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1 項符合

自然的奇妙網路

的圖書
自然的奇妙網路 自然的奇妙網路

作者: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11-29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自然的奇妙網路

內容簡介

 「自然是座大鐘,天地萬物都是其中的小齒輪,相互依存、循環不息。」
──德國森林看守人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在數位時代的快速更迭中,重拾人與自然的珍貴連結

★《樹的祕密生命》渥雷本自然三部曲壓軸鉅作
☆長踞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銷售冠軍超過 50 週
★全球銷售逾 1,000,000 冊,征服 40 國語系書迷
☆當代最多人閱讀的德國作家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 專文推薦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阿潑│文字工作者、張東君│科普作家、番紅花│作家、楊茂秀│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感動推薦


你知道當陽光灑落樹冠,針葉樹便會散發造雲降雨的香氣嗎?
你知道當我們轉開水龍頭,微生物便展開了一場從地下水到咖啡杯的冒險嗎?


在生活周遭,類似的循環無所不在,只要品味書中十七篇故事,傾聽宇宙萬物的聲音,便能明白自然的循環機制有多奧妙無窮。

繼《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傾訴萬物皆有情後,《自然的奇妙網路》是渥雷本對自身理念的總闡述,也是渥雷本自然三部曲的壓軸鉅作。

熱情洋溢的森林看守人渥雷本這次要讓我們睜大眼睛瞧瞧,在自然這座精巧的大鐘裡,植物、動物與環境的互動到底有多迷人:狼群改變了河流的流向,還解救了美國黃石公園?攸游水中的鮭魚,要如何介入森林的齒輪傳動世界?身處地底王國的蚯蚓,不但能操縱野豬的胃,還能呼風喚雨?闊葉樹能讓地球旋轉得快一些,而白晝也因此短一點?

渥雷本除具備專業生態知識、長年的自然觀察經驗,亦深富人文底蘊,書中不乏對人類行為的深刻思索,推敲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如何影響自然界中的每一個生命。

渥雷本用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為我們的肉眼和心靈都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並重新建立起我們與自然的珍貴連結。

----------------------------------------------------------------------------
★各界讚譽
「綜觀全書,渥雷本的解說從不至於因為擬人化的筆法而犧牲其中的知識含金量,反而透過他的妙筆,讓生態保育的門更敞開了一點,歡迎更多『一般人』入門一窺大自然的堂奧。」──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渥雷本在森林裡穿梭久了,但他也沒把人類忘掉,不僅是人類對森林的所作所為而已,他也關心森林對人類的各種意義,是位充滿人文關懷的科普作家。來透過這本生態好書認識一下自然的奇妙網路吧。」──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渥雷本說出了幾乎是每個德國人心中的走入自然之夢,也因此他的每一本著作都盤踞德國暢銷書排行榜……現在提及森林,幾乎不能不聯想起他的名字。」──蔡慶樺|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

「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鏡週刊》(Spiegel)

「彼得‧渥雷本絕對是德國當代最成功的非文學類作家!」──《畫報》(Bild)

「觀看世界的嶄新視角,絕妙無窮。」──德國電視週刊《Funk Uhr》

「在說明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之後,渥雷本用他的新書重新建立起我們和自然的連結,用生態學和生物學的語言和願景勾勒出數位時代的浪漫情懷。」──《世界報》(Die Welt)

「渥雷本拓展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彼得‧渥雷本成功的祕訣在於,他的書從來不曾傷害任何人,只是真切地傳達人類與自然的親密感覺。在新書中,他不只解釋了森林的奧祕,還告訴我們要如何減緩全球暖化,也思考了人類的未來。」──德意志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

「渥雷本關心的不僅是某種動植物的保育,而是整個自然的網路。」──《時代週報》(Die Zeit)

「彼得‧渥雷本是當代最多人閱讀的德國作家,他先向人們闡釋了樹木,接著是動物,這次是整個自然界……擬人化的表述方式,讓大眾關注這個議題。」──《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渥雷本用發人深省的文筆來解釋自然的循環法則,讓讀者用全新的視角來觀看世界。」──德國《動物之心》雜誌(Ein Herz für Tiere)

