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2 項符合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2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本書流暢如行雲流水,能輕易讓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10
本書流暢如行雲流水,能輕易讓人跌進他所建構的世界, 這世界如此真實、平凡而溫暖,讓人忍不住逐字逐句展讀, 後來發現竟無法停下來,是眼睛、腦子自己跟隨著他的字句,一再前進, 習慣早睡的我,將小說讀至最末頁放下時,已凌晨三點, 夜濃沉,我卻反常地清醒,腦中捲著剛剛經歷的故事,...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作者:保羅‧奧斯特 / 譯者:李永平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10-05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內容簡介

國際媒體公認:這是保羅.奧斯特最好讀、最溫暖、最動人的作品。

  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卻沒想到布魯克林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納善開始探索布魯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館、餐館的女服務生、商店的老闆,甚至與失聯多年的外甥湯姆重逢。在與同樣失意的湯姆攜手探索新生活之餘,納善逐漸發現身邊的小人物們,若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有徒具空殼的生活;但他們都選擇了布魯克林止痛療傷、重新開始,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也逐漸與他的人生交纏……

  以《紐約三部曲》聞名文壇的保羅?奧斯特,再度以紐約為背景,真實刻劃市井小民的笑與淚、夢想與失落、自得與癡愚。奧斯特這次展現的,同樣是對人世觀察的冷靜,但多了不同於以往的溫柔,而成就了這本國際媒體公認「最好讀、最溫暖、最動人」的作品,結局更是令人低迴不已。

名人推薦

  於我而言,保羅.奧斯特的小說始終有種魔力,讓我在閱讀時或穿梭於時空之中不能自己,或倏然停頓下來,為的只是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狀態。
—— 馮光遠(中國時報文化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關於市井小民的故事,背景是各種族裔群聚的紐約布魯克林區,發生在九一一事件前一年半之間的事。書中角色沒有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只有人浮於世的混沌與茫然,甚至,愚癡;然而我們卻深受感動,因為在孤獨的存在裡,個人為生存所做的各種奮鬥與掙扎,都是壯麗的。本書的敘述口吻歡樂、近乎戲謔,但讀到最後,很難不淚眼盈眶。小人物的悲歡喜樂,是大時代史詩的最重要元素。
——喻小敏(博客來網路書店圖書部經理)

  如果你從沒讀過保羅?奧斯特的作品,本書是最好的開始。
——《波士頓地球報》(Boston Globe)

  如果你自詡已經把奧斯特的作品讀得滾瓜爛熟,本書必讓你耳目一新,更足以吸引全新的「奧斯特迷」。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在奧斯特溫柔的筆下,布魯克林成為人心最終的庇護所。
——美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當代美國小說大多強調冷冰冰的個人主義,而本書強調的是一種非常實在的群體感……奧斯特想藉著本書說的是:只要我們願意看見自己的缺失與愚昧,讓生命成為可以重新來過的機會,人與人之間仍有互信互愛的可能。
——《舊金山紀事報》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作者簡介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以《紐約三部曲》聲名大噪後,著有《月宮》、《幻影書》等十餘本小說。作品尚有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電影劇本《煙》、詩集與評論文集等。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最常探討的主旨,就是人生的無常與無限。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壇曾比喻他是「穿膠鞋的卡夫卡」。

  奧斯特與妻女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李永平

  一九四七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是小說家、翻譯家,也是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天下文化)。譯作包括《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天使走過人間》(天下文化)、《大河灣》(天下文化)、《輓歌》(天下文化)等。

 

目錄

推薦序 這才是小說!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不期而遇
第三章 告別宮廷
第四章 煉獄
第五章 牆倒了
第六章 痞子的告白
第七章 痞子頌
第八章 本尊
第九章 精子銀行大驚奇
第十章 布魯克林的皇后
第十一章 論男人的愚癡
第十二章 讌飲之夜
第十三章 抽菸時間
第十四章 再論男人的愚癡
第十五章 猴戲
第十六章 敲門的小女孩
第十七章 驅車北上
第十八章 都是可樂惹的禍
第十九章 山中夢幻客棧
第二十章 背叛
第二十一章 反將一軍
第二十二章 訣別
第二十三章 餘波盪漾
第二十四章 山楂?霍桑?
第二十五章 又見那個愛笑的女孩
第二十六章 北飛
第二十七章 新生活
第二十八章 「就像東尼」
第二十九章 啟示
第三十章 鎖定目標 推薦文 人生的喜趣與喟嘆

