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個女人 作者:顏敏如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18-10-1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我們‧一個女人
內容簡介
清朝時的海盜、日治時的藝旦,以及光復前後的女子,在時間洪流中互相交織,成為一個一個的我們。
◆Story1 / 平姑
⊙時間:清朝時期
⊙地點:中國東南沿海
⊙身份:海盜
「航行到日本或更北,到安南或更南,買賣的貨是富貴人家擺設用的美瓷精雕,或是開脾開胃的香料,總之是稀世珍寶。這些種種加上自己的揣想,一天天養大我的企圖。我總把日子追得緊,任何虛耗的時辰都讓人心慌。」
作風強悍的平姑跟上了闖蕩江湖的海盜頭子,離開安穩的海灣生活並成為了海盜集團二把手。然而,隨著滿清政策的改變,平姑與丈夫不得不設法度過黑水溝到臺灣謀生。
◆Story2 / 玉英
⊙時間:日治時期
⊙地點:臺北
⊙身份:藝旦
「台北變了。我看到炸得粉碎的磚牆,石塊、鋼條、木樁、水泥、玻璃片散落一街一地。大招牌砸到地上,電線桿成排倒下,佔據大半路面。行人匆匆去來,店鋪都已關閉。廟埕上連隻鳥也不見影子。還好我的街仍然完整無缺。」
醉仙樓的藝旦玉英愛上了客人阿朗,並發現了對方共產黨員與異議份子的身份。隨著戰爭的陰影籠罩與情郎一去不復返,玉英只得離開滿是回憶的故鄉。但她的心,卻從未離開阿朗。
◆Story3 / 阿琴
⊙時間:光復前後
⊙地點:澎湖望安 & 高雄哈瑪星
⊙身份:簡樸的婦女
「什麼時候我從家裡的小女兒一下子變成欠了債的大肚女人?為什麼沒有人事先我和商量?也沒有人事後告訴一聲?春美說,黑源和我是上輩子相欠債,這輩子約下來彼此償還。那麼,尪某時常口嘴不合,就是還債方法?」
自幼在澎湖望安長大的養女阿琴,既要適應都市的生活與替嬗的新時代,還得與沒有感情的人成家立業,開始柴米油鹽的辛苦生活。愛女的突然早夭,讓阿琴的生活再次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本書特色
◆清朝時的海盜、日治時的藝旦,以及光復前後的女子,在時間洪流中互相交織,成為一個一個的我們。是時代的故事,是女性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以文字突破時空限制,遊走在想像與現實之間;透過不同時代的三個女人故事,一窺千萬個女人的一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顏敏如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獨立中文筆會與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第一位在德語《新蘇黎世日報》發表文章的臺灣人、第一位獲邀至瑞士「拉微尼堡」(Château de Lavigny)國際作家屋駐留寫作的臺灣人,也是第一位接受埃及國立電視台Nile TV訪問的臺灣人。曾任《瑞士僑訊》編輯,曾為《中國時報》〈國際版〉、《蘋果日報》論壇撰稿人,以及「全球觀察」、「大眾時代」等網站的駐站寫手,並曾在《台灣新聞報》、《見證雜誌》闢有〈從瑞士出發〉專欄。曾出版小說《此時此刻我不在》、《英雄不在家》、《拜訪壞人──一個文學人的時事傳說》與《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臺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等書。
