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者序
游錫堃
2022年7月,筆者以臺灣國會議長身分,率領「立法院跨黨派立委訪問團」前往捷克、立陶宛和法國等3個「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國的5個國會進行國會外交,各國落地招待、所到之處懸掛我國和該國兩國國旗、全程警車開道,24小時維安等,禮遇規格等同邦交國,創下中華民國臺灣史上立法院長率團出訪的新紀錄,令我及全體團員印象深刻、無比感動!
臺灣漢詩與藝術外交
行程中,立陶宛國會議員主辦的一場宴會中,我受邀致詞的尾聲,以臺臺語吟唱拙作:
〈立陶宛贈我國疫苗有感〉(2021)
地在歐洲波海邊,古來兩國少因緣。
邦民只我八之一,膽識堪齊美日肩。
這是因為2020年開始的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後,臺灣民主防疫雖然控制得宜,但到了2021年夏天,疫情卻在臺灣陡然升高,疫苗一時短缺。當時,與臺灣本就友好的美國、日本先後宣布援贈疫苗給臺灣,化解燃眉之急。出乎意料的是,2021年6月22日,與臺灣可說是素未有深緣的立陶宛挺身而出,宣布捐贈2萬劑新冠疫苗,不但是歐盟會員國中的第一個,更成為全世界第3個援贈疫苗給臺灣的國家。當然,立陶宛此舉大大的觸怒中國,遭到中國經貿制裁,但是,立陶宛仍然仗義相挺,使我感觸甚深,遂於6月27日有感而發作此詩公開致謝,表達即使立陶宛人口僅臺灣8分之1,兩國相距遙遠,但立陶宛卻無懼國際強權中共威脅,贈臺疫苗意志堅定,膽識實比肩美國、日本。
我吟唱了這首拙作後,全場立陶宛貴賓紛紛起立給予我厚愛的掌聲,也有幾位前來致意表達感動。這使我再次體會到,藝術文化能讓人心意相通,即使語言不通,也能體會對方的真情真意。
在國際上拚外交,如何讓人認識臺灣?捷克有德弗乍克和玻璃工藝,法國有德布西和凡爾賽宮,立陶宛有「愛好自由的人應該互相扶持」的反殖民與民主傳統,我們臺灣呢?
筆者訪問捷、立、法三國之後數個月,2022年底率訪團赴日本進行國會外交,晚宴席間,以臺臺語吟唱日本思想家吉田松陰老師的漢詩〈磯原客舍〉,連日本國會議員都驚訝不已。日本是國際間仍有使用漢字的國家之一,漢詩吟唱的風氣仍在,只不過已經改為日語吟唱。相較之下,我們臺灣的臺臺語、臺客語保留了唐、宋的中古漢音,已形成臺灣獨特的文化底蘊,是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越南等國望塵莫及的。
2024年1月26日,「立陶宛跨黨派外交訪團」再度來臺訪問,我在立法院接見這些老朋友時,席間,我的好朋友,曾經來訪臺灣三次的訪團團長立陶宛外交委員會主席馬瑪竇議員(Hon. Matas Maldeikis)提及:「我每次想到臺灣,就會聯想起游院長。我會記起2021年我第一次來臺灣參加立法院主辦的開放國會論壇時,不論白天行程有多麼緊湊繁忙與勞累,您總是掛著微笑,晚宴中還是充滿活力的吟唱著詩詞,使我們感到放鬆與愉快!對我來說,這就代表著臺灣。」
臺灣漢詩是珍貴的藝術文化之一,是臺灣重要的軟實力,這是我在國會外交時親身的體會。
以發揚臺灣文化為己任
臺灣是什麼?我們在國際上怎麼介紹臺灣?半導體科技?經濟成就?地緣政治中的臺海安全?臺灣的民主改革成就?任何一個到國際上跟外國人交朋友的臺灣人,一定會思考這個問題。
問題是,國人真的都了解臺灣嗎?
本書的審定者李筱峰老師曾在一本書中寫道,1985年他第一次到美國,在西雅圖(Seattle)跟一位高中生聊天。他問對方:「你們這裡為什麼叫做Seattle?」對方不假思索回答:「Seattle是一位酋長的名字,由於他努力,促使白人與印地安人之間和平相處,為了紀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來稱呼此地。」李筱峰老師又問:「你怎麼知道的?」對方說,小學時代就知道了,上課時就有討論。李筱峰老師感慨萬千,反省臺灣的教育,絕大部分的人,即使都已經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生長的「臺灣」名稱由來。
我跟李筱峰老師有著相同的感慨,我們也都一樣,從很早的時候就有所覺悟,並且各自在不同的領域為了推動臺灣國家正常化而打拚。
從政逾42年來,我一直自我期許,要把臺灣的文化加以傳承、活化與推廣。從我擔任兩屆8年省議員時期就推動臺灣的母語傳承,當選兩屆宜蘭縣長任內推動文化立縣,母語教學、蘭陽地理、蘭陽歷史教科書編寫與教學、本土藝術文化如蘭陽戲劇團、宜蘭國際童玩節、宜蘭社區營造等,在行政院長任內臺灣本土語言進入學校教育、推廣臺灣本土文化藝術、推展臺灣文創產業。數十年咬牙奮鬥,儘管過程艱苦異常,卻終於把戰後國民黨政府只偏重「中華文化」, 卻宣稱「臺灣沒有文化,只有民俗」的逆境一點一滴扭轉過來;看到新苗不斷滋長、茁壯,卻又再度期勉自己,這是值得用一生來奮鬥的工作。
十多年前,我因緣際會自學漢詩吟唱,深深感受到,學習漢詩吟唱具有四大優點,首先是以臺臺語和臺客語吟唱漢詩,可以傳承瀕危的本土語言;再者,藉由臺灣先賢流傳下來膾炙人口的詩詞,可以豐富文學修養;第三可以推廣詩詞吟唱藝術,增進國人怡情養性;第四,可以從漢詩中認識更多真實的臺灣歷史。
