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盤上已蜘蛛網一樣一圈圈占滿了,五分之四的棋子進去了,她也沒能致勝。」
中國女性文學獎得主.曹明霞爽利的筆下,讓我們看見潛進電影院的二胖如何和看門人躲藏捉拿;看交響樂的馬麗如何與相親對象交鋒;四枝兒看著一起離鄉進城工作的兔唇兒為了男人與自己漸行漸遠;還有李校長家裡,冬梅手上永遠削不完的馬鈴薯皮……
或許人生就像一盤五子棋,機關算盡也未必能贏。在各人翻來覆去的盤算中,曹明霞還是帶給我們一線希望──為愛情蹚過了千山萬水的漢族爺爺、滿族奶奶,在沒邊沒沿的黑土地上經營起粉房,粉房開張那天爆竹聲聲,同一天晚上點起了花燭,然後,就有了父親,有了你我。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
曹明霞
中國大陸當代女作家。
祖籍雲南,生於黑龍江鐵驪,九○年代中期到河北工作。職業戲曲編劇,業餘文學創作。
著有長篇小說《日落呼蘭》、《青山不墨千秋畫》(與人合著)、《看烟花燦爛》等,中短篇作品集《這個女人不尋常》、《婚姻往事》。曾獲梁斌長篇小說一等獎、中國女性文學獎、河北文藝振興獎等。另有中短篇小說〈士別三日〉、〈夜晚的咖啡〉、〈花開兩朵〉、〈一夕漁樵話〉等被多種選本選載。小劇本《晚餐》、《金剛》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六頻道(電影頻道)播出。
章節試閱
§ 看交響樂的女人(節選)
人民大會堂。
馬麗直直地仰望著,舞臺上那個背對著她的小個子指揮,兩隻胳膊一夾一夾,同時用力一蹲。馬麗實在領略不出交響樂的妙處,雖然來時的路上,老房告訴她,票價六百,舞臺上的那個指揮,也是重金請過來,有國際外交的面子。「這場交響樂的門票,不是誰拿錢都可以買到的。」老房鄭重地說。
馬麗動了一下,這種直直的身姿,真的是很累。在她的正前方,還有一面一米見方的柱子,遮擋了馬麗的視線。馬麗只能左右地引頸著。
剛剛春天,這麼高穹頂的大會堂裡,還是讓人感到了燠熱。馬麗同時感到她的右臉,有老房目光的烘烤,更熱。老房在對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進行考察,她知道。
「你怎麼不看臺上?」馬麗放下脖子,問老房。老房是部隊的師級幹部,喪了妻。今天晚上,他和馬麗是第二次見面。總看我,不白瞎了門票,我臉上也沒長花。馬麗的內心分明是不滿。
「我喜歡多看看妳,臺上聽聽就行了。」師級幹部是南方人,他的帽簷兒壓得比平日低,臉黑頭小,這使他的腦袋看起來像一罐廣東小菜兒。「音樂會帶個耳朵就夠了,用不著看。」房師長說。今天他穿的是便服,便服的他沒有馬麗第一次見軍裝的師長威儀。穿便服,壓帽簷兒,拿自己當地下黨呢。馬麗又仰起了脖子。
舞臺上,指揮變化了一個姿勢,兩隻胳膊的用力改成一隻手的輕揚了,樂隊前,多了一位拉小提琴的男士。小提琴馬麗同樣不懂,但是她能聽出好聽,是那首耳熟能詳的〈梁祝〉,讓馬麗眼睛一亮的,是拉琴這個人,三七開式的自然鬈髮,黑白相間得體的禮服,適中的個子,不胖不瘦的身材,特別是男子拿弓的無名指上,戴著一枚亮晶晶的白金戒。白金戒本不稀奇,滿天下的男女,只要有倆錢兒,誰都可以戴。可是出現在這隻手上,這隻拉琴的手上,真是巧奪天工啊。指甲乾淨,手指勻稱,配合著那張抵琴的臉,美!美不勝收!這是誰家的兒子?哪個女人的丈夫?怎樣厚福的孩子的父親?馬麗的迷醉裡,帶著幾分豔羨和心酸。