目錄
【推薦序】從女人眼中看見男人,構成了「我們」/石芳瑜
【推薦序】We, A Woman/林麗珊
【推薦序】魔幻.陰性書寫.語言流/陸冠州
自序
前奏
我們•一個女人
後曲
頁數對照表
序
推薦序
從女人眼中看見男人,構成了「我們」
石芳瑜(作家、永樂座書店店主)
男性視角的歷史小說,女人多是陪襯或提味的角色,烘托出大歷史中的His-Story。但女性視角的歷史小說必定有男人,因為從女人的眼睛望出去,男人依舊是巨大的身影。男人是天,是情感也是時代造成。
涉及台灣史的小說,一般從有較多文字史料的大航海時代寫起,所謂的台灣四百年,到底要篩撿哪些片段?顏敏如女士大膽地選出三個女人,代表「我們」:十七世紀的海盜平姑、明治時期台北榮町的藝旦玉英,以及日治末年的童養媳阿琴。她將這三個時空與背景各異的女性故事互相交織,濃縮了千千萬萬個女人的一生。
為什麼是這三個女人?我想是因為這三個女人都身不由己,多少有點像台灣。「無父」是一個關鍵,命運也就必須由他人擺佈,可是又因為沒有父親撐起的一片天,這三個女人也就格外堅韌。
性格豪邁、作風強悍的平姑愛上了海盜頭子,拋棄丈夫,回到她自小熟悉的船上生活。在官府的默許下與郭命過著亦盜亦商的生涯。然而,隨著官府政策緊縮,生意日下,遂與丈夫度過黑水溝到台灣謀生……
玉英則是醉仙樓的著名藝旦,她愛上了客人阿朗,而後才發現了對方異議分子及共產黨員的身份。隨著戰爭的到來,情郎亦一去不復返……
至於離現代最近的阿琴,則出生在日治時代後期,小時候被父親送人當童養媳,與沒有感情基礎的黑源成家。國民政府遷台後,阿琴同時得要適應新的都市生活與新的時代,與丈夫辛苦養家。偏偏孩子一個個出生,又一個個過世……
三個女人,三種命運。若以時代來推斷,平姑跨過黑水溝,走進的其實是一段黯淡的台灣史;玉英的淒美浪漫,或許可以從她的藝妓身分探知一二;而阿琴理論上應該是從黑暗的戰爭中走向光明社會才是。但讀完了小說,才發現若從愛情的角度,作者其實給了三個女人不同的命運悲喜。
若以真實歷史人物作為虛構的出發,說起明鄭時代的海盜頭子與他的女人,我們會想到風流的鄭芝龍與柔弱可憐的田川氏,可是顏敏如卻創造了一個癡情的海盜與刁鑽的海盜婆子。
提起藝妓與政治人物,我們想到的或許是帶有浪漫理想色彩的蔣渭水和他的妾陳甜,又或者是大家公子連雅堂與王香禪。至於童養媳,我們會想起努力擺脫命運的謝雪紅與跟隨她的愛人楊克煌。可是作者卻要熟悉台灣史的朋友通通忘了這些故事。她給了全然不同的設定,藝妓愛上的是共產黨員、童養媳也沒有擺脫自己的命運,而如此的她們又將有怎樣的結局?這無疑是小說家想像力的奔放展現,也是閱讀這本小說的樂趣。
但是顏女士給讀者的也不全然是樂趣,還有挑戰。那就是小說的敘事者是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而作者讓她們輪流走上舞台,也就造成時間上與空間上的跳躍。這種輪流與展演的速度對讀者轉換心緒是一大考驗。作者說,這是因為某次在波士頓的一個科學博物館裡看到一堵大牆,一大厚塊巨樹的橫切面佔據整個牆片,切面上數不盡的年輪則標示出歷史上的不同年代的事件,數千年人類歷史就濃縮在這樣一個平面上。這個畫面帶給她極大的震撼,因為時間不是線型,而是混合糾結在一起。至於讀者讀起來究竟是眼花撩亂、目眩神迷,還是一如作者希望的──能讓讀者在混亂中不覺得混亂,這就要交給讀者決定了。
而身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過去也曾經寫過一本以愛情角度出發的史普書,當時的我就像是學生做研究,藉著爬梳歷史的過程,除了幫助自己看見台灣的過往,其實也想從中找尋小說的素材。而彼時看上的幾個時光碎片,沒想到有人把它們撿拾起來,組合成我想像不到的故事拼圖,我自然感到讚嘆。
