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你來自哪裡?
你是意識,是靈魂,是光,也是愛。
你是從生命本源化為一顆光球,來到物質宇宙體驗的靈魂。
你的靈魂本質就是愛。
你一直擁有從出生之後不斷在幻境世間追求的愛,
你苦苦向外追求,
不斷向你周遭的人索取,向你以為的更高力量祈求,
其實不需要,因為你一直都有,只是你忘記了。
你一直擁有自生命初始以來就帶來的
完全包容、完全接受、無條件、只屬於你一個人的
永恆不變的愛。
就在你的心裡,就是你。
你不用向媽媽索求,不用向爸爸索求,
也不需要向其他長輩、老師、同學、朋友、長官、同事索求,
也不需要向任何異性、同性、男友、女友、老公、老婆索求,
更不需要向任何神、佛、菩薩等你以為的更高生命,
或者任何大師、上師、師父等你以為的開悟得道者索求,
你不需要向外索求任何的愛、認同與肯定。
因為你真正想要尋找的
從初始記憶以來,一直陪伴著你、包圍著你的
無條件的愛、認同與肯定,
就存在於你自己的內在,就是你,就是被你遺忘的
你真實靈魂本質的愛的感受。
本書內容是為了幫助你回復記憶,記起:
你的生命真相就是愛,你就是愛,
你是光,你是愛,你是永恆的存在。
商品特色
這是一段回溯生命起源的量子催眠記錄。
想探知生命真相的你,將會知道:
「你是誰?
你是什麼?
你來自哪裡?」
這也是一本,
從佛學唯識及老子有無相生為出發點,
帶你抽絲剝繭,回到本源的書。
作者簡介:
淨光工作者 李如心(Lucy Lee)
臺灣臺北人,專職量子催眠(QHHT)操作者。
章節試閱
第十三章 靈魂之愛(節錄)
•日期:二〇二一年八月
•催眠者:Q
•受催眠個案:A
•受催眠個案潛意識(高我):SC
催眠內容
靈魂的本質即是「愛」
什麼是「靈魂」?靈魂與意識有什麼不同嗎?西方宗教所說的靈魂,與東方佛教與道家所稱之的意識,兩者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嗎?如果人類的內在真的有靈魂存在,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很難感受得到呢?如果我們的身體內在真的存有靈魂,那麼構成靈魂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感受到自己的靈魂?
什麼是「愛」?為什麼我們人類從一出生之後,直到死亡那一刻,都在不停往外追求愛?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類渴望被愛,卻往往終其一生無法追求到心中想要的那種溫暖、無條件、永遠不會改變、只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愛?
如果不是曾經擁有過,這種追尋不可能成為全人類內心深處的共同渴望與記憶。然而,有沒有可能我們根本不需要往外追求?有沒有可能我們只需要回到自己,回到自己的靈魂,就能夠重新擁有那種溫暖、無條件、永遠不會改變、只屬於我自己一個人的完美的愛呢?
也許本章內容可以帶給你一些啟發,或者喚醒你成為小嬰兒出生之後遺忘的記憶。
(一)你的靈魂(第七識)就是「愛」
Q:你看到什麼?
A:還是回到這種「空、無、寂靜」的感受的狀態,充滿全身。能量感覺很強,現在身體好像罩著一層很強的溫暖能量。雖然還是「空、無、寂靜」的感受,也不具體,但是有一種能量感。也就是說「靈魂(第七識)」調降比較多頻率的時候,你會感受到的是這種能量感。雖然是無形無相,非物質化,但是如果調降頻率到很靠近物質世界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包圍在你身體外的靈魂,也就是第七識,會有一種能量感。可是這種能量感卻又是無形無相,抓不住,摸不著,非物質化。所以只能暫且形容成「空、無、寂靜」的感受,有一個空間感,但又沒有具體範圍。這個時候,我感受到的其實就是我的「靈魂」,也就是我的「第七識」。
Q:是。
A:這是因為靈魂(第七識)調降頻率到最靠近物質世界的時候,你清除了大部分無明妄想慾望,這個時候你的頭腦裡面已經沒有什麼無明妄想,你不會整天被這些無明思緒佔滿,或者說你不再滿腦子妄念紛飛的時候,你可以開始覺察到你的「靈魂」充滿在你的整個肉體周圍。有些人會形容像是「能量」的感覺,也有些修行者會稱之為「氣」或「炁」,無形無相,非物質化,摸不到,抓不到,一般肉眼也看不到。然而,如果你靜下心來感受,你可以感受到,它包圍住你的整個肉體,沒有一定的具體範圍。但如果你想要它呈現一定具體的範圍也可以,你會感受你具有自己的一個空間感,有別於跟其他人之間的一種個人範圍。
Q:是的。
A:這個時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因為我的靈魂(第七識)的力量已經全部回來了,它不會再往外擴散。所以它會回來完全凝聚在我的心腔,然後再擴散至我的身體周圍,包圍住我的整個身體。因此我會感受到一種溫暖的能量感,這種感受就是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能量,凝聚在我的身體周圍。有些人會形容這些生命能量是一種溫暖的氣(炁),遍布在你身體周遭一定範圍。不過範圍有多大,每一個人都不一定。我現在沒有讓它擴散得很大,所以這股溫暖的氣(炁)包圍在我的身體周圍。
Q:好的,然後呢?
