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序
記得第一次接觸自家八極拳是到日本留學的時候,如今一轉眼已過了十多年。那時兩岸尚未開放探親,二伯父從天津赴日本,除了與四十多年未見的父親一敘兄弟之情外,就是等著與熱愛滄州武術的姪子見面,尤其當他知道我在台灣就是練八極拳,而且是拜在李公書文嫡傳的劉公雲樵門下學八極拳,欣喜溢於言表。與二伯父見面前,總認為自家八極拳與我所練的八極拳應是大同小異,所以並不是很熱衷想再接觸新的系統,誰知與二伯父演練時,有非常大的感觸,兩種八極拳確實有許多不同之處。
劉師所傳的八極拳,可說是李太師父晚年所體驗的結晶,招式已去蕪存菁,所以講求的是簡潔及功力的訓練,但有易學難精之感,要能融會貫通,除了苦練之外,尚需其他拳術的輔助以增其內涵,因此劈掛、八卦、螳螂、太極、迷蹤等拳術,亦為武壇武術修練的過程。而季氏八極拳自有一系列完整的八極拳修習體系,從八極小架奠基後,有八極大架一式三招開展的訓練,接著有小八極拳、大八極拳、金剛八式、劈掛、六開八打等拳套的習練,這些拳套中已融入了劈掛等拳術的精義,內容極豐富,次第分明、手法綿密,能使修習者從此系列中一窺八極拳的究竟。但因內容多,如果能融合兩種八極拳,由約而博,由純入精、由博返精,那對八極拳的修行必是大有裨益的。二伯父因家學淵源,自小就親近於祖父及父親旁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將傳統八極拳的套路熟記於心,隨手練來有如行雲流水,不加思索。還記得二伯父當初付授我自家八極拳術時,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迫切地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其所學傾囊相授,二伯父的苦心,真令我感動。雖然兩岸開放探親後,與二伯父較常有接觸,但每次總有匆匆忙忙時間不夠之感,如今接觸自家八極拳已有十多年了,但自覺對自家八極拳了解還是有限,要加強的地方還有許多。如今季氏八極拳第一冊總算問世,雖然只是季氏八極拳的小部分,但總算是一個開始,也是我送給他老人家最好的禮物!
著者再版序
此書為再版,回想第一版出此書至今已逾二十五年,當初出版《季氏八極拳》是為二伯父季錫麟先生而寫,主要是感謝他老人家將家傳八極拳毫不保留地傳授予我,猶恐我學得不夠清楚,特別囑付要拍攝下來好好練,一定要將祖傳季氏八極傳承下去。記得當我將此書拿到天津親手給他老人家時,他流下淚水,非常高興,告訴我他很欣慰,回想起來當時情景還歷歷在目。《季氏八極拳》一書交給二伯父後的第二年,他老人家就仙逝了,我沒留下遺憾的則是我為他出版了此書,到現在我還將此值得欣慰的事一直放在心上。此書第一版出書時主要是自行編排印刷,不對外販賣,只送予親朋好友及武林同好為主,時隔多年,沒想到早已送盡,需要再次出版,此次委由書泉出版社印行,除印刷販賣外,亦將影像配合發行,使有興趣想深入了解的讀者,可配合影像得到更清楚的學習。
這幾年八極拳在兩岸及世界蓬勃發展,特別是吳鐘祖師爺出生地──山東德州慶雲,成立了八極小鎮,內有八極拳歷史博物館展示八極拳各先賢先輩的武功事跡及拳法兵械,並成立吳鐘八極拳協會,現每年均舉辦海峽兩岸八極拳觀摩比賽大會,藉以聯絡各地八極拳愛好者的參與,我也曾帶學生們參與此活動,並至滄州狼兒口季氏八極拳發源地祭祖上香,讓學生們知道如何返祖歸宗、莫忘此根源的重要。
這二十年多年為了能將我國固有的傳統武術傳播出來,除了成立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外,到目前為止還舉辦了十三屆中華武道盃傳統武術錦標賽,目的就是為了發揚我國固有傳統文化,要知文武二道是我國文化的精髓,「文以治國,武以安國」,自古即是文武不分的。孔子以六藝授徒,其中射御等就是武藝的教授,孔子隨身配劍就是要隨時能防身御侮,要門人從自身的體魄與智慧的鍛鍊,到修身齊家治國,一個國家要能興邦治國安天下,文武二道豈能偏廢?八極拳雖僅是我國眾多武術拳種的一個支派,而季氏八極拳更僅是八極拳中的一支系,但其中的拳法有其特色及精義,有值得武術愛好者藉以觀摩學習之處的,並祈各位先賢能對此書不吝指正,是所為盼。
季昭華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華武道太極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