 

推薦序

這才是小說!
郭強生

  近年來小說敘事的翻新與實驗,真可以說到了天花亂墜、無奇不有的地步,盡可能地後設、解構、拼貼,動輒慾望、權力、主體性。說它是小說,可這些關鍵字就直接入文,如同理論;說它不是小說,終究又還是跟著小說理論批評走,到頭來還莫如讀一篇理論性文章,後者也許還更具條理與原創性。不少創作者似乎都忘了,小說是從人生中來,而不是字中生字,文外生文。或者,容我懷疑他們根本失去了觀察生命、體現人性的能力。這時,讀到一本像《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這樣的小說,真讓我有衝動想驚呼一聲:這才是小說!

  誰說存在主義必得幽暗晦澀?形而上只能如迷宮曖昧?保羅?奧斯特竟然用完全寫實、甚至如連續劇般、讓人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的流暢故事,加上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寫,幽默而生活化的語言,完成了上述深度的命題思考,提出了生命中最繁複難解的疑問:命運是甚麼?

  命運是一場是非善惡的糾纏,是所有的偶然與巧合、信仰與懷疑、樂觀與悲觀的彼此喊話、交互指涉與來回解構。哲學思想的命題,在奧斯特熟練的文字技巧下,重新回到生活的本質。後設、解構、拼貼是命運的結構,而非單單小說敘事的特技表演。看熱鬧的讀者或許一時還不察,不知奧斯特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下安排了甚麼脈絡,讓這個好看的故事竟留有無限低迴的空間。讓我在不洩露故事謎底、不干預讀者閱讀樂趣的前提下,先做一二提示。

  首先,我要為譯者李永平教授將故事主人翁名字譯為「納善」鼓掌叫好。在英文中他的原名是Nathan Glass,作者取這個名字也是別有用心。故事一開始,主人翁以略帶失意的口吻,告訴我們他剛經過癌症手術、離婚打擊,打算「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死掉。」但是他真如他姓氏Glass所暗示,如玻璃般脆弱嗎?隨著故事的發展,一個又一個新人物環繞著他上場,命運奇妙地把他們綁在一起,玻璃的意象又代表了他們之間關係一層又一層的折射,卻始終沒有辦法達到玻璃的透明清澈,而這正是「存在是為何物」的文學性呈現。

  將這層的主題設計,從姓氏Glass移轉到了「納善」這個譯名,是譯者的巧思與體貼讀者,不讓原本主人翁名字具備的重要象徵,遺落在看似平凡的許多細節中。納善二字既代表了主人翁人生的改變,也讓讀者思索,積福納善過程豈逃得過悲歡善惡的考驗?這與玻璃象徵異曲同工,納善二字甚至更勝一籌!奧斯特若能懂中文,也要大嘆中文的奧妙豐富,更能一語道破他的心思吧?猶太裔的奧斯特,文化的根原本就不是來自基督教的善惡二元,也許還帶了些許東方色彩,這也是值得讀者去體會的一層。不過,若不是李永平以他豐富的學養,充分掌握了全書精髓,才有如此神來之筆,我敢保證,一般譯者必潦草用「尼森」之流的譯名隨意帶過!

  另外,我想提醒讀者注意的是,這是一本書中書。納善先生為打發無聊,開始從記憶中搜尋一些不可思議的蠢事或怪事,把它記錄下來。但這本小說卻又不是這些小事記載的全錄,而是敘述他與外甥失散多年巧遇後,一連串發生的事件。納善先生不是文學家,他只是個在保險公司幹了一輩子的上班族,所以他不會跳出來直接告訴讀者,他在後來故事發展中所做的種種決定,與他的瑣碎雜記之間有何關聯。我們不要忘了,最終的作者是奧斯特本人,他始終維持故事中第一人稱敘事者某一種程度的不自覺,這不僅是作者對人物掌握的成功之處,更是他藉此告訴我們他的小說觀的一種方式。

  奧斯特本人很清楚,他又何嘗能強作解人,自以為一本小說就能參透命運的玄機?他自知所有作者都只是另一個納善先生罷了,像是一個連環套,每個作者也不過是存在於書中書的書中書的書,但是奧斯特他的自我顛覆做得如此不露鑿斧,一直要等到全書最後一句話(恕不可奉告),才凝聚了所有能量,排山倒海而來!

