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部曲末篇,金鼎獎作家陳偉民,
繼《草山之鷹》《林中賊》,推出最劇力萬鈞之作!
大航海時代來臨,海賊們摩拳擦掌,
十七世紀的臺灣,各方勢力爾虞我詐。
新港社、麻豆社、荷蘭人與海賊們各懷鬼胎,
來臺打工人李來德如何周旋在各方勢力中夾縫求生?
四百年後的子孫李敏邦又如何智破祖厝藏寶謎案?
八月炎夏,
李敏邦因位於嘉義布袋的祖厝外牆倒塌而回鄉,
卻在施工時意外發現牆中的古幣。
明朝天啟五年(1625),距今四百年前,
當這個地區還被稱為「魍港」時,
李家先祖──李來德就是一名海盜,
而傳說中,大海賊──林道乾將寶藏埋藏於「黑財窟」。
為解開寶藏謎團,
後世子孫李敏邦與李裕婕
從祖厝的匾額、神龕、對聯和族譜中抽絲剝繭,
追索先人遺跡、尋找祖先的藏寶地。
李來德渡海至臺灣魍港謀生,
卻捲入荷蘭人、日本倭寇、鄭芝龍與劉香等勢力的紛爭。
他運用化學知識在亂世中求生,
甚至被脅迫至打狗灣與西拉雅族談判。
本書以現代及荷據時期兩條線交錯運行,
融合虛構與史實,橫跨四百年時空,
帶領讀者探索大航海時代臺灣的多元風貌。
本書更結合了陳偉民老師擅長的化學知識,
如蚵仔殼如何燒製石灰、石灰遇水的變化……等,
解決角色們的各種困境!
【本書特色】
★虛構與真實巧妙融合,現代與歷史緊密相扣。
★如實呈現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下的臺灣歷史風貌。
★跨領域知識的結合,情節鋪陳曲折新奇,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陳偉民
臺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曾任國中理化科及高中化學科教師,目前從事高中教科書編寫、科普寫作及翻譯等工作,著有《智多星出擊》(I、Ⅱ)、《天才小玩子》、《誰殺了大恐龍?》、《大家來破案》系列、《如何學好中學化學》、《科學破案少女》系列等書,作品多次榮獲「好書大家讀」與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並以《草山之鷹》獲得第43屆金鼎獎出版品推薦、並入圍2019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繪者簡介】
茜Cian
喜歡畫畫的新竹人,擅長溫暖童趣的日系風格。目前主要參與兒童叢書的插畫、漫畫繪製。IG:cianluoo
章節試閱
祖厝的圍牆是紅磚打造,但是房舍則使用咾咕石建造。紅磚牆上早已爬滿藤蔓,房舍屋頂也有多處破損,每逢下雨,室內也會滴水,因為沒有淋到祖先牌位,爸爸也就置之不理,但是現在圍牆已經塌陷一角,再不處理可不行。
祖厝房舍中央的廳堂就是李家祠堂,堂上懸著一塊扁額,上面寫著「隴西堂」。兩旁掛著一副對聯,上聯寫著: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下聯寫著:
「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扁額下方有一座木雕的神龕,裡面放著祖宗的牌位。牌位上面寫著「堂上李氏歷代祖考妣之神位」幾個大字,大字兩側密密麻麻寫了歷代祖先的名號,其中右邊第一行寫的是「五世祖考來德公妣辜氏」。
李敏邦記得小時候曾經問過爸爸:「為什麼由五世祖寫起?」
爸爸說:「因為五世祖是開臺祖啊!也就是說,李來德是渡海來臺的第
一人。」
由於長期焚香祭拜,神龕早已被薰得漆黑。神龕頂端模仿廟宇屋頂的形式,屋頂上盤據著兩條龍,正在搶一顆寶珠。屋角還雕了一些雲彩。神龕背後是一塊木製板子,可以抽出來。但是只在有人死亡,必須把他的姓名填寫進牌位時,才會打開來。神龕的正面是透明的玻璃片,左右兩面則是深色的玻璃片,如果仔細看,上面有許多斑斑點點的汙漬。
李敏邦問過爸爸,這座神龕年代久遠,除了被薰黑之外,又沾了那麼多斑點,為什麼不換一座新的?
