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嘴邊留半句,事從理上讓三分」,這是古人教訓,教人避免多言賈禍,方能進退自如,可是因循苟且的結果,常是真理被埋沒,形成一言堂,小則誤事,大則誤國,能不慎哉!所以篇章中難免有不平則鳴的言論,但是否真的不平,則因個人的立場與觀點而異!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只要相逢,就是有緣,尤其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何必爭論呢?所以這次寫《彈天縮地》的隨筆中,開宗明義,就指出因各人立場不同,觀點各異,看法自然有差距,「道不同不相為謀」,現在是原則不讓(藏在心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所以還是聚聚餐,喝喝酒,口舌之爭就免了吧!
商品特色
西方文化從小培養的是自信,中國文化講究的是謙遜,自信的極度會變成自大和驕傲,而過分的謙遜則容易形成喪失自我與自卑。有趣的是西風東漸後,國人形成了自信與謙遜,互為表裏的混雜個體。
作者簡介:
張滌生
祖籍江蘇,一九四一年生於貴州,幼時流離於湖南、南京、武漢等地,一九四九年隨父母遷居臺灣,並在當地女師附小、師大附中及成功大學完成學業。一九七○年赴美,在德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並在休士頓大學繼續攻讀博士。
先後在休士頓之顧問工程公司及休士頓市政府任專案經理,主管環境工程之設計施工事項。自一九八五年起,曾接受聯合國委派,多次以顧問身份到中國從事講座、工程諮詢等事宜。二○○三年遷居上海。
二○○○年六十歲時開始寫作,著有小說:《張三小傳》、《異鄉的故事》、《六個女人在紐約》(簡體版、繁體版)、《哥兒們》(簡體版)。雜文:《歸人隨筆》、《不是東西集》。詩集:《蒲扇茶香集》(古詩)、《隨緣心語》(現代詩)。另有《待賈軒夜話,談古拾遺》等數十篇雜文散見於報章雜誌。
六十三歲始習攝影,曾在美國休士頓、臺北爵士畫廊、上海長寧民俗文化館及天馬高爾夫球場舉行攝影個展,也曾經被邀在上海展覽館舉行之科學與藝術展覽會中參展,並獲最具創意獎。
章節試閱
隨筆18 快樂人生
像大多數國內家長一樣,我也曾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虎爸。女兒們小時候,不管她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送她們去學中文、跳舞、鋼琴、女童軍等活動,時間排得滿滿的,考試則希望她們名列前茅,如此這般的磨練,一直到她們上大學。
唯一的例外是,當時小女兒七、八歲,回家看到她練鋼琴時,站在鋼琴椅子上玩琴,結果那年的耶誕節禮物,就是讓她不必學鋼琴了,我省了錢,換了她一個高興。我自己從小不是很會讀書,記得進附中初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得個開門紅─十二分,以後雖有進步,但戰戰兢兢的,一直到高中畢業。高三時三民主義不及格,幾乎留級,只有勞動家長到老師家求情,大學聯考時,該科還是只考了四十六分,而且英文也只有二十幾分,幸虧筆者考運不錯,總算擠上大學名單。
但筆者對女兒們的期望就是進常春藤聯盟學校,學法律,內人常說你做不到的,就希望女兒們能替你達成。皇天不負苦心人,不論過程如何?她們總算是成全了我的願望。
等女兒們成家後,她們對孫輩的教育,與我的願望是反其道而行,大女兒家的孫輩,在進大學前,每週花在體育場上的時間,都在五十個小時左右,課業完全靠自律,當筆者委婉地詢問,對孫輩將來有何要求計畫時?女兒的回答是:「他們只有一個童年,希望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至於將來,看他們自己了!」
小女兒家的孫輩還小,談不上什麼課業要求,天天就是玩耍,小女兒的回答驚人的與大女兒一致:「他們只有一個童年,希望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他們的人生只要快樂就好!」
「快樂人生」,何其簡單又何其難以得到的奢求!
隨筆18 快樂人生
像大多數國內家長一樣,我也曾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虎爸。女兒們小時候,不管她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送她們去學中文、跳舞、鋼琴、女童軍等活動,時間排得滿滿的,考試則希望她們名列前茅,如此這般的磨練,一直到她們上大學。
唯一的例外是,當時小女兒七、八歲,回家看到她練鋼琴時,站在鋼琴椅子上玩琴,結果那年的耶誕節禮物,就是讓她不必學鋼琴了,我省了錢,換了她一個高興。我自己從小不是很會讀書,記得進附中初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得個開門紅─十二分,以後雖有進步,但戰戰兢兢的,一直到高中畢業。高三時三民...
作者序
筆者在大陸共計生活了二十八年(包括出生後的八年兒童時期),在臺灣受教育及成長有二十年,在美生活三十三年,加上一生經歷起起伏伏,感慨良多。這次疫情期間,在家閒著無事,就以談天說地(「彈天縮地」)的隨筆形式,發表一些個人的感觸,每日一篇,即寫即發。
筆者年過八旬,雖早失血氣之勇,但偶見不公行事,仍不免義憤填胸,而作不平之鳴。又或有關一些社會現象,如教育、文化、為人處世的一些觀念等的發言,筆者可能是瞎子摸象,只鱗片羽,未窺全貌,難免以偏概全,甚至明日之我,也不一定同意今日之我,不過因為是個人當時的感觸,即使與讀者諸君的意見不盡相符,也祈見諒。
筆者自認老則老矣!但還不是老奸巨滑,明哲保身的意識還是有的,所以行文中許多處是意在言外,並且用了「??」的符號,「各花入各眼」,就讓讀者自行揣摩其中的意義。
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些篇「彈天縮地」的隨筆,也就是雪泥鴻爪,筆者給自己留下的一些行跡和感觸罷了!