馬麗的兒子也有這麼高了,也有這麼端正的五官,可是兒子跟他爸一樣,才過十八歲,吃喝嫖賭,坑蒙拐騙,放蕩的生活成了他的享樂。
馬麗左腿搭上了右腿,鱷魚嘴式的前鞋尖兒,抵在了前座椅的橫樑上,想到了自己灰心的生活,馬麗禁不住打了個疲憊的哈欠,意識到了旁邊有房師長,在考察她的房師長,她馬上伸手遮住了嘴,同時把哈欠變成了無聲的嘆息。
不看演出,總看我幹什麼呢。你是師長,你就有權力這麼看人吶。馬麗心裡非常不滿,也不舒服,可她還沒有勇氣糾正師長的放肆,索性不管他,再次仰起了臉,全神貫注看臺上。
「顴骨高,殺人不用刀」,馬麗和丈夫初識時,婆婆看她第一面,就給過兒子這樣的忠告。其實馬麗的正面還是挺好看的,高顴骨,顯出眼睛的凹陷,長睫毛,又密又彎,鼻子、嘴巴也都恰到好外,像有歐洲人的血統。「妳不是二毛兒吧?」很多人這樣問過她,馬麗是東北人,黑河,和俄羅斯接壤。在她們老家,二毛、三毛確實很多。
咦,你怎麼還不看演出呢?馬麗的表情似乎很天真,眼睛也睜得很明亮,她真希望通過她的問,友好的問,師級幹部能把臉端正過去,而不是行家相看幾歲牙口的牲口一樣死盯著她看。
不耽誤,不耽誤。老房衝馬麗擺擺手,看妳的吧,看妳的吧,哪兒都不耽誤。
馬麗的右腿已經麻了,又把左腿當成了支架,鱷魚嘴鞋尖兒太長了,無法不抵到前椅的橫樑上。看吧,喜歡看你就看吧,老東西,真是把自己當皇上了,選妃呢,滿天下的女人不夠你挑挑揀揀的了,挑吧,選吧,別搞花了眼。老娘也不是十八歲的小姑娘,還怕你看嘛。馬麗昂起了頭,昂得很有技巧,現在的馬麗側面也不怕看了,她做了美容。馬麗心目中的美人形象是那個姓靳的華裔女商人,在這一點上,小艾跟她正相反。小艾說,那個整容整得一隻眼珠兒都要掉下來的老女人,那麼醜,說話那麼做作,她還成了美的代言人,真是笑話。她哪兒美呀,我看她就像個老妖精。
小艾反對是反對,這並不影響她跟馬麗的交情。馬麗屬兔,小艾屬羊,她倆都信命,命裡說,屬羊的跟屬兔的在一起,吉祥,小艾就不厭其煩地找馬麗,馬麗呢,更相信都是食草動物,羊對兔沒有一點危害,馬麗幾乎只要有空兒就跟小艾摽在一起。讓馬麗疑惑的是,同樣是食草的,人家小艾的命怎麼那麼好呢,丈夫是副師級,長相也不錯,把小艾從東北農村,一步一步,帶到了北京。北京,首都啊。
§ 看交響樂的女人(節選)
人民大會堂。
馬麗直直地仰望著,舞臺上那個背對著她的小個子指揮,兩隻胳膊一夾一夾,同時用力一蹲。馬麗實在領略不出交響樂的妙處,雖然來時的路上,老房告訴她,票價六百,舞臺上的那個指揮,也是重金請過來,有國際外交的面子。「這場交響樂的門票,不是誰拿錢都可以買到的。」老房鄭重地說。
馬麗動了一下,這種直直的身姿,真的是很累。在她的正前方,還有一面一米見方的柱子,遮擋了馬麗的視線。馬麗只能左右地引頸著。
剛剛春天,這麼高穹頂的大會堂裡,還是讓人感到了燠熱。馬麗同時感到她...
作者序
臺灣版自序.這個世界會好嗎?