爸爸回答他說:「不可以。這是祖先留下來的,代代相傳,都說從李來德的時代就傳下來了,不准丟棄與破壞。」
神龕前的神明桌上,就放著一個保溫餐盒,李敏邦打開一看,果然是虱目魚粥,他就吃了起來。
這時候修理房舍的師傅也到了,共有三人,帶隊的工頭體格魁梧,但肚子微凸,是位中年大叔。第二位是個老頭子,又矮又瘦,額頭上滿布皺紋。
第三位比較高,但瘦到有點駝背,頭上頂著濃密的捲髮。他們帶了電鑽,也運來了幾包水泥、砂和磚塊。
爸爸跟李敏邦說:「除了倒塌的圍牆要修之外,漏水的屋頂當然一併要修理,另外師傅建議,會漏水的窗戶也要處理,房舍也有一部分的牆要挖開。」
接著媽媽拿了一疊鈔票和一張金融卡給李敏邦,要他在完工後付給師傅,如果不夠,就從金融卡裡領錢。然後,爸爸和媽媽就離開了。
李敏邦吃完粥,發現自己在屋子裡無立足之地,無論走到哪裡,好像都會礙著師傅們工作。而且電鑽一啟動,不但噪音震耳欲聾,屋子裡也布滿粉塵,簡直無法呼吸。
於是他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工頭。「我出去走走,有事打我手機。」
走出祖厝,發現阿叔也已經離開魚塭。
沿著祖厝前的小路,李敏邦信步走到龍宮溪,有很多人在那裡釣魚。柏油路上停了幾輛汽車。再左轉越過海堤,穿過防風林,就看到了大海與沙灘。
每次到這裡來,李敏邦不免會想,這麼一大片沙灘,海水並不深,真的有辦法停靠大船嗎?當年顏思齊在這裡登陸,究竟是史實還是傳說呢?
海面遠處有密密麻麻許多長方形物體漂浮在水面,他知道那是蚵棚,蚵仔是布袋最重要的特產之一。顏思齊登陸時,應該還沒有蚵棚,但是有沒有天然的蚵仔呢?
就在他望著大海發呆時,他的手機響了,是個陌生的號碼。
他按下接聽鍵。
「少年仔!你快回來,我們開你家牆壁,發現奇怪的錢幣。」
祖厝的圍牆是紅磚打造,但是房舍則使用咾咕石建造。紅磚牆上早已爬滿藤蔓,房舍屋頂也有多處破損,每逢下雨,室內也會滴水,因為沒有淋到祖先牌位,爸爸也就置之不理,但是現在圍牆已經塌陷一角,再不處理可不行。
祖厝房舍中央的廳堂就是李家祠堂,堂上懸著一塊扁額,上面寫著「隴西堂」。兩旁掛著一副對聯,上聯寫著: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下聯寫著:
「人之患,束帶立於朝」
扁額下方有一座木雕的神龕,裡面放著祖宗的牌位。牌位上面寫著「堂上李氏歷代祖考妣之神位」幾個大字,大字兩側密密麻麻寫了歷代祖先的名號,其中右邊...
作者序
歷史是一團一團糾結的毛線球
陳偉民
這本《黑財窟》的出版,意味著我完成了台灣三部曲。
一開始其實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只是發現學生和我都不懂北投開採硫磺的歷史,於是寫了《草山之鷹》。對一個讀化學的人來講,撰寫歷史小說,是個大膽的嘗試,沒想到反應很不錯。
幼獅編輯部遂提出構想,建議我寫成台灣三部曲。
首部曲《草山之鷹》設定在清領時期,主題是硫磺與樟腦。二部曲《林中賊》設定在日治時期,主題是林業。三部曲《黑財窟》設定在荷據時期,主題是石灰。因為當初並未規畫要寫三部曲,所以並未照年代的先後順序撰寫。
身為歷史的門外漢,我要寫作歷史小說之前,必須大量閱讀史料。但是史料多而雜,而且年代久遠,不同來源的史料經常會有互相矛盾之處,於是又要反覆比對編序。幸好,讀著讀著,頭腦裡就會理出一些可以編成故事的線索。
小說一定是虛構,否則就不叫小說(fiction就是虛構的意思)。但是歷史小說不能脫離史料,盡可能不違背史實。所以我會創造一些虛構人物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應對談話,同時虛構一些情節,與史料編織在一起,組成一則吸引人的故事。對我而言,這是一種好玩的遊戲,一種腦力遊戲。
以本書為例,濱田彌兵衛的朱印船被扣是真,麻豆溪事件是真,連Tacaran、三腳大爺的名號也都記載在歷史資料中。現代的東港山公園裡面也真的有一隻三腳馬的雕塑。但是歷史與地理的資料本來散漫不相關,必須編了一些虛構的情節,把它們串在一起。
歷史是一團一團的毛線球,線頭還糾纏在一起。寫小說的人,必須選擇自己中意的顏色與材質,解開糾纏在一起纖維,再加上美麗的亮片,重新編織出自己中意的衣裳。