A:這股「氣(炁)」也就是當我的「生命能量」完全收攝回來,我不再外求,也不再與其他人能量交纏,所以生命能量得以完全收攝回來,保存在丹田裡面。收攝回來之後,這些生命能量(炁)就會沿著你的中脈(靠近脊椎的非物質能量通道)貫通到第三眼,並且連結頂輪,以及上頂輪。然後再向外擴散,包圍住我的整個肉體,充滿整個肉體,以及所有的脈輪、穴道、四肢百骸與能量線。
不同的修行系統,對於身體的能量節點及能量通道,都有不同稱法,先簡稱之為脈輪、穴道及能量線。這些生命能量(炁)也可以說是我的靈魂、第七識,或者說靈魂能量、第七識的能量。這股生命能量,如果以道家的說法會稱之為「炁」,有別於世間可以感受到的空氣的「氣」,因為這股「炁」(生命能量)屬於非物質狀態。
Q:是的。
A:當你的心沉靜下來,腦袋裡不再思緒紛飛,你不再被過去及未來的無明慾望佔滿整個心神。你不再外求,不再誤以為自己會被外境所影響,你會將自身的生命能量,以及眼、耳、鼻、舌、身、意(頭腦)的注意力全部收攝回來,那麼你就會回到「完整靈魂」的狀態。這個時候,以唯識的說法,也就是你從小我第六意識當中醒來,回到第七識清明智慧的狀態。
當你回復第七識清醒狀態,你的「生命能量」會完全收攝回來,並且貫通整個身體的脈輪、氣脈以及所有的能量線(能量通道),你會感受到全身上下及身體周遭融合著這種溫暖、流動、祥和、寧靜、舒服的細緻能量。你會感受心口暖暖的,手指間及腳底也有暖意,全身也都是熱熱的。因為你的身體氣脈完全充滿了你自己的生命能量,而且是流動的。
這種充滿在你的身體及周圍的溫暖能量,就是你的「靈魂」,也就是你的「第七識」,或者也可以說是丹田裡的「生命能量」。另外一種理解,也可以說是我的這個單獨意識調降進入物質世界的頻率,以我的肉體感知可以感受到的。如果我打開第三眼的功能,我可以看得見這股生命能量。不過,即使沒有打開第三眼,只要靜下心來,我也可以感受得到。
Q:瞭解,然後呢?
