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迪奇效應》是我所讀過關於創新的書中最好的一本!」
——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創新的兩難》作者
★本書已譯為20種語言,暢銷全球!
★2006年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管理十大好書」
謝文憲/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
溫肇東/東方廣告董事長、創河塾塾長、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Teresa M. Amabile/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Gil Amelio/蘋果與國家半導體前總裁
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Clayton M. Christensen/《創新的兩難》作者
Tom Freston/MTV頻道前總裁暨執行長
James Garvin/美國太空總署科學與探索執行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Gary Moore/思科系統前總裁
Daniel H. Pink/《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約翰森把交會點所發生的新構想層出不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這個名詞源自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架構了一個有利各種活動進行的平台,促成創意勃發的現象。他在這本令人神往的書裡,說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我們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約翰森認為,有三種動力——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能力的躍進——使我們所能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
法蘭斯‧約翰森Frans Johansson 約翰森是梅迪奇集團(The Medici Group)創辦人暨執行長,擔任全球大型企業(包括「財星百大企業」中的三十家)高階主管、新創公司、創投公司、政府單位與多所大學的顧問。他也是《梅迪奇效應》與《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兩書的作者,其中《梅迪奇效應》已譯為二十種語言,暢銷全球。 在瑞典長大,父親是瑞典人,母親是印第安血統的非裔美籍人士,約翰森本身就是不同文化的「異場域碰撞」(intersection)結晶。他在布朗大學取得環境科學學士學位,並獲哈佛大學企管碩士學位。
【推薦序】世界越緊密,梅迪奇效應越重要
德瑞莎.艾瑪波(Teresa M. Amabile)/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二○○一年春季的某一天,我坐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辦公桌後,抬頭看到法蘭斯.約翰森(Frans Johansson)站在門口,他是我兩年前開創造力課程時的得意門生。我很高興看到他,因為他離開哈佛商學院,努力推動他夢想中的軟體新創事業時──離完成管理碩士學程只差一學期──我以為他永遠不會回頭了,但是現在他回來了,還再度註冊,希望拿到學位。瘦長的約翰森臉上掛著註冊商標式的熱情笑容,在椅子上坐下來,提出一個常見的要求,問我可否擔任他一項獨立研究計畫的顧問?我以為,他的計畫像大部分學生一樣,跟制訂另一個新創企業的事業計畫有關,但是我錯了,他的提案是我經驗中絕無僅有的提議。他的構想是寫一本跟創造力有關的書,這個構想他一直揮之不去,讓他覺得必須採取行動。我寫過好幾本跟創造力有關的書,因此我在他涉入新領域時,能否在專業知識上助他一臂之力?我好奇之餘,請他說明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