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只會繼續變複雜,採用簡單策略來突出自己的產品,是很有經濟效益的。──法則5 差異
按鈕太多的遙控器,功能眼花撩亂的電子用品,必須讀過數十頁使用手冊才會安裝的軟體……,複雜的科技,讓人排拒不滿。因此市場的風向逐漸轉變,簡單的力量已勢不可擋,設計簡潔的iPod、操作簡易的Google更是「簡單能賣錢」(simplicity sells)的最佳範例。
前田約翰以科技專家的務實與藝術家的先知、創意,在本書提出十個法則,可幫助我們在商業、設計、科技和生活上,求取簡單與複雜的平衡,以少勝多。
這十個法則包括:1. 減少:「捨」得恰如其分,將能「得」到更多。2. 組織:將事物有條有理的呈現,能使「多」顯得「少」。3. 時間:幫使用者節省時間或掌握時間,可給人「簡單」的感受。不過,我們不能為簡單而簡單,因為第9個法則正是「有些事情就是簡單不了」。
想對前田約翰及他的作品了解更多,可上網站http://www.lawsofsimplicity.com,或他的個人網站media.mit.edu/~maeda。
作者簡介:
前田約翰 著
世界知名的圖像設計師、視覺藝術家、電腦科技專家,也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的教授。 前田約翰是日裔美國人,1966年出生,成長於父母親經營的豆腐店中。靠雙手勞動的父母,秉持著東亞民族望子成龍的觀念,對約翰的最大期望,就是他有朝一日能進名校麻省理工學院或哈佛大學。 前田約翰從小在藝術和數學上表現優異,不過他的父母有意無意忽略了前者。背負著雙親的期望,他於1984年如願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電腦學系,接著又在父母的鼓勵下進入了該校研究所。 但是在這過程中,前田約翰久被壓抑的藝術知覺漸漸膨脹。取得碩士學位之前,他決定轉向藝術領域。他的父親一向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不過這時候他卻說:「你現在學得夠多了,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帶著父親的祝福,前田約翰遠赴日本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最後取得設計博士學位。在這裡,他先將自己「去電腦化」(uncomputerize),悠游於傳統的設計領域。但就在他以為自己已揚棄電腦、全心擁抱傳統藝術時,他的教授建議他應該創作「年輕一點的東西」,因為傳統藝術一直在那裡,等到七十歲再來做也不遲。因此他重新與電腦連線,利用電腦這種複雜工具創造出新穎的數位藝術型態。 就這樣,前田約翰的身上不僅融合了日本和美國文化的血液,也是科技與藝術的混合體。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回到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指導「美學與電腦小組」,造就許多科技界與設計界的成功人士。現在電腦網頁上經常出現的FLASH動畫技術,也是他的一項重要貢獻。 走在科技發展的最前端,前田教授卻對日益複雜的科技設計起了反動之心。有一天,他驀然發現simplicity和complexity這兩個字都有MIT這三個字母,對他有如神諭。從此他以提倡「簡單」、平衡「複雜」為己任,帶頭成立一個「MIT簡單聯盟」(MIT SIMPLICITY Consortium),目的是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贏得業界踴躍支持,參與的成員包括嬌生、樂高、東芝、三星和時代公司等。這個聯盟的主張之一是,簡單並不必然就是廉價或功能少,而是要追求典雅與便利。 前田約翰在藝術上的貢獻也不容忽視,得獎無數不及備載,例如:美國設計界最高榮譽史密森尼(Smithsonian)機構的國家設計獎(2001年)、日本朝日設計獎(2002年)、德國雷蒙洛伊(Raymond Loewy)基金會獎(2005年)、戴姆勒克萊斯勒設計獎(2000年)等等。他曾在巴黎、紐約、倫敦、舊金山、東京、大阪等地辦過多次個展,得到許多佳評。他的作品也獲紐約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史密森尼機構的國家設計美術館收藏。 他曾出版多本與圖像設計相關的書籍,如Design by Numbers(1999)、Maeda@Media(2000)、Creative Code: Aesthetics+Computation(2004)。為了訓練自己的管理能力,他於2001年重做學生攻讀MBA,兩年後取得學位。 想對前田約翰及他的作品了解更多,可上網站http://www.lawsofsimplicity.com,或他的個人網站media.mit.edu/~maeda。
