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美麗島」到「沒力島」
二○○六年,我書寫《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為得到國家文藝獎的詩人立傳,讓玉山社出版;曾經以「鄉土文學論戰與〈臺灣〉」立了一個章節;這章節中我寫著:「……林亨泰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這次的鄉土文學論戰,卻持續發表各種以寫實主義描繪手法,刻畫臺灣本土的全貌,涵蓋生活事件、社會現象、政治型態等等;例如〈生活〉、〈弄髒了的臉〉、〈臺灣〉、〈主權的更遞〉、〈賴皮狗〉等作品,都扣緊時代的面貌。」以詩來批判社會,拆穿美麗的謊言,讓世人得到警惕。
〈臺灣〉的詩寫著:
以綠色畫上陸界的
臺灣,啊,美麗島
住下了六十年後
第一次離開了妳
從雲端俯看,更能證明
臺灣,啊,妳是美麗的
以白色鑲嵌岸邊的
臺灣,啊,美麗島
離開了一陣子後
又回到了妳身邊
從機場走出,竟然發現
臺灣,啊,妳是髒亂的
這首詩用兩段對比的文字,寫出一個深愛臺灣的詩人,在未出國以前他看臺灣是美麗的;沒想到離開臺灣到美國去,回來卻發現臺灣是髒亂的。詩寫出詩人對自己的母親(臺灣)深沉的批判;用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國前後對臺灣的觀感,回國後可能發現:臺灣在政治上是紛爭的、在環境上是髒亂的、人心上是自私自利的,有一種痛苦的心情,這首詩是值得臺灣人細細品味、慢慢思考的作品,有關心、有摯愛才會對自己的家國提出批判,希望愛臺灣的人共同省思。
二○一四年畫家施並錫出版《圖繪沒力島傳說》一書,莊萬壽在推薦序中寫著:「二○○八年是臺灣再度沉淪的年代,美麗島從此被施教授命名為『沒力島』,島嶼居民是無力、無奈、無計可施,那是臺灣人的宿命……」。李筱峰也寫著:「……和我一樣,並錫兄叱責同胞為『戇臺灣仔』,再將『美麗島』叫成『沒力島』時,他一點沒有絕望,他繼續畫作,繼續寫文章,就是希望喚醒『戇臺灣仔』不要再當『沒力島』的臣民,要當美麗島的主人。」
筆者有幸在這本書之前,為施教授寫了一篇「魅力刀下的《沒力島》」的序文,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臺灣在十七世紀時,被葡萄牙人發現後,驚嘆稱呼著「Formoas!」的美麗島嶼,經過了幾個外來政權的剝削與壓制統治下,殖民者運用同化政策、愚民教育、分化策略等教育手段,使得臺灣人的善良本性慢慢被扭曲了。
本來樸素、善良、愚直的臺灣人民,長期接受殖民教育,養成了逆來順受的奴隸性格,形成「好騙、歹教、耳孔輕」的個性,俗語講:「人教毋行,鬼拖起跤走」、「牛牽到北京嘛是牛」、「講一個影,生一個子」,這三句俚語,印證了臺灣人的個性特徵,說明了諺語形成的社會因素。
有人說:「作家、藝術家是社會的良心」,看到社會的不公不義,就提筆上陣口誅筆伐。有人說:「作家是社會的病理學家,專門為社會把脈,找出社會的病態。運用文學、藝術的方式表達,以趣味性的藝術客體,告訴執政者與提醒盲目的人民,社會的病症。」畫家施並錫運用他的鋼筆與彩筆,為臺灣這塊土地診斷,以「左文右圖」的方式,寫與繪下了臺灣的病歷,透過彩筆畫出詼諧的圖像,兩種筆就像一支銳利的刀,筆者把兩種筆合稱「魅力刀」。
「魅力刀」所到之處,劃破了社會上的虛偽假面,割開惡臭的毒瘤,脫下人面獸心的紳士西裝,使其現出猙獰的原形,透視了口是心非的政客陰謀;五十篇短文、五十張圖像,寫盡臺灣的亂相與臺灣人的貪、瞋、痴的劣根性,畫出了社會不公不義的議題。……
費邊社的發行人葉柏祥在〈貫穿臺灣歷史文化的50個故事〉一文中說:「……臺灣人要救國家,要靠自己,所謂『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而要救這個國家,就要從文化做起,我們要成為有力島,就要注入文化活水,而這一切,都要靠國民的覺醒與奮進了。做為這塊土地上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把臺灣從沒力島改造成為有力島,這個重建工作,就落在我們的身上,需要每個人的付出與努力,可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施並錫,這位能畫善道又會寫的藝術家,熱愛臺灣的土地與人民,耿直的個性勇於批判,終身宣揚公理與正義,秉承賴和「勇士當為義鬥爭」的精神,企圖以藝術領航去改變臺灣人的墮落觀念,期待「風中最後的火苗」依然存在,能帶給臺灣光明的前程,努力使臺灣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因此,這樣的一位典範人物,該是臺灣人學習的對象。長期與施並錫教授往來,感動於他對父母的孝行、為人的謙卑、處世的細膩、飽學又能精進,每個時刻都在思考臺灣的問題,於是筆者抱著記錄藝術家的生命點滴,側寫這位大畫家對臺灣的愛,讓臺灣圖像來傳達正念與意境,做為年輕一代學習的對象之一,略盡一位臺灣作家的責任。