如果有人問我,歷史是由什麼建構起來的?我會說:男人、女人、權力、財富,以及愛情。歌德說:「了解女性,才能了解歷史的真相。」因此,我總私心認為女性視角的小說,往往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現歷史的全貌。
在施叔青、平路這些前輩之後,遠在瑞士的前輩作家顏敏如,也在燈下爬梳這些幽暗不明的歷史,編織故事。人在異地,分明有許多事情可忙,可是卻選擇了這份孤獨的手工業,我想這一切,無非是出於對故鄉、對文字的愛情。
推薦序
We, A Woman
林麗珊(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油麻菜籽很便宜,休耕期間,農家會在田裡隨意拋撒,任其隨風而定、隨運而生,等到黃花正艷時,就犁平埋進土裡當作有機肥料。這很像傳統遵守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女人,無怨無悔犧牲奉獻與修德慎言整齊勤勞的精神,所以,女人常被說成生來就是油麻菜籽命。
《我們,一個女人》,寫的是三個具有堅韌生命力的女性,一在北一在南台灣,另一個原想落腳美麗寶島,卻船行過頭只見汪洋。波折精彩的故事,解構式的穿插論述,加上作者具像性的生花妙筆,讓人彷彿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雖是三個女人的故事,卻是歷史長河裡不斷輪番上演、三個無限倍數女人們的故事,匯聚成生為女人的共同宿命:雖有眾多的我們,其實只有一個作為「他者」(the other)的存在模式。
「他者」,按照法國著名女性主義學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 1908-1986)的解釋是:儘管女人與全體人類一樣,應該也是個自由而獨立的存在,卻發現自己在父權體制之下,不得不採取「他者」的身分,隱藏自己真實的慾望與聲音,努力成為男人希望的存在,所以波娃才說:「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
強悍幹練的平姑,在稀鬆平常的溺女惡習中奇蹟似地存活下來,遇到海盜首領郭命,心甘情願與他一起賣命闖蕩天涯;才華洋溢、能文能唱的藝旦玉英,愛上革命份子阿朗,出錢出力卻巧遇元配,締結連理的美夢在戰亂中頓成了斷垣殘壁;童養媳阿琴與丈夫瑞源,打打鬧鬧過一生,真正相愛的人只能緊鎖在內心深處,思念成了艱難日子裡緩減苦澀的花蜜。女人究竟要如何才能擺脫依附性的他者命運,建立「自我」(Self)的價值與意義,擁有自由、自在、自主的生活?
波娃是五○年代女權運動的精神領袖,她認為,人存在於無法自做決定的處境中,直到人勇敢拒絕陳規懂得以自覺意識做出選擇後,才能彰顯其存在的意義。而在女性的生命經驗中,由於世界是由男性所主導,女性議題是隨著父權體制而起舞,所以女性之無法自主的困境更為明顯。人從看見他人的存在,從「他者」覺察「自我」的存在,人們常反覆忖度「別人是怎麼看我的?」自我之主體性必須依賴他者的非主體性來完成,這也使得「他者成為羞恥感的來源」,為了平息不安情緒,人於是「慣於自欺」,這是人共同的存在處境,只是女人更深陷其中。
尤其在男女關係中,男人將自己命名為「自我」,將女人貶抑為「他者」。當一個人取消了自我,僅在別人的眼光裡才能辨識自己的面貌時,失去主體性宛如客體的存在,就註定要隨著別人的要求行動,沒有自己的需求、意見,為迎合別人而戰戰兢兢、汲汲營營,這無異於自限於地獄,所以波娃說對女人而言「他者就是地獄」(Hell is other people)。