A:最明顯的感受是,你可以感覺心臟的地方出現一股暖流,然後通往四肢百骸以及全身、皮膚、每一個細胞,並且往外擴散至包圍住身體的一定範圍。有些時候,某些看得到這股生命能量的人,會稱這是包圍住人的肉體的「能量光球」或「能量場」。某個層面,這股「生命能量」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溫和的亮光,從我的身體裡面發出來,包住我的全身。現在比較像是橢圓形的形狀,因為我現在沒有想要讓它張開得很大。
另外,以某種方面的說法,我會形容這是一種「空、無、寂靜」的感受。但是以另外一種方向來描述,我會形容這是「靈魂之光」,或者也可以說這個就是「丹田裡的生命能量充滿全身」,也可以說這是我的「第七識」。或者,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人類時常將這種感受稱之為「愛」。因為當你感受到自己的「靈魂(第七識、生命能量)」的時候,你感受到的是心口出現暖意,你感受到心口發散出一種溫暖的暖意,包裹住你的全身,你的全身充滿這種溫柔的、包容的、令人安心的溫暖感受。這種感受就是人類會稱之為「愛」的感受。
Q:是的。
A:而最開始、一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這種「愛」的感受,就是我們感受到自己的「靈魂」的感受。這就是我們原來的感受,當我們在本源(源頭)的時候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受事實上無法形容,而以人類最接近的形容可以說這就是「愛」的感受。這也是來自於生命原來狀態的感受,生命原來的真實感受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受就是生命原來的狀態,我們本來就是「愛」。
你的「靈魂」就是愛,你的「第七識」就是愛,你原來的生命本質就是「愛」。當我們一同在本源、合一的狀態之下,就是這種溫暖的「愛」。當然,在無形無相的狀態下,不會有溫度的感覺,只是我現在以我的肉體感受到這種生命本質的時候,我感受到的就是這種溫暖感。
(二)往外求,找不到原始記憶中的「愛」
Q:是的。
A:無始以來,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我們每一個靈魂都深刻地記得這種最初始「愛」的感受。
當我們從源頭調降頻率進入物質宇宙,然後再調降頻率,進入媽媽肚子裡面的嬰兒胚胎,小嬰兒胚胎被包裹在媽媽的羊水裡面,我們以為這種溫暖的感覺就是原始記憶中「愛」的感受。但其實,當你進入小嬰兒肉體,待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你最初感受到的還是你自己的「靈魂」。事實上,小嬰兒最初感受到的「愛」的溫暖感受,其實是自己的「靈魂」。你的小嬰兒肉體先被你自己的「靈魂」包裹著,然後才被媽媽的羊水包圍住。
所以,最一開始的時候,你感受到的那種充滿溫暖的、安全的、包容的、無條件的「愛」的感覺,其實是你自己的「靈魂」。
Q:瞭解。
A:等到你的肉體胚胎在媽媽的肚子裡面越來越成長,你越來越感受到待在媽媽子宮裡面的,就是「愛」的感覺。在你的真實生命本質層面,你感受到的這種「愛」的感受,第一層就是你自己的「靈魂」,然後第二層你會感受到的是媽媽的「靈魂」包裹住你。你的靈魂被包圍在媽媽的靈魂裡面,所以你也會感受到媽媽的「靈魂」。
如果你的靈魂進入的是一位期待你的出生的媽媽肚子裡面,你會感受到的是這個靈魂對你的「愛」的感覺。因為這個媽媽的靈魂期待你的到來,她已經準備好要把你生下來,你會感受到她的靈魂溫暖地包裹住你。所以,你這個嬰兒肉體最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的「靈魂」的「愛」的感受,然後再來你會感受到媽媽的「靈魂」,對你的接受與期待的「愛」的感受。你感受到的媽媽的「愛」,也就是媽媽的靈魂觸碰你的靈魂的感受。
另外一種情況,某些人因為生命計畫的緣故,他們選擇進入一位並不期待或者還沒有準備好迎接他們出生的媽媽肚子裡面,這位媽媽的靈魂在某個層面抗拒小嬰兒的出生。那麼這位小嬰兒在媽媽肚子裡面所體會到的「愛」,大部分都會是來自於自己的「靈魂」。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或某些時刻,他才能夠體會到來自於媽媽的愛。有時候,因為哺乳類動物母性天性,或者清醒靈魂的層面,這位媽媽還是會在某種程度或某些時刻,顯露出靈魂的「愛」,包裹住存在於子宮裡的嬰兒靈魂。也就是說,即便這位媽媽並不期待你的出生,你還是可以觸碰到她的靈魂,只是你會感受到她給你的「愛」不會太多。雖然也許不是很多,但是你還是會感受到來自於她的「愛」。不過這一層屬於來自媽媽的「愛」,只是你能感受到的第二層的「愛」。
進入一具嬰兒肉體之後,你最主要感受到的「愛」,還是來自於你自己的「靈魂」。
Q:是的,然後呢?