  這許多饒富深意的思考,最後落實在一個看似不可思議、卻又直逼人生真相的場景中,這裡頭有典型布魯克林居民,也有迷失自己的A片女優、變裝皇后、邪教信徒、牧場豪放女、詐欺犯、精神病患…..單看奧斯特能夠把這些角色置於一爐,就值回票價。喜歡思考的讀者,則不妨隨著全書精湛的譯筆,與筆者提供的線索,更進一步去玩味。

 

詳細資料

  • ISBN:4711225315522
  • 叢書系列: 文學人生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本書流暢如行雲流水,能輕易讓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07/10
本書流暢如行雲流水,能輕易讓人跌進他所建構的世界,
這世界如此真實、平凡而溫暖,讓人忍不住逐字逐句展讀,
後來發現竟無法停下來,是眼睛、腦子自己跟隨著他的字句,一再前進,
習慣早睡的我,將小說讀至最末頁放下時,已凌晨三點,
夜濃沉,我卻反常地清醒,腦中捲著剛剛經歷的故事,沒有故弄玄虛的筆調,
沒有虛張聲勢的龐大情節,沒有繁複的技巧,沒有艱澀難懂的內容,
像是充滿哲學意涵的日常風景,卻用最平易近人的話語說出。

故事從主角的一句話開始:「我在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死掉。」
年屆六十,一生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納善先生,離婚,與前妻及女兒感情不睦,
獨自一人搬到布魯克林,這個他出生的城市,準備度過餘生。
如此平凡的人物,如此哀傷的開場,讓我以為這是本憂傷的故事,
他孤身一人,垂垂老矣,如同《愛的歷史》中的李特維諾夫,
卻不打算用自憐來填滿剩下的日子,也不打算用遲暮及失敗的前半生當作悲慘的藉口,
他動手開始撰寫故事,自己稱之為《人類愚行錄》,將故事分門別類,
書寫前半生遇見過的,一個又一個看似荒誕、卻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書中更探討到「生存旅館」,是哈瑞年幼時的想像,
符合湯姆論文中對「內心的庇護所」的描述,
是個人們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後隱遁的地方。
而哈瑞先對「旅館」做了一番定義陳述:
「旅館的唯一功能,是讓客人感到快樂和舒適。一旦你在旅館登記簿簽下名字,上樓道你的房間,你只要開口,無論你要什麼東西,都會立即給你送來。旅館象徵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不只是一個地方、一棟房子,而是一個能夠讓你實現願望、允許你生活在美夢中的機會。」
「生存高於、大於生活。那是全世界人類生活的總和。即使你一輩子生活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生平從沒出過遠門,但你跟別人一樣,是這幅巨大拼圖的一部分。你可不要覺得自己很渺小喔。在你身上發生的事,跟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同等重要。」

哈瑞講述了奇妙的生存旅館,而這個「生存旅館」在10歲的他心中是浪漫的想像,
高中的他心中是個專門收容失怙兒童的庇護所(當時大戰正在各地發生),
大戰過後,哈瑞的生存旅館變成藏身於大城市後巷中歌舞昇平的場所。
哈瑞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家生存旅館。一樣米養百樣人,所以呢,每個人心中的生存旅館肯定都不相同。」
這番陳述讓我想起了大學時閱讀《傷心咖啡店之歌》,
思考生存和生活的不同時的衝擊。
但《傷心咖啡店之歌》結尾時的虛幻,給人一種不真實感,
不若《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那樣平凡、那樣日常,更能感同身受般地發生在周遭。

最撼動人心的,往往不是大英雄的故事,
而是小人物平凡而動人的善良故事,
流淌在故事中真實的喜怒哀樂,就像你我天天遭遇的那般,
在紐約這個大城市之下,流竄的真實人性,有些不完美,常常會快樂或心碎,
這是個善良而溫暖的故事,掩卷時心是滿的,卻有股嘆息從嘴邊溢出,
因為911即將發生,處在快樂下的納善先生也將面臨全美國人民的痛,
但,這就是人生,你往往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