我研讀這個時期的歷史,驚訝的發現裡面有好多人都精通多種語言,其中最驚人的是鄭芝龍,他竟然通曉閩南語、南京官話、日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還有人說他通曉荷蘭語,不過中央研究院的曹永和院士懷疑這一點。本書為了情節的推展,設定他會說荷蘭語)。劉香也精通粵語、閩南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如果出生在現代,他們都是傑出的語言學家,可以到大學裡當教授了。
我想,這是大航海時代造成的。因為各國人來來去去,為了溝通,只好盡快學會異國語言。看一看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就知道,他(她)們大多很快就精通本地語言,比我們學英文的效率好太多了。
當時在台灣的人,除了原住民,還有漢人、日本人及荷蘭人。而原住民每一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光是在本書中出現的就有西拉雅語和馬卡道語。不同族群之間為了溝通,勢必會出現精通多種語言的人。
本書主角李來德也是這樣的人物,他在家鄉已經學會客語和閩南語,來到台灣,為了順利交付石灰,學會了荷蘭語;為了挖黏土,又學會了西拉雅語。也因為他精通多種語言,所以一生中遭逢諸多奇遇。
本書以石灰為主題,不是憑空捏造。荷蘭人真的設置了磚廠和與石灰窰,並且往來魍港與大員之間載送磚塊石灰,也為了保護磚廠和與石灰窰,而興建了福里星恩堡。
即使是歷史小說,我也會帶入化學的主題。一方面因為化學是我較熟悉的領域,另一方面,我深信物質是推動歷史運轉的重要力量。研究古代氣候的科學家就發現,歷代朝代更迭常發生於氣候異常之時。氣候異常,造成農作物歉收,老百姓餓肚子,當然起來造反。所以亡國之君未必昏庸,可能只是運氣不好,遇上風不調雨不順的年代罷了。
李敏邦和李裕婕靠著族譜了解李來德的一生,也驚訝的發現自己原來是客家人,其實他們還是西拉雅族的後裔。在台灣居住了三、四百年,誰的血管裡不是流著各族群融合後的血液?
家父過世後,我理當把他的生平寫入族譜,但是卻遲遲沒有動筆,不是寫不出來,而是想到「寫出來給誰看?誰要看?」,甚至「後代子孫還有誰會保存族譜,編修族譜?」
青史終究成灰,何況一個渺小家族的族譜。想告訴孩子們的話,就融入個人著作裡吧!
台灣三部曲就是我想告訴孩子們的台灣故事。
歷史是一團一團糾結的毛線球
陳偉民
這本《黑財窟》的出版,意味著我完成了台灣三部曲。
一開始其實沒有那麼遠大的志向,只是發現學生和我都不懂北投開採硫磺的歷史,於是寫了《草山之鷹》。對一個讀化學的人來講,撰寫歷史小說,是個大膽的嘗試,沒想到反應很不錯。
幼獅編輯部遂提出構想,建議我寫成台灣三部曲。
首部曲《草山之鷹》設定在清領時期,主題是硫磺與樟腦。二部曲《林中賊》設定在日治時期,主題是林業。三部曲《黑財窟》設定在荷據時期,主題是石灰。因為當初並未規畫要寫三部曲,所以並未照年代的先後順序撰寫。
身...
目錄
推薦序 翁佳音(待補)
推薦序 吳宜蓉(待補)
作者序 歷史是一團一團糾結的毛線球
第一章 真假海盜
第二章 祖厝
第三章 壁中幣
第四章 寶藏的線索
第五章 告別圍樓
第六章 蚵仔與石灰
第七章 古幣的身世
第八章 紅毛人
第九章 麻豆社
第十章 風篩
第十一章 熱蘭遮風雲
第十二章 海賊歲月
第十三章 臺灣城
第十四章 謀殺者之河
第十五章 復仇
第十六章 福里星恩堡
第十七章 解謎
第十八章 挖寶
推薦序 翁佳音(待補)
推薦序 吳宜蓉(待補)
作者序 歷史是一團一團糾結的毛線球
第一章 真假海盜
第二章 祖厝
第三章 壁中幣
第四章 寶藏的線索
第五章 告別圍樓
第六章 蚵仔與石灰
第七章 古幣的身世
第八章 紅毛人
第九章 麻豆社
第十章 風篩
第十一章 熱蘭遮風雲
第十二章 海賊歲月
第十三章 臺灣城
第十四章 謀殺者之河
第十五章 復仇
第十六章 福里星恩堡
第十七章 解謎
第十八章 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