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法律,影音比文字更好吸收!
大媒體時代,影音是資訊傳播的主流,影音在傳播速度、表達方式、理解程度以及記憶效率都遠遠勝過文字圖案,學習法律若能透過影音,將更省時、省力、省錢,而且更方便,更加生活化。
透過影音新聞建立數據資料庫,進行判決推估!
影音資料容易建立數據,透過資料庫,可以分析、比較、比對相關案例,在新聞發布後法院判決前,進行判決結果推估,善用時間差,學習不中斷,活學活用法律知識。
追蹤判決結果,檢討預估成敗,學習效果無限強大!
利用法院判決,驗證學習成果,檢討預估落差,猜錯當作是學習,猜對當作是成就,無論猜對或猜錯,都是贏家,持之以恆,日積月累,效果將十分可觀。
作者簡介:
盧世寧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財政系雙學位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碩士
․ 國立成功大學法學博士
․ 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Fulbright學者)
․ 英國雪菲爾大學法學院訪問研究員
經歷:
․ 政府機關法務、稅務專員(公務員三等特考及格)
․ 社區大學法律普及課程講師
․ 法務部司法官學院法制人員訓練班第26期結業
․ 政府採購專業證照及格
著作:
․ 《看電影學法律,練出好英文!》(2020)
․ 《善用免費資源自學法律》(2021)
․ 兩岸法學、財經期刊論文32篇
․ 報章雜誌投書16篇
作者序
自序
影音是多媒體時代的傳播主流,學習若能透過影音媒體,利用每個人先天上的視聽覺能力來傳達,效果往往會比純文字圖畫敘述更好,畢竟,親眼目睹或是親耳聽聞,印象通常會更加深刻。
本書以一般民眾學習法律的心態加以設計,利用大眾熟悉的影音媒體介紹法律案件,由於影音資料很容易建立數據資料庫,因此新聞案件可以透過類比案件的比較分析,推估出法院判決結果,巧妙彌補新聞與判決的時間落差,讓學習不會中斷。
判決推估之後,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去追蹤預估的結果,判決結果出來後,猜對了,當作賺成就感,將案件數據鍵入資料庫擴充;猜錯了,當作賺學習機會,比對落差,進行檢討,不管猜對或猜錯,至少都已經蒐集、整理並分析很多相關的實務判解,這些實務見解,還可以廣泛地二度利用在考題、在職場以及日常生活上,本書也會一併將如何解題,如何應用的技巧呈現給讀者看,十分好用。
本書介紹的網路影音新聞,如嗣後被網站下架,本書將於改版時增補新影片,請讀者踴躍支持,不用擔心沒有影音可以觀賞的問題。
盧世寧
寫於高雄西子灣
自序
影音是多媒體時代的傳播主流,學習若能透過影音媒體,利用每個人先天上的視聽覺能力來傳達,效果往往會比純文字圖畫敘述更好,畢竟,親眼目睹或是親耳聽聞,印象通常會更加深刻。
本書以一般民眾學習法律的心態加以設計,利用大眾熟悉的影音媒體介紹法律案件,由於影音資料很容易建立數據資料庫,因此新聞案件可以透過類比案件的比較分析,推估出法院判決結果,巧妙彌補新聞與判決的時間落差,讓學習不會中斷。
判決推估之後,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去追蹤預估的結果,判決結果出來後,猜對了,當作賺成就感,將案件數據鍵...
