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詩 ◎范姜翠玉
你讀詩嗎?你跟別人聊詩嗎?
很久以前我是不敢跟人聊詩的,古詩讀起來很美,但詩意,當時的我總是得透過翻譯才能粗淺明白詩人說的意思。注意,我所說的是「意思」,而不是意境哦!那時,好像得仰賴專家解讀才能讓我在管中窥見一方天地。也因為這樣,詩,讓我覺得好遙遠。
直到一天,我讀起七星潭、工滕直子以及窗‧道雄的詩,倏地,我與詩的距離從千里變成呎尺了。原來鳥大便落在頭上也可以成為詩;原來晨起頭髮睡得剛剛好也可以是詩詠嘆的對象;原來屁仔也可以成為詩的主角……。詩,原來是這麼生活,而且不需長篇大論就可以在讀者昏暗的腦袋裡裝個電燈泡。從此,我開始盼著不同的詩走進我的生命,盼啊盼,我等到石老師的詩集了……
啊哈!
有没有一首詩讀起來會讓你想到一個會讓你牽起微笑的人?石老師的〈陪我〉於我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她讓我想起了調皮可愛的小侄子。有一回跟小侄子亂聊:
我:你喜歡大的蛇還是小的蛇?
侄:大的蛇。
我:你喜歡綠色的蛇還是藍色的蛇?
侄:藍色的蛇。
我:你喜歡蛇生圓的蛋還是方的蛋?
侄:方的蛋。
……
我:你喜歡在鯊魚肚子裡跳舞還是騎在鯊魚背上?
侄:騎在背上。
……
我:你喜歡鯊魚是短頭髮還是長頭髮?
侄子頭歪著想一下就說:鯊魚沒有頭髮。
對侄子來說,蛇有大小、顏色的不同,他吃過魚卵,也知道人跟魚有不同的互動形式,所以即便我問的問題有些匪夷所思,但還是在他的經驗值裡,是可以選擇的,但當問題是「你喜歡鯊魚是短頭髮還是長頭髮?」時,這就有違常理、經驗了,所以他不再配合我的怪問題進行選擇,而是正色的跟我說鯊魚沒有頭髮,他用自己的邏輯跟大人互動。〈陪我〉這首詩也有類似的情形,詩是這樣寫的:
〈陪我〉
媽媽,陪我
你在跟爸爸講話,不算
陪我
你在看電視,不算
陪我
你在玩手機,不算
陪我
要
眼睛看著我
要
耳朵聽著我
抱抱我
親親我
才算
陪我
當大人以為人在心不在也是一種陪伴時,孩子看出其中不同行星間的差異。他們清楚的知道看著、聽著、肢體的接觸才是專注的、尊重的、真正的陪伴,才不想輕易放過大人的輕忽與敷衍呢!
這首詩也很像定義詩,什麼是陪伴呢?坐在旁邊各做各的算不算陪伴?什麼時候?什麼狀況?只是靜靜的坐在旁邊也是一種陪伴?或許可以利用這首詩跟孩子聊聊,一起探索「陪伴」的星球。
讀這首詩還有一種樂趣,雖然讀的時候,耳朵聽的是孩子的「抗議」與「要求」,但讀者腦裡會很自然的浮現媽媽跟孩子互動的畫面。所以啊,讀這首詩時,不只是口中吟誦出來,腦中演譯出來,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搬演一番呢!
如果〈陪我〉這首詩挑動了你對不同思維的好奇,那麼,建議你再讀讀〈祕密〉、〈一隻鴨子嘎嘎叫〉、〈趕快〉這幾首詩,或許你會發現詩人帶你做了一次對「祕密」、「出入口」以及「旅行」意義的探索呢!
找溫暖
讀這本詩集,很深的一種感覺就是溫暖,那溫暖就像個跟你玩躲貓貓的孩子,三不五時從書裡探出頭問:你找得到我嗎?而且,這溫暖還有不同的樣貌哦!不信,你讀讀看:
〈一件ㄒ恤〉
一件舊舊的ㄒ恤
是爸爸最喜歡穿的
那是一件白色的ㄒ恤
上面畫著些
藍色、橘紅色
歪歪扭扭的線
和
大大小小
高高低低的點
媽媽說
那是我兩歲時畫的
是送給爸爸的
「父親節」禮物
ㄒ恤上的畫
不清楚了
ㄒ恤
也有點破破的
但是
爸爸還是常常把它穿在身上
衣櫥裡的舊ㄒ恤,要不送人,要不回收,再不然可能發揮新用途,但,詩中的爸爸卻不嫌棄它的舊、它的破,常常穿在身,只因那是孩子兩歲時送給他的父親節禮物。詩裡的爸爸,用行動展現他對孩子的愛,這是溫暖。
我想,當孩子在衣服上作畫,想著要送給爸爸一份禮物,心裡也可能是滿滿的愛,而畫好時的成就感,看到爸爸開心穿上身的滿足,這裡頭有著無言卻溫暖的親情交流。又如:
〈櫻花落了(之一)〉
櫻花落了
落滿在我上學的路上
我無法像小飛俠一樣飛過去
只好變成小偷
踮著腳尖
輕輕地走過去
我真是世界上
最好心的小偷啊﹗
綻放的花朵總是吸引人的目光,何況是一樹的櫻花。然而,遇見散落的櫻花又會是什麼情景呢?有人視而不見,有人大步踏去,但當踮起腳尖的小偷,小心走過,卻是對自然的溫柔展現,詩的末句說:「我真是世界上 最好心的小偷啊!」我喜歡這得意的口吻,她讓我感受到孩子的天真與對自然的溫暖。
所以,如果我想跟孩子探索「溫暖」樣貌,這本詩集會是我的首選。我會先邀請孩子說說關於溫暖的想法,接著邀請他們讀讀〈跟我坐在一起〉、〈一件ㄒ恤〉、〈化妝舞會〉、〈阿公的QQ糖〉、〈長大〉、〈釣魚〉、〈櫻花落了之一〉、〈櫻花落了之二〉、〈長腳蜂要建皇宮〉、阿嬤系列這幾首詩,邊讀邊想詩裡哪裡有溫暖?或許經過這個探索,孩子會發現溫暖可以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溫暖的表達可以是言語,也可以是行動;表達溫暖没有年齡的限制,只要有愛。
另一雙眼睛
石老師的詩很生活,她的筆寫的是你我熟悉的生活場景、事件,但她卻可以用另一雙眼睛記下這每一個平凡的片段。怎麼說呢?做個實驗體會吧!
