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教學 需要有策略十二年國教重視「素養教學」,期待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解題能力與自學能力。
為了協助全國小學在職老師閱讀教學相關專業成長及支援,教育部推動「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計畫」,由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柯華葳教授擔任主持人,透過大學與小學合作,建立了實施閱讀素養教學與培養的模式,經過十年推動,成果閃爍。
老師該如何教閱讀才能見效呢?
閱讀師資培育十年有成!●以課文來教導孩子閱讀理解的策略,增進閱讀理解素養能力。
●閱讀教學社群的形成與運作,引進新的教學概念、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共同討論與共備課程的功能。
●13個「亮點學校」分享教學上所遭遇的困難、如何解決、以及所見的成果。
不同的推動歷程,都是學校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寶貴經驗,憑藉教學現場老師們的智慧,從中汲取養分,必能運用到自己服務的場域中。
【本書特色】本書為柯華葳教授領軍,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及國立臺南大學等四所大學的教授們與全國閱讀亮點國小的老師們,進行長達十年創新策略的閱讀教學的心血匯集。
亮點學校規模有大有小,位置有城市有鄉村,特別從中邀請不同推動樣貌的典範,展現各種具體做法,幫助有心推動者找到最適合的閱讀策略推動攻略。
全台120所小學加入閱讀策略的推動行列、20,000名教師完成閱讀策略的教學培訓。
作者簡介:
柯華葳教授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先後擔任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閱讀師資培育─區域人才培育中心計畫」總主持人。
柯教授長期與精研閱讀教學的大學教授群合作,培育全國各地中、小學老師成為閱讀理解策略的種子教師,是全臺孩子們在學習閱讀與閱讀學習上的重要推手。
林玫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教育研究所碩士。歷任國小導師、主任、曾任臺北大橋國小、士東國小、明德國小、國語實小等校校長,同時為兒童文學作家,長期耕耘閱讀教育與兒童文學,著有多部暢銷散文故事繪本及教學類書籍。現為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
章節試閱
把家長拉進來,一起學策略
閱讀推動要有成效,除了從教師專業出發,更需要社區家庭的共同投入。然而,親師如何攜手,才能提升閱讀的層次,松林有具體的步驟︰
首先,學校辦理一系列閱讀活動。包括在校刊的「閱讀教育專欄」介紹閱讀策略,在家長讀書會中共讀與閱讀理解策略相關的書籍,教師也在班親會介紹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如何實踐,甚至把閱讀策略的運用逐步放入回家作業,評量設計也加入這類題型……。這些行動,促使更多家長覺察「它」的存在,進而產生好奇心︰
「咦!這是怎麼回事?我來了解一下!」
接著,松林開始辦理家長閱讀理解工作坊,不但印製宣傳與學習手冊,還舉行親職座談,宣導學習與評量趨勢,讓家長感受到閱讀理解策略的重要性,體會這對自己和對孩子的學習有切身的必要,激發家長願意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這對孩子未來很重要,對我自己也有幫助,我來學學看!」