快樂,悲傷,要體驗過才懂。
你我的快樂悲傷,都舉足輕重。
 翻譯的非常非常好,真希望每本書...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9/29
翻譯的非常非常好,真希望每本書都有這樣的翻譯品質
 這還是頭一回!在看完整本書時,...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1/12/11
這還是頭一回!在看完整本書時,立刻再翻回第一頁從頭看起。因流暢甜蜜的故事讓人不知不覺一路滑行,不小心就看完整個故事,但越讀到後頭,越發現書中其實大有玄機,只是作者幽默生動的筆觸,讓人在莞爾之餘,忘了思考,只好從頭細細思索。



  重讀後有三個發現。



一、懸念:

這本存在主義味道的小書一點也不艱深晦澀,除了第一人稱的口述者親切風趣的語句,書中充滿各式各樣的懸念,也是扣人心弦的原因之一。例如湯姆為何燒掉他寫了三年而未完成的論文?他想踏上什麼樣的追尋之路?他能找到他要的嗎?這一點應該是讀者很想弄清楚的真相。而真相卻又在這追尋途中不斷變化、不時加進新的元素,陪著他們甥舅倆一塊兒冒險的過程裡,閱\讀者彷彿也在想像的世界裡,延伸出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另一個緊抓住讀者目光的是「生存旅館」究竟後續如何。書裡大大小小的角色,仔細推敲的話,每一個都有讓人想一探究竟的特出之處,而這所有人,最後到底會不會去到那間旅館呢?你不禁拼命翻動書頁去探究答案。



其他還有很多小小懸念,像納善和所有過往有爭執、誤解的親人們一一建立起新的關係,甚至一反原先幽暗冷漠的處世態度,結交了許\多晚年的知交,但為何唯獨和前妻之間的嫌隙無從化解,老是稱她為「名字不提也罷」?(後來維根斯坦的故事似乎是個線索-有些憎恨超越了慈悲寬容的所有可能性)還有最後才出現的蘿莉,在全書裡大半部份一直讓人牽腸掛肚,到底是生是死?到底為何要露西來找湯姆?另外,一些超不重要的角色,如哈瑞的搖錢樹,天才畫家史密斯為何自殺?是意外嗎?甚至哈瑞的女兒,那個每41秒一聲「恭喜」,每58秒一聲「哀悼」的芙羅拉也很讓人在意,她好像並不真的瘋,只是在傳遞些什麼訊息?更雞毛蒜皮地,納善最後躺在急診室的小隔間裡,隔壁病床的奧瑪‧哈辛去哪裡了?就連這種小劇情,都讓我出神老半天,故事就在一連串「欲知後事如何」的過程裡悄悄落幕。



二、偶然:

很容易可察覺到,關於偶然的描寫被很刻意地置放在故事的各章節裡。首先登場的是《人類愚行錄》裡關於厄運的故事,一個名叫約拿‧溫伯格的人的遭遇,他和母親流離失所分開了十幾年,身為猶太人的母親在德國歷經納粹迫害的歲月,近乎奇蹟地熬了過來,卻在將與兒子團圓之際發生車禍,這場車禍本來不會發生,只因為兒子臨時有緊急手術,沒辦法去機場接機,計程車司機的方向盤正好發生失控,而失去意識的重傷病人送達醫院大廳時,正好約拿動完手術走出來。



接下來,納善和湯姆的不期而遇,也看得出是經心安排的巧合,納善原住在紐約州的西徹斯特,離婚後搬到布魯克林;而湯姆則本來在密西根唸博士,中斷論文後跑回紐約開計程車,住在朋友的朋友所留下的便宜公寓,兩人在布魯克林的住所,僅差了兩條街,有一天舊書店的夥計請假,湯姆從二樓的辦公室下來幫忙,這才和納善相遇於布萊特曼閣樓。



然後湯姆和妹妹蘿莉的「相遇」,也差不多是或然率近於零的事件,他為了賺外快,和同學一起去捐精子,在診所小房間裡翻閱\色情雜誌時,赫然發現「豪放女郎蘿莉」的圖片(頓時小弟弟軟了下來,這一幕喜劇效果十足),億萬人口的美國,發生這種巧合的可能,可想而知,和外星人存在的機率差不多。



再來這個令人哀傷,卻又忍不住發噱的偶然,是霉運先生愛倫坡的故事。他的親戚請人製作墓碑,墓碑快作好時,大理石工場頂端的高架鐵軌發生出軌事件,火車翻覆掉在工場上,車廂砸碎愛倫坡的墓碑,親戚沒錢訂做另一塊墓碑,只好讓墳墓就那樣擺\著,一直到二十六年後才有人才湊足錢,幫忙做新的墓碑。



這樣還不夠說明保羅‧奧斯特真的很愛寫偶然性嗎?那麼再來到哈瑞和德萊耶撕破臉,瘋狂追逐計程車的街角,瞧!誰從街口那裡繞過來?是好一會兒沒出現在書裡的南西(BPM)呢! 她怎麼會在這時候突然跑來呢?因為哈瑞此刻心臟病發,必須有人讓死者倒在懷裡啊!