康原
推薦序
展現勤勉與韌性 迎向明天
自畫像和他人畫像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自我感覺良好」與「我見青山多嫵媚」的己見;後者是透過旁觀的他人慧眼之妙見洞察。切入的角度和觀察點自是有別。而熟稔深淺程度不一樣的執筆者,勾勒出來的樣貌也不相同。我從事繪畫工作,一向都繪他人,這一回是他人畫我,且用文筆而非畫筆。這個大描繪者就是康原君。
康原君是我相當景仰的當代臺灣文學家。他是不折不扣的文化戰士。我在康原君身上看見臺灣傳承的正向特點:正直、關懷、勤樸、奮發與韌性;更看到八卦山的賴和精神──慈悲為懷並對抗不公不義的勇氣。幾次聆聽康原君演說,都提到賴和的主張:「勇士當為義鬥爭。」這句話早已成為康原君的座右銘之一了。
康原君將生活和創作理念結合。理念貫穿在他的詩歌、小說、傳記及歌曲吟唱乃至於言行舉止裡,吻合古人所云:「是故詩者(即詩人),書身心之行李,序當時之憤氣。」憤氣也來自對國事、天下事的關心。若說「文藝是苦悶的象徵」,那麼文藝創作的先決條件是,必具有一顆能敏銳感受、掃描、觀想、觀照外界的赤子之心。而且還要有勇於反映及反應外來刺激,抗壓吶喊到轉化昇華的能耐。
文藝創作者離不開人群、社會與自然。漢儒董仲舒早有言:「人之所為,極其美惡,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真摯的作家,寫作加生活的磨練,使得他漸能看透宇宙大靈魂(美‧愛默生之語)的意志、生命現象以及世態炎涼、人間冷暖等。昔日的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和今日的康原,及一些優質的文藝作家,盡是如此。
我個人嚮往並欽羨「行之乎淑世之途 遊之乎繪藝之園」的藝術創作生活。理念相同才幸得佳緣與康原君「以文會友」地往來相應。故看得到康原君的生命境地實蘊含平易簡樸、堅韌不屈及真摯虔誠。他的所有創作皆能夠在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鋪陳中顯示出他的奧賾和賴和〈一桿秤子〉般憂國護民的情懷。他豁達超世卻不忘情於淑世,是一位「不志乎利且其言也藹如」的文化人。其創作全基於愛土、愛民、愛家園,加以生活經驗豐富,作品自然淵穆光華,耐人尋味而啟人良多。
康原君和我,活過相同的年代,歷經大同小異的生長背景;那是高喊反共抗俄口號的年頭,威權意識高漲、資訊封鎖;那是瀰漫農業性格的社會,民風保守,物資匱乏。我們都見證了辛苦匱乏與不公不義。我們同是貧瘠旱地上的文藝小種子,從自生自滅活到自力更生。我們從磨練中過來,深諳凡所有一切得來不易,而流失卻迅速。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並培養自立、自律與自主的人生態度,還有韌性。也常常給自己訂立目標和希望。我察覺康原君做得比我好,且許多方面足為我師。
法國笛卡爾在其《方法序說》扉頁上所寫的座右銘是「行動吧!懷抱希望。」我覺得這幾個字也在康原君做人和寫作上顯現無遺。我也樂於將它挪借當作我的座右銘。年輕的生命總蘊藏著不服輸的行動力量。只是冬去山明水秀,春來鳥語花香,如梭的數十寒暑歲月裡,自己也做了一些芝麻綠豆的事情、畫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畫作。回溯昔日種種,歷歷在目,彷彿昨日般。而時光一去永不回,韶華不為少年留。內心總希望這趟生命旅程,能留下些微吉光片羽,雪泥鴻爪。
十數年來,康兄與我常有意見或觀念的交流,我們有不少重疊相合的理念。有一主項「維護臺灣價值、文化、尊嚴和精神」是同方向的。因此諸緣和合,終得小確幸,讓康原大師執筆描繪。康兄為文,惠我諸多勉勵與啟發,我更當學習康兄,展現勤勉與韌性,懷抱希望,效法賴和之所秉持而行動,迎向明天。
施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