家長在學習、試行、體驗與感受的過程,教師會從旁擔任諮詢支援的角色,讓家長相信自己也有學習閱讀策略的能力、進而更加肯定自己為人父母的價值,獲得內心的滿足和成就感。
「孩子,你看!老師會的,阿爸也會哦!」
「能和老師一起合作,幫助自己的孩子,感覺真好!」
親師攜手,心,一點也不偏鄉
閱讀對孩子來說,不能只是翻翻書,若有大人的陪伴加上有策略的引導,才能幫助孩子從愛閱,逐步邁向讀懂、活用的階段,成為一個能主動擷取知識,思辨分析和整合活用的終身學習者。
松林加入教育部閱讀亮點學校大家庭後,在課堂中指導閱讀策略,過程中雖艱辛,卻也有許多堅持後看見的希望和喜樂。肯定學校的家長變多了,學生數也從42人躍升為115人;學生更有自信,各項比賽獲獎連連。
這些除了學校團隊的努力,一部份也要歸功於將閱讀觸角伸入家庭的策略。松林積極鼓勵家長營造家庭的閱讀空間,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也將常用的閱讀策略步驟化、簡易化,適時介紹給家長,此舉贏得家長的肯定,也讓家長更加佩服老師的專業;且家長也可以協同老師支持孩子的學習,所學直接回饋在自己孩子身上,創造出親師生共好三贏的效益。
我們雖位處偏鄉,但是我們的心一點也不偏鄉,親師攜手合作,松林的孩子真有福氣。
把家長拉進來,一起學策略
閱讀推動要有成效,除了從教師專業出發,更需要社區家庭的共同投入。然而,親師如何攜手,才能提升閱讀的層次,松林有具體的步驟︰
首先,學校辦理一系列閱讀活動。包括在校刊的「閱讀教育專欄」介紹閱讀策略,在家長讀書會中共讀與閱讀理解策略相關的書籍,教師也在班親會介紹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如何實踐,甚至把閱讀策略的運用逐步放入回家作業,評量設計也加入這類題型……。這些行動,促使更多家長覺察「它」的存在,進而產生好奇心︰
「咦!這是怎麼回事?我來了解一下!」
接著,松林開始辦理家長閱讀...
推薦序
【推薦文1】
我們是這樣一起走過來的
閱讀在學校學習的重要性無庸置疑,閱讀對於現代公民有效參與社會活動已是必備的能力,對於個人視野的開展與生命內涵的充實,更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說閱讀是現代人的基本人權,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看到現場的需求
那麼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呢?我們的學生會讀嗎?他們的閱讀能力需要被教嗎?老師又怎麼教的呢?老師的教法合理嗎?老師有被教導如何教閱讀嗎?如何教閱讀才有效呢?好的閱讀教學的判準又應該如何決定呢?
進行閱讀研究的大學老師們並不一定都有興趣投入閱讀師資培育,但是在上述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待解,加上有領頭羊的號召,於是我們走進了教育現場,一待超過八年!
從磨合到雙向對話
教授們習慣的學術研究文獻與資料相當理性甚至冰冷,課室現場卻是活生生的孩子與充滿熱請的教師(當然也有旁觀者),兩端反差很大,對不上焦。教師端常常看不到教授說的內容對他們的教學有什麼用處,而教授們又往往看不到老師要把學生帶往哪裡,以及一個教學絕技換到另一個絕技的道理何在?
解決的第一步就是先開發出一套有學理依據的教材,辦理教師研習,邀請老師們轉化為教學計畫,並且在課室試教。教材的出發點是有效閱讀教學的文獻,教學設計的參照點是教學流程能否在課室內合理的走完。這段期間雙方一直互相回饋與對話,教材與教學都會經過多次來來回回的調整,是一個長期有系統性的磨合和互相學習過程。
有效閱讀教學的不變與百變
