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扶鸞的學術底蘊
神聖與世俗的中介者
在宗教意義上探討「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模式,對於我們理解華人的經典與教化,有著重要的意義。要了解傳統「經典」的概念與這種「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有何種根本性的不同,必需去追索「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的歷史根源,進而分析這些經典內容,探討士人如何從不同的歷史脈絡,為這些「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賦予「教化」內涵,讓經典具有廣為傳布而教化人心的功能;同時思考經典中顯化、修行、傳道等宗教典範的模式與概念,更深刻理解中國宗教的核心意涵。
作者簡介: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教尊
陳桂興 主編
真理大學教授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理事長
張家麟 等著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鸞 書
神聖與世俗的中介者:《真誥》當中神聖經典的傳譯與轉寫
政治大學教授 謝世維
壹、前言
從南宋金元時期開始,許多宗教經典以一種創新的「飛鸞開化」形式,傳遞神聖經典,形成經典出世的新類型。這類的經典通常由一群奉道的知識分子,組成鸞堂或道壇的文人團體,透過鸞台真手,飛鸞降筆書出各種宗教經典。這些文人有道士、有儒生,而這些經典被視為教化的善書,廣為傳布。其降鸞的主神,許多是宋代以後出現的神祇。例如梓潼帝君、呂祖、玉皇、玄天上帝等等。而這些宋元飛鸞出世的經典諸如《梓潼帝君化書》、《玉皇本行集經》、《玄天上帝啟聖錄》、《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等都被收進道藏。其中《梓潼帝君化書》在南宋出世,是現存較早出世的鸞書,對之後的善書有重大的影響。(謝聰輝,2013 ;謝聰輝,2015 ; 201-222)
在宗教意義上探討「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模式,對於我們理解華人的經典與教化,有著重要的意義。要了解傳統「經典」的概念與這種「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有何種根本性的不同,必需去追索「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的歷史根源,進而分析這些經典內容,探討士人如何從不同的歷史脈絡,為這些「飛鸞開化」的神聖經典,賦予「教化」內涵,讓經典具有廣為傳布而教化人心的功能;同時思考經典中顯化、修行、傳道等宗教典範的模式與概念,更深刻理解中國宗教的核心意涵。事實上,扶鸞或扶乩的方式在唐宋時代已開始流行,《夷堅志》記載了許多民間紫姑神扶乩的實踐。洪邁《夷堅志》三志˙ 壬卷三《沈承務紫姑》寫召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筆,使兩人扶之,或書字於沙中。」扶箕在宋代已成文人閒餘問神之事。換言之,神靈通過扶鸞而降示經典或問事解惑的宗教實踐自唐宋以降,早已深入人心。
這種透過神靈來傳遞神聖經典的形式,在六朝時期就已經可以看得到,但是並非以後來扶鸞的形式去傳授神聖經典,其方式雖然有別,但是神靈透過靈媒的中介,傳授神聖經典的基本模式,卻是由來已久。道教的上清經典,有一部分是透過靈媒來傳遞出世,而這種道教經典出世模式,雖然與後來的「飛鸞開化」有別,卻同樣是以神靈傳經的方式讓神聖經典出世。
對於神聖經典的「出世」,六朝道教所建構的是其經典的「出世」神話,這種經典「出世」神話的神聖性建構通常會透過聖化經典根源、建構傳承、論述框架、複合與區隔等幾種方法,使其權威性與合法性得以確立。1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道教經典建構過程中所採用的模式及策略與其他的典籍有很大的不同,而這正是道教經典建立其神聖性的基礎與原則。本文所關注的是道教經典的神聖特質及其「出世」的方式,其中對「翻譯」的概念作深入的分析,從而理出道教經典的作者們如何描繪經典的起源、傳遞與出世,進而勾勒出道教經典從神聖界到世俗界逐漸文本化、實體化的過程。依據部分六朝道教經典,道經原本以天界書體的形式存在於虛空之中或祕藏天宮內,在傳授時必須經由中介者將這些天界語言「轉寫」或「譯出」成為世俗文字,然後才能夠傳之於世俗界。本文所要討論的就是道教聖典觀中一個很特殊的「傳譯」概念,並將這個概念置放在六朝聖典觀念的脈絡中去探討。
