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想過,得到夢想中的陀螺是這麼容易……
呂游銘老師/陳玉金老師歷時兩年最新力作
故事從一顆陀螺開始,台灣小男孩武雄渴望得到一顆超級厲害的陀螺。那是顆曾於夢中出現,卻不曾真實擁有的陀螺;那樣的陀螺,他曾在日本小男孩武雄那裡看過。雖然他們上不一樣的學校,有不同的社群生活,陀螺就是他們共通的語言;雖然他們不曾一起玩過。最後,戰爭結束了。武雄得到了夢想中的陀螺,他從來沒想過,從到夢想中的陀螺這麼容易……
1945年,也是太平洋戰爭結束的那一年,對當時的台灣居民來說,空襲已經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或許,人們從空襲的密度和日軍抵抗的強度,可以隱約嗅到戰爭即結束的味道;但是,每一顆落下的炸彈依然造成傷害。作、繪者藉由這個故事訴說的,不只是二個男孩間的友誼。它更深刻的描繪一段曾經發生的事,藉由兩個男孩的故事,向讀者傳遞一個寶貴的訊息──和平,以及一段人們漸漸遺忘,卻真實存在的過去;正是這些過去,成就了今日的我們。
超越文字和圖像的對話,一個時代的故事和反思
《夢想中的陀螺》是呂游銘老師和陳玉金老師繼《一起去看海》、《那年冬天》後第三度合作的作品。對於兩位老師而言,每一次合作完成的都不僅是「故事書」,也是一本記錄某個時代的圖畫書。但是,它並不是「時代劇」那般的單純「記錄」,雙方每一次的合作都是帶著一種「使命感」完成的。
「我們現在的一切,是從過去延伸而來的」這正是本書的繪者呂游銘老師試圖透過本書表達的概念。而本書的文字作者陳玉金老師,在故事上以「陀螺」為主要意象,除了陀螺是當時孩童主要的童玩之外,也以陀螺暗喻戰爭(陀螺是一種競爭的遊戲,而戰爭在某種層面上也是一種競爭),並以兩位「小雄」之間的約定,傳遞給讀者一個訊息:人與人之間或許必然存在競爭的關係,但是戰爭是人們應該、也必須避免的,因為戰爭帶來的傷痛,我們都曾體驗過。
故事上,本書以文學性的方式,訴說一段曾經生過的故事;圖像上,本書以詳盡的考據,試圖精準的呈現當時的場景。在兩位老師的努力之下,讀者得以看見一系列以「時間」為軸線的圖畫書,它們標記著某個我們曾經、或者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曾經經歷的時代,有著每個時代特有的畫面與記憶;也有著無論什麼時代,人們共通的情感和經驗。
《夢想中的陀螺》是一個傳遞友誼與和平、記錄1940年代的故事;同時,它也是一個寓意深刻,表達我們對一個時代與價值反思的故事。無論您從哪一個角度欣賞它,相信它都會是一本非常好的圖畫書,它所傳遞與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超越了文字與圖像,值得您細細品嘗。
作者簡介:
陳玉金
出生於花蓮縣瑞穗鄉,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取得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博士學位,在大學兼任兒童文學相關課程。
從小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間度過童年,喜歡閱讀與寫作,擔任童書編輯多年。經營「童書新樂園」部落格及臉書粉絲團,和喜愛兒童文學的朋友分享交流童書出版資訊,2013年開始與畫家合作出版兒童讀物,著有《南科考古大發現》、《一起去看海》等書。
繪者介紹
呂游銘
出生於臺灣臺北市。堅持不走主流路線,行萬里路,不斷地從自我挑戰中學習。自認為喜歡用畫(不是「話」)來說故事。曾為報刊雜誌做了很多插畫。童書插畫包括《爸爸的十六封信》、《大白鵝高高》和《小木船上岸》等二十餘本「中華兒童叢書」系列書籍,曾獲中華兒童叢書最佳插畫金書獎,2011年出版無字圖畫書《糖果樂園大冒險》,並以《想畫.就畫.就能畫》(小魯)獲得第37屆金鼎獎。
長年旅居海外,作品風格奇幻多彩、活力繽放。1983年起即赴美從事藝術創作,作品經常在美、歐、日等地展出。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一本給你、給我,也給孩子、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圖畫書
爺爺是老台鐵,所以童年時,我在台鐵提供給爺爺和其他員工的宿舍長大。晚上時,時常在院子聽著爺爺和其他長輩說著當年(二戰時)空襲的驚險故事。雖然這些舊房舍都已經拆除,變成高樓大廈;而爺爺和這些長輩也都已成為過去。但是我仍然清楚記得在房子後院,一排排、一個個小小的,半圓形、圓頂上長滿雜草的防空洞;以及長輩們說著「空襲警報!」故事時的神情。
這樣的故事,相信也存在於許多人的記憶之中。
製作《夢想中的陀螺》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如同兩位老師所言,這也是件帶著使命的工作。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只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也是一段活生生的「記憶」。如同《一起去看海》和《那年冬天》,《夢想中的陀螺》是時間的軸線,保存許多人的「記憶」,或許是我們的兒時記憶、亦或是父母親的回憶,甚至是祖父母的過去。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匯聚、成就了今日我們熟知的一切。
爺爺的故事,那些場景都已不再,記憶的傳承也在時間的推移之中漸漸失去聯繫。我的孩子只能從我口中的隻字片語,猜測、揣摩那個不屬於他、卻又似乎有些許連結的過去。很開心,能有呂游銘老師和陳玉金老師,創作這樣的作品,讓未來的孩子,在追尋自我的過去時能有跡可循。
這本書,毫無疑問的是一本兒童圖畫書,有著童趣的筆觸和文字。或許帶著「懷舊」或「歷史」的既視感,但卻有著最熱血、最創新的靈魂。請務必細細品嘗,兩位老師灌注在本書中的熱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一本給你、給我,也給孩子、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圖畫書
爺爺是老台鐵,所以童年時,我在台鐵提供給爺爺和其他員工的宿舍長大。晚上時,時常在院子聽著爺爺和其他長輩說著當年(二戰時)空襲的驚險故事。雖然這些舊房舍都已經拆除,變成高樓大廈;而爺爺和這些長輩也都已成為過去。但是我仍然清楚記得在房子後院,一排排、一個個小小的,半圓形、圓頂上長滿雜草的防空洞;以及長輩們說著「空襲警報!」故事時的神情。
這樣的故事,相信也存在於許多人的記憶之中。
製作《夢想中的陀螺》是一件令人興...
