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七○後華語作家,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潛力新人獎、郁達夫小說獎獲獎者盛可以,繼《道德頌》、《錦灰》、《子宮》等受矚目的作品後,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金鳳傳奇》,因為題材敏感而無法在中國大陸上市,台灣版是首次面世。
作家、編劇 袁瓊瓊
作家 郝譽翔
台北大學特聘教授 陳大為
作家 鍾怡雯
驚心動魄推薦
正如人們需要愛情,身體需要性交,人們要有特定的對象讓欲望附著像螞蝗吸飽鮮血。
——盛可以
近年深受國際文壇矚目的華人女作家盛可以,繼《子宮》之後,時隔五年推出長篇小說《金鳳傳奇》。同樣是關注女性議題,此書出版命運卻和主角金鳳一樣坎坷,因為書中顯現當前中國社會許多難解難堪的現象,在中國大陸無法出版,台灣版將是《金鳳傳奇》的首次面世。
金鳳出生在山嵐屏障下雲霧繚繞的村莊,她長辮子嘴唇豐滿雌味十足,卻是一個自閉症啞女。離開母親保護的羽翼後,這隻金羽鳳凰落難於城市閣樓、洗腳城、偏僻山村等不同居所,掖不住的青春在屋子裡膨脹,她被迫應對嫉妒的妻子、精明的老闆、冷眼旁觀的妓女和愛喝酒的小販等悲慘的遭遇,也在兒時玩伴、精神科醫師等人身上獲得溫暖的救贖。
盛可以用濃烈且犀利的女性筆鋒、銳利中帶悲憫的視角,說書人疏離而嘲諷的口吻,描摹啞女金鳳所歷經的危險、侮辱和損傷,旁觀者的遠觀凸顯人物命途悽慘冷酷的悲劇色彩。這部小說呈現出精神和身體承受雙重壓迫的女性、鄉村城鎮現代化的進程與面貌、文革至今人物與時空的快速流轉,還有人口販賣等尖銳病態的社會問題。精神殘疾的女性作為一個雙重弱勢的群體代表,她像一顆社會的試金石,一路探測著人性的深淺善惡。盛可以打破喑啞失聲的空白,替世界上眾多沉默的女性發聲,展示野蠻與荒謬如何絞入女性命運,探討女性生存及其悲劇背後深刻的意義。
作者簡介:
盛可以
上世紀七○年代出生於湖南省益陽市。二○○二年開始小說創作。著有多部長篇小說,包括《北妹》、《道德頌》、《死亡賦格》、《野蠻生長》、《錦灰》、《子宮》等,以及《福地》、《留一個房間給你用》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等十餘種文字在海外發表出版。曾獲首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人民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未來文學大家TOP20等多種文學獎項;二○一二年長篇小說《Northern Girls》入圍曼氏亞洲文學獎。現居北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媒體讚譽
盛可以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國際文學之星。──《紐約時報》
盛可以是一位勇敢、有才華的作家。──企鵝出版集團
盛可以是一個中國的明日之星、精通文學的小說家,在某程度上,她小說裡最具有影響力的畫面,是根源於真實。──《華爾街日報》
憑藉以現代中國的殘酷真相為主題的詼諧幽默的作品,盛可以已經成為當今最有趣、最大膽的作家之一。──倫敦《審查指數》雜誌評論
名人推薦:媒體讚譽
盛可以是一顆冉冉升起的國際文學之星。──《紐約時報》
盛可以是一位勇敢、有才華的作家。──企鵝出版集團
盛可以是一個中國的明日之星、精通文學的小說家,在某程度上,她小說裡最具有影響力的畫面,是根源於真實。──《華爾街日報》