A:然後,你出生了,你離開媽媽的子宮,脫離母體。你的嬰兒肉體突然接觸到外境物質世界,也許是冰冷的空氣、強烈的醫院燈光、廣大的空間感等等,這些對於嬰兒來說,屬於非常強烈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外境因素,刺激嬰兒肉體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會被這種突如其來離開母體之後的強烈肉體感官,所驚嚇與震撼;於是你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失落感:「喔,我失去愛了,我感受不到愛了,我被愛拋棄了。」
原來你的肉體被包在媽媽的子宮裡面,你的靈魂被包裹在媽媽的靈魂裡面,你感受到完全的安全、溫暖、無條件被包容的感受。但是當你脫離母體之後,你的肉體及靈魂完全獨立於這個物質世界,你不再被媽媽包裹住。你被脫離母體之後的強烈感官驚嚇到,以致於你忘記了原來你被包裹住的溫暖、安全的「愛」,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靈魂」。你忘記自己的「靈魂」,反而被困在強烈的「肉體感官」當中。
你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你忘記自己的靈魂了,你也不再與媽媽的靈魂融合。所以你會誤以為「我失去愛了」,「我沒有愛了」,「原來我明明擁有過那麼溫暖、包容、安全、無條件的愛啊,可是為什麼不見了?」雖然,你自己的「靈魂」還是包裹住你的肉體,只是受到出生的那一剎那,強烈的外境色、聲、香、味、觸、法的刺激,讓你因而遺忘原來自己「靈魂」當中「愛」的感受。或者以另外一種說法,在出生的那一剎那,你與你的靈魂斷了連結。
於是你會生起一個強烈的誤解,誤以為自己被拋棄了,你被一種「愛」的感受拋棄了。因為這種誤解,誤以為被溫暖的「愛」拋棄,致使我們從脫離母體開始,直到這一生結束之前,終其一生,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不斷追尋「想要再被記憶中那種無條件被包容的『愛』包裹住的感受」。
Q:是的。
A:在你很小的時候,你可能誤以為這種「愛」來自於媽媽,所以你從小不斷向媽媽討愛,希望媽媽給予你記憶中那種「無條件包容的愛」,你想要再次擁有那種完全被「愛」包圍住的安全感。然而,你其實完全忘記你想要的這種完全被包容的無條件的「愛」,事實上來自於你自己的「靈魂」。你誤以為記憶深處,從來不曾離開過你的永恆、無條件的「愛」,來自於外在,於是終其一生,你不斷往外追求「愛」。
一出生之後,你誤以為這種無條件包容的「愛」來自於媽媽的時候,你會追求來自於媽媽的愛,你希望得到媽媽的疼愛、包容與認同。再大一點,你開始追求來自於爸爸的愛,爺爺、奶奶及其他家人們的愛。上學之後,你開始追求同儕、師長的認同與愛。青春期之後,你追求的是異性的愛、同性的愛,男友、女友的愛。出社會之後,你追求同事、長官、整個社會的認同與愛。結婚之後,你的追求又多了一項老公或老婆的愛。老了之後,追求的項目又再加上兒女的愛、孫子的愛。
這一生直到結束之前,你不斷往外追求「愛」。
你會感受到這是一種從內心深處油然而起的不知名渴求,你不知道為什麼要追求,但是你就是無法控制、不由自主地想要追求別人愛你。你不斷追求、不斷追求,你就是無法停止這種「想要別人愛你、贊同你、認同你、接受你」的渴望。這是因為你誤以為自己失去「愛」了。明明你的記憶深處就是曾經感受過那麼真實的「愛」啊,可是怎麼不見了呢?那種完全被包容、被接受的無條件的「愛」,那種只屬於你一個人的、不曾離開過你的永恆的愛,為什麼不見了呢?
然而,事實上,你並沒有失去過。你一直追求的「愛」其實就是「你自己」,你一直想找回來的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靈魂」。你忘記自己原來的狀態了,你忘記你的生命真相就是「靈魂」,你的生命本質就是「愛」,你就是「愛」。那種最初記憶中溫暖的愛的感覺,其實就是你感受到自己的「靈魂」。
Q:瞭解。
A:如果再往回推,這種溫暖的「愛」的感覺,最初就是待在「源頭」的感受。事實上,所有的靈魂並沒有離開過源頭,我們只是從源頭轉向,轉成第八識,然後某一意識面向調降頻率進入第七識,再調降頻率進入一具人類肉體裡面。我們的意識還是連結源頭,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源頭。當我們在第八識,或者調降到第七識,進入這個宇宙的時候,我們體會到的「自己(單獨意識)」都是這種「愛」的感受,我們一直感受到的就是這種被溫暖的「愛」包圍住的感受。
第十三章 靈魂之愛(節錄)
•日期:二〇二一年八月
•催眠者:Q
•受催眠個案:A
•受催眠個案潛意識(高我):SC
催眠內容
靈魂的本質即是「愛」
什麼是「靈魂」?靈魂與意識有什麼不同嗎?西方宗教所說的靈魂,與東方佛教與道家所稱之的意識,兩者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嗎?如果人類的內在真的有靈魂存在,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很難感受得到呢?如果我們的身體內在真的存有靈魂,那麼構成靈魂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感受到自己的靈魂?
