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台灣文學金典獎的新世代作家何玟珒以家族為底本的書寫,描述遷移、逃離、暫住或長居的那些住所,母親塑養孩子的身體髮膚產生的變化,以及家族在身體與語言的權力場域中展開的角力。
★本書獲國藝會創作補助
作家 馬翊航
作家 張馨潔
作家 盛浩偉
作家 陳栢青
中興大學台文所副教授 陳國偉
作家 劉梓潔
作家 蔣亞妮
作家 顏訥
買房力推
家屋就是人世一隅
敲開裸露自我的屋瓦,掀揭潮濕隙縫的蟲居,直面來自身體與空間的傷痛,
讀著何玟珒的文字,在糾結的親緣間尋找化解,身心獲得近乎斷捨離的療癒。
榮獲台灣文學金典獎的新世代作家何玟珒,繼備受矚目的小說集《那一天我們跟在雞屁股後面尋路》後,首度出版散文集《一個棲身的地方》,描述遷移、逃離、暫住或長居的那些住所,書寫家族間的愛恨交織。
全書分為四輯,「空間書」記錄作者所待過的房間,並援引建築史發展脈絡來闡述空間產生的意義。同名篇章〈一個棲身的地方〉,寫母女三人不停地遷居,以及儲物症的母親如何安排女兒的房間,用女兒來寄居她的匱乏,把丟掉可惜的舊衣置放在女兒的衣櫥。「身體書」將個人的身體視為一個權力場域,透過掠龍的〈傳導痛〉和做臉的〈面子問題〉,觀察母親如何塑養孩子的體膚,以及親子掌控權拉扯的微小角力。「舌頭書」藉由學習語言的歷程,思考自己在使用語言的背後所認同的我父(本省第二代)與我母(外省第二代)之歷史,微觀舌上之語,映照經歷兩種不同脈絡的〈少女政治史〉。「家族書」透過〈父女〉與祖父往生的〈告別式〉,講述個人對原生家庭接近與斷捨離的家族史。
身體不光是被動盛裝的容器,銘刻學習的經驗、遭受的苦痛與生活的因果;身體作為一個棲身的地方,亦主動以舌頭五感和外在的環境、周遭的人們互動。何玟珒敲開裸露自我的屋瓦,掀揭潮濕隙縫的蟲居,直面她幽微的、來自身體與空間的、難以言說卻迴避不了的種種傷痛。她在不成眠的夜間散步尋求平靜,在糾結的親緣間尋找化解,遊走於感性抒情與理性論辯的敘事結構中,一筆一畫專注地鑽切和剖面自己,試圖把所有長滿蟲蝨的衣服與居所,光雕成華美的生命的殿堂。
作者簡介:
何玟珒
一九九八年出生於台中,居於台南府城,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雙主修歷史畢業。曾得過鳳凰樹文學獎、台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灣文學金典獎等獎項,拿過國藝會補助,在文學獎比賽和CWT同人場焦慮地玩耍、寫字中。是個熱衷於養紙片男人的女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年紀輕輕就買房,是一件冒險的事嗎?徒手接下家族長輩有形與無形的記憶檔案,是意念還是因果?如若書中那大樓的牆壁太薄、實聲與幻聽四竄,這本散文集的牆壁也是薄的——皮膚那種。經由調度「人稱」寫作,玟珒也調度生命種種複雜感受的距離。比起創傷、哀愁等詞彙,也許她文中提到的、按摩時「身體的結」更為傳神。一篇篇關於居所、身體、語言、家族的點按,看似不特別新鮮的主題,她卻有如揉散、燒炙、針入的種種解方。韓江的〈九章〉(收於《植物妻子》)裡說「人身上最能代表其精神狀態的部位是什麼,那時我的回答是肩。」按摩是不會治好一種病的,但它帶來接觸,帶來轉移,甚至關注一些奇異的角度、未曾使用過的肌肉。閱讀《一個棲身的地方》,也可以是按摩。感受到的不是安居樂業之法門,而是久存的氣結。我的、家庭的、社會的。因為棲身本就是一件危機四伏的事。——作家馬翊航
一本向外同時也向內質問的散文書寫,質問式的自白展現何玟珒在書寫已先早在自我的形構上鍛鍊出強韌的質地,然而,既能聰敏的幾近看透親緣糾葛,為何悲傷仍然如影隨形?這是我眼中這本散文所提出的核心命題。那麼只有一次、再次的撬開自身背景中的磚瓦,看見縫隙中在無光潮濕之處的蟲蠅,以及不知何時被蛀蝕的結構,鑽探與透析之中,書寫糾結的緣起與不可解,情緒上的敘述節制減省,只告訴你她需要在夜間散步才能平靜,服藥才能安眠,將主力放在分析與辯證中,以一種直面命運的坦然與爽俐,展現出新生代散文書寫上另一種亮麗的切面!——作家張馨潔
