行為,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從睡眠不足,孩子躁動,到早餐喝含咖啡因的奶茶,孩子過於興奮,又或剛上小一,還不習慣與幼兒園不同的上課方式,甚或與家長的教養或老師的教育有關,且還可能是多重因素的交織,只是在台灣的教育場域裡,容易簡化成:老師請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而在問診及做完量表後,孩子開始服用過動症的藥。

佳燕醫師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甚至為傾聽孩子心事,她將診所的下半天空出來,專注與孩子談話。今日,她以萬般心疼也心痛的心情寫下這本書。
關於過動症,佳燕醫師並非反對看診、用藥,她有疑慮的是輕易診斷與用藥,而本書,除了她看診的案例,更多的是援引國外醫師與專家學者的研究及著作。另外,佳燕醫師認為哪怕是有過動症傾向的孩子,她也希望大人能看見孩子其他的天賦;因為當一個孩子被肯定而有信心時,他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意義。

佳燕醫師的提醒:
1.我們是否窄化了「正常」的定義?
2.當教育、教養有問題時,解決方法是要孩子看病吃藥來適應,還是改變教育、教養的方式?
3.使用藥物讓孩子聽話、變乖,是否剝奪了多元發展的可能?
4.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似乎撕掉了孩子「壞小孩」的標籤,卻也貼上了另一個「病態」的標籤;一個簡單的藥物治療,孩子看似狀況有「進步」,大人滿意,小孩少受苦,卻分不清用藥前還是用藥後,才是孩子的原貌?用藥後,孩子是更有自信,還是徹底毀了自信?
5.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牽涉到教育問題、家庭問題,甚至整個社會的互動與價值觀,更與台灣的大人如何看待孩子,息息相關。
6.面對家庭的功能、學校的角色和社會的運作,隨著時代變遷,在瓦解、重塑、翻轉中,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從定義到藥物,從診斷到處置,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醫療問題,尤其處在重視兒童人權,營造多元社會的趨勢,未來更不會是。

★本書特色:
◎王秀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陳志恆(諮商心理師)、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創辦人)撰推薦序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米米(迷路&爆走的媽)、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吳嘉苓(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啟禎(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清圳(雲林縣立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曾凡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黃志中(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及教育學科副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楊力州(紀錄片導演)、楊巧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一致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台灣的小朋友,無論是不乖、不安靜、成績不符合家長、老師期待,或是各種怪奇的原因,往往被中小學或幼兒園老師建議去看醫生。他們有的填了量表,有的在診間不到十五分鐘,輕而易舉地就獲得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身分。然而,在所有獲得ADHD身分的小朋友中,有多少是名符其實?有多少ADHD只是一塊掩蓋其他問題的黑布?有多少是高度競爭的社會中,焦慮的父母(通常是母親)、威權而失靈的教育、對小孩有偏見的老師,以及彷彿速食的醫療,所打造出來的?不可諱言,有些小朋友確實需要醫療(我所認識的精神科醫師也大多是很嚴謹的),但是有更多ADHD小朋友是社會缺乏教育(養)理念、缺乏時間、缺乏耐心、缺乏容忍、缺乏思考之下的受害者。
──摘自王秀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推薦序

◎仔細想想,李醫師說得有道理:「我們根本不把孩子當孩子看」。孩子需要從玩耍中學習與成長;我們卻要孩子從很小開始,就遵循繁瑣的社會規範,連怎麼玩都由大人主導與安排,完全剝奪了孩子的天性與「自由玩樂」的內在需求。
或許,不正常的是大人,需要被治療的是整個社會。
殷切期盼,《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這本書能被更多人讀到。這本書會為你帶來全新的視野,讓你知道,你可以從截然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孩子的分心、過動或衝動,帶著孩子去開拓異於主流但卻屬於他自己的道路。
甚至,任何不被社會主流所接納的身心特質,都有值得賞識之處。大人的眼光改變了,孩子才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發光的舞台。
──摘自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推薦序

◎李佳燕醫師從醫學的專業提醒:先從孩子在生理上的發展基礎開始,再瞭解不同階段兒童發展的特徵與行為,然後看見自身家庭教養方式對孩童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瞭解孩子的特質與興趣,不要以一時或威權、功利價值為基礎的行為觀察,輕易地對孩子貼上各種標籤。
──摘自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創辦人)推薦序

