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己做起!戰勝自體免疫性疾病
余家利/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臺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內科兼任教授
猶記醫科大學新生訓練開訓第一天,師長就迫不急待地諄諄訓示著我們:「為醫者,必先為人。」而經過四十年的漫長歲月,直到我的醫學生涯結束之後,終才幡然領悟:「為醫者必先為病人!如此才能更深刻體會患者及患者家屬內心深處的傷痛。」
有幸拜讀這位在美國屢屢獲獎的著名科學記者中澤小姐的著作《自體免疫戰爭》,除了驚嘆之外,還是驚嘆!醫生長期浸淫在封閉保守的白色巨塔中,如果能夠同時看到外面世界自由科學記者的評論,並且傾聽一度曾為患者的同儕醫生之病榻心聲,那也真可謂是歷經最完整的醫學教育了!拜讀這本書時就有這種強烈的心靈震撼。
中澤小姐撰寫本書的目的有三:(1)有識於社會大眾幾乎不認識自體免疫疾病的重要性。 (2)美國政府投入驚人的醫療資源在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治療,但卻輕忽威脅國民健康至鉅的自體免疫疾病,成為美國醫療政策的最大敗筆。(3)令人強烈懷疑現今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人數的增加,與食品中的化學添加物、環境重金屬汙染,以及各種病原菌感染、生活壓力增加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但是,真正讓我嚇了一大跳的,還是書中所描述偏頗醫療政策的上演場景,原先以為只在本國才能看到,想不到天下烏鴉還真是一般黑,而領先世界醫療的美國卻比我們更黑!
一般咸信美國社會的次專科醫師只看自身感興趣的疾病,而且,患者還必須由基層的全科醫師轉介到專科醫師,如有未解決的問題,再由專科醫師轉介到次專科領域的大咖醫師。據本書所述,一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平均必須耗費四至五年的辛酸歲月才能得到確診。反觀國內醫療環境的便利及物美價廉性,我們的患者真是有福!一位風濕免疫次專科醫師必須將所有的自體免疫及風濕疾病全包了,否則會被指著鼻尖說「沒有醫德」,因此,求診患者的各種疑難雜症,經常必須快速到兩個星期內就要診斷出來,同時趕在治療的黃金時期間即給予妥適的治療,否則,又會被指著鼻尖說「庸醫誤病」。據筆者所獲知的情報指出,國外一位罹患「腰痠背痛」的年輕人平均需要五年左右,才能被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而在這段期間,患者早已經喪失黃金治療期,且讓「腰痠背痛」成為患病的生物標幟了!
在本書第一章描述珍.潘奇醫師在荒野中騎腳踏車旅行的過程時,發生了「紅色警示疾病」的大腿靜脈及肺血管栓塞,經過幾個月與病魔交戰及身心痛苦折磨之後,才被確診為「全身性紅斑狼瘡併發抗磷脂質抗體症候群」。這段描述「醫生患者」內心的驚嚇無助,與遭受病魔蹂躪打擊的真實情節,作者的神來之筆將之描述得相當精采。
此外,作者在第六章描述傑拉德.穆林醫師被懷疑罹患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過程中,卻意外蹦出了另一種神經系統怪病「自體免疫性蜘蛛膜炎」,則更是精彩無比!在治療無效、心灰意冷之下,這位醫師被逼迫重新思考著他母親長年所從事的健康食品買賣及個人養生之道,最後,他決定去修讀食品營養治療學來造福患者。本書更讓筆者驚豔的是第二章至第四章「東渡船街八百五十八號的集體自體免疫流行病」的詭譎歷史物語,可以歸因於環境污染因子(包括化學添加物、重金屬汙染物、疫苗中的防腐保存劑、特殊藥物及空氣汙染….等)的危害,最後更被環境衛生學者抓包定罪為造成自體免疫及發炎性疾病快速增加的幫兇。因此,作者又風塵僕僕、不辭辛勞地去採訪一群在實驗室裡默默辛勤工作,度過無數辛酸歲月的醫師、科學家及研究助理們,聆聽他們字字血淚控訴著研究成果始終被政府漠視的無奈!