很小的時候,鄰居華家男人鷹鼻深目,嗜酒。酒後不是掂菜刀就是拎斧頭,要劈女人。記憶中他家男孩光著腳衝進我家,有時是早晨有時是半夜,冰天雪地,嗓音沙啞劈裂:「我爸要殺我媽了!」
──那份驚恐,也一次次嚇裂了我的心臟。長大後極怕驚嚇,極度膽小,應是那時養成的。
有一天,大家還沒吃晚飯,街上傳來呼叫──他媽媽在前面跑,他爸拎著劈柴的大斧後面追。一街人都跑出來看,拉架,勸說,那男人見女人加速了,竟輪圓胳膊投標槍一樣把斧頭擲了出去,好在沒剁著人。再後來的有一天,中午放學時光,他母親服劇毒倒在自家院落,回家的大女兒當場就疼瘋了。
還有一夏姓鄰舍,那男人也奇特,他家上有老母,下面兒女成群,男人只是一普通工人,可他們家一年四季有雞有魚,肉食飄香。幾個女兒花枝招展,老爹老娘冬天皮襖夏天絲綢,他自己也吃成了那個年代少有的胖子。他家是哪來的錢呢?人們納悶兒。
後來知道全憑一張嘴,和腦絡。他會幫A求B,告訴C自己朝裡有人,北京的什麼親戚在做大官。在他的斡旋下,有的人當了兵,有的人轉了正,還有人在北京瞧病住上了院。都是一些難辦的事兒。他的老爹老娘死後還成功埋進那個著名的八寶山。
也有辦不成,露餡兒時。他就東躲西藏,扎花頭巾扮女人逃掉,躲不及時直接跳進豬圈……那時人們管這種行為叫騙子,很痛恨。沒幾年,此方法盛行,且到高層,人們開始豔羨、承認這是一種能耐了。
我曾慶幸沒有生在華家,渴望夏家。
投胎這事兒不由己,沒有人不想過好的生活。可有人一出生就是「羅馬」,而有的人卻終生要當騾馬。回首前塵,半生惴惴,惶恐多憂是常態,而快樂像日子裡的鹽。是文學,她搭救性命般,拯救了我。遼闊的閱讀和寫作,讓我沉重的身心有了片刻的輕逸,舒展,自由。也有了一片扎實的大地。
年輕時嚮往樂土,中原一居三十年,見識了北方男人殺伐用斧頭,這裡的人屠宰不用刀。土壤和收成的關係,讓我持久陷入憂傷,那是一種身在泥淖,有力使不上的絕望。
寫此篇自序時,窗外,正秋陽燦爛,馬路上卻闃無一人──生活跌進了魔幻大片樣的戲劇,這麼好的陽光,只有幾個「大白」和「紅箍」可享,其他人不許下樓。「特殊時期」,手機被迫加入了許多群,群裡見識了許多平時沒有機會打交道的人。一個短視頻,一年輕男子正崩潰般的自搧耳光,左手狠抽左臉,右手猛打右邊。下面是一片呲牙的笑臉,還有人說講究,打掉了口罩還不忘戴上──同胞遭難動物尚且兔死狐悲,這些,還是人類嗎?
有人在罵染冠者是「走地雞」,怪她到處走。這些人對每天免費的捅測幾乎是興高采烈,按著大喇叭的吆喝排長龍,一個一個,毫無挂礙、也毫無心理障礙地張大了嘴,伸上去──魯迅筆下那些麻木的人,他們冷血的子子孫孫,一直活到今天。
還看到一則消息,海那邊那個女作家,她的書不許看不許賣了。而此時,這套書還在編印中,允許賣允許有人閱讀。有一點點慶幸,也有一絲絲羞恥。
這個世界會好嗎?
