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論語腦》共十五篇,自第一篇至十五篇,依序分別談論:遠、善、惡、不可、不知、勇、義、命、怨、愛、道、樂、直、德以及思。從「遠」到「思」,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哉?錢穆大師與南懷謹上人指引我敲開《論語》之門,王羲之、歐陽修和井上靖領導我「登堂入室」。《論語腦》深受其教。
《論語腦》示人要樂觀面對求與患,求諸己不求諸人、食不求安、居不求飽,但求心安而已。患所以立與患不知人,是爭知命、真知禮、珍知言;人少了一點愛就會自囚而不自知;少了友伴,就容易犯錯而孤單絕望。古往今來,愛人之所以企盼「盡善盡美」;因爲,深信被愛者是肯學而時習之,深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矣!
《論語腦》每一篇各有其獨特的通關密語,默而識之,深入淺出,自進人心。如第二篇「善」7.3、21、25、27、31之「德三聖蓋歌」,12.11、19、21、23之「齊季樊友」……,啟動了關懷與溫馨的互動模式;反覆品嘗挖掘「德三聖蓋歌」、「齊季樊友」之善知識與寄寓,自然會心莞爾!
鄰近篇章都有其記憶竅門,如第四篇共16篇、34章、43個「不可」,1至10篇(不含《論語》第2、10篇),11至20篇(不含《論語》第16、20篇)。第五篇共12篇、22章、28個「不知」,1~5、7、8、13、14、16、19、20篇(不含《論語》第6、9~12、15、17、18篇)。「不可」,不敏於事慎於言;「不知」,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又,「惡」與「樂」牽繫生活與生命品質,第三篇「惡」,分別是:ㄨ、ㄜˋ、ㄨˋ之表示;第十二篇「樂」,則有:名詞ㄩㄝˋ、動詞ㄧㄠˋ、形容詞ㄌㄜˋ之不同詞性;猶如「可惡ㄨˋ」與「可愛ㄞˋ」,一念之差而已!
《論語腦》本著孔子深刻的生命力,於「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深入琢磨(《論語7-6》)。大腦皮層左右兩個半球與連接之間的胼胝體;其中,無論是理性的語言、意念、邏輯;抑是感性的形象思維和情感,以至於學習、性格、行為、身心、病痛等,都與大腦皮質、視丘和腦幹結構組織緊密相關,影響自主運動、整合調節細緻的意識活動和運動反應,並參與記憶、情感和獎勵學習等生活功能。《論語腦》藉著談經與說法,將國學與生活生命科學環環相扣,架構成「生活論語」;換句話說,在孔子《論語》中處處有生活裡可依循之軌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則融有《論語》之引領與反饋。這也是本書企望要帶給各位讀者的內涵。
反覆讀閲《論語腦》,孔子「四憂」之「修德與講學、徙義及改善」《論語7-3》必然如影隨行;習之、惜之、攜之、襲之、熄之……休戚與共,淵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