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不是單純的名詞,更是一種藝術的展現,一種文化的傳承。
跟著西方大師的腳步,
與達文西共進《最後的晚餐》;
看米開朗基羅如何《創造亞當》;
隨《東方三博士》朝拜伯利恒的明星;
來到古老的東方,參拜玲瓏剔透的《法海寺水月觀音》;
再來趟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之旅,
接著展開輕蹄,遠征絲路,跟著《張騫出使西域》……
走完一趟關於壁畫的深度之旅……
100幅壁畫100個故事,
它們生動地揭示了曾經昌盛的古代文明,
表現不同於書本典籍的歷史真相,
等你來一探究竟……
走進畫裡看故事,讓故事活出畫中。
壁畫的歷史約可追溯至史前時代,相傳是人類的祖先在狩獵時,沿途追逐獵物蹤跡,發現野獸出沒,而於附近的洞穴、山壁做上記號,以提醒同伴小心。
隨著時代演進,壁畫更紀錄了神話傳說、宗教儀式、歷史戰爭、生活景況等,成為傳達訊息的媒介,保存了歷史的共同記憶,凝聚了人們彼此間的認同感。
塵封於歷史長河中的那些壁畫,不只是單純的名詞,更是一種藝術的體現,一種文化的傳承。
本書根據地域環境以及壁畫形式內容的區別,將追求美感與藝術的壁畫分為東西方兩個部分,從兩種角度剖析壁畫藝術。
無論是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宗教奇蹟,人文情懷,本書都將為大家一一道來,相信這些神奇的故事能讓讀者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讓歷史「活了過來」,讓壁畫「重獲新生」。
以圖像敘述歷史,用色彩傳遞思想,
讓故事人物一個個活出畫中,開啟一扇歷史與藝術對話的大門。
穿越時間和空間,感受傳世壁畫背後,有血有肉的故事溫度。
作者簡介:
李予心
藝術學院畢業,專攻歐洲藝術史。
曾遊學法國美術學院六個月,走過義大利各大教堂與城市,對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有相當深入的研究。
著有《偉大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關於世界名畫的100個故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編輯序:凝固在時空中的永恆之美
有人曾說過,壁畫藝術就像「繪畫中的工程」,「音樂中的交響」,這句話精準道出了壁畫藝術的特色:繁複、壯觀、雄偉。
壁畫的歷史源遠流長,歷經了古代、中世紀、現代至當代的長河洗禮,其綿延不斷的藝術生命力,造就了眾多傑出的壁畫家與流傳千古的作品,在宮殿、教堂,乃至街巷中都留下了美的印記。
早期的壁畫藝術來自遠古的石窟洞穴,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們,將來自於礦物質中的赭石、土黃、赤鐵礦等作為顏料,塗抹在牆壁上,用來記錄狩獵或戰爭的情況。各種原始動物的圖騰,質樸生猛,野性生動,喚醒了人們對於塵封萬年岩洞中雄偉藝術品的認識,將人們帶入了別有洞天的遠古壁畫世界。
西元79年,在蔚藍的那不勒斯灣旁,維蘇威火山無預警的噴發,千年古城龐貝城被滾燙岩漿淹沒,連同數萬居民深埋地下。古城消失了,而建築中的壁畫卻在這場災難中,得以保存下來。龐貝的壁畫就如同這座古城給人的印象:迷濛,遙遠而曖昧。龐貝古城為當時羅馬貴族尋歡的場所,壁畫上多繪製了風月場上,男歡女愛的魚水之樂,大量暈染的金暖色調,閃爍的光影,如夢似幻,予人朦朧的美感。古城遺址中一處壁畫上的銘文寫著:「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恆」──龐貝古城永久地沉睡了,但這些絕美的壁畫卻被永恆的保留了下來。
十四至十五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歐洲藝術史進入了最光輝燦爛的時期,技法紛呈,名師輩出。濕壁畫、蛋彩畫、油畫、鑲嵌、銅版、石版、水彩畫……等,當時一切能見諸的繪畫技法,都邁入日臻完善的境界。
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的米開朗基羅,傾注四年心血,獨力在羅馬西斯汀教堂中繪製了世界壁畫的經典──《創造亞當》。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體態健壯的亞當赤身裸體仰臥在陸地之上,面帶迷茫,伸出手指指向斜上方的天空;而在壁畫右上角則是白髮白鬚,力量磅礡的上帝,祂的手指即將觸到亞當的指尖,灌注神明的靈魂,在他們之間,似乎有智慧的光輝在閃爍。
米開朗基羅憑藉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將上帝與亞當相遇那電光石火的一瞬間,完美地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也將濕壁畫藝術,推向了令人歎為觀止的高度。
而《雅典學院》裡,畫家拉斐爾把古希臘歷史上的著名的思想家們齊聚一堂,並巧妙利用建築的特點,把畫面上背景,和真實建築物的半圓拱門連接起來,擴大了壁畫的空間效果,使建築物顯得更加寬敞、壯麗。
在《最後的晚餐》中,大師達文西精采呈現了聖經故事中,猶大背叛耶穌的情節,並以開創性的構圖將所有門徒排成一列面對觀者,十二門徒每個人的表情各異,心懷鬼胎,彷彿一幕張力十足的戲劇。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壁畫的創作型態也日新月異。現代壁畫廣納了更多的媒材與創作技術,在不同環境、空間中進行創作,使得壁畫這一傳統古老的藝術,與時俱進地在當代建築中呈現了更多元與豐富的面貌。
100幅壁畫就有100個故事,它們揭示了曾經昌盛的古代文明,見證了遙遠輝煌的燦爛年代。
《關於傳世壁畫的100個故事》邀您一起打開歷史與藝術的對話之門,細細品味壁畫創作背後,那有血有肉的故事溫度,與凝固在時空中的永恆之美。
名人推薦:編輯序:凝固在時空中的永恆之美
有人曾說過,壁畫藝術就像「繪畫中的工程」,「音樂中的交響」,這句話精準道出了壁畫藝術的特色:繁複、壯觀、雄偉。
壁畫的歷史源遠流長,歷經了古代、中世紀、現代至當代的長河洗禮,其綿延不斷的藝術生命力,造就了眾多傑出的壁畫家與流傳千古的作品,在宮殿、教堂,乃至街巷中都留下了美的印記。
早期的壁畫藝術來自遠古的石窟洞穴,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們,將來自於礦物質中的赭石、土黃、赤鐵礦等作為顏料,塗抹在牆壁上,用來記錄狩獵或戰爭的情況。各種原始動物的圖騰,質樸生猛,野性...
