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一直認為自己能夠有今天的位置,不管是擔任教師或是諮商師,都是因為從社會與他人身上獲得許多資源的挹注,才可能成為今日之我,因此貢獻與回饋社會是應該的。加上作者自大學到研究所,幾乎都是享受政府公費,才有可能完成學業、在大學任教,而教學對象從國、高中到大學及研究生,資歷算是很完整,因此當面對學生時,總是希望可以將工作做好,因為教育是以「人影響人」、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希望工程,更應謹慎將事。
作者自認不是屬於自然天成的老師或諮商師,學生、當事人、老師、同僚與許許多多在生命路上出現的人物,都是作者的生命貴人,他們讓自己看見也肯定自己的能力、培養韌力與寬容,知道自己的優勢與挑戰,也知所改進,讓作者可以持續對他人與社會有更多正向的影響。
在本書裡,讀者會看到一位稚嫩、初生之犢的師大畢業生,慢慢熟成為獨當一面大學教師的心路歷程,有笑有淚、有感激有批判,也是作者人生的一段真實紀錄。
本書特色
師資培育/養成教育的一本入門書
老師不是一天養成的,那些人、那些事所教我的,走過教育現場的槍林彈雨後,你才能練就一身「當老師」的本事!
作者簡介:
邱珍琬,台灣花蓮人,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畢業、高師大教育研究所肄業、俄亥俄大學諮商師教育碩士、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曾任國、高中教師、建國中學輔導教師,美國心理診所心理師,台灣藝術學院、世新大學、新竹師院、空中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生命線、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講師與團體領導,目前任職於屏東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筆名仞岡,已出版「 生命教育」(五南)、「 狗狗心事誰人知-心輔系教授的觀察筆記」(新銳文創)、「爸爸,我不會忘記你-心輔系教授記錄失智父親的生活點滴」(新銳文創)、「 圖解團體輔導與諮商」(五南)、「圖解諮商理論與技術」(五南)、「讓家自由,讓自己愛-35個家庭諮商的故事」(奇異果文創)、「輔導原理與實務圖文書」(五南)、「爺爺的錶」(魚藍文化)、「從逆境走來 滿心正能量」(達觀)、「國小諮商實務與案例分析」(五南)、「給大一外甥的四十封信」(雅書堂)、「小學生諮商」(五南)、「有效溝通讓你更成功」(書泉)、「認識心理諮商的第一本書」(五南)、「女孩勇敢向前衝」(驛站)、「一位心理學博士給外甥的五十封信」(驛站)、「協助自傷青少年──了解與治療」(五南)「生活的道理」(德威)、「生命是很棒的禮物」(德威)、「心理衛生」(五南)、「狗狗心理學-以狗為師」(東陽)、「諮商技術與實務」(五南)、「遇見諮商」(書泉)、「留學紀事」(書泉)、「女性主義治療理論與實務」(五南)、「我們的父親母親」(書泉),「要愛不要傷害-家庭溝通宅急便」(書泉)、「尋回失落的一角」(宏道)、「A+大學生的42把關鍵鑰匙」(宏道)、「成長書」(東陽)、「親職教育」(五南)、「做個諮商人」(心理)、「作自己的諮商師」(書泉)、「國小校園欺凌行為與對應策略」(東陽)、「甜蜜的婚姻書」(新迪)、「我的家缺角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觀察」(張老師)、「完美的分手—失去,沒甚麼大不了」(書泉)、「有情人生」(廣廈)、「簡簡單單的生活哲學」(宇河)、「仞岡散文」、「背景」(文祥)、「短歌吟」(知青頻道)等;合著作品見於「圍爐夜話」、「飲冰室夜話」數集(台視文化),「這會是一季美好的冬」、「生命果真如此輕易」、「貼近每一顆溫柔的心」(張老師文化),譯作有「協助自傷青少年」(五南)、「傾聽」(遠流)、「教養新好男孩」(書泉)、「人格心理學」(合譯,五南)、「焦點諮商在國高中的運用」(天馬)等;專文連載有「人間失格」(希代)等,其他學術著作見專業期刊。