自體免疫疾病的種類超過一百二十種,其直接引爆因子為「免疫系統對自己體內的正常細胞、組織,或器官自我耐受性崩潰,而加以攻擊」所致,但其上游的致病影響因子,則是遺傳、調控遺傳因素,以及周邊眾多的已知與未知環境因子刺激,最後才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爆發。中澤小姐本身有家族性自體免疫遺傳背景存在,其父親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在接受傳統抗發炎治療後,很不幸地於四十二歲時因藥物副作用,引起上腸胃道潰瘍導致穿孔而亡故;中澤小姐本人則在四、五年間,兩次因感冒引起周邊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反應(稱之為「格林- 巴利症候群」)險些送命,因此,才會下定決心追根究柢來剖視自體免疫疾病的真相,與尋求「全人醫療」之道。看完本書後,連我這位身為診療與研究自體免疫疾病的資深醫師都感到面子有些掛不住!更過分的是,她還去追查過敏性疾病和環境汙染間的關係,並且論述地頭頭是道,一點也不輸臨床醫師,令人甘拜下風。
唉,與美國同感悲哀的,是國內的風濕免疫專科竟也淪為內科部裡的最小科,更加諷刺地,會侵犯全身各器官組織、影響國民健康至鉅,堪稱疑難雜症的自體免疫及過敏性疾病,竟然不受醫院及衛生行政機關的重視,才最令人扼腕噴鼻!所幸,經由本書作者持續不懈的努力,終完成此本原名為《自體免疫之流行肆虐(The autoimmune epidemic)》的自體免疫專書,而晨星出版更大膽將書名譯為《自體免疫戰爭》,相當值得一般民眾、醫療界,及主管國民健康的衛生行政官員參閱!閱後大家一起戮力合作,或許終能打贏這場自體免疫之戰!
序言
作為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裡的一名神經科專門醫師與神經科學家,過去這十年來,我都在評估並治療罹患神經系統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病人。我成立且指導約翰霍普金斯橫貫性脊髓炎中心(Transverse Myelitis Center),它是世界上唯一致力於這種會造成癱瘓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發展新療法的中心。
橫貫性脊髓炎的發病年齡最小為出生後五個月,而且有些會終生癱瘓,並需要仰賴呼吸器,這理應是一種罕見疾病;據報導一百萬人中只有一個病例。一九五○年代以前,醫學文獻總共只有四個病例,但是現在,我和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裡的同事每年都會聽到或治療到上百名新病例。在我駐診的一間多發性硬化症診所裡,同樣地,病例數也不斷攀升。
自體免疫疾病並非一直如此常見。紅斑性狼瘡或狼瘡、多發性硬化症與第一型糖尿病這類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目前,在某些病例中,自體免疫疾病的罹病率比數十年前高出三倍之多。會有這樣的轉變,不是因為這些疾病的辨識度增加了,也不是診斷標準改變了,而是相較以往,現在有愈來愈多人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
我們的環境中有「東西」在製造這個危機。你將在接下來的幾頁會讀到一篇強而有力、撼動人心又具有學術性的陳述,講的就是這些「東西」是什麼。
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承擔了很多不可思議的複雜工作:要辨別並忽略我們身體裡的所有細胞和組織;同一時間,還要攻擊任何所有的「入侵者」—外來細胞、病毒、細菌或真菌。我們超級複雜的免疫系統能在成功保護我們身體的同時,辨識並除去數十億個我們接觸到的不同感染。運作良好時,免疫系統會立即辨識出進入我們體內的病毒或細菌,然後開始對入侵者進行強烈有力的攻擊,讓我們不出幾天就能從感冒中復原。但這支介於免疫系統與組織之間,用來保護身體的精準排舞,在自體免疫性疾病裡,就會變調得歪七扭八。遇到這些疾病時,免疫系統會把朋友誤認為敵手,並開始攻擊那些本來應保護的組織,就像守護堡壘的士兵開始轉身攻擊堡壘般。
是什麼引發了自體免疫這樣的反應?綜觀人類歷史,我們讓自己暴露在無數的感染媒介之下,引發了這場發達的軍備競賽。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發展出日益成熟的對策與識別系統,以對抗我們所接觸、同時也日漸多樣的感染媒介。但變成熟複雜是有其代價的:系統崩解的機會也增加了!我們已發展到免疫系統所能承受的邊緣。
過去的四十年來,有「東西」將這個系統推向邊界、讓免疫系統犯錯的機率增高,且讓這條界線變得模糊。免疫系統攻擊身體本身,然後自體免疫性疾病就發生了。產生這種免疫系統災難性錯誤的大部分原因,極可能來自我們身邊無數的環境毒素—毒素會干擾免疫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間的溝通,用威廉.巴特勒.葉慈的話來說,就是當溝通不再,「萬物崩落,核心消失」。
