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自五代十國以來,天下總是干戈不息,戰禍不斷,直到北宋建立,天下才開始逐漸太平。
尤其是仁宗在位期間,更是景況大好,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傳說仁宗皇帝是天上赤腳大仙轉世,剛出生的時候,日夜啼哭不止,御醫束手無策,朝廷只好貼出黃榜,徵求名醫為太子治病。有一位老先生揭了黃榜,說他有辦法,保證能立刻止住太子這種不尋常的啼哭。官員把老先生帶到殿前,朝見當時在位的真宗皇帝;老先生抱著太子,在太子耳邊悄悄說了八個字,太子竟奇蹟般的停止了啼哭,老先生也頓時化作一陣清風而去。原來老先生是太白金星,領了玉皇大帝的旨意下凡,他悄悄在太子耳邊所說的那八個字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意思是,要太子不必擔心,玉皇大帝已差遣了紫微宮中兩座星辰,特地下凡要來輔佐仁宗;文曲星指的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指的則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仁宗登基之後,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個年號;一直到他在位二十七年之間,確實天下太平,是難得的盛世。誰知好景不常,到了嘉祐三年的春天,忽然瘟疫盛行,從江南一直到兩京,感染此症的百姓不計其數,苦不堪言。
仁宗皇帝趕緊召集文武百官,共商對策。
這天,仁宗派殿前太尉洪信到江西龍虎山去請張天師來消災救命。洪太尉領了聖旨,即刻出發,馬不停蹄、披星戴月的趕到了龍虎山「上清宮」。
張天師不在宮中,心急的洪太尉便獨自上山尋找,結果非但沒有找到張天師,還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陸續碰到了一隻大老虎和一條大蟒蛇,嚇得洪太尉魂飛魄散,以為自己一定死定了,但說也奇怪,大老虎和大蟒蛇都沒有傷害他。
不久,他又在山上遇到一個小道童,道童倒騎著黃牛,橫吹著一管鐵笛。道童說他是專門服侍張天師的,還說張天師早就已經算到仁宗皇帝想找他幫忙,已經主動駕著仙鶴去了,要洪太尉放心的離去。
洪太尉半信半疑的回到山下的上清宮,不料宮中的眾人告訴他,其實他在山上遇到的那個小道童就是張天師,說張天師雖然年幼,道行卻很高,世人都稱之為「道通祖師」。不過大家也都要洪太尉放心,既然張天師已經那麼說,等到洪太尉回到京師的時候,該做的法事一定已經都做完了。
任務完成,洪太尉在眾真人的提議之下,心情輕鬆的到處參觀,想稍事休息之後便啟程返回京師。
當他差不多把宮前宮後全部都看遍了的時候,經過一棟房子,四周都是紅泥牆,沒有窗戶,正面兩扇朱紅色的大門上,有一個像胳膊粗的大鎖牢牢的鎖著,還交叉貼著十幾道封條,封條上又重重疊疊的蓋著朱印。洪太尉抬頭一看,大門上有一塊朱紅漆金字的匾額,上面寫著四個金字——伏魔之殿。
洪太尉好奇的問:「這是什麼地方?」
在旁陪同的真人回答:「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的地方。」
「為什麼上面貼了那麼多的封條?」
「因為這是最初大唐『洞玄國師』把魔王封這裡後貼上封條,後來每經傳一代天師,便親手貼上一道封條,到今天已經傳了八、九代祖師,都不敢開;前代老祖天師曾經再三告誡,絕不可妄加打開,否則若讓裡面的魔王跑了出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洪太尉聽了,更加好奇,便對真人說:「快打開來讓我看看,我想看看魔王是什麼樣子。」
真人說:「太尉,這萬萬不可以!先祖天師一再叮嚀,子子孫孫任何人都不得打開。」
太尉說:「胡說!我才不信真的會有什麼魔王,一定是你們故弄玄虛,想要顯耀你們的道術,煽惑善良百姓,快給我打開!要不然等我回到朝廷之後,就上奏你們私設什麼『伏魔之殿』,愚弄鄉民!」
真人懼怕太尉的權勢,只得無奈的召來幾個工人,先把封條統統撕了,再用鐵錘敲開大鎖。
眾人把門推開,只見裡頭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太尉教人取了十幾個火把來,四下一照,發現殿內什麼都沒有,只在中央有一塊石碑,高約五、六尺,下面有一個石龜馱著,一大半陷在泥裡;上前用火把照那石碑,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刻著一大堆沒人看得懂的文字,但左右碑後面,另外刻了四個大字—遇洪而開。
洪太尉得意的對真人說:「『遇洪而開』?這不就是說等著我來開嗎?快把這塊石碑挪開!」
洪太尉不顧真人的勸阻,堅持要人先把石碑放倒,掘起那個石龜之後,再繼續往下掘,掘到三、四尺深時,發現了一塊大青石板。
真人又哀求道:「別動了吧!」
洪太尉哪裡肯聽,眾人只得聽令合力把石板扛起來,往下一看——下面還是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萬丈深的地穴。大家正在張望,地穴內忽然發出轟隆一聲巨響,隨著這聲巨響,一道黑氣從穴底深處迅速衝了上來,一口氣就掀塌了半個殿角,還一路衝到半空中,才又化作百十道金光,散到四處去了。
眾人都大吃一驚,扔了鋤頭、鐵鍬,尖叫著四處奔逃。
洪太尉也目瞪口呆,嚇得面色如土,顫抖的問道:「方才那就是妖魔?是什麼樣的妖魔?」真人說:「是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一共一百零八個妖魔,如今放回人間,日後必定會鬧得天下大亂!」洪太尉聽了,渾身發抖,冷汗直流,懊悔不已。
他急急收拾了行李,提早返回京師,臨行前吩咐真人趕快將「伏魔之殿」修復成原來的模樣,而且千萬不要把這件事走漏出去。
幾十年之後,在位的是哲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