「森林看守人再次用他的淵博自然知識震撼我們。」──德國女性時尚雜誌《Bella》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一九六四年生於德國波昂,從小就對大自然心生嚮往,六歲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從內卡河邊羅騰堡(Rottenburg am Neckar)應用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在萊茵法爾茲邦(Rheinland-Pfalz)森林管理局歷經了長達二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之後調任到夢想中的工作轄區:埃佛區(Eifel)胡默爾鎮(Hümmel)旁的原始森林區。

渥雷本很快就確認自己生態保育的理念,和當局掠奪森林的政策不合,遂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協助當地居民向邦政府陳情十五年後,終於成功將此區劃為原始森林保護區,用馬匹取代機器、用山毛櫸樹取代景觀樹木、完全摒棄化學藥劑、禁止所有的砍伐,並將此區轉化為樹葬森林,確保森林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不會再受到任何侵擾。

保育森林之際,渥雷本也希望將全新的荒野印象毫無距離地呈現在城市居民眼前,從而開始寫作生涯,如今著作已達十餘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和《自然的奇妙網路》自然三部曲(皆由商周出版),在世界各國皆創下佳績,成功將生態保護的理想推廣至全世界。

二○一六年底,渥雷本成立了森林學院(Wohllebens Waldakademie),提供生存訓練、修築山屋、探訪四季森林、生態教育等新型態的森林導覽,並開設相關的講座、研討會與培訓課程,希望讓人們更了解森林的生態,也期許有更多人願意和他一起踏上保育之路,如今他的名言是:「與樹木一起工作不只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生活!」

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歡迎光臨森林祕境》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譯有渥雷本自然三部曲與《歡迎光臨森林祕境》(皆由商周出版)。

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歡迎光臨森林祕境》

 

目錄

【專文推薦】
不一樣的自然守護者/黃宗慧
大自然的祕密社交網路/黃貞祥
沒有任何一棵樹無關緊要/蔡慶樺

前言

幫了樹木一把的狼

狼的重返,改變了河流的流向,更解救了美國黃石公園?

游走林間的鮭魚
攸游水中的魚,要如何介入森林的齒輪傳動世界?

咖啡杯裡的動物
從地下水到咖啡杯,便是一場微生物的大冒險。

不對味的樹
我們以為狍鹿是森林動物,但牠其實並不喜歡森林?

螞蟻雄兵──祕密統治者
螞蟻不只是愛花的園丁,更是守護森林健康的警察?

凶惡的樹皮甲蟲?
樹皮甲蟲究竟是森林的掘墓者,還是新樹木世代的助產士?

死亡的盛宴
聽到熊老大咬碎骨頭的信號,死亡的盛宴便在森林裡拉開序幕。

亮起燈來!
昆蟲王國裡的燈,會為愛情點亮,有時也會為了殘酷無情的死亡。

橫遭波及的伊比利火腿
面對冬季裡快凍僵的鳥兒,我們真的應該袖手旁觀嗎?

操縱野豬的蚯蚓
身處地底王國的蚯蚓,不但能操縱野豬的胃,還能呼風喚雨?

童話、傳說與物種多樣性
闊葉樹能讓地球旋轉得快一些,而白晝也因此短一點?

森林與氣候
樹木不僅能被動忍受氣溫波動,更有辦法主動改變天氣。

熱到最高點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自然與人
究竟何謂「自然」,人類文明也包括在內嗎?

白種人來自何方?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這許多聰明才智,對個人生活品質真的是必要的嗎?

那座古老的大鐘
只要我們對森林放手,鐘聲便永不停息。

科學用語
這些與我們共享地球的生命以及其祕密,無不令人滿心歡喜。

謝辭
註釋
專有名詞對照表
 

 【專文推薦】 不一樣的自然守護者|黃宗慧(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假如我們所有的人,都可以減低一點自己的欲望與需求,與我們共存的其他生命,就會有足夠的容身之地。」德國知名生態保育作家彼得.渥雷本在《自然的奇妙網路》中的這一段話,其實道出了他的一系列作品想對讀者們傳達的道理;雖然這也是所有關懷自然生態的人念茲在茲想推廣的理念,但渥雷本作為一個不一樣的自然守護者,自有他撼動讀者卻不說教的祕訣。