什麼是「愛」?為什麼我們人類從一出生之後,直到死亡那一刻,都在不停往外追求愛?為...
作者序
序言 試想一個沒有宗教的人類世界
我是誰?我是什麼?我從哪裡來?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還沒出生之前,我存在嗎?我在哪裡?死亡之後,我會去哪裡?還存在嗎?會變成什麼?
因為這些對於「生命真相」的疑問,所以地球上出現各種解釋生命真相的宗教、哲學、身心靈修行派別及各類靈性訊息。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在一生下來的時候,都還記得所有的「生命真相」,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宗教的誕生嗎?這個世界上還會需要宗教的存在嗎?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需要透過信仰宗教來得到內心的平安嗎?
仔細思考,你會發現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人類世界之所以存在宗教信仰的現象,是因為大部分的靈魂在進入一具人類載體成為小嬰兒被生下來之後,完全忘記出生以前的記憶,所以人類才會開始追尋生命真相,而後在地球上建立起各種闡述不同生命真相的宗教,進而衍生出各種派別、團體及修行方式。而地球上的宗教形成之後,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則在於每一個遺忘的人類於出生之後的某一個時間點,一定會在心裡生起對於生命真相的大哉問。
然而,如果每一個人都記得自己出生之前的來處、所有輪迴轉世的生命經歷以及死亡之後的去處,並且也瞭解這個宇宙,以及宇宙當中所有生命形成的原因,清楚明白所有生命的緣起緣滅,以及彼此之間因果互動的關係與影響,如果這些「生命真相」從來不曾被每一個人類遺忘,那麼這個世界還有宗教存在的必要嗎?人類還需要信仰宗教嗎?
事實上,答案毋庸置疑的是不需要。
但是,在無法確知從何時開始的人類歷史洪流當中,在所有人類一出生就完全遺忘所有生前經歷的集體失憶之下,有關於生命、宇宙、地球及人類的起源,以及我們到底生從哪裡來、死又會往哪裡去的生命真相,在地球人類世界並沒有歸結出一個讓所有人類信服的結論;也因為如此,各種不同說法的宗教、哲學思想、靈性派別,甚或是通靈訊息在地球上紛然興起,各自吸引陷入失憶的人類群體予以擁護、信仰、相信或認同。仔細想一想,如果「生命真相」只能成為某種「信仰」,這真的是人類世界最大的悲哀。
這是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類無法「身歷其境」並且「親身體會」宗教當中的描述及說法,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地迫使自己「信仰」、「相信」或「認同」。當我們描述空氣的時候,我們不會說「我相信空氣真的存在」。雖然看不到、摸不到空氣,但是吸氣的時候,我們的鼻腔感覺得到空氣的氣息;掩住鼻子屏住呼吸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窒息。或者當我們嚮往前往巴黎旅行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說:「我相信巴黎真的存在,我以後一定會去巴黎。」因為很多人真的去過巴黎,也有很多巴黎的照片、遊記及影片,證明這個地方真的存在,而我們也只需要買一張機票就可以親身到達巴黎,以現有人類肉體身歷其境在巴黎旅遊。所以我們不需要以想像的方式安慰並告訴自己,我相信真的有巴黎這個地方的存在,而且我相信我以後一定能夠前往巴黎旅行。
就是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類不知道、無法證實,也無法完整親身經歷宗教當中所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我們才會進入「信仰」。「信仰」的真實意涵其實代表的就是──我不知道、我無法證實、我無法親身經歷、我不確定,所以我只能告訴自己說「我相信」,我只能欺騙並強迫自己說「我信仰」。
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靜下心來澈底面對自己內在真正的想法,我們心裡所以為的「相信、認同及信仰」其實只是一種無法證明是否為真的自我想像及自我欺騙而已。然而在人類世界當中,到處可見各種不同大小規模的人類集體自我想像及集體自我欺騙的現象發生。
所以,問題的癥結點還是得再回到前面一開始的設想──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類都還記得所有的生命真相,事實上這個世界並不需要宗教的存在,人類也不需要透過進入信仰才能夠得到內心的平安。
這種設想只是一種邏輯上的思考推論,並不是否定或批判現有各種宗教,也不是為了闡明無神論而做的鋪墊。
接著,再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宗教,整個世界的人類對於生命真相的認知猶如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神話、宗教經典及教條的框架限制,這世間也不存在任何靈媒,那麼一個遺忘的人類應該如何找到「生命真相」的答案?