章節試閱
簡單有理
科技使我們的生活更為豐富,卻也使我們「豐富」到不舒服的地步。
我曾目睹女兒們欣喜的獲得她們第一個電子郵件帳號。一開始只是微小水滴──她們只是彼此互送電子郵件─然後隨著她們的朋友加入通訊錄,逐漸形成涓涓細流。現在這些信息、電子卡片和超連結,已經成為每天不斷沖刷她們的瀑布。
我敦促她們抗拒誘惑,不要整天不停的查看電子郵件。我告訴她們,等她們長大,她們會有很多機會在資訊海洋裡巡游。我警告她們保持距離,因為即使是身為奧林匹克級科技專家的我,想要不被這片海洋滅頂,都還很勉強。我知道並不是只有我有這種隨時會被淹沒的感覺;我們許多人每天都會透過幾百封電子郵件與人交談。但是,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自己脫不了責任。
我早期的電腦藝術實驗成果,催生了今天網路常見的動態圖像。你們都知道我在說什麼:那些在你想要專心時,卻不斷在電腦螢幕上飛來飛去的玩意兒,那正是我的傑作。資訊世界中不斷湧現的「視覺糖果」(eye candy)垃圾,有部分也必須怪我。我覺得很過意不去,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希望能夠贖罪。
在數位時代追求簡單,成為我切身的使命,也是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焦點。在這裡,我以教育人員和專家的身分,橫跨設計、科技和商業領域。在早期思索階段中,我發現麻省理工學院的MIT這三個英文字母,正好在SIMPLICITY(簡單)這個字裡依次出現。不過,在COMPLEXITY(複雜)這個字也是如此。由於MIT中的「T」代表科技(technology),也正是讓現代人感到不堪負荷的主要壓力來源,更讓我覺得MIT必須有人站出來,帶頭糾正這種情況。
2004年我在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創立「MIT簡單聯盟」(MIT SIMPLICITY Consortium),約有十個企業夥伴參與,包括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樂高公司(Lego)、東芝和時代(Time)公司。我們的宗旨是定義出「簡單」在傳播、醫療保健和遊戲領域的商業價值。我們共同設計和創造一些原型系統和科技,指出簡單理念的產品能在市場成功的方向。在本書出版之時,與三星公司(Samsung)共同發展出來的新式聯網數位照片播放產品,將成為重要的商業資料點,可考驗我們這個聯盟對簡單的主張是否正確。
網路部落格開始出現時,我也響應成立部落格,記錄我對簡單的想法和心得。我開始為簡單尋找一套「法則」,並訂定目標,打算找出十六條法則。就像大部分部落格一樣,我就自己熱中的題目,把個人想法原原本本記錄下來,與網路大眾分享。雖然這個部落格的主題,一開始只是沿著設計、科技和商業的主軸發展,可是我發現讀者對這一切底下的根本主旨最有共鳴:作為人本主義科技學者的我,努力想了解生命意義的過程。
在這尚在進行的歷程中,我發現簡單這個題目其實有多麼複雜,我也不敢妄稱已解開這個謎題。最近曾與一位現年八十五歲的MIT語言學教授交談,他一輩子都在鑽研這個問題,更加激勵我決心投注更多年工夫探討這個難解之謎。部落格讓我發現簡單並沒有十六條法則,只有本書發表的十個法則。就像所有人為的「法則」一樣,這些法則並非絕對,違反這些法則也不致罪大惡極。不過,在設計、科技、商業和生活中追尋簡單(和合理性)時,這些法則或許不無幫助。
簡單和市場
市場充滿各種簡單的保證。花旗銀行提供「簡單」信用卡,福特「維持簡單定價」,生產印表機的利盟(Lexmark)公司矢言為消費者「化繁為簡」。許許多多要求簡單的呼聲,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趨勢,因為科技業的發展模式,促使它們得不斷對同樣產品推出「改進的新版本」,而「改進」通常是意謂「增加更多功能」。試想如果軟體公司每年把程式功能減少10%,售價卻提高10%,以反應簡化產品的成本,結果會如何呢?消費者付出更多錢,得到的東西卻更少,這看似違反了經濟原則。拿一片餅乾和一個孩子分享,你看他會選大的那一半還是小的那一半?