雖說「話到滄桑語始工」,然而生命不幸的經驗,之於散文未必是幸事。只因散文要求書寫者直面這災禍核心,片刻無法閃躲,然而卻也因此,一不小心就會淪為苦難的競技場,彷彿誰傷得愈深、痛得愈重,誰就能享有文學至高的光榮——但不是這樣的。直面才能看清,看清是為度化——對,不是慈悲原諒救贖或放下,而彷彿更接近於度化——那才應該是讀/寫散文的意義。
在《一個棲身的地方》中,何玟珒以銳利卻淡然之眼,看透自己生命經驗裡的傷與痛,也看透了血緣親近之人的艱難處境,並以冷徹不煽情的文字娓娓道來。可縱然書中寫盡成噸的苦難,光是這篇與書名同的〈一個棲身的地方〉,就已超脫真實與虛構的層次,達至度化的境界。這是足堪一名作者引以為傲之作。——盛浩偉(作家)
上個世紀最大的驚嘆號給吳爾芙,她說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何玟珒只添一個S,把女人變成複數,就把驚嘆號變成問號。所以一屋子女人們,誰來分配房間?何玟珒寫家屋其實是寫家,母女是冤家,寫城市遊牧其實是寫生存方式,那只是住,又該怎麼活?她的散文最講樓地板面積,坪坪討價還價,非常之不講情面,太敢講,半點不饒過人。她的文字是這時代的良心容積率,不摻水,都是實。就怕太實了,用筆尖逼得那麼緊,先逼自己,才能逼別人,沒半點陰影殘留,天寬地闊,偏與內在的自我四目相對,無處可避。拎包入住,不如帶本何玟珒,散文裡不缺狠人,但沒看過何玟珒這麼狠的。她能對自己狠。我們讀著讀著都因此乾淨了起來。近乎空。一種斷捨離。——陳栢青(作家)
在讀《一個棲身的地方》時,那些反覆被書寫開啟的不同空間,比如老家、舊房間與小套房,總讓我想起巴舍拉說的:「我們的家屋就是我們的人世一隅。許多人都說過,家屋就是我們的第一個宇宙(Cosmos),而且完全符合宇宙這個詞的各種意義。」每個宇宙,都會成為召喚者的記憶負片,幸與不幸,同時存在;何玟珒沖洗著這份私密感,反覆將某些場景變成鎖、變成匣、變成自己。正負一體,翻轉出了無數門,種種以「懷恨」或「遺恨」命名的書寫之門,或許門後是命名者尚未通往的地方,那裡的人半開半闔,那裡的人疑愛疑恨。
——蔣亞妮(作家)
「既然如此,妳又為什麼要寫?」在《一個棲身的地方》中,何玟珒頻繁地使用第二人稱,將自己與創傷經驗砸出來的巨大坑洞,隔出又遠又近的觀測距離。她也用第二人稱,把母親從那個暗鬱坑洞前推遠,又悄悄拉近。正是在這個用書寫撐出來的微妙觀測距離中,她得以警醒地一再詰問:「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寫?」這個其實艱難的提問,來自散文寫作者對自己必要之殘酷。因此,我珍惜小說家何玟珒的散文。在她的散文裡,有人走身心的夜路,又狹路相逢。有人走在物理與心理空間的畸零地,用隱匿劃定界線。無法隱匿的是,母親用養護與苛責奪取女兒的身體。女兒用身心疾患,用知識,用語言,搶回自己的輪廓。一如文中母親學習日語時,因肌肉僵化而難以準確發音,《一個棲身的地方》的家族書寫,每一次發音,都是一次肉痛。至此才發現,何玟珒用第二人稱重寫母親,是一種多不容易的讓渡。
——顏訥(作家)
名人推薦:年紀輕輕就買房,是一件冒險的事嗎?徒手接下家族長輩有形與無形的記憶檔案,是意念還是因果?如若書中那大樓的牆壁太薄、實聲與幻聽四竄,這本散文集的牆壁也是薄的——皮膚那種。經由調度「人稱」寫作,玟珒也調度生命種種複雜感受的距離。比起創傷、哀愁等詞彙,也許她文中提到的、按摩時「身體的結」更為傳神。一篇篇關於居所、身體、語言、家族的點按,看似不特別新鮮的主題,她卻有如揉散、燒炙、針入的種種解方。韓江的〈九章〉(收於《植物妻子》)裡說「人身上最能代表其精神狀態的部位是什麼,那時我的回答是肩。」按...
