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它是用文字、圖畫、聲音,以及其他新技術設備所記錄下來的知識,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因之,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人類藉著文字的發明,使得人類的歷史得以記載和傳承,從手工的抄寫到印刷術的發明和改良。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其著作《新工具》一書中提及中國印刷、火藥及指南針的發明「改變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外觀和狀態,從而衍生出無限的變化,對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與影響」。文明的推手是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而其中的印刷術為中國一項影響世界文明進展的重要發明。
現代的印刷事業發達,圖書的生產快速又精美。可是圖書並非一開始便有今天的形貌,它就像人類其他一切的創造發明一樣,有著一段長期演進的歷史。圖書的材質,是從石頭、陶片、獸骨、龜甲、銅器、竹木、絲織品等,更進一步才有紙張的普遍使用;圖書的裝潢,則從簡牘、卷軸、冊葉、經摺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才演變成今日的平裝、精裝;而圖書的製作,更從寫刻、手抄、雕版、活字、套印、石印方才邁入今日影印照相製版等快速精美印刷的領域。所以說圖書是有它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極長遠,又極複雜。
有人認為,「古籍」離開我們太遙遠,因此,閱讀古籍,必然是痛苦困難的!其實,祇要你翻開古籍,一定會發現閱讀古籍其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除了古典作品裡高深的智慧與典雅的文句外,古籍古樸的文字、精緻的插圖、名家的題跋等,都是很引人入勝的。而想要進一步了解古籍刊刻的過程,譬如古籍的套色印刷是怎麼進行的?古籍的裝訂方式有幾種?古籍版式的行款如何?這些都是屬於古籍版刻的知識。如果讀者對古籍的版刻具備了基本的認識,一定會驚嘆讚美古人在印刷方面的智慧,進而或增進閱讀古書的興趣。
古籍蘊含往聖先哲的智慧與經驗,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對後世更有所影響。古籍較其他古物更重要,因為歷史上的盛衰與興亡,思想上的起伏與變化,制度上的變革和延續,以致我們今天所沿襲的禮俗和傳統,名詞和習慣,大都是從古書的記載中得以流傳至今,因而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尤有進者,古籍更是讀書治學的重要材料。
我從事古籍工作三十餘年,也在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偶而會將研究心得及思考所得,發表於期刊雜誌。但是甚感到大家對於古籍知識的缺乏,坊間也很少出版古籍相關的書籍;雖然近幾年政府部門為了提升文化水準,已大力辦理各項活動來提升文化水準,其方法很多,「書香社會」的建立,是人們最常提及的方法之一。因此,提倡買書、藏書是構建「書香社會」的第一步。這使我想起了古代的藏書家,懷想、羨慕他們坐擁書城,面對琳瑯的生活情趣。
這幾年來,我從公部門離開之後,決定要將我所學的古籍知識,以「古籍之美」系列叢書出版,提供後學參考。本書內容分為六章二十五節,第一章古籍概述,主要闡述古籍的基本理念,並對於古籍的版式、結構及用紙做一完整的敘述。第二章介紹文字的起源、演變與發展,以期了解漢字的結構和傳統漢文字的書寫,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行書、楷書,有數種不同的字體。第三章探討古籍的載體,並詳述文字產生之前,所採用的是結繩、契刻和圖畫;文字產生之後,則是以甲骨、青銅和石頭為載體,靠文字記事來保存和傳遞文化。第四章敘述古籍的印製,分別詳論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及套色印刷等三種技術。第五章研討古籍的裝幀與函套,分項探討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形式的形成與演變,先後流行過簡冊裝,帛書卷子裝,紙書裝卷軸裝,經摺裝,旋風裝,梵夾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毛裝等十種。第六章結論,將古籍的整體發展做一總結,並敘述如何讓古藉知識傳達給使用者比較完整的資訊,進而對古籍有所認識。
本書的內容,可以提供古籍研究者參考,惟因本書撰稿時間倉促,且筆者學識有限,見聞狹隘,恐多有疏誤之處,尚祈同道,不吝賜正,無任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