我們可以從哪裡開始找起?又該如何找到「我是誰、我是什麼、出生之前我從哪裡來、死亡後我還存在嗎、而我又會去哪裡」等有關「生命真相」的答案?
有沒有一個既不需要離家太過遙遠,也不需要放棄俗世生活,更不需要向任何未知生命表達忠誠或祈求,並且能夠讓每一個人類自行完成的簡單方法來找到這些答案?
顯而易見地,既然我們想要探究「生命真相」,那麼一定必須得從「生命」本身開始研究起。而這個世界上距離我們自身最接近的「生命」本身就是我們自己,因此最簡單、直接並且只需要靠自己就能夠完成的探究對象及方法當然就是「瞭解自己」。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推論──「探究生命真相」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即是「瞭解自己」。
換句話說,透澈瞭解自己就能夠解答生命真相,生命真相的答案就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真相。也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類對於瞭解自己這份認知的集體失憶,才促使地球上各種宗教信仰的誕生。
因此,透過上述推論,我們可以理解—事實上,生命真相與我們自己本身具有絕對且直接的關連,但是不必然也不一定與宗教信仰產生絕對且直接的關連。
於是,我們至少可以歸結出一種找到生命真相解答的最直接、簡單,而且只需要依靠自己就能夠完成的方法:瞭解自己,澈底且沒有疑惑地瞭解自己。
「瞭解自己」的歷程其實是一段探索「生命真相」的真實及終極旅程。當我們一層又一層往內在探索自己,一層又一層剝開自己內心對於生命真相的誤解及遺忘的迷霧,一層又一層往內看清楚自己的生命真相,我們其實是一步一步往回到自己最初真實生命狀態的道路前進。
回到生命真實狀態,一切生命真相將會毫無保留地完整呈現在我們面前。
閱讀本書之前,作者想要建議翻開本書的讀者們,能夠先放下對於既有宗教信仰的預設立場,也摒除曾經閱讀過或認同的相關描述生命真相的成見,試試看,讓自己的內心如同一張白紙般投入書中的文字內容,全然感受書中文字能夠帶領你前往至哪一種境地。如果某些文字及段落能夠讓你生起共鳴,也許有可能喚起你對於自身生命來處及過往生命歷程的記憶。
因為我們自己就是生命本身,而我們的內在原本就擁有所有有關生命真相的解答及記憶。
本書內容為書中個案透過量子催眠(Quantum Healing Hypnosis Technique,簡稱QHHT)的回溯方式,陳述一段「瞭解自己」的內在探索歷程,並且從過程中回憶起生命最初狀態,體驗意識「從無到有」然後又再「從有到無」的生命回歸旅程。
催眠一開始,個案描述自己在宇宙之外,沒有形象,沒有範圍,也沒有任何投胎轉世的經歷。接著再透過以這種狀態說明生命是什麼、生命從哪裡開始、生命如何進入宇宙,以及如何展開一連串進入物質肉體的輪迴轉世體驗,並且說明如何從一世又一世輪迴轉世的失憶狀態當中醒來,停止輪迴,回到一開始在宇宙之外沒有形象、沒有範圍的本質狀態。
後續催眠過程,個案也一再回到此一本質狀態,陸續說明「如何從小我頭腦意識清醒過來的方式及過程」、「松果體與靈魂、身體、丹田氣脈循環的關係」、「業力形成之因以及如何斷除業力」、「靈魂本質以及靈魂與身體、愛的本質、性慾望的關聯」、「本源即整體合一,本源沒有上下,無法比較及分別,回歸本源的唯一不二法門」、「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以及「所有生命皆具備自行決定生命經歷的絕對自由意志」等,早已存在於每一個人內在真實本質狀態當中,所有有關「生命真相」的記憶。
必須特別說明的是:催眠並不是通靈,因此本書催眠個案進入催眠意識狀態所說出的所有訊息,都是來自於個案內心最深處的記憶,並不是往外連結其他外在生命所得到的通靈訊息,兩者連結訊息的方式及性質並不相同。
為了不影響讀者將會從內容中體會到的有關自身生命真相記憶的完整性及純粹性,在這裡不再做過多的內容探討或解析說明,所有能夠提供參考的有關「生命真相」的回溯內容都已經完整呈現在書中篇章當中。
催眠內容全部來自於同一位個案分為數次催眠的逐字記錄,對話當中未曾經過任何修飾,也未曾進行內容上的修改及增加,只有刪減部分有關個案私人問題方面的問答而已。