憑藉以現代中國的殘酷真相為主題的詼諧幽默的作品,盛可以已經成為當今最有趣、最大膽的作家之一。──倫敦《審查指數》雜誌評論
章節試閱
第一章
1
人們對生理有缺陷的人慷慨大方,喜歡賞賜外號,閒時談論殘疾人的無用和多餘。那些不幸的人因為身體缺陷生活平添坎坷,這倒是事實。一棵歪歪扭扭的無用樹木如何經受歧視的刀砍斧斫,只是本故事的次要部分,而那些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緊緊纏繞這棵無用樹木攀爬的藤蔓,才是本故事的核心。沒有誰能夠將數不清的枝枝蔓蔓,從一棵歪歪扭扭的無用樹木之上解散剝離開來,得益於潮濕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壤,它們甚至長成了樹的一部分——藤蔓們一遍遍描驀著樹木的輪廓,順勢將它裹得密不透縫,勒緊它、覆蓋它、利用它,長成了自己的風景,同時也無法隱瞞其對無用之樹的形態塑造。
本書主人公金鳳就是一棵這樣的無用之樹。
人們說金鳳的臉是塊死氣沉沉的墓碑。她是自己人生的局外人。不妨將金鳳的遲鈍「反應」,想像為一個旅途中的「人」,這個「人」抵達的時間不定,也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甚或十年、二十年。這個「人」在旅行途中跋涉,進程受多種原因影響,也許要乘牛車,騎單車,搭汽車,過渡輪,坐火車,穿過叢林,翻越沙漠……因此金鳳不像正常人那樣反應迅速,表現不安、憤怒、悲傷和快樂。她不會笑。沒準她正在長年累月地製造一個龐大的笑容,這個笑像大海一樣遼闊,在漫無邊際的時空裡蕩漾蔓延,經年數月才能完全呈現。讀者也盡可以發揮想像去填補金鳳的心靈空間,而不必遵循心理醫生的那套關於疾病的說詞。當然,也無法完全拋開醫學研究,除了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認識一種由腦部發育障礙導致的先天性疾病之外,不能忽略遺傳與環境因素的影響。雖說病因不在故事探討範圍,但有必要了解金鳳的成長,在山嵐屏障之下雲霧繚繞的村莊,那裡的風俗文化與社會形態,關鍵是她那一張蘋果臉,梳著兩把短刷子的母親。
假定金鳳的腦子裡印刻著與母親有關的細節,日常一幕便是她母親站在那面布滿鏽斑蠅屎的鏡子前梳頭。她是個遠比其身體強大堅韌的女人,總是梳著兩把短刷子,像一個「八」字寫在後腦勺,只要它們長過大拇指,她就用那把剪過繩子、褲腳、豬皮、腳趾甲、雞食袋、魚肚子的鏽剪刀哢嚓哢嚓修理掉多餘的部分。那條公正的中分線將黑順的頭髮一分為二,她從不偏袒哪一邊。她就是這麼乾淨俐落地梳頭,乾淨俐落地做事。她知道怎麼用草藥治疔瘡,用唾沫消毒,用白酒搓身體退燒,用煙灰撒在傷口止血,用牙膏抹在燙傷的地方止疼……但生活於她總是拖泥帶水,她拗不過命。值得用幾畝地的篇幅來說說這個女人,像插秧一樣將有關她的一切一蔸一蔸插進水田裡,讓她綠油油的生命重新鮮活。
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斂了一夏威風的秋老虎將酷熱集中釋放,凝聚成火球扔到村子上空烘烤著莊稼與生活,覆在屋頂的稻草乾枯得連麻雀落上去都會碎成草屑,因而鳥起鳥落時屋頂浮起小團的塵灰。茅草屋被一把大火抹掉的情況並不罕見,那種轉瞬即逝的火勢是承載不了驚訝與欣賞的。金鳳就是在這種茅草屋裡出生的。她家肥矮的茅草房遠看就像一頭伏地打盹的獅子,黃色的獅毛垂下來,麻雀在毛叢中啄來啄去,近看卻有些野趣,幾叢綠草生長其間,間或開著小白花。
多年後那些場景會有人記得:後院是金鳳的父親咬緊牙關鑿刻墓碑,一把鐵釺將他和石碑焊接在一起,錘打著山林裡過於無聊的寂靜,鑿擊聲一錘接一錘平靜篤定,彷彿給妻子的難產配樂擊打出秩序與節奏,又似乎是在使勁將胎兒鑿出來。汗水浸濕了他緊扣腦袋的帽沿,汗水與暗黃的臉色混為一體,正如產婦此刻的汗水浸濕那床同樣暗黃的涼席。