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不勝枚舉,教學歷程的更迭更是瞬息萬變,不禁會令人質疑:有辦法將一套閱讀教學策略適用於所有班級所有學校嗎?另外,不少教師在仿製他人示範教學時,容易在自己的班級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或者原本已經相當成功的教學流程,在遇到新情境時竟然也會失敗。
其實研習的教材只是背後學理具體操作的實例之一,需要不同程度的個別化的調整與轉化才能有想要的通用功能,這中間有其變與不變。有效的閱讀教學不變的道理就是教師要起而行試作,以累積經驗甚至熟練到成為直覺;另外,開發教材與調整教學的過程需要參照學理。用心而且有經驗的教師的直覺其實有很多好智慧,但是沒有學理洗禮的經驗與直覺容易有系統性不足的問題,也可能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面對教學的困境最能說服他人的,幾乎都是可以將學理有效轉化與連結實務的成員,適度的學理素養是必須的,有好的學理素養才能解釋為什麼一個教學步驟要怎樣操作,甚至最後成敗的原因。
學理像是地圖,兩者都不是實景實物,而只是現實的抽象化架構,但是卻提供系統性的相對參照。因此,碰到不熟悉的情境時就不會無所適從,參照學理猶如查地圖,可以看出方向感與相對位置,呈現出閱讀教學的變與不變。例如抓住了為何與如何要教摘要的原理之後,老師們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班級的學生、使用不同教材,都可以教出學生找出重點與濃縮訊息的能力,而且不一定每個人每一次都按照一模一樣的步驟操練。學理不會沒有用,只在於有沒有弄懂與合理的詮釋。
閱讀教學的改變往往超越閱讀教學
成功有很多的樣態與組合因素,很少單一因素就足夠,不過倒是可以由單一因素的堅持帶起其它的連動效果;失敗也往往來自多種原因,有時也可能是單一困境沒有突破,或者只是一個人際挫折沒能轉念成功就就前功盡棄。我們輔導成功的學校幾乎都有感人的專業堅持;閱讀教學社群的形成與運作,也可能帶出學校文化的改變,甚至擴及社區,也是另一個成功要素;閱讀教學的焦點由背誦調整為理解也會帶出評量內涵的連動;語文閱讀教學的精進也可能帶出各科教學並進,進而形塑出跨領域的互動與結合,甚至最終影響學校整體課程的規劃。
有幸能夠參與見證學術的研究能落實於教育現場,實在是極大的欣慰,雖然學術與教育現場調和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需要克服的不只是永遠不夠用的教學時間,老師們要能理解這些教材編寫背後的認知與教學原理,學者們需要去熟習教材與場域,並經過好幾個週期的調整。這是需要有開放的心胸與願意面對改變的勇氣,也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和熱情,最好有同伴才不孤單,當然行政主管的支持更是甘泉!閱讀基地與亮點學校的很多老師現在不僅可以大方的公開觀課,甚至可以在議課時侃侃而談背後的原理;而他們的很多的觀察與詰問,也成了教授們學術探討的養分。
一路走來,我看到老師與學生的無窮的可能性,只要找到點燃熱情的方式與持續的專業支持!
曾玉村
(閱讀師陪計畫中區主持人)
【推薦文2】
回首來時路,播撒閱讀種子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夠遠」,閱讀亮點學校及閱讀基地學校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支持下,與全國各地區大學教授攜手共同往前邁進。在這段歲月裡,學校教師因認同而加入、因理解而精進、因陪伴而茁壯。閱讀亮點學校與閱讀基地學校的成立,是希冀校內成立教師閱讀社群,透過社群的能量,讓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於校內課程上實際運用與操作,讓學生掌握方法,成為「閱讀有方者」!
