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不是中國人特有的醫療行為,它存在世界各地已數千年,使用的技術方法各民族、地區各異,其作為治療的工具和當時代人類的文明、醫學理論和信仰有關。
但是,拔罐由於缺乏基礎科學的根據,也常發生一些無預警的不良反應,因此一直被正統醫學所摒棄。不過時至今日,拔罐卻仍廣泛地被一般民眾所使用,這個事實值得我們正視。
目前,傳統拔罐的實務,多根據以中國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拔罐法」而執行。為了使拔罐能夠具備有現代科學和醫學治療學上的依據,以恢復其昔日為中國傳統醫學上治病醫術之一的地位,我們走出傳統的拔罐實務,採用實際病例和個案,將拔罐罐內壓力的數值和拔罐部位的決定,以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方法給予證明出來,並將有關的科學操作方法和準則,用實際圖像來表現,以顯示其作為輔助性醫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過程中發現拔罐後所留在皮膚表面上的印記,具有臨床上呈現出相關組織器官經過治療後實質反應的意義。原來拔罐在明確的控制罐內壓力,和在正確的穴道部位上拔罐時,可以既安全又有效的提升輔助治療的效能;而拔罐後在皮膚表面所留下的印記,還可以判讀出人體內在組織器官的健康訊息,並且能夠作為診斷、追蹤和預後的工具,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符合科學意義的拔罐實務。
以實際個案、病例和圖像,說明拔罐現代科學和醫療學上的理論根據,同時建立拔罐壓力值和拔罐部位的決定方法,以及實務操作的準則,確保拔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發揮拔罐作為輔助性醫療最佳的效能。本書幫助大眾走出傳統的拔罐思維,獲得具科學意義的拔罐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