振健中的臺灣漢詩
古云,「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西哲亞里斯多德曾說,「詩比歷史更真實」。臺灣因為歷史淵源,數百年來臺灣知識份子以漢詩描述當時的歷史事件、發抒體悟,遺留的珍貴文化資產,有助於現在的我們來認識臺灣的身世。
比如,1895年臺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日本依照國際法《馬關條約》接收臺灣,於是,當時許多漢詩描述了有關乙未之役、臺灣人抵抗殖民政府的種種事蹟與感悟。又比如1921年林獻堂先生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其後許多人前仆後繼,促發了一整代的民主啟蒙運動,這些思想與活動,每每記錄在當時的臺灣漢詩中,每一首都承載著理想與血淚,是如今臺灣人追溯百年來民主追求歷程中,極為正要的文獻與素材。
因此,2020年擔任立法院長後,首先鼓勵立法院成立漢詩吟唱社團「三餘吟社」並延聘老師教學,同學們在公餘培養興趣、涵容文史與藝術氣質,生活及工作上看到更好的品質與品味。
接著,再以挽救瀕危母語、本土語言復振為切入點,鼓勵民間舉辦漢詩吟唱比賽。除了民間早已有灘音吟社等詩社舉辦比賽外,2021年起,義美文教基金會亦登高一呼,與信民協會合作辦理「蔣渭水臺語、客語漢詩吟唱比賽」,向全國高中職學子推廣漢詩吟唱與推行本土語言,至今已經舉辦了三屆,並喜見漢詩吟唱藝術的種子向下扎根的曙光。不少參賽學子進而學習創作漢詩、在家以母語交談、甚至有志選讀本土語言相關科系。
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去年開始,漢詩吟唱相關課程也已進入國家教育行政體系,教育部也開始舉辦國小、國中學生漢詩吟唱比賽。民間到官方種種努力,都將成為復振發揚臺灣本土語言與文化的助力。誰能想得到,自蔣氏政權於1951年透過中央政府實施「推行國語、禁說方言」政策的72年後,歷經坎坷命運的臺灣漢詩吟唱藝術,如今也能重現曙光呢?
在在證明,只要有心開始做,一切都不嫌晚。
詩說臺灣民主路
我在學習、推廣漢詩吟唱藝術的歷程中,挖掘出不少臺灣先賢所寫的民主漢詩,體會到臺灣民主先賢反殖民、要民主、爭自由的血淚,因而萌生一個理想,與其語重心長,要求莘莘學子學習臺灣歷史,卻淪為孩子們眼中必須背誦的教科書,那麼,何不以臺灣民主發展為主軸,編選一本臺灣漢詩專書,用更輕鬆、易懂的方式來學吟唱,來認識臺灣呢?這個心願, 從2021年初起頭,先編寫了《台灣漢詩吟唱參考教材》,由仰山文教基金會出版,初試水溫之後,不但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鼓勵,也感謝諸多大學院校的購書與邀約演講。
過程中,我也更確立一個志願,要編選全球第一本「以百年來臺灣政權遞嬗為骨架,民主政治發展為血肉」的漢詩吟唱書籍。為此,我繼續進一步挖掘此一主題的漢詩,加以考據、解讀、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供讀者了解。比如,從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的75冊《全臺詩》及百餘年來民主與文化先賢出版的漢詩集中,先精選出1895年至今的相關詩作214 首。其後,邀請臺灣史、臺灣漢詩、臺灣文化及臺灣文學各領域翹楚組成專家委員會,包括:余美玲、施懿琳、何義麟、李知灝、李筱峰、翁聖峰、洪世謀、黃哲永、薛化元等老師,數度開會、討論與審查,選定70組臺灣漢詩。之後再研究每組詩作、作者後再撰文解析,後並再經委員們審訂,會中也經委員通過將本書名稱訂為《詩說臺灣民主路》,藉此機會再度向勞苦功高的委員們致上最深的謝意。
本書編寫的尾聲,邀請洪世謀、黃哲永、賴添雲、洪淑珍、余秀春等五位臺臺語、臺客語老師共襄盛舉,錄製吟唱並上傳youtube製成QRcode作為有聲書,在此要向漢詩吟唱老師們以及督導錄製工作的信民協會黃清龍社長致上深深的敬意。更要感謝李敏勇老師、施懿琳教授、薛化元教授為本書作序,為本書添色不少,深感榮幸與福氣!在此誠懇向三位學者致謝。也要感謝國會辦公室同仁們利用公餘時間幫忙蒐集資料及校稿。在截稿前因故未能取得兩位詩人家屬授權,因而扣除兩首詩作,最後以70組臺灣民主漢詩成書,於2024年初的今日付梓出版問世。
因而,《詩說臺灣民主路》,全世界第一本兼及「民主發展、臺灣歷史、傳統格律詩及有聲吟唱」的書籍,於焉誕生。在此要向秀威出版公司的大力協助,致上我由衷的感激之意。
人的一生,盡是認識自己的過程。作為一生追求民主的政治工作者,我的一生追求,除了民主,還是民主。願讀者也能在這本《詩說臺灣民主路》中認識百年來前仆後繼的臺灣人,他們追求臺灣民主的所思所想、精神、行動與血淚,進一步認識自己。也期待有一天,臺灣漢詩能成為人人吐納自如的修養,更能成為傲視華人文化圈及享譽國際的人文藝術軟實力。臺灣的母語、歷史文化,攸關臺灣國家主體性建構與鞏固,期待順利傳承,永續發展,綿延不絕。
2024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