章節試閱
第一篇 以往總總
一、家教經驗
上師大第四天,我就開始了漫長的家教生涯,此後除了寒暑假之外,幾乎每天都有家教,最多的時候是週一到週日、同時有四個家教。雖然當時許多同學也有家教,而且師大的學生似乎也是家教的「搶手貨」,但是我的家教目的卻主要是維持生計。由於父親「認為」師大是「公費」學校,「理應」一切免費,他不清楚我們只免繳學費與學雜費,固然一個月會有二千元左右的公費,但是仍不足以因應生活費。一直到有一次,父親與一位女兒也念師大物理系的同事聊天,對方問起:「你一個月寄給你女兒多少錢?」父親才恍然,於是連續寄給我二千元兩個月,後來我告訴他我自己會賺生活費,他才沒有持續寄;我大一下學期時,大弟因打架自省中休學、轉到台北的私立高中,除了父親寄給他的補習費之外,我還必須要負擔他的生活費,肩上的重擔不可謂不輕,但是在那個時代,父親一人撫養我們六個孩子,經濟壓力本來就重,我是第一個負笈離家的孩子,不應該增添他的壓力。
我接觸了不同背景與類型的學生,有些家境優渥、也有家庭結構不一樣的,也是相當有趣的觀察。有一個家教是同學林讓給我的,在國父紀念館附近,那位學生的家境讓我瞠目結舌,因為光是中間休息的點心就可以當作我的晚餐!還有一位是家裡的獨生女,其他手足都是男性,但是卻是母親權力最大,雖然這位母親有點霸氣,但是我也很同情她的立場,彷彿家裡只有老大可以分攤她的責任,只是當我看到那位老大,也覺得他自信不足,後來我也發現家教學生與其二哥也是如此,只有最小的么弟似乎承襲了母親的「霸」、頤指氣使。也碰過離異夫妻所收養的孩子,家教費是父親那邊出,但是上課卻在學生母親處,學生母親總是與一些貴婦打麻將,讓傭人協助家教學生的衣食,感覺上覺得學生很孤單,我似乎成了她唯一的玩伴,當時我上的是英文,學生常常要跟我談其他的話題;在最初時,她總會有一些淘氣的舉動,然而當彼此漸漸熟悉,她的許多表現也很貼心,後來因為她要出國念書了,才停止這個家教關係,學生當時有難過的情緒,我可以感受出來,只是也無法改變什麼。這些家教經驗,讓我意識到家庭環境的重要性,固然家長可以提供孩子不錯的物質條件,但是「有心」更重要,不是將教育工作委外就可以,而是需要適度地配合、甚至是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與想法。
我在大一上開始敎一位小我四歲的自閉症兒(正確說法應該是「亞斯伯格症」),對我來說真是很棒的經驗。這個家教一直延續到我大學畢業,後來還教學生的妹妹,與他們一家五口成了忘年之交,這個情誼還延續到現在,雖然家教學生父親多年前過世了、兄與妹都已經成家,只有寡母與學生同住,但是為了讓學生可以發揮才能、在社會上謀生立足,我們共同努力過,這樣的革命情感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由於學生家長是在年紀過了四十才生孩子,因此當他們發現孩子是有障礙時,總是先譴責自己,只是已經是既成事實,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教育孩子、讓他可以更順利成長?我記得當時學生父親希望可以將孩子送到養護機構,因為他擔心萬一自己過世,孩子該怎麼辦?總不能讓兄妹來接手照顧吧?但是學生母親不願意放棄,我也發現學生除了數理能力較差、與人互動技巧需要練習之外,他其實有非常驚人的記憶力,而且對語文與其他事物都充滿好奇,他甚至可以去書店幾個小時都在看書、而不覺得疲累!學生母親要送孩子去學刻印,我說現在刻印已經不是維生之道、或許學學其他的,於是這位母親就開始讓孩子去探險,而每次在執行計畫之前,學生母親都會與我商議,我們都贊成讓學生去體驗、練習,不要只是因為擔心他受傷或被歧視、而限制他的學習與發展。後來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後,到公營機構去工作,這樣子持續下來已經有近二十年,而且他每天生活規律,母親還為他的未來做了準備。