奧斯特在《孤對及其所創造的》中對偶然如是評論:在小說作品中,人們想當然地以為書頁上那些詞語背後,有個有意識的頭腦。而在所謂的現實世界中,當這些事偶然發生,人們並不作假定。虛構的故事完全由意義組成,而現實故事卻自身之外缺乏含義。存在等同相反的誘惑,把世界看成彷彿是想像的延伸,生活如此瑣碎,以至於人們每次在兩個片斷間看見一種關聯時,都會很想在那關聯中尋找意義。而要賦予它意義,要仗目光超越它存在的簡單事實,便要在現實世界的內部建造一個想像的世界。這似乎是奧斯特如此鍾愛寫偶然性的緣故。



三、重覆:

看起來情節緊湊,毫無冷場的小說,難道是一部單純提供娛樂的好萊塢電影?其實書裡有很多意念重覆出現。再看看那個每41秒喊一聲「恭喜」,每58秒喊一聲「哀悼」的芙羅拉,當納善躺在急診室時,隔壁病床一個接著一個換上新的病人時,你不禁懷疑前人是否已經到達「另一個國度」?(可能性很高哇,醫院並沒有空床不是嗎?那些人能去哪裡?)急診室裡一個接一個死去的病人,對比書中紛紛懷孕的女主角們,就好像芙羅拉的叫喊儀式重覆地出現,並且簡直像在直陳「逝者如斯夫,而未嘗往矣」。



重覆的概念還有《人類愚行錄》裡的各種瑣屑荒唐,詳述各種蠢事、無聊事、荒誕不經的這本書,最後還發展成「小人物傳記保險」的想法(讓我想到豐子愷文選裡的「宇宙帳簿」,簿中詳細記載宇宙世間一切物類事變的過去現在未來因因果果,自原子之細以至天體之巨,自微生物的行動以至混沌的大劫),所有人世間的疑惑、悲哀必定記載在某處,所有可能化為烏有的存在,藉由記錄與書寫保留下來,並且讓孤獨的個體之間,產生親情的連繫。



最有趣的一個重覆概念,莫過於「生存旅館」-根據哈瑞的說法,它是想像的伊甸園,內在的避難所,人們對現實感到絕望後隱遁的地方,湯姆將之修正為:一個能在心靈中造訪的世界。不過它畢竟只存在想像的世界裡,有如史丹利夢想中的加勒比海島嶼一般,當納善告知無法購買他的房子時,他竟然毫不在意地聳聳肩,原來他根本就只想一直活在腦子裡的加勒比海島嶼上。就好像卡夫卡「玩偶的故事」那樣,玩偶本身不再重要了,當小女孩活在故事裡,生活在想像的世界中,現實世界的傷痛就會消失,所以故事只要一直進行著,現實就不存在。生存旅館的概念是這樣,其實一開始湯姆關於開計程車的談論中曾提到,開車營生的辛勞,是超越現實的根基,開計程車從早到晚累得到死,無聊得要命,那種單調會讓心靈麻痺。三不五時,毫無預警地,驟然間會得到小小解脫,感受到一種非常短暫,可也非常真實、純淨的歡愉。





這是我第一本讀到的奧斯特作品,上網查看發現,他是一位多產作家,這下子,又有一大堆的書債欠下來了。
 富有豐富人生哲理的一本小說,但...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1/09/17
富有豐富人生哲理的一本小說,但對與住過NYC五年的我卻沒有引發很大的迴響!或許\是跟我甚少去BROOKLYN 有關吧~這本書除了需要有些年紀與人生的歷練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個放鬆的心態來讀本書。他並不是有一個明顯的主題可以讓人遵循下去..作者用說話的方式來敘述他老年餘生發生的一些插曲..
 一個可能來日不多的舅舅-納善先...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0/05/21
一個可能來日不多的舅舅-納善先生,從保險公司退休後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沒想到在家舊書店巧遇在店中任職的外甥-湯姆,故事先從兩人的過往開始敘述,漸漸帶到現在的生活及人際,主述者的舅舅漸漸了解外甥的遭遇,感情也更堅實,但至此也還算平靜。直到第三個家人出現,湯姆的外甥女上場,衝突漸起,小女生一上場就情況詭異,竟是始終一語不發,隨著故事進行,終於放開心房,本以為整個狀況就要轉趨平靜之際