策略的分享,成為攜手前進的動力
南區中心自102年起負責輔導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及澎湖縣5縣市的閱讀亮點學校與閱讀基地學校,歷年來共有27所國中小參與投入亮點學校及基地學校計畫。在南區所負責的縣市,每個縣市各有1至2位的輔導教授,於每學期會定期至當地的閱讀亮點學校與基地學校訪視,有時是擔任講師為閱讀社群教師增能,有時是參與社群聚會給予教師教學上難點的解決處方,亦會是參與觀課或者是參與學校閱讀成果發表會活動,給予學校經營發展閱讀策略教學上的鼓勵、難點的提醒以及未來可發展方向的提點。每一位專業輔導教授的實際陪伴,給予學校的不是空泛的執行目標,而是具體且真實的面對面溝通與回饋。
除了輔導教授的到校訪視,於學期間的每一個月,南區5縣市各所基地學校、亮點學校、種子教師以及輔導教授,都會擇一個週五的下午訂為團隊的「閱讀日」,在那一天,相聚於臺南大學共同交流與成長。會議的主軸可能是輔導教授為團隊帶來的增能講座,亦或者是種子教師的教學分享與演示,也可能是各閱讀亮點學校與基地學校的經營成果分享。透過每個月一次頻繁的互動與交流,企圖減少資訊不對等的狀況至最低,讓各校於參與計畫的過程是進行滾動式的修正與進步,團隊內的各校不是單兵作戰,而是同心協力的彼此學習與精進,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走得夠遠、夠久。
閱讀種子的播撒,讓知識的園地百花齊放
閱讀教育百花齊放,同一種的教學方法在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推動過程與推展的經驗,有的以閱讀理解策略教學為基礎,發展出全校性「幸福共好的閱讀課」;有的找出教師研習的最大公約數,於週三下午時段辦理公開觀議課,藉此讓老師觀而行、起而行;有的翻轉「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逐步建構精緻化社群共備;亦有偏鄉小校帶領著家長一起來認識閱讀理解策略,推動閱讀教育。
不同的推動歷程,都是學校遇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寶貴經驗。甲校的方法未必能複製到乙校,但憑藉教學現場老師們的智慧,必能從中汲取養分,運用到自己服務的場域。期待透過本書各校的分享,讓更多有興趣的學校或教師一同投入。
黃秀霜、陳海泓、詹士宜、陸怡琮
(閱讀師陪計畫南區指導教授群)
【推薦文1】
我們是這樣一起走過來的
閱讀在學校學習的重要性無庸置疑,閱讀對於現代公民有效參與社會活動已是必備的能力,對於個人視野的開展與生命內涵的充實,更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果說閱讀是現代人的基本人權,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看到現場的需求
那麼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呢?我們的學生會讀嗎?他們的閱讀能力需要被教嗎?老師又怎麼教的呢?老師的教法合理嗎?老師有被教導如何教閱讀嗎?如何教閱讀才有效呢?好的閱讀教學的判準又應該如何決定呢?
進行閱讀研究的大學老師們並不一定都有興趣投入閱讀師資培育,但是在上...
目錄
【推薦序】 我們是這樣一起走過來的 ◎曾玉村
【推薦序】 回首來時路,播撒閱讀種子 ◎黃秀霜、陳海泓、詹士宜、陸怡琮
【序】 一點一點亮起來 ◎柯華葳
一、教學行政,合作支援
01百班大校向前行/新北市後埔國小
02週三下午的公開課/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03噹噹噹,校長上課囉/彰化縣仁豐國小
04傳•承/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二、循序漸進,建構課程
01幸福共好的閱讀課/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02閱讀策略不是只給資優生/嘉義縣興安國小
03翻轉「點點表」/臺南市文化國小
三、跨域經營,突破困境
01四肢強健,更要頭腦不簡單/雲林縣鎮南國小
02兩好三壞,閱讀揮棒!/嘉義市垂楊國小
03如果家長也懂閱讀策略/臺南市松林國小
四、偏鄉小校,翻轉人生
01高粱田裡的風/金門縣何浦國小
02山與海均無法阻隔/宜蘭閱讀策略社群
03縱谷閱讀老鼠會/花蓮縣閱讀策略社群
附錄1 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
附錄2「課文本位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初階課程影片
附錄3 閱讀師培計畫出版書籍一覽表
【推薦序】 我們是這樣一起走過來的 ◎曾玉村
【推薦序】 回首來時路,播撒閱讀種子 ◎黃秀霜、陳海泓、詹士宜、陸怡琮
【序】 一點一點亮起來 ◎柯華葳
一、教學行政,合作支援
01百班大校向前行/新北市後埔國小
02週三下午的公開課/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03噹噹噹,校長上課囉/彰化縣仁豐國小
04傳•承/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二、循序漸進,建構課程
01幸福共好的閱讀課/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02閱讀策略不是只給資優生/嘉義縣興安國小
03翻轉「點點表」/臺南市文化國小
三、跨域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