2
楊醫生是一所流動的醫院,他肩挎棕皮箱昂首挺胸東奔西走驚得小鳥逃飛溪水亂撞。金鳳的母親經常與楊醫生隔空對話,總要請他完事到她家來,她的丈夫身體出現狀況。楊醫生用他軟膠一樣捏得出彈性與形狀的聲音應答,從不爽約。
天藍得滋滋地響,溪水冒著白煙。
金鳳的母親多次注視楊醫生的身影隱入樹林,長長的溪岸恢復平靜美得像畫,但她還是會嘆氣。
楊醫生作為金鳳命運中的關鍵人物值得細說。像那些殘疾人一樣,楊醫生的本名漸被遺忘,也或許是出於尊敬而不直呼其名,這裡說不說出「楊玉昆」都無所謂。他本來也只是個種田的,因他爺爺趕種豬有經驗,將母豬配種法傳授給他父親,在一九六○年代,食物短缺,豬肉產量少,因為豬的生產跟不上,他父親憑著祖傳的配種法讓很多母豬懷了孕,而且一胎數崽,解決了全鄉的豬肉問題,他父親評上了先進生產者,楊家因此被認定為醫學世家。醫學世家的後代天然符合赤腳醫生的選拔條件,楊玉昆被選去參加集體培訓,三個月後就成了赤腳醫生。這時他已經三十好幾,娶了一個老婆生產時遇了難,成了老光棍,看不看病都背著箱子到處走,一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樣子。人們私下說楊醫生是個老色鬼,無非是借看病的便利找女人下種,就算討不到老婆也能養個王八羔子,甚至於他摸過哪個女人的胸,上過哪個女人的床,都說得有名有姓。醫生進到病人臥室,對病人摸手摸胸這樣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清是看病診斷,還是猥褻調情——至少金家人不相信那些謠言,因此楊醫生在金家自信自在,逗留時間總久一點,相交也比別人要深一點。
每當楊醫生要來,金鳳的母親便煮好開水,拿出珍藏的茶葉,金鳳父親也將捨不得抽的香菸擺在桌子上,掏盡家底接待楊醫生。楊醫生喝茶抽菸意滿自得,滔滔不絕地談論他的病人,誰見好轉誰沒起色,似乎對每個病人盡了職責,胸前勳章累累。要是金鳳的父親聊到莊稼,說些畝產量過低的原因,農藥化肥的使用,楊醫生就好像從沒種過田似的,用些外行話顯示自己與種田的差別。金鳳的父親只好撕扯手上的死皮,摳著指甲裡的黑灰,惦記著沒完工的碑文。
楊醫生顴骨兩堆肉,頭髮稀啦啦軟塌塌,頂上基本全禿,中心頑固地生長著一撮毛,就像湖水環繞中長著荒草的孤島。他堆在竹椅上的矮胖身體透出一種疲憊感,蒼白鬆馳的皮膚隨嘴巴扯動,眼仁小得像黃豆,眼睛卻很有神,尤其是在看金鳳母親的時候,會比平時亮出幾分。
楊醫生以醫生和朋友的口吻勸金鳳的父親不要太霸蠻,一個人要在隊裡掙工分,又要刻碑幫死人,機器都要加油何況是血肉之軀。他也很熟絡地省去金鳳母親的姓,單喊「九妹」,寒暄熱場菸足茶畢楊醫生才翻開箱蓋,從藥堆裡摸出銀光閃閃的聽診器像模像樣地工作起來。
趁這會工夫簡單說幾句苗九妹的家世。那個姓苗的大家庭有九個孩子,取名都是順手的,苗九妹排行第九,所以叫九妹。兄弟姐妹中有兩個餓死,一個生天花死,一個掉水裡淹死,到苗九妹懂事時,金鳳的大舅得肺結核死了,六姨得腦膜炎沒了,四姨命不好,嫁個男的愛喝酒又打人,揍得她受不了時跳進了溪裡頭,漂到金家門口自報死訊。苗九妹最終只剩一個哥哥,名叫苗七娃——就是這個人後來將金鳳的命運朝壞裡推了一把。
醫藥箱上的「十」字絳紅色。聽診器閃著凜凜銀光。楊醫生認得藥箱裡所有的藥,他能將每種藥物的功能說得頭頭是道。一個洗腳上田的人培訓三個月就敢給人開藥治病,無疑是很勇敢的。村裡人也挺配合,生的病絕不超過楊醫生藥箱的範圍——至少楊醫生的診斷是這樣的——都是些消炎解毒,治感冒發燒、腹瀉痢疾的。有的病人突然癱瘓,之前又沒請楊醫生看過病,因此肯定不是楊醫生治的,這一點大家都不懷疑。他走村治病這些年沒出過醫療事故,治好了不少感冒、拉肚子、打擺子的——且靠這只棕皮箱很快養成了醫學世家的派頭,老要提起上崗培訓的光榮,什麼醫學老師之類的話,像是正經從醫科大學畢業的。