前幾年學生父親突然過世,學生竟然也會握著父親的手、要父親放心走。學生母親常常跟我說:「幸好那個時候沒有放棄他!」我看到勇敢母親的愛!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學生、而且很有挑戰性,我不會將他視為特殊孩子,因此也希望他每一次的學習都可以有效,雖然他花了比一般學生更多的時間才學會,但是我也看到他的許多優勢,包括他非常厲害的記憶力,所以後來他可以背許多不同語文的字典,而且沉浸其中、樂此不疲;我也介紹過許多書籍給他,他特別許歡英文的原文書,只是囿於表達能力(這是高功能自閉症的情況之ㄧ)、無法與我分享太多,但是我希望他可以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畢竟每一個人都只能陪我們一段、父母親或是親人當然也不例外。儘管學生是高功能自閉症,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與學習,也可以過自己的生活。我記得第一次敎學生在母親節向母親表示感激,還特別與他約在外面,然後一起選購花,當學生母親拿到兒子所獻的花時,她的感動不言可喻!後來她也相信我要學生去試煉、體會的功課的確有道理在!其實我那時雖然修了一些特殊教育的課程,但是對於自閉症是非常不熟悉的,後來看到電影「雨人」,才更了解自閉症的發展與需求。有一回學生父母出國一段時間,當時那位母親很擔心孩子不能營獨立生活,後來發現孩子過得很好,後來夫妻也就比較放心,常常出國旅遊,而也圓了學生父親回大陸去探訪親友的宿願!我不相信保護就可以讓學生的未來更好,只要他可以多學會接觸人群、多學會一項技藝,即使不如理想,也可以有收穫。這樣的教學理念,我一直保留到現在。現在這位學生不僅在公家機構已經服務近二十年,而且還升等、受到獎勵,每年特別的日子(教師節與春節),他都會記得寫卡片給我、而且都是出自他自己的想法,我收到也都會回他卡片。
儘管遭遇到不同類型的家教學生與家庭,但是許多家教學生都比較被動,因而就必須要思考許多的方式引發他們念書的動機。我把許多心理學的概念運用在學生身上,特別是鼓勵的方式,我不只讓學生與同儕比較、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與自己比較,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就是最好的對照,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他們對自己的自信,也減少了所謂的「惡性競爭」的機會。
家教經驗讓我明白光是自己了解、不一定會教,還得要了解學生的能力、性格與學習習慣(或方式),然後才有可能進一步讓他們做最佳的學習而得到較好的成果。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學生資質駑鈍,而是可能經歷了一些生活事件、讓他們缺乏動機或資源,只要真心去了解,學生其實也都會為自己努力。我也學習到:教學不是老師單方面的努力或是灌輸就可以,得要取得學生「願意」合作,教學的效果才會展現;此外,教學不僅是教授教科書上的知識而已,許多的影響都是潛在的,當然學習也是潛在的,因此要特別謹慎小心。每一次家教我都儘可能讓自己有所準備,這樣子才容易有明確的進度,然而如果學生當天的學習不佳,那麼就需要放下教學,好好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因為我每個晚上,除了週末以外,幾乎時間都會被家教佔住,這些也都會擠壓到我的學習,因此要念書就要「偷」時間。當時也開始替一些報章雜誌寫特約稿,差可貼補生活費,所以我也養成了許多有效率的讀書習慣,包括利用等公車時間背單字。那時我們班上同學感情非常好,同寢室的可以一起相約練習口說英文,有好朋友也會互相介紹書籍一起分享、甚至比賽誰看書速度最快,偶而參加與外校的室友聯誼,遊走在不同的社團之間,球沒少打、歌沒少唱、該玩的也玩到,雖然我總共修了一百七十九個學分,大學時光卻沒有白白度過!