但是,儘管違反需求邏輯,「簡單能賣錢」(simplicity sells)卻確實不假。「技術、娛樂與設計會議」(TED)2006年在加州蒙特利(Monterey)舉行時,《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大寶哥」大衛•波格(David Pogue)發表演說時,也同意這一點。蘋果電腦的iPod功能比其他數位音樂播放器簡單得多,價格卻高出一大截,就是這種趨勢的重要例證。另一個例子是蘊含強大威力、界面卻非常簡單的Google網路搜尋引擎,它迅速風行,使Google成為「網路搜尋」的代名詞。大眾不僅願意掏錢購買,更會愛上能為他們簡化生活的設計。在可預見的未來,複雜的科技會繼續入侵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場所,因此簡單勢必成為一種新興產業。
簡單不僅是一種能引發人熱烈效忠某種產品設計的特質,也成為企業對抗本身複雜體質的重要策略工具。荷蘭大企業飛利浦全力落實「合理與簡單」(sense and simplicity)的目標,而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袖。2002年我受飛利浦管理委員會的安卓•拉內提(Andrea Ragnetti)邀請,加入飛利浦的「簡單顧問委員會」(Simplicity Advisory Board,SAB)。我起初以為「合理與簡單」只是宣揚品牌的招術,等到在阿姆斯特丹參加SAB第一次會議,見到芮內提和飛利浦執行長傑拉德•柯來斯特里(Gerard Kleisterlee),我發現這個計畫擁有更大的企圖心。飛利浦不僅打算重新組織所有產品系列,也準備根據簡單原則改造整套企業實務。我向企業領袖陳述這個故事時,他們都表示飛利浦絕非唯一企圖把複雜的作業程序加以簡化的企業。大家都在追求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以推動經濟不斷前進。
這本書是為誰所寫?
作為藝術家,我想宣稱我是秉持「因為有這座山存在,所以想挑戰攀峰」的精神,為自己寫這本書。但是,其實我是為了許多想更加了解「簡單」的人而寫,他們或是用電子郵件,或是親自鼓勵我動筆。這些人包括生化家、生產工程師、數位藝術家、家庭主婦、科技創業家、道路工程主管、小說家、房地產商、上班族,而且他們的人數似乎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儘管有這麼多支持者,仍免不了有唱反調的人:有些人擔心簡單的負面意涵,可能導致過度簡化及「白痴化」的世界。在本書後半部,我將闡述:複雜和簡單彼此息息相關,也互為必要對手。因此,我知道排除複雜雖然很可能是達到全面單純的捷徑,卻未必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境界。
我起初構思這本書時,是想寫一本簡單概論的書籍,讓讀者對簡單與設計、科技、企業和生活的關係,有一點基本概念。但是,我發現這樣的書可以等到我像那位教授朋友一樣滿八十五歲時再寫,現在只要提供本書呈現的架構就行了。同時,在完成我企管碩士學位的期間,我發現有關創新和商業方面的絕大多數書籍,都是由某家權威機構出版。我這一生的歷程雖然非常幸運,但也因經歷過不少重大事件而變得更成熟。因此,我想寫一本比專門討論科技或商業市場更真誠而深刻的書。