章節試閱
夜間散步
妳在失眠的夜間學會散步的技能。彼時妳賃居於大學附近的飲食街裡,周遭都是小吃店,住家樓下的店面被夾娃娃機占滿,歡樂的音樂聲夜夜傳入妳的房間,安眠曲失格,睡意離心加速丟下妳。妳在無法成眠的夜晚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夜間散步,希望雙腿的規律運動能逼出躲藏於身體某處的困倦。
短暫居住過的那一條街名為「育樂」,妳想那是藏詞,沒說的食衣住行都藏在街名底下。育樂街的地形起伏如沉睡的水獸背脊,眾商家在牠的背上沸鼎烹食、採購補貨,學子們踏著牠的脊骨張揚過街,用餐時間人聲喧嘩,妳的白日藏身於食物和人聲之間,待喧囂散去,妳才駝著夜行生物的習性出沒,在無人的街巷遊蕩如孤魂。
營業時段結束後,街頭餘下寂靜,清醒的店家很少,只剩深夜酒吧、麥當勞、夾娃娃機台、便利超商和兼賣消夜早餐的小店。妳在午夜無人的街道上漫步,聆聽夾娃娃機不知疲倦的樂聲,嗅聞店家打烊後扔棄廚餘的腐敗臭味,老鼠從妳眼前竄過,一旁的水溝蓋上有蟑螂屍體,貓躲在車底下看妳。妳徒步走長長的路到數個街口外的麥當勞,什麼都沒買原路折返,再往反方向漫步到凌晨,清醒的夜間,妳的路程超出平日騎腳踏車所能抵達的距離。在那些日子裡,妳買過很多瓶凌晨三點的可樂。
妳暗暗設下邊界,以兩間位於不同大路上的麥當勞為折返點,走到了就要原路歸返,妳擔心走遠了就沒體力再走回家。那時妳走的路是大路,白日車流喧囂,晚間近乎寂靜,路上沒有妳之外的行人。月亮高懸夜空,憫望日日失眠而被迫行走於水獸背上如蟲虫的妳,那時妳不知道自己的腳下有過一條溪。
妳曾在夜半時分被同樣失眠的系所工讀生緊急召回到系館關燈,隔日補眠時漏接系辦的電話和郵件,醒來後發現許多未接來電,回信時才得知台南東區昨夜發生一起隨機持刀傷人案,地點似乎距離大學不遠,妳成為系辦人員擔心的可能受害者。他們說夜間單獨行動,瘦弱女孩如妳特別危險,直到那時妳才猛然發現,原來妳一直在做眾人眼中的危險之事,然而,比起在床上輾轉反側,在夜間散步時妳感到更加平靜,妳幾乎沒有意識到一個少女夜間單獨外出,行夜路漫漫的風險之大,或許妳在滿街巡夜時,身心深處都早已偏離了常軌。
因為他人的善意叮囑,妳的夜間散步被迫中斷,妳設法讓自己在正常的時間入眠。醫學系朋友打在訊息欄的建議如聖旨,妳一一接旨照做:吃香蕉當飯後水果、在睡前喝熱牛奶(如果懶得煮開水就到街上的飲料店買一杯安慰劑似的香蕉牛奶)、不碰3C產品、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做睡前瑜伽……妳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依舊無法擺脫盯著天花板到天亮的宿命。
妳不得不承認自己有病,妳在朋友的陪同下看了身心科,取回安眠藥鎮定劑抗焦慮錠,服藥之後想像藥丸順著喉道下墜,落到胃裡融化、分解,進入血管微血管抵達身體每個角落,等藥效發揮,讓每一寸筋骨皮肉生出睡意,腦部安息放鬆,妳落入白色的睡眠,過上日夜顛倒,時時昏睡的日子。