以《唯識真義》作為書名標題,是因為個案在催眠過程中,借用唯識學當中的名詞、用語及意識架構,陳述回憶生命真相的歷程,內容與既有相關唯識經典無關,也不是試圖針對任何唯識經典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或解釋。此外,當作者聽錄音逐字記錄書中催眠內容的同時,這個標題也隨著文字內容發出如擲地有聲般的堅定聲響出現在作者腦海中,於是記錄催眠錄音內容完畢之後,作者也只是從善如流題上此一標題,而後作為書名出版成書。
如果要問作者為何以《唯識真義》作為書名標題,以作者從事量子催眠服務近十年來的經驗得知,只能說這個標題就如同書中所有內容一樣,同樣都出自於超越催眠個案頭腦的思考及想像,自然而然從個案內心深處流淌而出的內在記憶及內在訊息,並非作者刻意托大標此書名。
另外,有關〈量子催眠法(QHHT)〉的簡介在此處也不多做說明,可參見書末【附錄一 量子催眠法(QHHT)簡介】。再者,有關本書案例的催眠操作者及催眠個案的個人相關訊息及現況也不在此贅述。本書出版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書中訊息作為生命真相探詢的參考,而不是為了強調被催眠個案的個人經歷,更不是為了鼓勵並宣傳讀者嘗試前世催眠;但是為了完整本書訊息內容,也為了不因為刻意隱瞞而造成日後訊息被誤用的困擾及曲解,有關被催眠個案個人追尋生命真相經歷及本書催眠訊息緣起可參見書末【後記一個平凡人類的催眠探索之旅】。
最後,在這裡總結此一系列《唯識真義》催眠案例內容呈現在這個世界以及出版成書的最終真實目的,所有的內容只是想要告訴有緣拿起這本書、閱讀得下去並且生起共鳴的讀者們:
回家吧,物質幻境世界裡的一切也許是那麼地讓你感到依依不捨,但是不要忘記回家。遺忘的你,記起來吧,回家,回家吧,可以回家了。
序言 試想一個沒有宗教的人類世界
我是誰?我是什麼?我從哪裡來?生命是什麼?死亡是什麼?還沒出生之前,我存在嗎?我在哪裡?死亡之後,我會去哪裡?還存在嗎?會變成什麼?
因為這些對於「生命真相」的疑問,所以地球上出現各種解釋生命真相的宗教、哲學、身心靈修行派別及各類靈性訊息。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類在一生下來的時候,都還記得所有的「生命真相」,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會有宗教的誕生嗎?這個世界上還會需要宗教的存在嗎?這個世界上還會有人需要透過信仰宗教來得到內心的平安嗎?
仔細思考,你會發現答...
目錄
【序言】試想一個沒有宗教的人類世界
【導讀】一份超越宇宙時空的生命真相回歸地圖
卷三
第五篇 靈魂之愛、靈魂之光、靈魂自由
第十三章 靈魂之愛
(一)你的靈魂(第七識)就是「愛」
(二)往外求,找不到原始記憶中的「愛」
(三)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靈魂(第七識)」
(四)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釋放靈魂之「愛」
(五)靈魂光譜
(六)覺醒之後,你才能夠真正愛自己
第十四章 靈魂之光
(一)靈魂之光的結晶
(二)進入肉體之後的兩種基本慾望
(三)「生存」及「愛」基本慾望的失衡
(四)地球是「光明」與「黑暗」的交界處
(五)選擇「光明」或「黑暗」,都是靈魂的自由意志
(六)平衡滿足「生存」及「愛」的慾望,好好當一個人類
第十五章 靈魂自由
(一)回到靈魂中心
(二)丹田處的生命能量光球
(三)靈魂回歸
(四)脫離嬰兒期,成為真正的「人類成人」
(五)人類遺忘靈魂的原因
(六)靈魂回歸之後,你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六篇 心輪回到第八識、靛藍靈魂、大圓滿、虹光身
第十六章 心輪回到第八識
(一)心輪更深處的深藍空間
(二)兩種不同方向所描述的「生命真相」
(三)禪定
(四)真正回到「生命真相」一定是無形無相
(五)沒有任何生命可以決定你的未來
(六)靈魂呈現「靛藍」頻率
第十七章 大圓滿
(一)第八識「全知」的狀態
(二)肉體需要睡眠的原因
(三)每天練習靜坐,回到「生命本質」
(四)靈魂本有的能力
(五)展現超能力不一定是好事
(六)一切本自具足的「大圓滿」狀態
第十八章 虹光身
(一)空、明光、大樂
(二)如何避免「走火入魔」?