我在MIT出版社的好友,都很贊成對還在發展中的簡單領域,以比較軟性及具新意的手法來書寫,而本書就是此系列的第一步。這些書的價位和設計都經過小心籌算,以吸引那些有心尋找新奇東西的特別讀者。這系列作品的核心,是以科技企業為焦點,以專家對設計的知識做基礎,並略略觸及對生活的好奇心。歡迎諸位共同分想我們的創意與經驗。
如何使用這本書
本書概述的十條法則大致互不相干,能夠單獨運用,也能夠互相搭配。在此我將簡單分為三種層次,並依照愈來愈複雜的簡單情況(基本、中度和深度),劃分成三套漸進法則(1到3、4到6、7到9)。在這三套法則中,基本簡單(1到3)可以馬上應用在產品設計或居家陳設的相關構想上。中級簡單(4到6)的涵意比較微妙,深度簡單(7到9)則更深入還未成熟的思想領域。如果你想要節省時間(根據第三條時間法則),我建議你從基本簡單(1到9)著手,然後跳到第十條總結整套概念的「單一」法則。
本書每一章節都是由一些討論該主題的小論文形成。我鮮少得出答案,而是像諸位一樣存著很多疑問。每條法則一開始都有個我設計的圖案,代表我提出的基本概念。這些圖案並不解釋該章節的內容,但可能幫助你體會該條法則。在lawsofsimplicity.com網站也有相關內容,你可以在網站上下載藝術圖案當做電腦桌面,這樣或許有助於激勵你身體力行。
除了十條法則,我也為如何在科技領域達到簡單提供三個要點。讀者不妨把它們視為可投注R&D資源的領域,或只是值得密切注意的方向。探究這些要點和法則與市場價值評估有何關連,已成為我的新嗜好。在lawsofsimplicity.com網站,也可免費看到這些實驗結果,以及對簡單科技的趨勢所做的進一步預測。
為了恪遵第三條「節省時間」法則(這也是我最喜愛的法則),我故意讓本書在一百頁就打住(編按:此指原文版),如此你才可以在午休時間或搭乘短程飛機時就看完這本書。但是,請不要逼自己倉倉促促翻完全書。我當初憑著年輕的熱情準備對付簡單問題時,一心認為複雜正在摧毀我們的世界,非得阻止不可!後來在一場會議中發表演說,一位七十三歲的老藝術家把我拉到一旁說:「世界一直在分崩瓦解,所以別那麼緊張。」他說的或許不錯,因此,各位不妨接受他的忠告,輕輕鬆鬆的讀這本書,如果你真的能夠放輕鬆的話。
【十條法則】
1. 減少(REDUCE) 達到簡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心割捨。
2. 組織(ORGANIZE) 組織能使複雜的系統顯得比較簡單。
3. 時間(TIME) 節省時間讓人感覺簡單。
4. 學習(LEARN) 知識使一切變得更簡單。
5. 差異(DIFFERENCES) 簡單和複雜相輔相成。
6. 背景(CONTEXT) 簡單的周邊事物絕非無關緊要。
7. 感情(EMOTION) 感情愈多愈好。
8. 信任(TRUST) 我們相信簡單。
9. 失敗(FAILURE) 有些事物絕不可能簡單。
10. 單一(THE ONE) 簡單是減少明顯的,增加有意義的。
【三個要點】
1. 遠離(AWAY) 只要挪得遠遠的,多就會顯得少。
2. 開放(OPEN) 開放會簡化複雜。
3. 能源(POWER)少用會得到更多。
天堂症候群
安郁茜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天堂子民
專家常教一些利用睡前「幾分鐘」即可完成的有益身心小常識:敷臉、靜坐、深呼吸、按摩穴道、吃維他命、伸展筋骨、讀幾頁書、自省吾身、手機充電、隱形眼鏡消毒、背靠牆矯正脊椎、燙明天的衣服、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寫下明天的計畫……。睡前,到底有幾分鐘?