想一想,雨跟「禁止通行」、「歡迎光臨」有什麼關係?閱兵大典跟「倒垃圾」的關聯是什麼?煮麵的阿姑又怎麼會是「大將軍」呢?詩人的另一雙眼睛,帶我們看出其中的秘密:
〈雨(之一)〉
雨
是一道「禁止通行」的柵欄
媽媽看了
放下登山包
皺皺眉頭說:
「唉﹗等雨停了再去。」
雨
是一道「禁止通行」的柵欄
爸爸看了
放下菜籃子
嘆口氣說:
「唉﹗等雨停了再去。」
雨
是一道「禁止通行」的柵欄
姊姊看了
脫下球鞋
摘下鴨舌帽說:
「唉﹗等雨停了再去。」
但是
對我來說
雨
是一扇「歡迎光臨」的大門
一看到它
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
衝到雨中
去和隔壁的小飛
光著腳丫打水仗
下雨真的會讓人對外出卻步,但也會有充滿童心或富有浪漫情懷的人奔向雨的懷抱,只是,平凡的雙眼,看不見雨既是「禁止通行」也可以是「歡迎光臨」。這就是詩人獨特的創意,而創意的發生就在於看出兩個乍看之下亳無關聯事物間的共性,這也是譬喻用得巧妙的絶竅。
當然只讀一首詩是不過癮的,大量的讀,一次好幾首的讀,讀者對於什麼是好的譬喻,如何用另一雙眼睛看世界的竅門,將不言而喻。願意的話,可以從〈雨之一〉、〈阿姑是大將軍〉、〈閱兵大典〉三首詩中選一首跟孩子聊聊詩人獨特的看見,然後邀請小讀者從詩集裡找找,哪些詩也帶給他們相同的閱讀樂趣,這個對話將有機會帶領孩子打開詩人的眼睛。
突然
讀故事的樂趣之一就是察覺了作者安排了一個有趣、巧妙的轉折,把故事推向了新的發展。没想到,在這本詩集裡也可以擁有這樣的樂趣。
〈聞香〉
上個星期
樓下搬來一位
很會做菜的阿姨
只要晚餐時間一到
陣陣香味就從後陽台傳上來
星期一的晚上
嗯——
好香!
是紅燒肉嗎﹖
星期二的晚上
嗯——
好香﹗
是糖醋魚吧﹖﹗
星期三的晚上
嗯——
好香﹗
是蝦醬炒空心菜囉﹗
星期四的晚上
嗯——
好香﹗
一定是麻油雞﹗﹗
讀到這裡,你猜,接下來會是什麼呢?要我說啊,很有可能是告訴讀者星期五的晚上,樓下的阿姨又會端出什麼香氣誘人的美食。你說,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前面就是這樣安排的,從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個晚上都有一道新料理。當我們喜滋滋的以為掌握詩人創作的規律時,往下讀,才驚覺事情没那麼簡單,你看:
星期五的晚餐時間:
嗯—咦?
好……
臭!
哇﹗阿姨﹗﹗燒焦啦﹗﹗﹗﹗﹗
讀完這五句,我啊,好似鼻子也嗆進焦味,腦裡盡是孩子捏鼻慌亂驚呼的畫面時,忍不住對詩人這「突然」的安排,拍手叫好。
所以,如果想帶孩子體驗「没想到會是這樣」的意外之喜,那麼我會以〈聞香〉這首詩為例,再佐以〈妺妹最討厭〉、〈雨之一〉,透過「讀‧停‧預測‧續讀」的方式,讓孩子試著在讀者之外,加以作者身分閱讀詩,思考一下,接下來會怎麼安排,再分享彼此的想法之後,續讀詩,體會、比較一下作者的安排和自己的安排有什麼異同?或許他們可以探索出這一類型的詩之所以有趣味的幾種原因哦!
這本詩集鼓舞了我,即使没想過成為詩人,也可以為自己而寫;即使没想過成詩的評論家,也可以有自己窺探詩的角度。好希望詩人願意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創作,用她獨特的眼光帶我們看見;好希望,更多的讀者可以一隻鳥接著一隻鳥的閱讀,誦讀,談論,我相信這也是讓世界更美麗、更溫暖的方式,邀你一起。
(范姜翠玉老師:新北市新店區雙峰國小教師,台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新北市國語文領域輔導員,致力於不同文本閱讀與讀寫結合的教學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