筆者在大陸共計生活了二十八年(包括出生後的八年兒童時期),在臺灣受教育及成長有二十年,在美生活三十三年,加上一生經歷起起伏伏,感慨良多。這次疫情期間,在家閒著無事,就以談天說地(「彈天縮地」)的隨筆形式,發表一些個人的感觸,每日一篇,即寫即發。
筆者年過八旬,雖早失血氣之勇,但偶見不公行事,仍不免義憤填胸,而作不平之鳴。又或有關一些社會現象,如教育、文化、為人處世的一些觀念等的發言,筆者可能是瞎子摸象,只鱗片羽,未窺全貌,難免以偏概全,甚至明日之我,也不一定同意今日之我,不過因為是個人當時的感...
目錄
自序
隨筆1 開場白
隨筆2 我與我們
隨筆3 母親節快樂
隨筆4 國與国
隨筆5 公與私
隨筆6 隔離中
隨筆7 隔離伙食
隨筆8 再談伙食
隨筆9 隔離
隨筆10 隔離有感
隨筆11 《披薩的滋味》
隨筆12 耳鳴與耳背
隨筆13 散步
隨筆14 淺談教誨
隨筆15 兒童教育
隨筆16 淺談中西文化的差異
隨筆17 分離與隔離
隨筆18 快樂人生
隨筆19 禁足與隔離
隨筆20 支架的故事
隨筆21 專家與常識
隨筆22 學車記
隨筆23 過馬路
隨筆24 我眼中的上海
隨筆25 皇帝的新裝
隨筆26 貧與富
隨筆27 權與錢
隨筆28 三年時間
隨筆29 專才與通才
隨筆30 變臉
隨筆31 臉譜與面具
隨筆32 無恥之尤
隨筆33 面子
隨筆34 規劃
隨筆35 貴人
隨筆36 再讀私塾
隨筆37 蹭飯二三事
隨筆38 視頻呀!
隨筆39 穿衣(一)
隨筆40 穿衣(二)
隨筆41 再談穿衣
隨筆42 聞友仙逝有感
隨筆43 K歌(一)
隨筆44 K歌(二)
隨筆45 K歌(三)
隨筆46 老友聚
隨筆47 朋友又一章
隨筆48 情與法
隨筆49 網(一)
隨筆50 網(二)
隨筆51 一碼當先(一)
隨筆52 一碼當先(二)
隨筆53 手機與我二三事
隨筆54 碰瓷今古談
隨筆55 豪客
隨筆56 老了!
隨筆57 雪景二三事
隨筆58 惰!
隨筆59 拼搏精神
隨筆60 算盤與電腦
隨筆61 鞋子的故事
隨筆62 帽子的故事
隨筆63 戲談頭髮
隨筆64 根治
隨筆65 爭與錚
隨筆66 品牌效應
隨筆67 也是品牌
隨筆68 三談品牌
隨筆69 穿越
隨筆70 可與不可
隨筆71 夢想與現實
隨筆72 逛街
隨筆73 美國商場滄桑
隨筆74 網購
隨筆75 員外
隨筆76 剛與柔
隨筆77 運動與我
隨筆78 散步偶得
隨筆79 人生百態
隨筆80 靜
隨筆81 安
隨筆82 讀詩雜感
隨筆83 一念之間
隨筆84 忍
隨筆85 唉!
隨筆86 利與義
隨筆87 學習
隨筆88 君子不器
隨筆89 再談「器」
隨筆90 快與慢
隨筆91 風雨前夕
隨筆92 仁與公關
隨筆93 進退之間
隨筆94 茶與咖啡
隨筆95 習慣了也就好了!
隨筆96 談談古玩
隨筆97 攀比與圈子
隨筆98 再談攀比
隨筆99 論道
隨筆100 知與行
隨筆101 言與不言
隨筆102 主流
隨筆103 平等
隨筆104 外圓內方
隨筆105 話說唐山
隨筆106 誠信
隨筆107 兩岸同源
隨筆108 面對失敗
隨筆109 棄與取的幾個小故事
隨筆110 再聊棄與取
隨筆111 人與自然
隨筆112 寬容
隨筆113 無賴與無奈
隨筆114 去與留
隨筆115 暫別語
自序
隨筆1 開場白
隨筆2 我與我們
隨筆3 母親節快樂
隨筆4 國與国
隨筆5 公與私
隨筆6 隔離中
隨筆7 隔離伙食
隨筆8 再談伙食
隨筆9 隔離
隨筆10 隔離有感
隨筆11 《披薩的滋味》
隨筆12 耳鳴與耳背
隨筆13 散步
隨筆14 淺談教誨
隨筆15 兒童教育
隨筆16 淺談中西文化的差異
隨筆17 分離與隔離
隨筆18 快樂人生
隨筆19 禁足與隔離
隨筆20 支架的故事
隨筆21 專家與常識
隨筆22 學車記
隨筆23 過馬路
隨筆24 我眼中的上海
隨筆25 皇帝的新裝
隨筆26 貧與富
隨筆27 權與錢
隨筆28 三年時間
隨筆29 專才與通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