豪華的Buffet,總曝炫琳瑯滿目酒池肉林的誘人排場,恰足以叫人盤子盛滿食物的同時眼睛還能溢出心中的遺憾。Buffet式的飽饜,其實不是為了身體的充飢解渴,不是為了舌尖的品味讚歎,而是「慾望無窮」與「肚腸有限」的身心告解,是「意志薄弱」與「心性貪婪」的集體揭示。
過剩的供應必然混淆需求的真實性,進而瓦解穩定的供需平衡所帶來的「滿足感」。當電視提供近兩百個頻道任君開啟,音響記憶成千上萬首曲子可供點選時,視聽娛樂的意義,已由享受主控「視聽品質」的中樞滿足,流變為操作「遙控器」的末稍運動。
面對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的現成選擇,一時間會幸福如置身天堂,但因幸福帶來的眼花撩亂適足以使人不復記得「當初所為何來?」。如此天堂,便成了懲罰。身處「知識爆炸」、「物資過剩」娛樂世代的人類,比瞭解「生涯規劃」、「致富要訣」、「成功穿著」更重要的,是時時深切反省「活著的意義」,才能決定「自己」和各類過剩「選項」之間到底要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電影「猜火車」(Train Spotting)中,男主角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忐忑不耐的逼視著鏡頭吼道:「畢業了,大家都選擇升學、選擇就業、選擇結婚、選擇……,我選擇『不選擇』!」別忘了,我們永遠有一種原始而至高無上的天賦權力,就是對羅列眼前的選項說:「No!」
天堂出品
麻省理工學院「簡單聯盟」盟主前田約翰,倚其跨領域(設計、科技、商業)的學術優勢娓娓道來:『要求簡單,勢不可檔!……要達簡單,簡化的程序其實很複雜……將形形色色,以正確方式組織整合,本身即是個複雜的程序……但透過知識與創意,事先尋找有效的組織方法,卻是一項明智的投資』,並提供設計業者十條簡單化法則。(十條會不會有點多?)
身為建築師,我深諳事先「妥善組織」之重要性。建築師的專業訓練即包括如何將「建造」所必須面對的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方位氣候微氣候、地籍地目法規責任、功能需求內涵外形、構造結構材料工法、預算工期施作流程……各細節分類規範,並在設計流程中反覆推演,來降低可能因複雜而發生錯誤的機率。前田約翰教授直指:「知識使一切變得簡單!」設計者只有在充分的「知其所以然」後,才可能透過創意產出簡潔的作品,讓使用者在「知其然」的同時有免於恍惚、窒悶、無力、逃避的自由。
『簡單是簡少明顯的, 增加有意義的……簡單是一種隱含,一種微妙得莫可奈何的特質……。』前田約翰,好一個人本主義者!
向來,一個眼神所傳遞的訊息,遠比一句話的傳達來得深刻動人;而這個訊息若被接受者「默默的」完成,又比「嚷嚷著」完成來得感人。
「夜晚之美」、「雲霧之美」,不即在於目之所及的人間萬象,已被簡化!
簡單有理科技使我們的生活更為豐富,卻也使我們「豐富」到不舒服的地步。我曾目睹女兒們欣喜的獲得她們第一個電子郵件帳號。一開始只是微小水滴──她們只是彼此互送電子郵件─然後隨著她們的朋友加入通訊錄,逐漸形成涓涓細流。現在這些信息、電子卡片和超連結,已經成為每天不斷沖刷她們的瀑布。我敦促她們抗拒誘惑,不要整天不停的查看電子郵件。我告訴她們,等她們長大,她們會有很多機會在資訊海洋裡巡游。我警告她們保持距離,因為即使是身為奧林匹克級科技專家的我,想要不被這片海洋滅頂,都還很勉強。我知道並不是只有我有這種隨...
目錄
目錄序文簡單與實華-李仁芳面對複雜,只能簡單-姚仁祿天堂症候群-安郁茜簡單有理法則1.減少法則2.組織法則3.時間法則4.學習法則5.差異法則6.背景法則7.感情法則8.信任法則9.失敗法則10.單一法則要訣1.遠離要訣2.開放要訣3.能源生命你還在讀嗎?
目錄序文簡單與實華-李仁芳面對複雜,只能簡單-姚仁祿天堂症候群-安郁茜簡單有理法則1.減少法則2.組織法則3.時間法則4.學習法則5.差異法則6.背景法則7.感情法則8.信任法則9.失敗法則10.單一法則要訣1.遠離要訣2.開放要訣3.能源生命你還在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