文學小說娓娓道來易讀易懂,哲學論述畫龍點睛引導體悟。端杯下午茶,倚窗就光,仔細展讀《我們,一個女人》,流暢的敘事風格,立即擄獲閱讀的樂趣,也自然而然地咀嚼回味起波娃說的:「男人要求女人奉獻一切,當女人遵從奉命傾其所有時,男人又會因不堪重荷而痛苦」,所以,「女人自知受到她所鍾愛的男人欣賞後,應當敢於獨身自立,執著追求自己的慾望。……永遠不要指望別人,要靠自己,如果我無所事事,什麼也不幹,我自己就一文不值了!」歷史是His story,女人必須自己撰寫Her story。
推薦序
魔幻.陰性書寫.語言流
陸冠州(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助理教授)
顏敏如又完成一本小說了。我才打算將她二○一六年十月出版的《焦慮的開羅》,其中一章「開羅事件」納入文藻外語大學新編的《現代文學(二)》一書,就接到這本新小說。
《我們.一個女人》採用散文的筆法鋪陳全文。這樣的寫作技巧,對喜愛現代小說的讀者而言,並不陌生。短篇如汪曾祺(西元一九二○-一九九七年)〈受戒〉,長篇有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西元一九二九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高行健(西元一九四○年-)《靈山》等書。不過這些作者仍使用傳統的對話格式,使其在小說情節的建構上,經由插敘及補敘的安排,讓讀者輕易地掌握小說場景的轉換情形。本書則不然。它在敘事上沒有獨立成行或是由上下引號標示的對話格式,讀者必須在第一人稱的敘事主軸中,自行在段落為小說人物的談話內容加框,否則很容易略過作者精心設計的情節脈絡。
這樣的小說形式有利於作者處理書中三位主要人物玉英、平姑、琴仔以內心獨白的方式所形塑的一生回憶,可謂是作者的巧思安排。我認為是一種比高行健的「語言流」形式(見高行健《給我老爺買魚竿.跋》),更加洗鍊的寫作方式,讓讀者在語境的感受上,更貼近驅使書中人物的意識延續與斷裂的內在理路。尤其在記憶變形的處理上,這種「語言流」使當事人新舊思惟的串流現象置於一種後設結構,大幅降低了作者用詞失當的錯誤率。
例如琴仔在醫院看見丈夫因與碼頭的台南幫鬥毆而受重傷的模樣,內心出現一種從未有的感受:
我彷彿飄旋在病房上方,往下看著眼前的一切。那些生活中的嘆息、爭吵、呻吟、咒罵,以及許多的刺痛與傷害,卻都和我完全無關。奇怪的是,這個突兀的離開現實只存在剎那之間,當我又踏上病房地板,就立刻回到了我自己,回到了有血肉、能感知的自己。就好像,在虛無中漂泊的靈魂一旦再度進到軀殼,思想情感似乎就從未短暫離開過。
乍讀之下,文中「突兀」、「虛無」、「思想」等詞讓我有一種錯置的感受。琴仔是一個文盲,晚年出家才識字。此處對文盲的琴仔以這種非日常用詞傳遞其內心轉折的訊息,未免太文謅謅了。後來我讀完全文,赫然發現這是對琴仔思惟串流的一種敘述,內心才散去對文本的疑慮。
本書形塑小說場景的細膩度,遠遠高於高行健的小說,也是本書「語言流」技巧的另一個特點。它充分展現陰性書寫
(Ecriture feminine)的魅力,讓書中女性人物的思惟特性得以具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書中玉英是一個日治時期活躍於台北的藝妓,英氣逼人的平姑是一個清代女海賊,死於蔣家時代的琴仔是一個來自澎湖的童養媳。作者書寫三人情節所使用的符號系統,明顯互有不同,加上小說場景的時空跨度又大,細心的讀者應可看出這有賴於作者對相關文史資料的用心考究,其前置作業量必定十分龐大。