妳不再出去散步,應該說妳幾乎不外出了,就算離開房間,行動範圍大多限於那條水獸般的育樂街,購物、倒垃圾、到超商繳費……只有在少數的時刻妳會離開那條街,到另外一條路上的身心科診所取藥。在離開育樂街的雅房以前,妳時常覺得那隻水獸對妳下了咒,要妳在牠的背上長長久久地安眠。
妳在用藥的日子裡時常想起睡美人的故事,睡美人沉睡的意思是,沒有人知道該拿被詛咒的她怎麼辦,所以只好讓她陷落彷彿死去的睡眠之中,沒有生產力也不額外消費其他資源,趨於「零」那般地活著。妳不知道要怎麼讓自己擺脫鬱期,妳脫離憂鬱和睡美人甦醒一樣需要漫長時間,不同的是,妳沒有王子來拯救妳(妳亦不希望有),妳只有妳自己。
搬離育樂街的雅房,妳搬回大一時曾住過的學生宿舍,和學妹們同住,離開了水獸的咒,妳的用藥漸緩、漸少,病情逐漸好轉,不用再依賴藥物入眠,也不太惶惶度日、終日昏睡,一整個學期間只有期中期末考週才需要仰仗藥物,那於妳而言已是進步。日子的碎片落在地上,妳開始有能力逐一撿拾時間在手心裡。
那樣的日子裡妳答應了學長去拍影片,和認識的學長姊們在深夜穿梭台南的巷弄、路口、地下道,妳是一名近似幽魂的角色,負責在巷子裡無聲行走,讓女主角追逐尋索。妳在狹小的巷中徘徊,四周是古老住宅與老屋翻新的文青小店,野貓無聲竄過,路燈明亮。妳抬眼看天,屋頂和鐵皮切割夜色,天空成一隻狹長的、靛色的眼,由上而下凝視妳。
夜間的巷中靜得吵雜,腳底的皮鞋「叩叩叩」地敲在磚地上,自成等戲空檔的節拍,一牆之隔傳出電視節目的聲音、家庭日常對話的聲音、鐵花窗中偶然對上的眼眸「刷」地睜開的聲音。因為同一個路段、同一段戲要從不同的鏡位取景(你們經費拮据,整個劇組只有一個攝影機),再加上偶發的干擾,導致每一小段路程都要反覆走上許多遍。妳好幾次來回一扇鏽綠的鐵窗前,窗後的老伯從自家走出,和藹的皺紋中匿著好奇。
「恁佇咧創啥?行來行去。」
「阮咧拍電影。」妳答。
「喔,拍電影。」老伯點了點頭,不帶惡意全然好奇地問:「啊拍出來甘有人看?」
「應該是無。」妳猜。
後來妳將這段話轉述給學姊聽,學姊大笑。
「哇靠!不要這樣說,太真實了。」她托腮眨眼:「不過妳說得對。」
影片繼續在拍,妳抬頭看向路燈,白熾燈光下有蛾有飛蚊。那齣戲多是夜景,妳們總在太陽下山後開工,零零散散大概花了兩、三週進行拍攝,平常時候拍至夜半收工,最遲的紀錄是拍到凌晨三點。妳仍記得那日凌晨三點的風景:灑水清潔車與送報車自你們疲倦的眼下溜過,地面上紅綠燈明滅,地面下地下道燈火通明,天頂無星無月,行道樹墨綠色的葉片融在夜色裡,偶有風吹過帶起一小片夜晚隨之晃動,整個市區的道路剩下你們的劇組喪屍般地遊走、架鏡頭,等著導演壓低聲音,有氣無力地喊一聲「Action」。
那日妳回到宿舍,洗漱過後上床已是四點,但妳知道妳不是最慘的,出演女主角的那位學姊於前一日的下午三點上工,凌晨三點多收工,早上六點要兼職打工。妳躺在床上,難得沒有服藥,睡意便如浪潮襲來,妳朦朦朧朧地想起學姊的話。如果沒有人會看,我們拍到半夜是為了什麼呢?妳自問,我是為了什麼呢?