章節試閱
無頭國王異聞錄
在古代的印度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月光王。
月光王相貌出眾,才智過人,而自身性格又仁慈善良,勤政愛民,將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周圍的國家都被其所折服,百姓深深敬愛著他。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單純的光明,有善良就會有邪惡,光與影從來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月光王領地相毗鄰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小國,與仁慈善良,胸懷寬廣的月光王相比,小國的國王毗摩斯那心胸狹隘,睚眥必報,他對月光王的好名聲羨慕、嫉妒的同時,一直想殺死月光王。
但是,毗摩斯那無奈地發現,他每次和大臣商議殺死月光王的事情時,這些人都十分氣憤,一個個拂袖而去,只剩下他自己尷尬地留在原地。
自己手底下大臣的表現令毗摩斯那愈加憎恨月光王,他咬咬牙,心想,大臣靠不住,難道我還不會「放榜招賢」嗎?
於是,毗摩斯那貼出告示:誰能砍下月光王的頭顱,就與他平分國土並賜婚公主。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哪怕月光王再不得人心,但面對如此高昂的賞賜,也會有人動心的。公文貼出不過幾天,就有一個名叫牢度叉的婆羅門撕下告示,面見毗摩斯那,與其協定事成之後的獎勵。
幾天後,牢度叉收拾妥當,便向著月光王的王城走去。
或許是牢度叉的到來預示了什麼,他一路所經過的地方天災人禍不斷,月光王手下的臣子們也噩夢連連,整個國家被不祥的氣息所籠罩。
月光王城的門神最先預感到有邪惡的人降臨王城,將會威脅國王的性命。 於是,門神施展法術,令所有對月光王懷有惡意的人都不得進入王城之內。因此,帶著殺意的牢度叉就像是「鬼打牆」了一般,繞起了圈子,怎麼也進不到王城裡。
而此時王宮中的月光王卻在天神的啟示下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他夢見天神對他說道:「你曾經立下大誓願要佈施天下,現在只要將王城外被阻擋的人放進來,將你的頭顱交給他,你就會功德圓滿。」
月光王醒來後,想起了天神夢中所言,就命令侍衛將城外「迷路」的人帶來見他。
侍衛領了王命後,來到城門口一看,果然見到有人在城門口打轉,他讓門神撤去法術,將牢度叉引進了王宮。
月光王看著牢度叉,沉聲問道:「你想要什麼?」
牢度叉貌似恭敬地回答道:「大王,我要您的頭顱。」
月光王伸手阻止住憤怒的臣子們,緊緊盯著牢度叉良久,釋然一笑說道:「七天後,本王會將頭顱給你的!」
當天,月光王捨頭的消息不脛而走,天下譁然。
七天後,月光王當著所有臣民的面說出了與牢度叉的約定,並勒令所有人不得向牢度叉尋仇,然後在所有人含淚不捨的眼神中割下了自己頭顱將其交給了牢度叉。
刹那間,天地震撼,天神下凡,活活嚇死了那個小國的國王。
而牢度叉則在月光王所有臣民的敵視中,又累又餓地回到了那個小國。他打算領賞,卻得知了國王暴斃的消息。在驚愕之間,想到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僅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反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結局,牢度叉不禁又羞又氣,吐血而亡。
壁畫《月光王施頭本生圖》繪於十六國時期,現存於敦煌莫高窟第兩百七十五窟北壁。
在壁畫中央,一人做下跪狀,手中舉著托盤,盤內有三顆人頭,表示施頭千次,僅以獻頭一節來概括整個故事。此人表情悲傷,舉止恭順,可以猜出其為月光王的大臣;而在壁畫左邊,一人站直身體,高揚頭顱,擺手拒絕,右邊則站立著一人,手持砍刀,高高揚起,做出下砍模樣,結合故事,能夠推測出是月光王和牢度叉。
整幅壁畫構圖和造型比較簡單,保留著早期壁畫質樸雅拙的風格,是莫高窟年代最久遠的本生故事畫之一。
無頭國王異聞錄
在古代的印度曾經出現過一位偉大的月光王。
月光王相貌出眾,才智過人,而自身性格又仁慈善良,勤政愛民,將整個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欣欣向榮,周圍的國家都被其所折服,百姓深深敬愛著他。但是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單純的光明,有善良就會有邪惡,光與影從來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月光王領地相毗鄰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小國,與仁慈善良,胸懷寬廣的月光王相比,小國的國王毗摩斯那心胸狹隘,睚眥必報,他對月光王的好名聲羨慕、嫉妒的同時,一直想殺死月光王。
但是,毗摩斯那無奈地發現,他每次和大臣商議殺死月光王的事情時...