六朝道教經典很明顯保有了漢代以來的天書觀,並且將天書作為神聖經典的根源。在上清經派重要典籍《真誥》之中,真人是為了指導凡人,才不得已將上清界的聖典傳給凡人。在傳遞過程中,真人必須指導靈媒將這些天書,翻譯成一般凡間的文字,依據《真誥》以及一些上清經,這些上清聖典都是由那些在虛空之中由真氣凝結而成的天書,輾轉傳遞而來,透過翻譯,才能被看到。而能被凡人看到的只是實相的倒影而已,倒影不是實相,卻是實相的反射,因此聖典的根源是實相,而聖典也是通向實相的媒介,透過經典的文字能夠達到純粹的天書,因此許多上清經派的經典一開始總是生動地描繪天書如何在宇宙生成之時形成,最後輾轉傳遞成為上清經。
1 道教經典「出世」神話的神聖性建構通常會透過不同方法以確立其經典的權威性與合法性。例如將經典文字的地位提升至宇宙源初、與「道」等同的位置,從而將道教經典根源神聖化;或將經典的傳承譜系架構在一個歷史情境之中,使經典在歷史脈絡之中有跡可循,並且是歷代聖王或祖師用以治國或確立宗教權威的準繩與依歸。此外,神聖典籍常會形成一套獨特的論述框架,使讀者一眼即可明辨該文本的神聖性。為建立這種論述框架,經典的作者會以特定的手法描繪演法場景,並選用特定的人物來彰顯該經典的神聖性。道教神聖經典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具有涵攝包容的力量,有著融合主義的特質。道教典籍常可以複合許多不同傳統,透過對各傳統的位置重新安排配置,以次第與階序的模式排列各個傳統,在判教的基礎上,給予各傳統重新定位,並藉此賦予該經典所倡導的法門至高的權威性。
第一章 鸞 書
神聖與世俗的中介者:《真誥》當中神聖經典的傳譯與轉寫
政治大學教授 謝世維
壹、前言
從南宋金元時期開始,許多宗教經典以一種創新的「飛鸞開化」形式,傳遞神聖經典,形成經典出世的新類型。這類的經典通常由一群奉道的知識分子,組成鸞堂或道壇的文人團體,透過鸞台真手,飛鸞降筆書出各種宗教經典。這些文人有道士、有儒生,而這些經典被視為教化的善書,廣為傳布。其降鸞的主神,許多是宋代以後出現的神祇。例如梓潼帝君、呂祖、玉皇、玄天上帝等等。而這些宋元飛鸞出世的經典諸如《梓潼帝君化書》、《玉皇本行集經...
作者序
序 扶鸞傳來天上消息
這本小書能夠問世,是再續20年來的宗教情緣!
我要感謝恩主公-關聖帝君,冥冥之中帶領,於2001年我擔任真理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時,牽線與中華玉線玄門真宗結了善緣。貴、我雙方合作愉快,建立優質的「廟學合作」模式。
我們曾經共同推動鸞、關聖信仰研究及國際學術會議,作幾屆的全國扶鸞展演座談會及宗教博覽會。而且,在宗教學術數位化初起時,早在於2007年,就啟動「關聖帝君數位典藏」研究。
去年(2019),我再度應其教尊陳桂興之邀,參與「第七屆全國扶鸞儀式展演會」之規劃。最後,承蒙他參酌、定調,將會議主軸設計為「網路展演與社會關懷」。並希望由我協助編成《神來一筆》一書,為「扶鸞」再奠一塊學術礎石。
本來,一本「跨學科、跨校際」的宗教學術專著,從規劃、邀稿、編輯、校對、出版,最快者半年,正常一年才能問世。而這次,我從敲定到付梓,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覺得有意義,乃欣然接受此承擔。
與教尊多次互動,集思廣益,最後,決定將本書聚焦於「鸞」。再分為「鸞書」、「鸞堂與鸞務」、「扶鸞及功能」及「鸞堂與關帝信仰」四個面向。確認後,我立馬己召集學界各方好友,認養子題書寫,共襄盛舉。
是否得到關帝在天的庇護、加持?我不知道,沒想到進行此工作頗為順利。受邀教授十之八九,皆首肯義助。他們二話不說,或修訂舊稿,或振筆疾書新作。大夥群策群力、不辱使命,如期徵集11篇論文,完成教尊交付的任務。
為何這麼趕要將此書出版?最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深化扶鸞的學術底蘊,讓此儀式得到學者的關注。其次,希望在「第七屆全國扶鸞儀式展演會」時首發,交到與會貴賓手上,讓大夥人手一册,得以參閲、體會扶鸞的歷史與當代的交會。
第三,在我看來也最為重要,即是延續向天庭「繳書」的傳統。主辦方希望把此「現代學術作品」當作「傳統鸞書、善書」,書成之後,將它獻給關帝及三教眾神。在學術化之餘,神聖化此書。
令人感動的是,主辦方非常慷慨,將此功德迴向給全台鸞堂,協辦、承辦單位及幕後工作人員、所有與會者。這種「為而不有」、「功成不居」之作為,已經頗接近《道德經》中「道法自然」的境界。只不過前者談的是天地孕生萬物供養人類,而不求回報。本書獻給眾生、眾神,亦有不居功的精神。
如今書成,除了感恩諸位學術先進的協助外,尚肯定主辦方具有深邃的學術「遠見」。即認識到「當宗教離開學術,宗教無方家詮釋,將趨萎縮」此命題。