這三個跨三代的親戚卻必須往西遠行,整個故事也再次帶起高潮,除了旅途發生的愛情及許\多插曲,湯姆的老闆又突然身故,湯姆被迫繼承書店,一連串的巧合發生,帶出悲歡離合,作者的觀察力極強,對於人性的描述更是一針見血,故事高潮迭起,又真實可信

總之整本書的故事性極強,描寫更是細膩,好一幅現代的美國風情畫,超級推薦的好小說
 我對保羅.奧斯特的了解是從他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12/09
我對保羅.奧斯特的了解是從他最近一本書《失‧意‧錄》中開始的,他很早就立定自己一輩子寫作的目標,也因為追求永恆的夢想,對於寫作之外的工作,總是以糊口為目的,他自剖的二句話:「當作家和警察或醫生不同,它不是一種“職業選擇”,與其說你選擇這一行,不如說是它選擇了你。」「除非得到上天特別眷顧,一個人休想單靠寫作養活自己。」看過他為生活、為夢想奮鬥的努力,所有交迫的失意、孤獨與貧窮,都成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一開始故事中的納善先生決定到布魯克林定居,與身上的癌症共渡孤獨餘生,有天他在某書店巧遇當員工的外甥湯姆,進而了解書店老闆的過去,不久湯姆的外甥女──也就是納善先生外甥女的女兒,莫名其妙出現,並且對於母親與父親的事絕口不提,納善先生只好收留這聰明的九歲女孩;然而又因書店老闆猝死,湯姆不明就理接管了書店的財產。



保羅.奧斯特用他富有奇妙魔力的文字,讓讀者深刻體驗市井小民為生活折腰的人生百態,整本書則以納善先生為第一人稱,前半段叨叨絮絮說了過往的細枝末節。他是以保險為業的老人,口若懸河但也充滿愛心,他重視每一份珍貴的親情,與女兒、外甥、外甥女、外甥孫女間的互動,有著看似平淡卻又濃烈的感情,不曾看過任何一本歐美翻譯小說,能在故事中兜隴這麼多的親戚關係,甚至讓大家最後都以納善先生為首,黏著了家族間的聯繫。



說穿了這本書讓我真正感動的原因不在於故事的曲折,也不是因為保羅.奧斯特用字遣詞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主角樂觀爽朗的心。在納善先生細微的觀察下,洞察了周圍的人隱忍不發的失意和無奈,進一步改變他們的想法,讓生活不再只是一成不變的日子,他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一個準備孤獨老死的人,結果竟成了大家心中最慈藹的大家長。



當書中提到表姐、表妹這些稱謂時,著實狠狠敲了我心房一下,我們一向是標榜倫理掛帥、宗族血親傳承的民族,然在親屬之間感情式微的今天,我們一面享受科技與經濟代來的便利,一面卻也喪失過去血脈相連的大傳統。我們與所謂的表哥表姊、堂妹堂弟;與姑媽阿姨、伯父叔叔等,有多久不曾見面,甚或早已遺忘他們的臉孔。尤其在很多情況下能夠全員聚首,絕非在喜慶宴席上,而是宗親成員消逝的拜別會裡──或許\在這樣的會晤下,人們便能夠以哀傷之名,再度戴起冷漠的面具出席。



不管是書中的納善先生或是作者保羅.奧斯特,他在故事每個轉彎,製造出許\多驚喜,讓所有事件雖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卻也能夠使讀者了解,人生其實是因為不完美而完美。我喜歡這樣的感覺,這正是讓我們遇到挫折時,繼續走下去的理由。
 本書的原文書名為《The Br...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4/06
本書的原文書名為《The Brooklyn follies》即布魯克林愚行錄,主角納善── 一個像夕陽般等待黑暗來臨的老人,在無所事事的生活裡,決定記錄下他這一生所遇的傻事,而我們就像看紀錄片般,要能看出他那些平常小事中背後的意義。納善,以為人生就安靜的在布魯克林結束,其實,他的人生正開始。