這些數字起起伏伏:每十二名美國人中有一人、每九名女性中也有一人,會罹患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但因為並不是所有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都會被確診出來,所以罹病的總人數一定還要更高。美國心臟協會估計,相較之下,每二十個美國人中,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則只有一人。同樣地,根據全國衛生統計中心,每十四名成年美國人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罹患癌症,這表示,比起癌症或心臟疾病,美國人更有可能會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
但我們卻較常在媒體上聽到心臟疾病與癌症,而不是自體免疫性病症,這種沉默也反應在美國主要的生物醫療研究資金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相關資金上。儘管過去數年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經大幅增加自體免疫性病症的資金,但在二○○三年,五億九千一百二十萬美元的部分支出還是只花在心臟疾病與癌症上。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癌症預算超過五百億美元,是自體免疫疾病預算的十倍;心血管疾病的預算則超過兩百億,是自體免疫疾病預算的四倍。我們還是沒意識到自體免疫性疫情的急迫性。
為什麼自體免疫疾病的罹病總人數會以如此驚人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和醫師們幾乎一致認同,我們生活中愈來愈多的環境毒素與化學物質,會干擾免疫系統辨認自體與非自體的能力,大多數的自體免疫性病症風險都源於環境暴露,而不是易患基因。所以,那些環境暴露隨著時間改變了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有一份二○○三年的研究案例,將美國人的血液和尿液樣本進行了兩百一十種物質檢測,包括工業化合物、多氯聯苯、殺蟲劑、戴奧辛、汞、鎘與苯。這些志願者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住處或工作地點有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的風險,但血液與尿液中卻被檢測出其中九十一種物質。換言之,日常的暴露讓這些過著一般生活的平民百姓身體裡出現多種毒素。在一份二○○五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從來自全美各地的十名新生兒臍帶血中發現兩百八十七種工業化學物質,包括殺蟲劑、鄰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劑)、戴奧辛、組燃劑與聚四氟乙烯(鐵氟龍)的化學分解物質,這些嬰兒的母親懷孕前與孕期中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然後將它們傳給了自己腹中的胎兒。
我們同時要面對日益增加的自體免疫性病症罹病人數與接觸到愈來愈多的環境毒素,尤其增加的環境毒素暴露,更是導致自體免疫疾病增加的原因。這應該很明顯,許多證據早已判定環境中的毒素「有罪」。研究學者最近表示,當老鼠的飲食被添加PFOA(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一種鐵弗龍的化學分解物質與上述血液檢測時,會發現的其中一種物質)時,會顯著損害老鼠發展出正確免疫反應的能力。同樣地,其他研究學者也表示被給予有機氯農藥的老鼠比對照組更容易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狼瘡。
這些數據有絕對權威嗎?目前我們並不清楚這些動物暴露與人類接觸到的是否為同一種類型;不清楚動物得到的狼瘡與人類體內的狼瘡是否一致;也仍無法確知囓齒類動物的免疫系統和人類是否相同,我們需要針對這個議題做更多的研究—病理學(與暴露相關的人類族群研究)與動物研究。
但同時,找出其中明確因果關係的難度,和我們所接觸到的化學物質數量亦是成正比增加的。難道我們真的要施予動物、或前述胎兒臍帶血研究中找到的兩百八十七種化合物,以檢視它們的組合對免疫系統所產生的效應?這樣的研究不僅不切實際、不道德,而且對某些人來說,還不夠明確。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根本沒什麼,不過是另一種「無病呻吟」罷了。我懷疑這些人跟那些相信不可逆的地球暖化只是地質週期,跟人類活動沒關係的根本是同一批人!但是,採取「環境接觸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或「我們才沒有讓這個星球變得更熱」的立場是非常危險的,錯過改變機會不僅反駁了證據,還會錯失扭轉局勢的一線生機,更是一個非常自私的立場。我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們該怎麼辦?若我們有機會可以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未來,但卻因為冷漠或拒絕而沒能實現,那明天等著他們的會是什麼?
