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前言
其實有三本接連出版的書籍,您現在拿在手中的是第三本,集結了所有訪談內容。
第一本於1976年由Albin Michel出版,內容涵蓋尚‧吉哈與珂洛婷(Claudine)、艾蓮(Hélène)與朱利安(Julien)的家庭、友人及合作對象的「第一人生」。
第二本於1991年由Casterman出版,內容算是「過渡人生」,當時吉哈正在闔上不久前的過去,並接納已經成為現在式的未來。
第三本也是最新出版的書,則涵蓋了尚‧吉哈的「第二人生」,有他的新家庭、新朋友,以及與合作對象的決裂。
我和尚‧吉哈的第一版採訪出版於1976年,書名為《墨必斯先生與吉爾博士》(Mister Moebius et Dcoteur Gir,Albin Michel出版)。這本書已絕版多年,是第一本專門介紹吉爾和墨必斯的重要著作,書中包含許多從未發表的插畫。內文分別是在1974年三月30日、1975年八月和九月在珂洛婷與尚‧吉哈位於豐特奈蘇布瓦(Fontenay-sous-Bois)的家中錄製。
第二本書是1991年出版,書名是《墨必斯》(Moebius,Casterman出版),我們(這次和伊莎貝一起)於1988年十月18到21日間,在我位於濱海卡涅(Cagnes-sur-Mer)的家中錄製。錄製了十九小時四十分鐘整的錄音帶。除此之外,1989年八月17日時,我們在伊莎貝和尚‧吉哈位於巴黎的家中又錄了兩個小時。
一如十五年前,這本書是彼時的墨必斯的總結。因此也只是暫時的,因為吉哈無時無刻在變化,有時甚至會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這解釋了我為什麼選擇保留了相隔十五年、有時內容互相矛盾的兩場對談,甚至也保留最近一次訪談內容中的矛盾。因為這也是尚‧吉哈: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也形成了自身的矛盾。實用的補充說明:吉哈在對談中展現的冷面笑匠幽默一向很難以文字呈現,他的瘋狂笑聲或是大爆笑更難傳達。因此,我採取較貼近本人語氣的轉錄謄寫,像是吉哈發出「哇哈哈哈!」的聲音時,他並不是逐字發出字面上的笑聲,而是表示他正在大爆笑。二十二年後,就像小說一樣……
二十二年間,哪些事情變了?全部都變了,但也什麼都沒變。墨必斯略略將界線推向吉爾的領域,並稍微入侵;吉爾則有點「墨必斯化」;總之,吉哈繼續他的星塵之路,散播更多更多令人讚嘆的藝術星雲。
1988~1989年的轉捩點是以他的妻子伊莎貝為中心。他踏入一個全新的人生:1984年在威尼斯邂逅,1987年十二月決定訂婚,1995年結婚,並有了拉菲爾(1989年生)和娜烏西卡(1995年生)一雙兒女。擁有一間自己的「墨必斯」藝廊;一間出版社,即墨必斯製作(Moebuis Production);在義大利、西班牙、俄國、芬蘭、韓國和日本皆獲得榮耀;在巴黎的卡地亞基金會(Fondation Cartier)舉辦盛大的展覽;罹患癌症,然後復發另一個癌症。然後,永遠離開人世……
本書增加的內容,是在尚和伊莎貝‧吉哈位於蒙魯日(Montrouge)的家中或是透過電話進行,依照以下的日期劃分:2000年九月15和19日(三小時一分鐘),2002年九月29日(十五分鐘),2003年三月30日(四十分鐘),2010年十月12日(三十分鐘),2011年一月23日(二十五分鐘),2011年八月1日(一小時三十六分鐘),2011年十二月28日(兩小時三十分鐘);總共錄製了十小時四十八分鐘。
書中選錄的圖像配合訪談,也就是說,我們選擇訪談內容的連續性,而非按照吉哈的創作先後順序。
尚‧吉哈屆滿七十四歲生日的兩個月前,於2012年三月10日與世長辭。
展讀愉快!
努瑪‧薩篤爾(2015年三月)
「記得我們1989年為了你的書再次見面的時候,我已經和伊莎貝在一起兩、三年了,連拉菲爾都出生了,但是我沒有提這些事,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場真正的冒險,代表一個嶄新的世界。」
尚的離去席捲我的生命三年後,他那些親愛的言語在寂靜中呢喃,與努瑪繼續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這本書不單單是一份對談紀錄,而是回應了尚在真實生活中將往昔採訪公諸於世的迫切需要。必須有著努瑪‧薩篤爾的這般友誼與頑強,總是想要更進一步,才得以成功稍微突破我心愛的藝術家的堅硬外殼,攻破他樂於以滴水不漏的複雜與費解示人的一面。
晚近的訪談中有些獨特之處,少見的坦率,全然不是客套的場面話。尚選擇保留部分內文,並刪去部分真正不合邏輯之處。如果命運允許,他還希望補充更多內容,因為儘管已經合作超過二十五年,他還有許許多多的話想說。現在這並不成問題,因為尚最喜歡的就是變動,常常淘氣地指出他早已不在的地方,忙著在別處吞食他所處的小小世界,使其成為演出者與觀者,將之融入創作中。
觀看尚的作品,就是跟隨他的視角觀看他自身,因為他的作品就是是書面或圖像的日常反思。然而,除了表面上自信滿滿的態度,他常常會為創作而激起內心深沉的痛苦,往往傷害了自己。他也會將自己投射在漫畫角色中。因此他選擇化身為古洛貝爾將官,是最純粹的藝術家和創作者。他讓古洛貝爾為他代言,有時候甚至在寫給活生生真人的信上署名「古洛貝爾」。
1963年,尚為了在《切腹》(Hara-Kiri)雜誌中發表漫畫而苦思筆名,在翻閱《虛構》(Fiction)雜誌時決定此用「Moebius」這個筆名;從十五歲時父親送給他《虛構》起,他就成為這本雜誌的忠實讀者。由於與這本雜誌的直接連結,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這個美麗的詞彙」,因為這篇短篇小說是「關於因莫烏比斯環而連結起的時空中通道」,完全跳脫尋常的地球生活……
今日,這仍是這本全新增訂版所要傳達的核心主題。不過艱難的任務有待完成,尚選擇於2001年創辦自己的出版社,即Moebius Production,以開始這項任務,使命是盤點所有他的圖畫、畫作、攝影、劇本、詩作,以免這些作品四散,並收集所有寫作或圖畫的創作軌跡。我感謝所有為這項研究提供協助與支持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合作對象或讀者。
因為即使一同經歷藝術創作的激烈起伏,在既是家也是工作室的私密空間中,與尚、拉菲爾、娜烏西卡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交織,一切都深情地維持原樣,我以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態度面對我的男人的藝術足跡,以圖畫滋養的一生,用一生滋養的圖畫。
願閱讀本書能夠喚起對尚的回憶與作品,持續激起畫畫和創作的渴望,就像他生前最擅長的那樣。
伊莎貝‧吉哈(2015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