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選序
欣賞、反芻、深思和積澱
二十多年來,最讓我對文字閱讀論述最有感覺的專家學者是下面這三位:喬治.史坦納(Francis George Steiner, 1929-2020)、多麗絲.萊辛(Doris May Lessing, 1919-2013)和羅森.布萊特(Louise Michelle Rosenblatt, 1904-2005)。前二人都感嘆時不我與,但對於整個科技進步如何影響閱讀環境,並沒有提出任何改善的建議。只有一生專注於閱讀研究的羅森布萊特的說法比較貼近閱讀當下的狀況,且較能實際運用。
羅森.布萊特首先指出閱讀的三種功能:提供樂趣、增進瞭解和獲得訊息與意義。她把所有的閱讀處理過程放置在介於「審美」(aesthetic)」和「輸出」(efferent)之間。
她認為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讀者對文本的理解依賴教師或評論者的解讀,是一種以獲取資訊為主要目的的閱讀方式,她稱之為:「輸出式閱讀」(efferent reading)。 這種閱讀也是用來蒐集事實、數字以及其他形式的真實訊息(例如:說明書、教科書和其他手冊)。
她提倡的「審美式閱讀」(aesthetic reading)更加注重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來自個人的閱讀體驗、情感、態度與想法,並允許讀者從文本和文本內創造意義,關注讀者在閱讀活動中所獲得的生命體驗。
依照她的說法,我們知道純文學(小說、戲劇和詩歌等)閱讀必須經過適度的篩選與帶動,而其過程則包括欣賞、反芻、深思和積澱。
本選集依據羅森.布萊特的說法,挑選一些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作品,並根據內容稍加分類,共分為:對生命的尊重、善與惡的距離、價值的抉擇、踏實的活著和自然與人共存共榮等五大主題。但實際上,每篇作品的主題分法往往沒有絕對的標準,因此分類只是一種參考。以「自然與人共存共榮」為例:〈仙鶴〉和〈K 先生最喜愛的動物〉直接談到動物與人的互動、〈勒索信〉說的是鳥類知識的應用、〈綁架〉雖然涉及建商良心,但反諷味道與人類汙染賴以生存的空氣的〈新鮮空氣〉沒有兩様、〈一團黏土〉則以物喻人,即使〈公理〉一文中的公理與定理之爭也是一種自然現象的討論。
在知識爆炸的年代裡,大量閱讀是不可或缺的。當代的青少年除了學習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外,還必須多讀文學作品,千萬不要成爲多麗絲.萊辛所說的「受過教育的野蠻人」(The Educated Barbarian):「......懂得最先進的科技知識,能操作最複雜的機器,卻缺乏情感,缺乏情趣,缺乏寛容博愛的精神。造成他們『野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讀文學作品。」而細讀文學作品並非像檢索資料那様簡單,是一蹴可及的,必須遵循「欣賞、反芻、深思和積澱」的過程,才會有所收穫的。
人人都知道,青少年是良好品格的形塑期。藉由大量閱讀優秀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小讀者不知不覺對自律、憐憫、責任、友誼、工作、勇氣、毅力、誠實、忠誠、信仰、正義、愛心、奮鬥、合作、道德倫理等這些良好品德有了初步的認識,深受影響後,進一步認同,並以擁有它們為榮。這本選集同様具備傳遞上述良好品德的功能,靜待有心的大小讀者去發現挖掘和身體力行。
推薦序
豐碩閱讀智能,老船長掌舵再啟航
張采珍(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
讀張子樟教授的散文選集,認識世界各國頂尖文學作者,能豐碩閱讀智能更能開闊視野。精選的故事,具備了妙趣橫生幽默的情節,提供可轉化心識的能量,留給讀者明燈式的思考空間,體會生命中的愛與天賦。物超所值的是張教授在「浸思隨筆」一一提點開解其中義理。
每一篇都言簡意賅可快速閱讀理解,很容易與生活經歷連結。例如:其中有一則故事〈鑲金牙的鱷魚〉,鱷魚一張口就獵捕到的男人,如果將男人吃掉了,故事也就結束了;可是鱷魚卻有自己的習性──要欣賞一下獵物再好好享用,牠欣賞男人後,又嫉妒他一口閃閃發光的金牙,然後……,然後……鱷魚的生活、習性都跟著改變了,故事最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鱷魚變成了人,大家想一想變成「人」的鱷魚,牠真的是「人」嗎?或者其實牠依舊是「鱷魚」呢?整篇故事情節發展,都深藏著反諷的意味值得讀者一再深思。這些道理簡單帶有哲理的小故事,規避說教式無聊的教條倍感舒解壓力。
張教授精選是一本好讀易懂,和孩子談心……、和學生談人生的選擇。本書選編了五個主題,每一則故事都深具可探討的議題,包括:
一、「對生命的尊重」:在反思自己、家庭、親密朋友和工作伙伴之間,釐清其中的微妙關係,在探索過程中鼓勵讀者提問和思考其中豐富的修鍊題材。
二、「善與惡的距離」:故事蘊含擁有物質與精神的能量,能夠明辨是非曲直關懷世人,活出豐碩優雅的風度。
三、「價值的抉擇」:誠懇善良的心態、用心與正念的熱情、充分發揮潛能的智慧,無私的奉獻與分享,就是最有價值的抉擇了。
四、「踏實的活著」:許願的重要,是許一個可實現的願望。培養無條件「原諒」的心胸,能夠放下執念感受周遭的溫度,方能創造出踏實的生活。
五、「自然與人共存共榮」:寓言──可探討生命高層次思維的體驗,反覆閱讀深刻領悟環境和靈性的成長,透過探討將意味深長的內涵梳理一番,與大自然共存共榮。
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種手邊有書的閱讀習慣,是一種浪漫的習慣。一個人看書很好,兩人相伴可以分享,三人對話或多人一起讀書,再閱讀即可尋得一種睿智淡然的灑脫,也別具一番深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