◎究竟孩子的哪一些表現,讓老師會有這樣的認知?若從老師端知道孩子發生某些事件,請先不帶譴責、有耐心地詢問孩子,傾聽孩子。孩子每一個讓老師擔心的行為,也許背後都有老師並不知曉的緣由,因此讓老師錯誤解讀了孩子的行為。事後,就可以再和老師溝通,讓老師能更理解孩子。
不過,如果孩子之前的老師,從未懷疑過孩子有過動傾向,那麼,請詢問孩子以前的老師,他所瞭解的你家孩子,並請老師告知從過去的經驗中,與孩子互動最好的方式,好讓你能轉告現任的老師,可供老師參考。
其他,如孩子安親班的老師、美語補習班老師、各種才藝班的老師等等,都是可以諮詢的對象。
也請詢問孩子從小看診的小兒科醫師或家庭醫師,就他們所認識的孩子,給你意見,以協助你提供老師其他面向的觀察。
──摘自【特別企劃】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父母怎麼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佳燕 醫師
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目前為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人本教育札記》專欄作家。
佳燕醫師希望社會對於過動兒的判定應該更加謹慎,不能把孩子的不當行為全部歸因於腦部生理問題,大人們更應該先審視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與態度,反省調整對孩子的期待與要求,甚至整個社會提供給孩子的成長環境,都需要被檢視。佳燕醫師對於現今教育與教養現場,害怕差異,無法忍受自主意見,且仍存在諸多非必要的規訓與命令,感到痛心疾首,並比喻為是在製造罐頭小孩的工廠。
曾經擔任2016、2017年「大大親子影展」策展人,已出版《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親愛的大人──其實我沒有那麼壞,我只是靜不下來》(與幸佳慧合著)。

另外,由楊力州導演監製、林皓申導演所執導的怪咖系列《還孩子做自己》紀錄片,完整紀錄佳燕醫師戮力打破社會對過動兒的既定印象。
紀錄片連結:https://youtu.be/KE3X_n2VFNw

粉 專:
李佳燕醫師,https://reurl.cc/Ge8xA3

私密社團:
‧李佳燕醫生親子社團-螳螂媽媽團,https://reurl.cc/9VeGDa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https://goo.gl/wMYhVk
‧「還給孩子做自己,拒絕孩子變罐頭蒐集adhd的小故事」,https://reurl.cc/DmzylN

★「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以關注兒童人權,兒童之教養教育,以及過動兒過度診斷與過度用藥的議題的組織。聯盟以拍攝紀錄片,環島進行演講,開辦研討會,建構網站,舉辦影展,辦各種工作坊等方式,呼籲尊重兒童人權,珍惜兒童特質,還孩子做自己。

章節試閱

九、當過動症成為解釋孩子「不乖」行為的主流……
當孩子出現不守規定、造成大人困擾的行為,大人直接將孩子推進醫療體系處理。服藥之後的孩子,變得順服許多,上課不再搗蛋或放空,回家也能順利把功課完成,看似功德圓滿。
孩子不乖,不是家長失職,不是家長沒有管教小孩,把小孩養壞了,當然也不是老師不會教學生,把學生教笨了。是因為孩子的腦部生病了,生病當然要看醫生,看醫生當然要服藥。一切都歸因於孩子腦部器質性的疾病,並不是孩子壞,而是孩子生病了。
既然是生病,自然與教養無關,所以,家長管教孩子的方式、態度與價值觀...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推薦序】
【推薦序】為小朋友倡議/王秀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

我曾經很羨慕幼兒園的老師。他們似乎不需要花很多的力氣,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們就會問很多的問題。反觀大學教室,學生卻非常安靜。當然,原因是多重的。但其中的關鍵之一或許是,他們從進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常遇到本書裡面可見的「馴獸師」老師,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不要講話!」如此這般,日復一日,等到他們高中畢業時,他們的好奇心幾乎已熄滅殆盡,也不想講話了。因為,不只我們的教育不鼓勵對話,而且講話是不乖、不安靜、不聽話,而不...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目錄
【特別企劃】當老師說:「你的孩子是過動兒,去看診吧!」父母怎麼辦? 010
【推薦序】為小朋友倡議/王秀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兼主任) 015
【推薦序】需要治療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個社會/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019
【推薦序】不要有罪惡感,這不是你的錯!/郭駿武(台灣親子共學教育創辦人、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023

輯一 打破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定見
一、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032
二、重新思考「什麼是小孩」 036
三、大人怎麼看待小孩? 039
四、什麼樣的孩子會被認為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兒? 042
五...
顯示全部內容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靈魂永生有聲書第2輯﹝2015年新版﹞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12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未知的實相有聲書 第10輯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3-04-01
66折: $ 58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第12 輯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6-01
66折: $ 66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110)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2-27
$ 9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黃仁勳傳︰輝達創辦人如何打造全球最搶手的晶片
作者:史帝芬.維特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39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鄰座的小野貓(全)
作者:阿歾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22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山野花香(3)
作者:清風九度
出版社:北京億森同創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17
$ 59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What Does the Fox Say?狐狸說了什麼? 4
出版日期:2025-01-24
$ 31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