二、典型在夙昔
我因為是念培養中等教師的師範大學,因此在大學四年的訓練都是以「專業教師」的培養為目標在受訓。我後來發現自己的教學要求與風格,受到一路成長過程許多教師的影響,好的老師成為我的典範、可以觀摩學習,不良的教師讓我學會警惕自己、不要再蹈其覆轍。我的啟蒙師看見我的潛能,培養我作文、書法與繪畫的能力,現在這些都還是我的興趣,也都是我充實生活的良伴;以前在小學重視五育,所以我們在藝術、體育方面的能力都不錯,可能也是來自父親的基因與培養,我的運動能力讓我有很健康的嗜好、也常常可以去嘗試喜歡的新鮮運動。升上國中之後,我也碰到了欣賞我的老師,讓我可以持續在寫作方面堅持下去;高中導師的相信、數學老師的信任,讓我從一個沉默、憂鬱的少女,成長為較開朗、願意表達意見的女性,而我同儕的優秀,更讓我的眼見大開、願意繼續知識的冒險。
我在大學時代遭遇過不少的良師,他們的關愛讓我可以在艱困中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也是因為他們的身教,讓我更珍惜自己的學習,願意將教學當作自己的志業來經營。我大一的英文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他當時將我們班當成「優等班」、使用「全英文」上課,結果許多同學都睡著了!後來兩堂課之後,他就改變了上課策略。因為我自視太高,認為內容太簡單,而老師上課方式又較無變化,所以只要我出席,我都會隨身攜帶另一本書來看,只要有機會,我會拿出來,因為我怕在課堂上「浪費時間」!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杜月笙傳」第三集,低頭卻看到一雙鞋子,猛抬頭才發現是英文老師在那裡對我微笑!我覺得很愧疚,因為對老師很不尊重,但是老師並沒有指責,所以我就「戒」掉了那個習慣。沒想到老師期末還是給我很高的分數,他甚至幾度邀我們這些窮學生到家裡去用餐、活動,老師夫婦膝下無子,他們真的是將我們當作自己的孩子!後來老師說他沒有再上教心系的課了,我問:「是不是因為敎到我們讓你失望了?」老師說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放心。後來我跟老師保持聯絡,到現在老師都八十歲了,身體還很硬朗,我每年會去看他們,聊聊一些家常,老師還是我的書的忠實讀者,會給我的書很好的評價,我從他那裡獲得許多的力量。
大二的導師陳老師也是一位典範,我們只知道她年輕時就失去丈夫,獨力撫養子女成人,那時她的孩子都還小。我上了陳老師幾堂課,獲得最多的是她的關切與欣賞。我記得那時我們國家在國際間發生了許多事件,許多同學都希望可以聯合附近的台大與政大、做一些抗議活動,只是校風保守的師大不准我們這麼張揚!我也因為自己是一個愛問問題的學生,招惹一些老師的不快,但是陳老師都採取安撫的動作,她至少願意傾聽,這一點實屬難得!有一次的系活動,我將所有老師的名字做串連、編成一齣劇,結果系主任非常惱怒,認為我不尊師重道,只有陳老師與楊教官認為這只是學生創意的發揮、無傷大雅,然而這件事件之後,我也成為系主任的眼中釘。
楊教官自大二時就帶我們,他之前是在政大服務,對於師大的學生他寄望很深,我們就像是他的小孩一樣,總是為他惹麻煩,而他總是為我們善後。我記得他當時最頭痛的兩個學生,一位是我,一位是後來擔任國中校長的林,當時我大二、林大一。系主任因為我養的白老鼠落跑,又在課堂上「公然」要求他「備課」之後,非常生氣地周告大家他要「當人」,我同班同學與學長姐都很擔心我,楊教官還特別詢及詳情,他其實是站在比較同情的立場,因為在那時的教育氛圍下,學生反對老師就像「小蝦米對大鯨魚」一樣、毫無勝算!