作者序
故事的開始—離我們並不遠的那場戰爭
文/陳玉金 2016.10.3
因為採訪呂游銘老師,了解他的繪畫創作特色,也有機會陸續和他合作繪本。自從知道他深入研究二次世界大戰相關史實,以及對台灣保有深厚情感之後,我試著找尋合適表現的繪本題材。
當我讀到有關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曾經受到美軍大規模空襲,造成大量建築毀損、人員傷亡時,內心震撼不已,這是很少被提及的一段歷史。在我接觸的長輩們當中,儘管在孩童時期經歷過這場戰爭,卻少有人提及這些在台灣發生過的轟炸,以及戰爭帶來的破壞和流離失所。偶然提到,也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多數年輕世代對於這段離我們並不遠的慘痛戰爭歷史,幾乎無從知悉。
在兒童文學的類型中,歷史小說(historical fiction)藉由距離現在遙遠的時空,建構出寫實小說,故事雖然是想像的,透過故事中的人事時地物,總能帶著讀者回到過去的時空場景,進而認識當時的時代和社會。我試著借助這個類型,以當代熱門的繪本形式,希望以生活在當時的兒童為主角,透過呂游銘老師的畫筆,以具體的畫面,呈現這段少真實存在於這片土地,卻罕為人知的過往。
搜尋近幾年越來越多,關於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轟炸台灣的文史出版資料,我開始大量閱讀史料,也試圖從中找到可能發展的繪本故事。台灣在1895到1945年間由日本統治,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捲入戰爭,人民生活受到改變,民生必需品接受配給,夜間點燈有限制,防空洞是為躲避空襲而設置,生活充滿不安和恐懼。特別是從1943年11月25日,美軍對台灣新竹州飛行基地發動一次空襲,越來越頻繁的空襲,讓多數居住在城裡的人,必須疏開(疏散)到鄉間避開戰火的襲擊。1945年5月31日,台北遭受最大規模的一次空襲,根據1995年5月31日《中國時報》製作專題形容,台北大空襲發生的當天,因為三個小時的密集轟炸,台北全市整整燒了一個晚上,頓時成為焦黑廢墟。在台灣的日本人也因為這場空襲成為喪家的難民。此外,這段時間其他在基隆、台中、台南、高雄、花蓮等地的城鎮、港口、飛行場、交通運輸設施等也都遭受空襲。
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從中找到合適的兒童和故事,是接下來的難題。經歷過幾個不同版本的故事,總覺得不夠動人。一直到2015年3月,我因為擔任「台灣兒童文學叢書」計畫主持人的專案,拜訪了趙天儀老師,趙老師送我一本他的《牯嶺街》詩集,當我讀到〈陀螺的記憶〉這首詩,內容描述童年時期經歷的二戰末期情境,以及因為一個陀螺,展現當時台日兒童的身分地位驟變。當日本孩童把手中的陀螺送給詩中的「我」,而有:「我有一個最好的陀螺╱那是牛角造的,請不要‥‥‥」這樣的詩句,我也從這個點出發,捨棄舊有的內容,重新建構《夢想中的陀螺》的故事。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遊戲,儘管在戰爭中,孩童仍有自己的遊戲活動。陀螺是傳統農村社會流傳已久的玩具,玩具的取材和製作很容易,而玩具的遊戲規則是一場競賽和戰鬥,堅持最久的陀螺是最終的獲勝者。選擇陀螺作為本書的重要物件,也是戰爭的暗喻。此外,當時的台灣人民因為1937年中日戰爭之後,進入皇民化時期(1937~1945),要求台灣人完全講日本話、改日本姓、說日本國語、信奉神道教等,姓名的選擇成為生存條件中,身分認同的標籤。
當文字故事以繪本形式呈現時,特別是以寫實技法構成畫面,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加以考據,考驗著繪圖者的表現能力。十分榮幸,因為呂游銘老師的繪畫技巧和能力,讓我在創作故事時可以不必顧慮這方面的問題。這本繪本僅能呈現戰爭中小故事,也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能讓大、小讀者,從中理解戰爭曾經在台灣發生的苦難和破壞,甚至透過這本書,找到更多當時發生的時代故事,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也緬懷在這片土地上經歷曾經在烽火下生活以及因此喪失性命的人們。
故事的開始—離我們並不遠的那場戰爭
文/陳玉金 2016.10.3
因為採訪呂游銘老師,了解他的繪畫創作特色,也有機會陸續和他合作繪本。自從知道他深入研究二次世界大戰相關史實,以及對台灣保有深厚情感之後,我試著找尋合適表現的繪本題材。
當我讀到有關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曾經受到美軍大規模空襲,造成大量建築毀損、人員傷亡時,內心震撼不已,這是很少被提及的一段歷史。在我接觸的長輩們當中,儘管在孩童時期經歷過這場戰爭,卻少有人提及這些在台灣發生過的轟炸,以及戰爭帶來的破壞和流離失所。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