訣竅之一,就是他獨特的「說故事」魅力。例如在說明螞蟻與蚜蟲之間並非美好的共生關係時,他形容蚜蟲是螞蟻「放養的牲口」,一旦想遷移到樹液更豐富的地區,不想再提供螞蟻甜滋滋的排泄物、充當牠們的「乳牛」,螞蟻就會露出「獄卒」本性,癱瘓蚜蟲的行動,以便繼續把牲口以超高密度放養在原本的樹上,鞏固「糖業經營」的霸業。隨著他戲劇性十足的敘述,讀者也彷彿可以在腦中建構出一幅幅螞蟻與蚜蟲互動的畫面。

與此同時,渥雷本也等於反過頭來挑戰了傳統自然保育觀或科學中心主義對擬人化的偏見。他質疑「一種不帶情緒的語言,到底是否符合人性」:「難道我們只准這樣描寫自然──以生物化學式來呈現所有的過程,同時盡可能地解析所有細節,以讓人產生這樣的印象,動、植物都是全自動且基因已程式化的生物機器?」他以整本書來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那就是,儘管在某些人眼中,他的語言是「太情緒化」的、甚至「在科學上是不正確的」,但他相信自己的表達方式,更能展現自然的精彩與豐富度。 

而渥雷本另一個引人入勝的祕訣,是有本事讓讀者隨著他時而展開推理,時而進行思辨,從而看見生態議題所牽涉的多種面向。「松鼠真的能預知哪個冬天是否特別難捱嗎?」「扁蝨特別鍾情金雀花嗎?」「現代人已經停止演化了嗎?」不管是這些自然界的「傳說」,還是「對冬季裡快凍僵的鳥兒應該出手相助嗎?」這樣的倫理問題,都在渥雷本的「守備範圍」內。雖然他的觀點未必都符合主流的生態保育觀,但深入淺出的清晰說明,仍能讓不同立場的人受到啟發。

就以「冬天是否應該餵鳥?」這一題舉例來說,在昆蟲蟄伏而果實種子也埋藏於深雪之下的冬天,如果看到花園裡坐著一隻拚命把自己的羽毛抖得更蓬鬆以禦寒的小「毛球」,到底該伸出援手,還是避免干預自然?渥雷本並不立刻回答,而是訴說起身為林務員的自己何以十幾年來都堅持不能「插手干預」,又何以改變了立場。

科學觀察告訴他,餵食確實造成干預;例如愛鳥的英國人就已使得原本在秋天會遷移到西班牙的黑頭鶯不願再繼續往南飛,想停留在伙食更豐盛的英國,而改變了路線的牠們,為了要適應放置飼料的鳥屋旁的生活,外型和基因也開始改變:「新嘴形讓牠們更容易吃得到種子與脂肪,新翅膀則不再有利於長途飛行,而是方便牠們在花園裡短距飛行時的必要迴轉。又因為這群黑頭鶯,與其他同類幾乎很少再交配,於是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鳥種」。冬季餵食行為竟造成新鳥種產生,這豈不是「對自然的嚴重干預」?但渥雷本接著問,「我們非得從負面角度來評價這件事嗎?當有新物種形成了,首先不該更是件喜事嗎?」渥雷本並不否認,若新物種與原物種混合,使得「往後世人所見只有雜交種」,就基因組成上來說,確實是一種損失,然而在比較餵食的正面與負面效應之後,他還是改變了自己十年前的立場,插手干預了。

讓他改變的關鍵,是對同理心的肯定。雖然「照顧不當、錯愛致死」的例子絕對存在,但他顯然相信,如果有正確的相關知識,對動物伸出援手並不是那麼糟、只能從干預自然的角度來理解的一件事,因為同理心也是「推動環境保護最強大的力量之一,其影響及作用可以勝過所有的法令規章。」

這樣的觀點,和他稍後談到自然保護區時,建議「讓大自然當家作主」的主張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渥雷本只是對於不同情況、不同規模的干預,做出不同的分析與評價。他不反對以特別的手段來幫助單一物種,例如紅鳶,或是因人類活動而在全球都面臨滅絕危機的物種。但對於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在養護與發展的名義下,以割草機、電鋸與大型重機所做的「拯救本土森林樹種」的干預,他則抱持質疑的態度,因為這有可能是在不了解自然這座大鐘到底哪裡壞了的情況下所貿然進行的修理,更不用說為了規避人類行為在森林火災中應負的責任而歌頌起「林火創造物種多樣化」、甚至焚林來幫藍莓灌木取得它生長所需空間等做法。這些一般不被看見、以保育為名進行的干預,顯然是渥雷本更在意、也更希望讀者跟著一起在意的問題。