最後,我們願意把此書之功德,再次迴向給教尊及中華玉線玄門真宗諸位師兄姊!一切榮耀,則歸於恩主公及三教眾神!
真理大學教授
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理事長 張家麟
序 扶鸞傳來天上消息
這本小書能夠問世,是再續20年來的宗教情緣!
我要感謝恩主公-關聖帝君,冥冥之中帶領,於2001年我擔任真理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時,牽線與中華玉線玄門真宗結了善緣。貴、我雙方合作愉快,建立優質的「廟學合作」模式。
我們曾經共同推動鸞、關聖信仰研究及國際學術會議,作幾屆的全國扶鸞展演座談會及宗教博覽會。而且,在宗教學術數位化初起時,早在於2007年,就啟動「關聖帝君數位典藏」研究。
去年(2019),我再度應其教尊陳桂興之邀,參與「第七屆全國扶鸞儀式展演會」之規劃。最後,承蒙他參酌、定調,將會...
目錄
序:扶鸞傳來天上消息........................................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2
鸞書 ...............................................................................6
神聖與世俗的中介者:《真誥》當中神聖經典的傳譯與轉寫.政治大學教授 謝世維8
鸞書的信仰體系與社會穩定:以《太上感應篇》為例.........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30
高雄意誠堂首部善書《龍圖奇書》之探析............... 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 陳韋銓77
鸞堂與鸞務 ...............................................................................124
基隆代天宮「鸞堂、鸞務」的演變歷史.......................真理大學教授 蕭進銘126
為何代天宣化:三芝智成堂的鸞務變遷.................... 銘傳大學助理教授 蔡秀菁146
六堆客家鸞堂的新春開筆與鸞生養成...................屏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張二文202
扶鸞及功能 ...............................................................................234
型態與原因:比較玄門真宗、勸化堂、新民堂的扶鸞.........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236
扶鸞的當代意義與功能............................. 嶺東科技大學前副校長、教授 呂宗麟298
一貫道的鸞訓..........................................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主任 林榮澤319
鸞堂與關帝信仰 ..........................................................................350
神格轉化:以關公晉昇玉帝為焦點............................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352
從鸞堂活動看儒學在其體系中的價值.........................逢甲大學教授 王志宇394
序:扶鸞傳來天上消息........................................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2
鸞書 ...............................................................................6
神聖與世俗的中介者:《真誥》當中神聖經典的傳譯與轉寫.政治大學教授 謝世維8
鸞書的信仰體系與社會穩定:以《太上感應篇》為例......... 真理大學教授 張家麟30
高雄意誠堂首部善書《龍圖奇書》之探析............... 高雄師範大學副教授 陳韋銓77
鸞堂與鸞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