目錄
第一章 如何運用YouTube影音新聞學習法律
第一節 前言:「去文字化」的法律學習
法律的學習受限於文字,很難普及化,事實上,一般民眾看到密密麻麻的合約和法律條文,心裡都會感到排斥,更不用說這些文字還大多不是白話文,而是法律專業的文言文,即使好不容易把它讀完,如何保存、歸類、整理、應用,防止記憶稍縱即逝,又是另一個龐大的工程。整體來說,法律學習的環境很不友善,很不親民,很不歡迎一般大眾,以至於台灣社會經常出現高知識分子的「法盲」。
有鑑於此,台灣社會陸續出現了不少法律白話文和通俗文的推廣,將複雜難懂的法律文字轉化為親民的語言,並配合插圖,讓法律更容易被一般人所理解,這些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社會上接受的程度如何?本人還是存疑。基本上,文言文與白話文,只是程度上的差異而已,就一般民眾來說,看上去還是一團密密麻麻的文字,其次,法律的學習絕對不是只有「看得懂」而已,如何找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資料、使用資料,都是在學習法律的範圍內,「看得懂」只是學習的第一步而已,如果光「看得懂」就要花很大的時間心血,那效率還是不夠好,因此本人認為,平民法律的學習,應該盡可能「去文字化」,非必要,不要使用文字,盡量用替代文字來表達,文字只有在最不得已的時候,再擺出來使用,當作「最後手段」。
第二節 影音媒體在法律學習上的運用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影音媒體已經是現代社會必然會接觸到的事物,由於影音媒體可以透過影像、聲音、圖表、動畫等各種方式呈現,在表達上比文字還要精確,也比文字更為省時,因此它確實有取代文字的功能,很多著名的小說,都是透過影視節目傳播更多民眾,真正去看原文著作的,反而不多。
法律的學習,如果能善用影音媒體,在學習普及以及效果上,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雖然法律本身就是文字,影音要取代文字是不太可能,不過,盡可能減少文字的使用,還是做得到,以下幾個法律學習是作者認為可以用影音媒體取代文字的地方。
壹、社會新聞(法學案例)
法律的學習離不開案例,而案例當中,又以新聞事件最為重要,新聞事件兼具真實性與即時性,是很多法律學習的教材,新聞報導就有許多的影音媒體(如YouTube、各大新聞網站、各大入口網站),多半集中在社會版面,每天都有約十幾則,這些案例的事實經過,都可以透過影音媒體的報導來取代文字的表達,社會新聞可以取代傳統法學教育的法學案例,尤其是事實的部分。
貳、司法新聞(判決要旨)
除了社會新聞以外,有些新聞還會去追蹤法院判決,將判決過程、結果以及人民反應(包含當事人、一般民眾、學者專家的看法),用司法新聞方式呈現出來,此時,影音媒體可以取代傳統法學教育的判決要旨,甚至還可以取代一部分的法律評論。
參、新聞專題(案例分析)
重大的新聞事件,除了每天的新聞報導之外,很多新聞媒體會製作專題來完整呈現,例如東森的〈台灣啟示錄〉、東森財經台的〈台灣大代誌〉、台視的〈新聞大解密〉、中天的〈老Z 調查線〉等,這類的新聞專題,會將案件的司法裁判經過逐一呈現比較,還會完整採訪當事人的看法,也會分析案件的社會影響,甚至夾雜一些八卦議題,增加趣味性,新聞專題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取代傳統法學教育的案例分析。
肆、大眾文化(案例應用)
新聞事件是很多影視節目的題材,例如電影《不能沒有你》(2009)、《血觀音》(2017)、《大佛普拉斯》(2017),就是根據真實的新聞事件改編,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也是和很多台灣新聞事件有關,這些大眾文化的影視作品,改寫的程度不同,但如果涉及到法律議題的,其原理和精神都是一致的,因此大眾文化的影視作品,可以取代傳統法學教育的案例應用。
第一章 如何運用YouTube影音新聞學習法律
第一節 前言:「去文字化」的法律學習
法律的學習受限於文字,很難普及化,事實上,一般民眾看到密密麻麻的合約和法律條文,心裡都會感到排斥,更不用說這些文字還大多不是白話文,而是法律專業的文言文,即使好不容易把它讀完,如何保存、歸類、整理、應用,防止記憶稍縱即逝,又是另一個龐大的工程。整體來說,法律學習的環境很不友善,很不親民,很不歡迎一般大眾,以至於台灣社會經常出現高知識分子的「法盲」。
有鑑於此,台灣社會陸續出現了不少法律白話文和通俗文的推廣,將複雜難懂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