本書第三個特色是意圖形塑一個容納所有不幸女人心底祕密的先驗空間,故使「我們」與「一個女人」在書名上並列。一般說來,建構小說人物的先驗空間,又稱存在空間(existen-tial space),其情節具有一種三元結構,藉以讓讀者體會主要人物X應有不受Y的阻礙去做Z的自由(X is free from Y to do Z)。這樣的三元結構雖然成為作者敘述玉英、平姑、琴仔坎坷人生的套路,但她在本書的「前奏」與「後曲」處添加了魔幻寫實(magic realism)的敘事要素,使得時序排列與空間維次任她調動,讓讀者在一個畫面裡就可看盡所有女人的不幸遭遇。這樣的創作手法令人感到相當有趣。
本書第四個特色是再一次展現顏敏如以文學構面關切社會議題的人文精神。上一本小說揭示二○一一年之後,埃及社會擺盪於民主與高壓政治的窘境,這本新書寫的是近現代台灣與清代中國東南沿海社會底層的女性故事。或許是女性的受苦題材讓顏敏如的心情沉重,讓我覺得她在情節設計上有點放不開。例如平姑死於清軍炮擊的橋段,給我一種惡有惡報的老派設計感;琴仔與黑德的外遇情節,也缺乏情欲層面的刺激畫面……
看來我已不知不覺被《我們.一個女人》捲入其跌宕起伏的情節之中而有了移情心理。這正是優質小說的特徵。有機會,我也想在文藻《現代文學(二)》的遠距教學課程介紹這部小說。嗯,又有得忙了。
自序
曾寫過一小文,題目是「我很快樂」,內容大約是:
許多人喜歡住在家裡,才方便吃、穿、洗、睡,也可和家人一起哭、一起笑,在一起生活。但我不是。我有世上最大的屋頂,也有世上最大的床舖。我不怕日晒,也不怕雪雨。我不受任何事情的威脅。我享受在平靜的湖面上慢走。兩岸的樹林自古便已存在,它們巨大而深綠……。
接著我描述湖岸小路上慢跑、騎馬、騎自行車的人們,以及露營區裡孩子和狗的嬉戲,甚至一同下水游泳。
我在湖上碰到枯萎折斷的樹枝,也感覺魚兒輕啄我的腳……。
最後是:
我沒有爸爸,兄弟姐妹成天跟在媽媽身後,只有我是例外。我是隻快樂的小鴨。
寫完後,唸給以色列的朋友聽,她說,我成功地騙了她,因為直到最後她才知道,在湖上漫步的,原來是隻鴨子。「妳在文章中那麼多其他的描述,讓我的理智沒有時間暢快運作,是作者玩弄讀者的成功例子!」她的說法讓我確實有些得意,當然不是因為內容如同小孩習作的短文,而是因為能以希伯來文這麼個困難的語言矇過了母語是希伯來語的朋友!
書寫,沉潛的是智識與思考,外顯的是語言與結構。沉潛與外顯的內容可以有千百種交叉配對;也就是,如果把智識、思考、語言、結構看成是一張張的牌卡,它們胡亂地攤在桌上,其中的混合糾纏或者明晰順暢,完全取決於書寫者的意志與意願,而意志與意願的排列組合正是書寫者能夠掌握的遊戲空間;閱讀者大可自由選擇是否願意在書寫者創造的空間裡悠遊、掙扎、讚嘆或哀悼。
小說《我們.一個女人》的結構不同於一般,對我,是全新的嘗試,如果有人曾以類似的結構寫作,則是巧合。通常,小說最受到檢視的其中兩大要素,一是語言,一是結構。對於語言的嘗試,我已在二○○七年出版的《此時此刻我不在》中呈現;至於結構,但願《我們.一個女人》會達到我個人的預期,也就是能讓讀者在混亂中不覺得混亂,卻又能同時感受到滋長在混亂中的美與豐盛。
這一結構其實是一個心中塊磊隱藏許久之後的外顯與釋放。
許多年前在波士頓附近的一個科學博物館裡看到令我非常震撼的一個展示。那是一堵大牆,一大厚塊巨樹的橫切面佔據幾乎整個牆的空間,切面上數不盡的年輪清晰可見,許多年輪旁有小卡片標示出歷史上的哪個事件在哪年發生,也就是,數千年人類歷史濃縮在讓人可以一眼看盡的平面上!當時我驚呆了,腦中突然竄出一個想法:如果我是天主,是否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看盡人類所有的事跡?而這種看盡,不屬於人類認知中的時空,是發生在時間與空間之外;也就是,把人類所熟悉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丟棄,不論過去、現在、未來的任何地方所發生的任何事情,我都能同時一覽無疑?