教官常常找我談話,動機都不是要我「順服」,而是要我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意氣用事。我記得教官相當信任我,我也重承諾;要畢業之前,教官希望我可以「完整地」將「制服」穿出來一次,我向來不喜歡我們的大學服,但是師大的傳統是每週三全校大升旗時要穿校服去升旗,畢業前最後一次升旗,教官走到我面前停了一下,我萬事俱備、只欠領帶,我笑笑看著他,然後伸手自口袋拿出同學替我結好的黑領帶、掛上脖子,教官當時笑著拍拍我的肩:「我知道妳說到做到!」畢業幾年後,發生華隆吸金案,已然退休的楊教官竟然也是受害者之ㄧ,他為了替投資者爭回權益,搭機去與業者商議善後事宜,卻碰到苗栗大空難!我後來知道這個消息是因為大妹的學生就是楊教官的女兒!大妹說教官身後留下一女與失明的妻子,景況堪憐!現在,我偶而也會想起教官微笑的臉,還是覺得感傷。
我大一體育課的朱老師,也是一位恂恂長者。我有一陣子因為家教錢還未領,但是球鞋卻破了,於是就有幾次上課是光著腳ㄚ子在球場上活動,老師注意到這一點,有一回把我叫到一旁無人處,伸手就從上衣口袋掏出一百元:「這個錢拿去買鞋!」我堅決不收,也答應老師下一次一定穿鞋來,但是我那時還是忘了,就臨時向歷史系的朋友借鞋,卻因為尺寸不合、穿了會痛,後來打球時還是脫了,老師當然也看見,表情有點難過。這個事件我緊緊記在心上,因為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以及對他人承諾的重要性。另一位體育老師也很有趣,她知道我有運動細胞、但是不願意花工夫練習,常常就在打球時找我作球伴,我在這樣的訓練中也培養出能力與技巧,後來出國進修,還被選為連續三年的羽球選手,每回都拿到獎項。
上變態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的黃老師是我最尊敬的長輩,他教學認真、而且毫不馬虎,連後來我們要出國念書的推薦信,都只有他是親筆寫。他上課態度認真可以用一件事來說明。那時候有「婦女節」,我們班有三十多人都是女性,但是三月八號那一天,其他老師都放我們假,黃老師卻堅持上課,當時我們還與班代約好:「起立、敬禮之後,我們就喊『謝謝老師』!」當時師大上課是要做這些禮儀的,但是班代最後卻喊了「坐下」,我們只好繼續上課!黃老師改考卷也是親手親為,我可以在考卷上看到他仔細的批閱筆跡、以及建議,畢業前上他的最後一堂課,老師將他最新翻譯的書送給每位同學一本、還一一親筆簽名。這位老師以他自己來影響我,不只讓我看見他的認真、專業,讓我深深感受到身教的重要性,也會留意到學生的受教權。我後來在公費口試場合再度碰到黃老師,那時他還問起我為何沒有完成在國內的碩士學位,後來還主動提要替我寫推薦信申請學校。黃老師目前已經年逾八十,在美國德州與女兒一家同住,我幾年前寄教師卡給他,輾轉到他手上,他還親自回了信。黃老師給我最寶貴的禮物就是「典型在夙昔」的風範!
許多老師的教學態度就是我學習的典範或是警惕,我會將那些好的典範拿來當作自己學習、模仿的對象,也會警告、提醒自己勿重蹈那些「不適任」教師的後塵。
第一篇 以往總總
一、家教經驗
上師大第四天,我就開始了漫長的家教生涯,此後除了寒暑假之外,幾乎每天都有家教,最多的時候是週一到週日、同時有四個家教。雖然當時許多同學也有家教,而且師大的學生似乎也是家教的「搶手貨」,但是我的家教目的卻主要是維持生計。由於父親「認為」師大是「公費」學校,「理應」一切免費,他不清楚我們只免繳學費與學雜費,固然一個月會有二千元左右的公費,但是仍不足以因應生活費。一直到有一次,父親與一位女兒也念師大物理系的同事聊天,對方問起:「你一個月寄給你女兒多少錢?」父親才恍然,於是...