後來的完整影片,妳並不知道它去到哪裡了,也不知道自己在鏡頭上到底看起來是什麼模樣。妳收了劇組發的打工費,然後暗自下定決心,以後接戲的時候要先問清楚工作強度,如果可能的話。
不知道為什麼,妳的大學後兩年時常跟不同的劇組混在一起,妳到學校劇團插花、幫忙其他社團拍成果發表影片或寫短劇劇本,妳的交友圈和校內的表演分子多有重疊,平時不是在表演課程或工作坊中遇到,就是在課外時間發現彼此又參與了同一個製作。圈子就這麼大,轉來轉去都是同樣的人。
學校劇團每個學期都有期末製作,每個人的名字和職位像是在玩大風吹,上一齣戲負責導演的,下一齣戲換當演員;上一齣戲是做編劇的,下一齣戲成了前台引導;上一齣戲做燈光設計,下一齣戲當票務兼行政……人人都是學生,人人都沒什麼經驗,換個職務累積經驗值,做戲用愛發電。
在那樣的圈子裡待著,妳隱隱約約知道,有些人在日後真的會以表演維生;有些人會成為劇場設計;有些人會嫻熟於各種導演方法;而有些人會如妳一般,在未來找一份正職工作,把藝文相關的種種留給閒暇。妳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本錢投入劇場、投入表演藝文產業。
另外一個與演戲相關的夜間散步經驗,是在夏季的期末製作中,妳被臨時抓去當前台,妳本想拒絕,因為鬱症又在心間伺機而動,但妳生來就是不擅長拒絕別人的那一類人,仍是硬著頭皮答應,服了鎮定劑才出了宿舍。
演出當日到了現場和另一位前台碰面,才知道那齣戲是一個移動式的環境劇場,觀眾隨著演員遊走,走育樂街的內面。妳裝做觀眾,跟著演員們走完全程當彩排,直到那時妳才知道,學校的飲食街在過去是一條名為德慶溪的河流分支。妳過去曾踩下的步伐都在走一條溪。
德慶溪古時是府城重要的水脈,蜿蜒流過市街後入台江內海,在清代占地遼闊的吳園建成以前,園中的水塘曾是德慶溪的碼頭。時光荏苒,溪水乾枯,水位大幅下降,泰半的河道成街,鋪上柏油任車流往復,來往人們腳下踩踏的街巷在數百年前是河面、是沙洲。思及此,妳的腳底彷彿感受到了街面之下似有百年前的涓涓細流,流轉不為人知的時光。
演員帶著妳走育樂街的內面,與人聲吵雜、燈光明亮的表面不同,內面幽暗潮濕,需以手機打燈才得以看清前路,路途上蔓草叢生,蚊蟲擾人,勉強清出的小道路面上意外有隻死老鼠。夏日的濁氣悶濕壓在小路上,空氣像是停滯的,環境不甚舒適,曲折路途卻處處藏有驚奇,令人眼睛為之發亮,心頭躍動,平時難以忍受的不適,忽然間,妳都能暫時忍耐了。
小路旁一側是商家後門,冷氣機噴出的熱氣薰在身上,另外一側是河堤,堤上蘚苔與石錯落,抬眼看河堤之上是台南一中的校舍。你們走的地方正是古時河水流經的河道,沿著河道前行,能見一小塊廢墟和一方經人打理過的小花園,穿過一道小門,景色豁然開朗不少,一條路筆直接向交通大路,路旁兩側是屋簷低矮的房子或高大的透天厝,一些乘涼的居民在家門前好奇地看你們這一些人。自你們穿過小門的瞬間,你們和居民便是彼此短暫的風景。
小門的左側是一間廟,廟前香爐焚香冉冉,懸在簷下的紅燈籠於夜中搖晃,右側則是一座窄小的階梯,順著上爬可以離開河道,進入民居基地。演員領著妳按照演出路線上了階梯,繞進一處迷宮般的巷弄裡,巷弄中有半拆的房屋、大片空地和住宅家屋,裸露的鋼筋懸在半空中,土牆掉了漆,牆上有孔洞,界線幾乎是不存在的,一個踏步就有可能闖進別人的家中。妳回想起曾在社群網站中看過的廢墟攝影,覺得此地是很好的攝影點。
大概是真的太像廢墟鬼宅了,所以場地布置時有人掛上了暖黃色的小燈泡,襯著稀星點點的夜色,柔柔地發散一種療癒的氣氛。