平常人對時間的觀念是線形的,也許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逐漸發展推進。巨樹橫切面的那一幕卻顛覆我對時間的感覺,逼迫我重新定義時間、看待時間。自此我開始了長期的思索,如何把「一眼看盡」以不同形態表現出來?音樂應該是承擔不起這份工作了。對我而言, 由音符及它們彼此之間複雜結合及不同速度進行或停歇所組成的樂曲是一大片發光發亮又色彩繽紛的簾子,有時被風吹送搖曳,有時必須頓挫皺折,卻難以提供空間上確切位置與時間上先後次序的想像,而這種想像也不必要是音樂的工作或貢獻。那麼透過影像呈現呢?當然沒問題!我所看到科學博物館中的展覽不就是一個好例子?繪畫與雕刻以不同角度或面向處理藝術家腦海中預設的層次,甚至以影音新科技輔助,在同一平面上展現不同時空以及發生在不同時空中的不同內容,確實有超越或更方便於其他媒介的獨到之處。那麼文字呢?文字是否有能力突破時空限制,而讓作者與讀者就在當下悠遊於不同時空之中呢?我怎麼讓一個方塊字的後面或前面緊跟著許多方塊字,而且每個字都能搭載不同時空中內容的意義卻又不相互干擾呢?這問題深藏我心裡多年,直到最近才有機會把我對時空的新感知,以文字,這個也許是困難的媒介,加以呈現。
《我們.一個女人》對讀者的挑戰是,閱讀中會不斷受到打擾;如同正在聽一段古典樂曲時,突然冒出山歌高唱或是軍隊進行曲那般令人措手不及。然而不論是什麼形式、什麼種類的音樂,聽過的曲調會停留在腦海中,並且記憶會寄望能夠盡快找到可以接續的那個點,因為曲調們是那麼美好,記憶必定會催促讀者追索懸浮在無形中的音符,以便再度接觸那些美好。
這書的主體是三個女人的故事。三個毫不相干的女人。除了同是華人之外,她們所處的時代、所說的方言、個人的性情與人生經歷全不相同。我讓她們輪流走上舞台,淋漓地展演自己,而這種輪流與展演的速度會是對讀者轉換心緒的一大考驗。在我的想像中,讀者可以從書的開頭、中間或結尾開始讀起,也可以任何隨性的方式跳躍閱讀。不論在閱讀當中,或者到閱讀的最後階段,三個女人的生活必須在讀者腦海中自動區隔,不會混淆。若是不幸混淆,便是我身為作者的失敗。第二種可能是,採用保守的、傳統的閱讀法,也就是分別獨立親近三個女人。若選擇這方式,就必須把敘述某一女人的片段頁數先記下,如此便可以集中專讀某個女人的一生。第三則是,先以第一種,再以第二種閱讀法進行,或相反。讀者也不妨心裡想著,即便是同一女人,頁數的先後次序並不重要,因為時空不必要是線性推展,過程不需要是按部就班地發生,這就是《我們.一個女人》特意安排的結構;它必定是混亂的「我們」,卻也是過完平凡一生的千萬個「一個女人」。
一口同時吃下不同質地的食物是沒有意義的,我卻希望讀者能吃出這種沒有意義,並且思考,在沒有意義面前,什麼樣的作品才值得自己付出與計較。
讀者所經歷的,就算是我的實驗吧。
詳細資料
ISBN:9789864452729叢書系列: 釀小說 規格:平裝 / 29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66折: $ 779
66折: $ 165
66折: $ 792
66折: $ 634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出版社:中華文化總會
出版日期:2025-01-08
$ 270
作者:Sleepy-C(3B2S STUDIO)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1150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作者:ヨシアキ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12
$ 204
作者:衛生福利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出版社: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出版日期:2024-12-15
$ 150
作者:師走ゆき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6
$ 103
作者:久保帯人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