(三)漏盡通、不退轉
(四)唯一的修行方法
(五)悲傷其實是覺醒的開始
(六)虹光身
卷四
第七篇 第八識觀察地球靈魂現況
第十九章 地球集體負面意識能量槽
(一)黑色能量槽
(二)目前約有三十億地球人類被控制
(三)非三次元的黑暗能量裝置槽控制心智並吸收生命能量
(四)負面私欲導致靈魂與黑暗能量簽訂契約
(五)黑色能量槽由黑暗宇宙區來的生命所共同設置
(六)黑暗能量槽控制靈魂的轉世輪迴
(七)地球上的宗教及能力者大部分連結的都是黑暗能量
(八)地球上的光明力量越來越強大
第二十章 黑暗能量控制地球人類靈魂的手段
(一)猶如子宮形狀的黑暗能量控制槽
(二)黑暗能量以宗教之名控制人類的手法
(三)向黑暗能量祈求滿足慾望必須付出代價
(四)如何分辨「黑暗能量」及「光的能量」
(五)地球上已有六成人類不受黑暗能量控制
(六)靈魂本質為「平等」、「自由」及「互相尊重」
(七)地球人類載體之間被刻意調整基因產生巨大差異
(八)如何真正脫離黑暗能量的控制
第二十一章 地球本質水晶能量槽
(一)靠近地心的廣大水晶空間
(二)每一個人都可以連結地球水晶能量
(三)地球水晶能量幫助靈魂回復清醒
(四)光之種子陷入小我慾望的泥沼
(五)不要信仰任何有形有相的更高力量
(六)不要完全相信地球上的各種高頻訊息
(七)地球本質力量高於任何宇宙間的高頻力量
(八)回復靈魂自由,自由離開地球
第八篇 關於「本源」
第二十二章 回歸本源
(一)無極,非陰非陽,非空非有
(二)你從來沒有離開過本源
(三)回到本源狀態,一切如常
(四)放下「肉體認同」及「物質慾望」,你才能夠真正醒來
(五)如何回歸本源?真正的「放下」
第二十三章 本源沒有分別,也無法分別
(一)生命都是平等的,而你是自由的
(二)不需要信仰宗教,也不需要跟隨上師
(三)只要願意放下,每一個人都能夠回歸本源
(四)宇宙是所有生命的共同創造
(五)沒有一個高於本源之上的造物主層面
第二十四章 面對死亡,從「肉體認同」當中醒來
(一)不要害怕醒來,醒來可以在地球玩得更開心
(二)覺醒之後,你的小我不會消失
(三)面對「死亡」的恐懼,剝除「肉體形象」的自我認同
(四)真正的「生命真相」只會是無形、無相、無名
(五)「覺醒」之後,你不會通靈,也不需要登上任何太空母艦
第二十五章 隨時檢視你的起心動念
(一)相對於肉體層面,第八識位於內在非常深處
(二)放下對於「肉體」及「肉體形象」的自我認同
(三)放下「以物質價值評斷個人價值」的無明妄想
(四)開悟或覺醒需要一段必經過程
(五)只要活在肉體當中,就沒有到達終點的一天
【後 記】一個平凡人類的催眠探索之旅
【附錄一】量子催眠法(QHHT)簡介
【附錄二】打開心光
【附錄三】排空
【附錄四】解除靈魂契約儀式
【序言】試想一個沒有宗教的人類世界
【導讀】一份超越宇宙時空的生命真相回歸地圖
卷三
第五篇 靈魂之愛、靈魂之光、靈魂自由
第十三章 靈魂之愛
(一)你的靈魂(第七識)就是「愛」
(二)往外求,找不到原始記憶中的「愛」
(三)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靈魂(第七識)」
(四)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釋放靈魂之「愛」
(五)靈魂光譜
(六)覺醒之後,你才能夠真正愛自己
第十四章 靈魂之光
(一)靈魂之光的結晶
(二)進入肉體之後的兩種基本慾望
(三)「生存」及「愛」基本慾望的失衡
(四)地球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