業餘寫作幾十年,創作過很多種文體,其中最愛的,還是小說。為之嘔心瀝血。那些書中的人物,曾陪我度過許多歲月。文學之於我,是生命的撐持和苟延,她幾乎宗教般,撫慰著我的精神和情感。二○一五年冬,有幸受秀威之邀,去海那邊走了走,看一看。曾與一出版界令人尊敬的老先生會面,他本身也是很優秀的作家,出版了很多自己和同行的好書。當時,他把一本書平攤開來,放在桌面,中間的書頁柔軟而有韌性,絲綢一樣順滑。老先生慨嘆多媒體對紙介的衝擊,那份敬惜,珍愛,至今讓我難忘。他說文學也是他的宗教。
汽車終止了馬車,是人類的進步。但汽車是要有剎車的,沒有剎車的狂奔是可怕的。拙作文叢,自知是巨浪中的一滴水,一塵沙,讀者有限,稿酬也不可觀。但我心中,還是懷有一份夢想,一份羞澀的,可能會被人嘲笑的希望夢想:未來有一天,某書店翩翩走進一個人,或兩個,他們是關錦鵬李安以及那些熱愛藝術的行家,這套蘊藉著我生命的悲喜之書恰巧與他們相遇,一閱還很會心,嘿,這部小說我要改編她!
──多麼美好!
最近新開頭了一個小說,開篇用了東亞諺語:「河水高漲時,魚吃腐蟲;河水乾涸,腐蟲吃魚」。一個人一生的幸與不幸,與時代的漲落有關,也與自身角色相涉。生在華家好還是夏家妙?端看自身所處的網格。華家那個持斧頭的爹,他掌管著全家人的命運,生殺大權,對他來說,全是好日子。而夏家呢,那些兒女們,老爹們,則顯得幸運。
金魚是需要一泓清水的,蛆蟲熱愛腐灘。當滿天下都是一口大爛泥塘時,那泥鰍這個品種,它一定活得最歡。
網上又在流傳一張圖片,「這個世界會好嗎?」──有人把原來的答案「會的」劃掉,改成了「等通知」。
抬頭看窗外,整整封閉一星期了。群裡大家都在問:什麼時候可以解封呢?什麼時候可以下樓?明天允許大家出門去自己買菜嗎?孩子能不能上學?
還有問俄烏炮火的,問怎麼才能出門治病?去奔喪行不行?
管事的一律回答:不知道,等通知!
所有人的生活,在等通知。
身心疲憊。我關掉電腦再次來到窗前,窗外,秋陽已凉,寒意許許。如果此時可以去戶外走一走,該多好啊!可是不能,暫時不被允許。明天,明天可以嗎?我問蒼天,蒼穹巨石般沉默。
里爾克說:「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同時,又不抱持任何希望。」
只能如此。
感謝敏如,感謝人玉,感謝秀威,也謝謝和這套書相遇的讀者。
──明霞於二○二二年九月,河北
臺灣版自序.這個世界會好嗎?
很小的時候,鄰居華家男人鷹鼻深目,嗜酒。酒後不是掂菜刀就是拎斧頭,要劈女人。記憶中他家男孩光著腳衝進我家,有時是早晨有時是半夜,冰天雪地,嗓音沙啞劈裂:「我爸要殺我媽了!」
──那份驚恐,也一次次嚇裂了我的心臟。長大後極怕驚嚇,極度膽小,應是那時養成的。
有一天,大家還沒吃晚飯,街上傳來呼叫──他媽媽在前面跑,他爸拎著劈柴的大斧後面追。一街人都跑出來看,拉架,勸說,那男人見女人加速了,竟輪圓胳膊投標槍一樣把斧頭擲了出去,好在沒剁著人。再後來的有一天,中午放學時...
目錄
「貓空─中國當代文學典藏叢書」出版緣起
臺灣版自序.這個世界會好嗎?/曹明霞
看交響樂的女人
事業單位
老孫又去讀博士
電影院
花燭
一盤五子棋
兩個鄉下姑娘
情人是個保潔工
母親和牆角的聖誕老頭兒
土豆也叫馬鈴薯
邊界
寂寞沙洲冷
「貓空─中國當代文學典藏叢書」出版緣起
臺灣版自序.這個世界會好嗎?/曹明霞
看交響樂的女人
事業單位
老孫又去讀博士
電影院
花燭
一盤五子棋
兩個鄉下姑娘
情人是個保潔工
母親和牆角的聖誕老頭兒
土豆也叫馬鈴薯
邊界
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