作者序
壁畫──巨大的空間能量
所謂壁畫,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是──「牆壁上的畫作」。
顧名思義,壁畫和其他藝術作品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它必須依附建築物而存在,壁畫的載體是牆壁,並且跟周圍的景物相輔相成,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從而成為空間的一部分。
當壁畫完成後,便直接而赤裸地佇立在空間裡,與經過的觀眾直接對話,沒有互相選擇的自由,這種巨大的感官衝擊,使觀者不得不正視它們的存在。
這樣的公共藝術,承載了巨大的空間能量,透過和群眾的「對話」,壁畫可以轉換人們的心情跟氛圍,所以一幅具有正面能量的壁畫藝術,帶來的效益將是難以估計的。
在台灣中部,就有一位高齡九十歲的壁畫創作家──人稱「彩虹爺爺」,將老舊的社區,一筆一畫著上了新鮮的色彩,創意逗趣的線條,童趣溫馨的圖案,平凡的矮房瞬間像被施了魔法般,搖身一變,成了五彩繽紛的「彩虹社區」,讓所有觀者的心情都為之輕快了起來,國外媒體甚至用「具有療效的空間」來形容這一壁畫村。
這就是一個用壁畫,傳遞空間裡的正能量的絕佳示範。
而20世紀美國畫家托馬斯,於1931創作的巨型壁畫──《今日美國》,描繪了許多當時美國最發達的一些工業體系,例如建築、石油、煤礦等產業的工作場景,畫面充滿了律動、燦爛的色彩,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從而鼓舞激勵了人們,努力跨越經濟大蕭條的陰影,奮發向上。
壁畫的幅面遼闊,並傳遞著強烈的信息,形成所謂的「能量場」,這種「場」對空間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吸引群眾的關注,藉以將壁畫中的理念傳達給人群。
這些作品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藉由空間的力量,力圖引起公眾在心靈與情感上的共鳴與溝通,傳達壁畫中所蘊含的社會價值、美學觀點以及其他更深入的思考。
這也是壁畫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喜歡看傳說中的人物跟場景,被藝術大師們賦予了新的生命,與現實碰撞出新的火花,帶給觀賞者無窮無盡的視覺衝擊。
在這本書裡,我收集編寫了100個關於傳世壁畫的故事,希望將這些散落四處、邊邊角角的故事集結成冊,讓歷史重新「活了過來」,讓壁畫「重獲新生」。
為了完成它,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翻閱了很多書籍,涉及題材跨越國域疆界,時間更橫跨古今數千年,抽絲剝繭這些壁畫背後的故事性,詳細講述了這些壁畫的前世今生,以及那些隱藏在厚重外表之下的「趣味故事」,希望大家欣賞它們的同時,也能感受藝術品背後的思想,體會這些壁畫曾經帶給我的感動。
願各位喜歡這本書
壁畫──巨大的空間能量
所謂壁畫,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是──「牆壁上的畫作」。
顧名思義,壁畫和其他藝術作品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它必須依附建築物而存在,壁畫的載體是牆壁,並且跟周圍的景物相輔相成,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從而成為空間的一部分。
當壁畫完成後,便直接而赤裸地佇立在空間裡,與經過的觀眾直接對話,沒有互相選擇的自由,這種巨大的感官衝擊,使觀者不得不正視它們的存在。
這樣的公共藝術,承載了巨大的空間能量,透過和群眾的「對話」,壁畫可以轉換人們的心情跟氛圍,所以一幅具有正面能量的壁畫藝術,帶來...
目錄
第一章 凝固在牆壁和屋頂上的永恆之美
西方壁畫大師的大作品
第二章 超越時空的印記
用色彩記錄歷史和傳奇
第三章 石窟寺廟裡的佛道世界
流傳千年的東方壁畫
第一章 凝固在牆壁和屋頂上的永恆之美
西方壁畫大師的大作品
第二章 超越時空的印記
用色彩記錄歷史和傳奇
第三章 石窟寺廟裡的佛道世界
流傳千年的東方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