令人不安的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自體免疫疾病的預算中,只有五點四個百分比是用在造成這類病症的環境因素上。我們必須瞭解自體免疫疾病的急迫性,也需要開始與其抗戰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自體免疫病症並非出自單一病因,而是由包括環境接觸與感染媒介,以複雜的方式與個人免疫系統交互作用所引發。無疑地,這份研究將會清楚建立這些接觸與自體免疫性疾病間的關聯,並開始定義這些接觸引發病症的方式。
未來,我們更無法擺脫自體免疫疾病,遺傳易感性與感染因素將一直與我們同在。不過,要想對抗自體免疫疾病,我們需要在幾個層面上努力:更全面的研究、有效治療這些疾病的較佳醫療發展,與採取能減少環境接觸的行動。最後一個動作需要個人抉擇、政治行動與企業責任。若我們能做到這些事,自體免疫病症將會是為數不多的罕見疾病,而且能夠有效治療;若無法做到,自體免疫疾病就會摧殘家庭,包括五個月大的嬰兒在內,而且還會增加健保系統的負擔。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接下來的內容非常讓人驚嘆,它結合了被自體免疫性疾病影響者的感人故事與嚴謹的醫學和科學文獻研究。這是一本會嚇壞你的書,看了會讓你生氣,更會讓你驚訝書中某些人物所擁有的勇氣。中澤小姐詳細地檢視了所有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的理論,包括重金屬、有毒化學物、病毒、疫苗,最後還有衛生假說(hygiene hypothesis)。本書和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的原創小說《屠場》一樣引人注目,也和艾爾.高爾參與由戴維斯.古根漢所執導,告訴我們地球暖化正逼近且在不久的將來或許不可逆的駭人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一樣重要。看完本書,你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其準確的結論。
簡單來說,自體免疫性疾病無疑正在增加,而我們所接觸日益增多的環境毒素和化學物質確實在火上加油!這份研究沒有任何缺失,它的結論,無懈可擊。
中澤小姐介紹了一個專有名詞「自體化學誘因」(autogen),用來描述自體免疫疾病的化學誘因,然後用「致癌物」(carcinogen)表示引發癌症的化學誘因。「自體化學誘因」這個專有名詞應該要成為我們社會字庫的一部分,請從本書開始,將它作為實踐改變的號召。想改變就要同時從個人責任與社會變革著手,公司應該確立化學品對自體免疫性疾病與癌症發展的影響,法律更要強制企業執行這件事。本書會激發你想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與心愛的人,採取行動讓自己在環境與身體間找回健康的平衡。
變化取決於個人,在個人層面上,沒有任何一個建議會適用於所有人;而個人要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多大的改變,也取決於自己暴露在這些物質下的程度與是否容易罹患自體免疫病症。
《自體免疫戰爭》最後給了一個合理且讓人能夠自我執行,以保護自身和家人的解決方案,如此,就能開始清理我們的環境,幫助身體重建平衡的免疫系統。閱讀本書絕對是必要的第一步,本書將改變你的生命,而你需要這麼做。
道格拉斯.柯爾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