綜觀全書,渥雷本的解說從不至於因為擬人化的筆法而犧牲其中的知識含金量,反而透過他的妙筆,讓生態保育的門更敞開了一點,歡迎更多「一般人」入門一窺大自然的堂奧。順著他的文字線索,就算讀者無法就此完全通透大自然複雜的網路所內蘊的祕密,但一定可以看到,理解自然的入口在哪裡。

【專文推薦】大自然的祕密社交網路|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和好友絕交、和情人分手,除了內心的哀傷和五味雜陳,最難受的打擊之一是,對社交網路過去很重要的一部分,要做出慘痛的戒斷,導致生活一時之間彷彿都要分崩離析。在這個網路時代,影響所及甚至能跨國跨文化。

在大自然中,生物物種的整個社交網路(不僅是共生,還可以是寄生和食用或被食用的關係)中,一個關鍵物種的離去,兩個共生物種其中一方有難,並不只是它們彼此之間的私密生活不再了,牽一髮動全身的還有各種微妙的平衡,所有的歌舞昇平或是勾心鬥角,也都可能要被翻天覆地地攪亂。在這個全球生態互聯幾十億年的影響所及甚至能跨洋跨洲。

構成整個大自然的生態之網的,有好些真菌、植物和動物,其中多半既不可愛又不起眼。情人眼裡出西施,再低調悶騷的物種,也都還是有其社交網路。

最可恨的小人,是那種挑撥離間的,害一群好友反目,甚至讓情人或好友變成陌生人。在大自然中,我們人類常常就是這種小人,搬弄各種物種間的是非,還自以為是人定勝天的萬物之靈。先不提直接的巧取豪奪吧,我們常莫名其妙地去「整治」大自然,十足是厚顏無恥的雞婆,不信到臺灣各處的野溪瞧瞧吧。

德國森林看守人彼得•渥雷本在這本書中,用他長達幾十年的學養和觀察,帶我們見識到狼幫了黃石公園的樹一把、森林甚至幫助了海中的鮭魚、蚯蚓能操作野豬、樹木之間以化學物質溝通、灰鶴傷及西班牙的火腿產業,甚至連落葉樹木都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還有針葉林能夠製造雨水等等。

渥雷本是位堅守理念的森林看守人、明察秋毫的觀察家、情感豐沛的文學家、知識淵博的科學家、文筆優美的自然作家,他為我們翻譯出大自然深藏不露的各種有趣互動關係。同時他也介紹了好友《狼的智慧:黃石公園的野狼觀察手記》(Die Weisheit der Wölfe)作者艾莉.拉丁格(Elli H. Radinger)的工作。

渥雷本寫了幾本好書,包括《樹的祕密生命》、《動物的內心生活》、《歡迎光臨森林祕境》等等,在德國和臺灣都非常暢銷。不過渥雷本不是位單純想要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作家而已,他是位極有主張和立場鮮明的自然作家,他在這些書中都提出了森林保育的困境,不僅為了理念而辭去公務身分,他自己也多次面對內心的倫理掙扎,為他在林中穿梭的舉止和動物的餵食辯護;另外他把動植物擬人化的寫法,也受到德國學院派作家的批評,指責他的書中充滿了主觀的臆測。

渥雷本在這本書中,也還是展現出他是位博學多聞的科學家,他更客觀並且用不失活潑生動的文筆為我們解說一個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生態奇觀;另外,文情並茂的寫作方式,雖然讓他把一些動植物給擬人化了,不過難道不就是因為了情感,這些身外之物才對人類有了意義嗎?如果這些動植物對一般大眾而言並不具任何意義,那為何有些人就不能為自己有生之年的短暫享受,而犠牲掉無意義的野生動植物呢?