「妳放心,我們都有住在跟這裡的人講好,都打過招呼了。」領路的演員如此說道。
妳對此有幾分懷疑,但見此處居民無人抗議,便默認這番說詞。也許居民不介意,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這個夜晚而受到打擾。妳暗中這麼想。
妳被帶著轉了好幾個彎,暗中記下路線以便正式演出時從旁協助,出了巷弄,妳才驚覺自己已從育樂街頭走到了育樂街底,過去曾住過的雅房社區就在旁邊,妳回到熟悉的街頭,夾娃娃機台依舊響著歡樂的旋律,妳彷彿從幽境復返,再度沾染人間煙火氣。妳未曾想過一條街的內裡與外表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兩個夜晚,四個場次,妳與另外一位前台夥伴分工,各自隨隊巡走兩次。夏日夜間的風吹來烹食的熱氣,潮濕黏膩的空氣覆於周身,汗珠自額前流下,五官感受不太舒服。妳和夥伴對視,無奈而疲憊地笑了笑,尚且能漫步而行的協力人員都顯得狼狽,何況是進行演出的主要演員們?一場演出下來,大家都筋疲力竭,妳不確定大家心中的想法如何,但無人抱怨卻是真的。
為什麼要勞心勞苦做戲呢?沒有什麼太冠冕堂皇的原因呀!只是因為喜歡。如此而已。
眾人收拾物什,一邊收拾一邊閒聊。期末製作之後便是畢業,許多劇團成員都要踏入社會、進研究所,各奔東西。妳逐一掃過那些熟悉的臉,想著他們都是水獸背脊上尋夢的旅人,他們身上沒有水獸的咒。
終場演出之後,妳回到宿舍休息,睡前服藥的時候,妳驀地想起自己從未見過黑色的安眠藥或鎮定劑,妳服用的所有抗憂鬱藥劑都是淺色系的,白色、粉色、水藍色……每一種都像小夜燈的顏色。最後一次去找心理師的時候,他要妳做好準備,即便停藥,憂鬱症狀仍然會跟著妳,等待時機再度發作。妳短暫惶恐了一下,接著釋然,反正憂病要來,妳也無力阻止,只能潛心應對。
妳想,或許夜色是有實體的,妳在失眠的夜間散步中任由夜色浸染,在妳的身體內部伏居角落,等受眼淚澆灌,發脹延展形成永夜,需得依靠吞食小燈般的藥丸才得以驅散憂悒夜墨。那也無妨。是的,那也無妨。妳已經學會夜間散步的能力,當夜晚將至,無須焦慮,妳還可以慢慢散步、漫漫行路。
夜間散步
妳在失眠的夜間學會散步的技能。彼時妳賃居於大學附近的飲食街裡,周遭都是小吃店,住家樓下的店面被夾娃娃機占滿,歡樂的音樂聲夜夜傳入妳的房間,安眠曲失格,睡意離心加速丟下妳。妳在無法成眠的夜晚進行一場又一場的夜間散步,希望雙腿的規律運動能逼出躲藏於身體某處的困倦。
短暫居住過的那一條街名為「育樂」,妳想那是藏詞,沒說的食衣住行都藏在街名底下。育樂街的地形起伏如沉睡的水獸背脊,眾商家在牠的背上沸鼎烹食、採購補貨,學子們踏著牠的脊骨張揚過街,用餐時間人聲喧嘩,妳的白日藏身於食物和人聲之...
目錄
集序 家屋就是人世一隅
輯一 空間書
夜間散步
新居地
關於房間的那些瑣事
廚房細瑣
一個棲身的地方
關於膠囊旅館空間的延伸思考
蟲居
輯二 身體書
安眠
傳導痛
面子問題
二三髮事
輯三 舌頭書
語言學
言舌言吾
少女政治史
輯四 家族書
父女
告別式
祖父往生的那一天
後記
集序 家屋就是人世一隅
輯一 空間書
夜間散步
新居地
關於房間的那些瑣事
廚房細瑣
一個棲身的地方
關於膠囊旅館空間的延伸思考
蟲居
輯二 身體書
安眠
傳導痛
面子問題
二三髮事
輯三 舌頭書
語言學
言舌言吾
少女政治史
輯四 家族書
父女
告別式
祖父往生的那一天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