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礎
1. 挑戰與原則
為何需要「基礎架構即程式碼」?
什麼是「基礎架構即程式碼」?
動態基礎架構的挑戰
「基礎架構即程式碼」的原則
實施方法
抗脆弱性:超越「穩固性」
結論
下一步是什麼?
2. 動態基礎架構平台
動態基礎架構平台是什麼?
動態基礎架構平台的特徵
平台提供之基礎架構資源
動態基礎架構平台的類型
選擇動態基礎架構平台
雲端服務與虛擬化的機械同理心
結論
3. 基礎架構定義工具
為基礎架構即程式碼選擇工具
組態定義檔案
使用基礎架構定義工具
組態註冊表
結論
4. 伺服器組態工具
自動化伺服器管理的目標
用於不同伺服器管理功能的工具
伺服器變更管理模式
容器
結論
5. 通用基礎架構服務
基礎架構服務和工具之考量
團隊之間共享服務
監控:警報、指標和日誌紀錄
服務探索
分散式行程管理
軟體部署
結論
第二篇 模式
6. 配置伺服器之模式
伺服器調配
建立伺服器的模式
引導新伺服器之模式
結論
7.管理伺服器模板之模式
庫存模板:不能由別人來做嗎?
使用模板來配置伺服器
建構伺服器模板的流程
原始映像檔
更新伺服器模板
針對角色建置模板
自動化伺服器模板管理
結論
8. 更新和變更伺服器的模式
伺服器變更管理的模型
通用的模式和實施方法
持續部署的模式與實施方法
不可變伺服器之模式與實施方法
管理組態定義的實施方法
結論
9.定義基礎架構之模式
環境
組織基礎架構
執行定義工具
結論
第三篇 實施方法
10. 基礎架構上的軟體工程實施方法
系統品質
以VCS管理基礎架構
持續整合(CI)
持續交付(CD)
程式碼品質
管理重大的基礎架構變更
結論
11. 測試基礎架構的變更
以敏捷的做法來進行測試
建構測試集:測試金字塔
實作一個平衡的測試集
管理測試程式碼
測試的角色和工作流程
結論
12. 基礎架構的變更管理流水線
變更管理流水線的好處
流水線設計準則
基本流水線設計
使用流水線的實施方法
為更複雜的系統擴展流水線
元件之間依賴關係的處理技術
管理「元件間介面」的實施方法
結論
13. 基礎架構團隊的工作流程
自動化任何變動
使用本地端沙箱
基準程式碼的組織模式
工作流程的效率
結論
14. 動態基礎架構的持續性
服務持續性
零停機變更
資料持續性
災害恢復
安全性
結論
15. 組織化基礎架構即程式碼
演進式架構
衡量效率
組織賦予用戶權力
透過持續變更管理進行治理
結論:永遠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