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伊波拉浩劫
1967年,一種前所未見的絲狀病毒現身於德國馬堡,造成數人身亡。1976年,屬於同科的伊波拉在非洲蘇丹爆發,致死率五成,和中世紀黑死病相同;二個月後,伊波拉在薩伊捲土重來,幾天之內,就奪去九成病人的性命。1989年,美國雷斯頓一間猴子飼養所再出現新型伊波拉,猴子大量死亡,但並未感染人類。在那之後,伊波拉仍持續繁衍、變種,至今未歇。
為追溯1989年在雷斯頓造成猴子大量死亡的伊波拉爆發事件,作者爬梳大量文獻、訪談當年與早先曾接觸伊波拉病例的醫師與研究者,並親赴最可能為伊波拉源頭的中非基藤岩洞,將70至80年代遽然出現、又旋即消失的幾次伊波拉爆發事件予以串連,構成了一部了解伊波拉疫情發展,生動而可信的紀錄。
名人推薦
何美鄉(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靖慧(疾管署新興傳染病整備組組長)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網站總編輯)合力推薦
「我畢生讀過最駭人的事件——而且愈讀愈駭人。」──史蒂芬.金
這個真實事件發生在華盛頓紀念碑附近,遲早它會再度發生。——亞瑟.克拉克
一部非文學驚悚佳作……一次震撼人心的閱讀體驗。──《紐約時報》
描述與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的過程……證明了真相比小說更恐怖。──《科克斯書評》
讓你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變成一個更令人恐懼的地方。——《娛樂週報》
震撼、令人不寒而慄……普雷斯頓揭露了真實世界的夢魘。——《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理查.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迄今已出版九本書,包括《伊波拉浩劫》、《試管中的惡魔》(2002)、《爬野樹的人》(2007)等,共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出版。普雷斯頓自1985年起擔任《紐約客》固定作者,許多著作皆由發表其中的文章發展而成,包括《伊波拉浩劫》。普雷斯頓獲獎眾多,包含美國物理協會獎、國家雜誌獎,並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防疫鬥士獎歷來唯一一個非醫師身分的得主。小行星「普雷斯頓」即是以他為名。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所畢,曾任國際通訊社編譯、慈善機構公關、市場研究公司研究員,開過一間小小雪茄店,也當過服飾公司的負責人兼業務小妹,林林總總看似調性不同的經歷,在文字的領域中飄然落定。譯作繁多,包括《天使遺留的筆記》、《白狗的最後華爾滋》、《療傷的對話》、《麥洛眼中的世界》等等。賜教信箱:crystal99tw@yahoo.com.tw
張淑貞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所碩士,譯有《歐洲咖啡館:尋找自我的東歐世界》、《別讓我走》等。
蔡承志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地球不見了,月亮會知道?》、《無限大的祕密》、《你要不要被複製?》、《始祖鳥、羽毛與鳥類飛行之謎》、《古文明七十發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