作者序
總是過了一段時間有新的感受與發現,就是新書醞釀的起始。最近將Frank McCourt (2005)的”Teacher man”看完,心有戚戚焉。只是在閱讀其作品時有笑有淚,不知道自己寫相似的題材時,會有什麼景況出現?萬一又變成說教式的文字,豈不讓人大失所望?我的外表給人感受是嚴厲、不苟言笑的,以前的學生說:「老師,妳總是先嚇唬我們,可是一接觸、一上了課,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只是沒有太多人待的夠久、能夠了解這個「秘密」。我的教學生涯從師大畢業回鄉任教國中,後來辭職去唸研究所、休學之後成了流浪教師,發現竟然考不上公立教師資格,然後歷經私立學校教師,公立高中教師,目前是擔任大學與研究所課程,也就是接觸了從國中到大學研究所、甚至在職班成人的族群,唯一沒有接觸到的就是國小與幼稚園,我倒是希望自己有機會可以接觸幼稚園與國小階段的學生,但是這些幼教與國小老師都「嚴正」警告我:「偶而玩玩小朋友還可以,等到真正要敎他們就不好玩了!」也因此到現在我也只能與這些族群的小朋友維持「玩伴」的關係。
「心靈雞湯」裡面有一則故事,是說一位高中老師的故事。有一天放學之後,老師在教室裡,突然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性抱著一個幼兒來訪,女性說是老師之前教過的學生、但是老師已經記不起來;這位女性提起一段往事,她說那一年她高一,上當天最後一堂課,正好是這位老師的英文課,老師發下作文,走到她的身邊時說:「我很喜歡妳寫的這篇作文。」女性說那天她本來準備放學之後、趁母親與繼父去旅遊時,要在自家車庫引廢氣自殺,因為她受繼父性侵幾年、已經受不了了,想要一了百了,但是當老師誇獎說「我很喜歡妳寫的這篇作文」時,她想到其實自己還不錯,因而當晚她就回家收拾衣物、住進中途之家,現在她已經成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因此特地前來向老師道謝。這位老師回到家後與妻子提到今天發生的事,他說:「如果我當初沒有說那一句話,後果又會如何?」我常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教書是很危險的行業」。是啊,學生仰賴我們,可能我們的一言一行稍不謹慎,就可能成為錯誤示範、甚至傷害到學生,怎麼可以不謹慎將事?
我自師大畢業開始,曾經任教過不同等級、公私立的學校,輾轉從公立國中、私立中學與職校、到公立大學,擔任過英文、輔導與諮商等科目教師,我其實對自己的教學風格相當模糊,許多資訊都是同事或是同學轉述給我知道的。像我剛來屏東任教的時候,系主任偶而會告訴我學生在BBS站留的話,我第一次還煞有介事地問道:「什麼BBS啊?」後來我終於弄懂了,也上去回過幾封信,但是還是決定不受現代科技的「過度」干擾,偶而有聽聞「大事紀」才會去瀏覽一下。我使用電子郵件的時間也相當晚,都是逼不得已才會硬著頭皮去認識、去了解,這樣的「冬烘」心態由來有自,就像二十年前自己去美國留學,將電腦當打字機來用一樣。我剛回國的時候連中文打字都不會,是我的建中學生敎我「釣魚」、嚴禁「餵魚」給我,我才慢慢領悟的。現在我一小時可以打超過二千字,真是「神來之筆」?不是,是因為「訓練有素」!
寫這一本書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在自己未罹患老年癡呆症之前,將該紀錄的記錄下來。寫這些故事很隨性、但是儘量以真實的記憶去寫,因此我也不避諱將自己的學習忠實紀錄下來,而全書故事的安排是以時間序為主,也可以讓讀者看見成長的脈絡。最後,身為教育工作者與諮商師,我很感謝我的學生與當事人,若不是他們,我無法成為今日一個「較好」的教師與諮商師。我常常想: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或專業程度越高,並不是一個人可以獨力成就,而是因為我們獲得的社會資源越多,也因此應該回饋社會更多。謝謝我的學生們與當事人們!謝謝!
總是過了一段時間有新的感受與發現,就是新書醞釀的起始。最近將Frank McCourt (2005)的”Teacher man”看完,心有戚戚焉。只是在閱讀其作品時有笑有淚,不知道自己寫相似的題材時,會有什麼景況出現?萬一又變成說教式的文字,豈不讓人大失所望?我的外表給人感受是嚴厲、不苟言笑的,以前的學生說:「老師,妳總是先嚇唬我們,可是一接觸、一上了課,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只是沒有太多人待的夠久、能夠了解這個「秘密」。我的教學生涯從師大畢業回鄉任教國中,後來辭職去唸研究所、休學之後成了流浪教師,發現竟然考不上公立教師...
目錄
第一篇 林林總總
第二篇 何處是歸處?
第三篇 重新出發
第四篇 大學之道
第五篇 教育往何處去?
第一篇 林林總總
第二篇 何處是歸處?
第三篇 重新出發
第四篇 大學之道
第五篇 教育往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