     「生存旅館」(The Hotel Existence),人們對現實世界感到絕望後隱遁的

地方──內在的避難所,若我們都能有所自己的生存旅館,在失意時沉澱心靈;在茫然時尋找答案,一個在安寧的地方,等待曙光的安詳地,也許\人們學會適時的住進生存旅館,殘酷社會給的憂鬱殺傷力能減少不少。

  主角在最後提到了一個令我紅了眼眶的想法──「傳記保險」,專門

出版被遺忘的小人物的傳記,目的在於保存他們的生平事蹟和文件資料,的

確像主角提到的,哪一位母親不想閱\讀她那因公殉職的警察兒子的生平故事,每一本傳記的是建立在一個人類最古老、最堅實的感情──愛。親人們能在精神及情感上得到安慰,因為文字讓死者的精神復活了,且永生不死,千萬莫低估書的力量,這點深深觸動著我的心。死亡,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傷痛,

深深扎在我們心上,但讓死者的靈魂活在我們心中,是撫平傷痛在好的良藥。我也曾面對過死神帶走我的愛,讓牠重新活在我心中需要時間,需要生存旅館的庇護,但這是給牠最後一份最好的禮物。

    讀完本書,那股暖流仍常留心頭。
 沒有期望,但卻有驚喜! 文...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8/02/01
沒有期望,但卻有驚喜!

文筆通暢易讀,真的要讚翻譯!

很好看的一本小說!
 快點!拍手加尖叫! 總算在...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7/10/25
快點!拍手加尖叫!

總算在茫茫書市中,

出現了一本內容和書腰相符的好書了!

沒錯,這洗金耶!「這才是小說」!



我要鄭重且誠摯地為翻譯者翹起十個大姆指,

這本書真的譯的十分通暢自然,精巧細緻,

諸如「霧煞煞」、「吃了秤跎鐵了心」,甚至「勞什子」,

不但讓人見識身為一位優異的翻譯該有的中文素養,

也讓這本書讀起來就像用中文寫的一樣具有風味。



詭異的是,這本小說即使讀到一半,

你還是很難搞懂作者要寫什麼故事,

親情?欺騙?貪婪?寂寞?政治批判?甚或是公路冒險小說?

片段雖然拉雜但不至於無厘頭,

看來作者想盡辦法在不算厚的這本書擠進過多的命題,

效果卻有如身上披掛複雜首飾的吉普賽女郎,搭起來就是好看,

整體讀下來,就是讓人有種欲罷不能的閱\讀新感受。



看這本書就像開車旅遊,一路上風光明媚,

但就是沒有人告訴你終點到底在那裡。

等你到了終點,才發現竟是這樣,真有意思啊!

其實一本好的小說就是這樣,回到最原點,

給我深刻的人物描寫,

給我趣味的故事發展,

至於那些艱澀空洞的華麗詞藻,能免則免吧。
 真是一本好書,一個平凡而精彩的...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7/06/21
真是一本好書,一個平凡而精彩的故事,Paul Auster的文采更是近來少見的.

作者平反了老年人理應毫無生機的灰色人生,一個又老又病又孤單的老人,能為生命填上什麼迷人的色彩呢?作者成功\的帶著讀者,經歷納善先生原本該無聊到死的人生....雖然這不是什麼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沒有驚天動地的魔法科技,卻是一本拿起來,就不想放下的小說.

在故事結束之後,忍不住要重新思考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可能是在於涉入的深度和品質.

我想這書帶來的是希望,而不是死亡,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感動.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健康之道有聲書第 9 輯﹝新版﹞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1
66折: $ 52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賽斯速成100有聲書第 5 輯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2-01
66折: $ 92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萬物都是靈有聲書新版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1
66折: $ 92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個人實相的本質有聲書第6輯﹝新版﹞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ONE PIECE航海王 110
作者:尾田榮一郎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7
$ 9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看見真相的通靈男孩:有史以來最純真、最稀有、最早的通靈日記
作者:西里爾.史考特
出版社: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3
$ 35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九井諒子塗鴉集 白日夢時光(全)
作者:九井諒子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43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妄想老師(14)
作者:春輝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6
$ 11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不執著的練習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0
$ 26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少年的深淵(12)
作者:峰浪りょう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2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特殊傳說Ⅲ vol.10
$ 252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