楊醫生聽心律,瞧舌苔,看眼白,把脈,問詢,完成這套程式,診斷金鳳父親屬於心火重,胃火熱,肺火躁,肝火毒,開出兩盒牛黃解毒丸,說要忌辛辣,一邊收拾器具合上箱蓋,一邊張大嘴巴背誦食療法:
「白蘿蔔綠豆降胃火;糖梨汁野菊花清肝火;蓮子百合去心火;羅漢果潤腸通便,清肺止咳。人體缺什麼,就吃什麼,吃肝養肝,吃豬腦補豬腦……」
金鳳父親說他的豬腦子沒什麼好補的。楊醫生意識到自己話裡有錯,頓時發出擊石取火般的快活笑聲。金鳳的母親跟著笑,說不是幹部家庭豬油都難得到口,哪裡還有豬肝豬腦,自己吃什麼都無所謂,只要胎兒健康。楊醫生的目光落在孕婦隆起的肚子上,十分和藹地說等大隊部殺豬,他會弄一塊好肉來。他說這話時,金鳳的父親已經雙肩下垂拿著鐵釺幹活去了。
有一天,太陽剛從東樹林斜刺進屋門口,楊醫生就披著一身朝霞來了。肉用舊報紙包著像只油膩的大饅頭,金鳳的母親眼睛大放淚光,捧著大饅頭使勁聞著豬油香,都忘了感恩道謝。舊報紙洗出來的油水做了一鍋湯,那坨肉全家吃了半個月,經常用豬油在嘴上抹一圈,看起來油光閃閃,豐衣足食。
事實上楊醫生送肉來,不送肉也來,有時進門,有時路過。不管早晨黃昏,颳風落雨,他都不急不緩,身影在溪岸邊無聲飄移。從西邊角出現到消失東邊角樹林,他通常有五分鐘的時間停在金鳳母親的視線範圍內——如果她留意這一點的話。楊醫生關心金鳳父親的病,什麼藥都捨得拿出來,要是到了新藥品,也替她父親留著,說藥是按原價分文不賺。他多肉的臉在金家屋裡慢慢地散發仁慈的光輝,像尊活菩薩。
金鳳母親在溪邊洗衣,手指凍得像胡蘿蔔根根通紅的。恰好楊醫生斜挎醫藥箱,背帶勒進軍棉襖,褲腿短出一截,露出黑鞋白襪,像是忽然長了個。他頭頂的那幾根荒草顯得十分淒涼。這時快過年了,偶爾有帶哨的沖天炮劃過天空,像是測量寂靜的深度,響聲過後,長著綠苔似的清冷像水一樣重新覆沒上來。年邊是收債的時間,各種米債主、油債主、錢債主在村裡走動,希望收回借出的二兩豬油,幾升大米,一點現金。楊醫生這時也會上門結算醫藥費,這時候他箱子裡裝的不是藥,而是錢,那些又皺又鹹的紙幣,蓬蓬鬆鬆地堆在箱子裡。但楊醫生沒有提錢的事,只是望著金鳳母親肥鵝一樣的身體,問她有沒有分到過年的豬肉。聽金鳳母親說今年懷孩子,工分掙得不夠,又沒去修防洪堤,算來算去還倒欠隊裡的,楊醫生就像批評小學生做錯了數學題,說過年沒肉哪像過年,他分了一塊五花肉,勻出半斤來給她。金鳳的母親感動得用十根胡蘿蔔捂住了臉,眉毛一下擠得通紅,像是要把自己憋死才不會哭出來。楊醫生又說讓肚子裡的娃娃也是要過年的,言畢為自己的幽默配上笑容,最後問起病人的情況。
金鳳的母親用紅蘿蔔手指擦掉眼淚,說病人如何的不好。楊醫生聽了很吃驚,認為這麼多藥都吃不好,說不定刻碑時碰了煞,也許該請法師畫符念咒。金鳳的母親說那是迷信。楊醫生說有些神祕的東西是科學解釋不清,只能死馬當活馬醫。金鳳的母親覺得將她的男人比作死馬未免太難聽,她男人既然是跟鬼打交道的,什麼鬼沒見過,他自己就是煞,鬼都怕,但她沒說這個話。
第一章
1
人們對生理有缺陷的人慷慨大方,喜歡賞賜外號,閒時談論殘疾人的無用和多餘。那些不幸的人因為身體缺陷生活平添坎坷,這倒是事實。一棵歪歪扭扭的無用樹木如何經受歧視的刀砍斧斫,只是本故事的次要部分,而那些不管出於何種目的,緊緊纏繞這棵無用樹木攀爬的藤蔓,才是本故事的核心。沒有誰能夠將數不清的枝枝蔓蔓,從一棵歪歪扭扭的無用樹木之上解散剝離開來,得益於潮濕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壤,它們甚至長成了樹的一部分——藤蔓們一遍遍描驀著樹木的輪廓,順勢將它裹得密不透縫,勒緊它、覆蓋它、利用它,長成了自己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