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易經》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描述我們的祖先在面對宇宙洪荒時,如何觀察自然界的變化規則,再來安排合理的人類生活。
人有理性,在思考、判斷與選擇時,總是設法趨吉避凶,求福免禍。他首先了解客觀的形勢,再考量主觀的願望,尤其要注意未來的發展,因為萬事萬物無不處於變化之中。《易經》的「易」字,主要就是指「變化」而言。
翻開《易經》,可以看到六十四個卦象。所謂「卦」,即是「掛」,也就是指「掛在眼前的象」,對古人而言,不外乎自然的景觀,就是由「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大現象所組成的。這八個基本現象取了八個卦名,依序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些稱為「經卦」,各有三爻(三條橫線)所組成。經卦兩兩相重,成為六十四卦,就是各有六爻的「重卦」了。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種處境或形勢,每一卦有六爻,代表不同的位置,所以人生的三百八十四種狀況一一浮現,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啟示。
學習《易經》,是十分值得的,因為它昭示文化的源頭,指引人生的走向,並且啟發個人的安頓。我們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青少年介紹《易經》裏面豐富而有趣的道理。
現在市面上的《易經》,其實包含了《易經》與《易傳》。「經」是最早的原典,「傳」是古人對「經」的注解。由於易經的「經」材料太少,只有六十四個卦象,以及每一卦之後的卦辭與爻辭。如果只念這一部分,大概不到二十頁。所以, 自從儒家加進「傳」的部分以後,二千多年的讀書人就把經傳合併,合稱《易經》了。
從漢代以來研究《易經》的學者不計其數,他們的心得與貢獻是對易經的發揮,可以合稱為「易學」,影響範圍包括義理、象數、占卜、天文、歷史、醫學、養生、風水、戰爭、謀略等,幾乎是一部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了。
《易經》的由來
古代有「易歷三聖」之說,意思是:伏羲氏畫了八卦並且完成了六十四卦; 周文王被關在羑里七年,寫下了卦辭與爻辭;然後到了孔子,再作〈十翼〉,亦即〈易傳〉部分。現在的共識則是:周文王的工作可能得到其子周公的幫忙,而〈十翼〉則是孔子及其後代弟子的合作成果。
那麼,伏羲氏如何著手這個大工程呢?〈繫辭傳〉說:「古代伏羲氏統治天下時,抬頭就觀看天體的現象,低頭就考察大地的規則,檢視鳥獸的花紋與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於自己的經驗,並且往遠處取材於外物,然後著手製作八卦,用以會通神明的功能,比擬萬物的實況。」
用符號來代表外物,然後藉由符號的組合來比擬萬物的變化。近代德國哲學家卡西勒(E. Cassirer)說:「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這句話用在《易經》,可謂十分恰當。
譬如,一個人取了名字,那麼他從小到大都用這個名字,但是他這個人卻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名字就是他的符號,他再怎麼變,名字都是一樣。《易經》的道理比這個例子複雜百倍。它使用八個基本符號來代表八種自然現象,同時也可以代表家庭中的八個角色,人身上的八個器官,八種常見的動物,八種特殊性質等等。組合起來的象徵只能以「千變萬化」來形容。
伏羲氏從古代的有巢氏、燧人氏一路發展下來,開始積極從事文化方面的建樹。周文王被囚禁時,正是商紂王暴虐無道而天下蒼生哀哀無告之時,真正的君子必定充滿「憂患」意識,就是擔心人類將會因而滅絕。於是才有針對卦與爻所作的卦辭與爻辭,希望藉此提醒世人要「依天道以立人道」。但是,這些簡短的文字實在有如「天書」,難以理解。所以到了孔子以及他的一代代弟子,才會合作寫成十部分的〈易傳〉,把其中的啟示作了詳細的說明。
八卦是什麼?
何謂卦?
所謂「卦」,是指「掛在眼前的象」,對古人而言,不外乎原始的景觀,就是由「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大現象所組成的。八種現象共有六十四種組合,形成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六爻,於是出現三百八十四爻。
何謂爻?
「爻」是「仿效」變化的兩個基本單位,亦即主動的陽爻與受動的陰爻。這一陽一陰的兩條橫線(陽爻不斷裂,陰爻斷裂),有如一與零的二元對數,由此出發,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狀況。
相傳伏羲作「先天八卦圖」,就是把八卦排列為一個大圖形的外圍,中間是一個小圓形的太極。太極分為白黑兩部分,代表陽與陰,所以又稱「陰陽魚」。白魚中有黑點,黑魚中有白點;「點」狀如魚的眼睛。中分的線條是彎曲的,代表變通的趨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此萬物不斷在變化之中。
背誦八卦有個口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想學易經,一定要牢記這個口訣,因為會背就會畫, 並且不會畫錯。配合圖表來背時,方法是由中間的上到下,再由左而右, 由下到上。
八卦可以簡單分為四組。在《易經‧說卦傳》指出:「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這裏已經用八卦來象徵八種自然現象了。意思是:天(乾)與地(坤)上下定位,山(艮)與澤(兌)氣息貫通,雷(震)與風(巽)相互激盪,水(坎)與火(離)背道而馳,八卦形成彼此交錯的現象。
在觀察先天八卦圖時,要以中間的太極為核心及底部,不然坎與離怎麼會變成直畫,而震與艮也好像顛倒了?切記。
有先天八卦,自然就有後天八卦了。《易經‧繫辭傳》說:「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乎艮。」意思是:天帝(代表宇宙的創化力)從震位出發,到了巽位使萬物整齊生長,到了離位使萬物彼此相見,到了坤位使萬物彼此幫助,到了兌位使萬物愉悅歡喜,到了乾位使萬物相互交戰,到了坎位使萬物勞苦疲倦,到了艮位使萬物成功收場。
後天八卦圖的特色是:震在東方,離在南方,兌在西方,坎在北方。它的東與西,是由北方向南方看,所以東在左而西在右,與我們使用的地圖正好相反。一般在風水上所說的「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就是來自此圖,震是青龍,兌是白虎,離是朱雀,坎是玄武(黑色的龜與蛇)。
再配合五行來看。震為木,離為火,兌為金,坎為水,中間的土則是把位在西南的坤擺進來。在念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這個順序不能念錯,因為它涉及五行相生相.的道理。「比相生而間相勝」,依順序相生而間隔一個則相.。五行的顏色則是「青,紅,黃,白,黑」。後天八卦圖的應用之廣,亦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