在城市住久了,我們人類常常忘記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管是作為惡的部分也好、善的部分也好。渥雷本在森林裡穿梭久了,但他也沒把人類忘掉,不僅是人類對森林的所作所為而已,他也關心森林對人類的各種意義,是位充滿人文關懷的科普作家。來透過這本生態好書認識一下自然的奇妙網路吧。

【專文推薦】沒有任何一棵樹無關緊要|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


這是一本迷戀自然之書。或者說,本書相信自然的力量,擔憂這個時代人類侵害了自然,迫使人類之外的各種動物植物陷入生存危機。然而作者也相信,只要相信自然,自然本身便具有治癒這個世界的力量。

我可以理解那樣的夢想,那是德國人對自然的迷戀,作者渥雷本說出了幾乎是每個德國人心中的走入自然之夢,也因此他的每一本著作都盤踞德國暢銷書排行榜。渥雷本原是德國林務管理的公務員,致力推動生態林業多年後,二○○七年開始出版生態有關書籍,二○一七年成立渥雷本森林學院(Wohllebens Waldakademie),推動森林生態旅遊及教育訓練等,現在提及森林,幾乎不能不聯想起他的名字。

讀其書,我總是想起自身的經歷。那是二○○五年,我在德國波鴻大學讀書,波鴻有悠久工業傳統,並非一個以自然著稱的城市,但已經比亞洲大部分大城市保存的自然還多。當時我的宿舍,門一推開便走入廣闊的森林,門口也偶有小動物來訪。在那裡讀書時,我常遇見附近森林小學(Waldschule)的師生,以及森林裡漫步的人們,與我一同穿越森林。住了一陣子後,指導教授問我感想,我說,現在越來越能夠體會,為什麼康德、海德格、阿多諾等那麼多德國哲學家們把自然放在那麼崇高的地位。讀這本書,也使我進入了一座森林,彷彿聽見當時我踩在林中落葉沙沙作響的腳步聲──尤其是渥雷本也寫道,他宿舍後方,便是森林。

在二○一八年十月號的《哲學雜誌》(Philosophie Magazin)專刊中,作家朵恩(Thea Dorn)說,對於自然的熱愛絕對是定義德國人特質的重要指標。在英美世界裡存在著自然(nature)與文化(culture)的對立概念,可是在德國人的思考裡,自然與文化(或者文明)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生的概念。不管如何現代化,文化(Kultur)最原初的意義仍存在其拉丁文原型中:cultura,也就是養殖培育,是農業勞動。在英美或法國看待文明的方式裡,文明存在於「自然」被科技或者社會契約超克(überwinden)之時,然而對德國人來說,文明不可能捨棄自然,人類始終要在自然中勞動。

甚至,朵恩指出這種對自然的迷戀,在日耳曼人被基督教化前,已經存在他們古老的日耳曼「異教」信仰中:每一顆樹中都棲居著一個神。即使在五百年前,馬丁路德已經擔憂德國森林有消失的危機(那根本未工業化的五百年前!)。而德國人到今日,看到一棵樹被砍伐,心中仍會有極強烈不安,朵恩認為,那正是因為深藏在文化血液裡的「自然之神的日耳曼異教思想」糾纏著,否則根本無法解釋為什麼德國人對自然之憂慮程度,遠非任何其他西方社會可比擬。

這個視角,讓我們可以想像,為什麼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歌與哲學那麼嚮往自然的力量,也讓讀者可以理解,渥雷本在本書中的憂心忡忡,除了是林業生態的知識層次的觀察外,也是日耳曼民族的文化與自我認同特質。而這也解釋了其作品在德國書市暢銷之因。

本書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正是探問自然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究竟為何。渥雷本觀察到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介入生態系統,破壞了自然的祕密網路,也危及森林的健康發展。他主張,人類應知道這樣的自然網路如何精妙運作,而只要我們減少人為干預,便有機會讓這個生態系統再自我修復。作為一個森林看守人,他的立場並不意外,可是,人們是否聽得進去呢?

人們勢必得聽,因為森林的存續,不只攸關自然,依本書之思路也攸關人類的存續。一個例子說明這種重要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於二○一七年在波昂召開締約方大會時,德國漢巴赫森林(Hambacher Forst)的佔領者在現場舉布條遊行,因為能源公司為了採煤,擬砍伐這片一萬兩千年的原始林,引來憂心的環保人士多年來佔領森林,以肉身對抗伐樹機器。目前,這場能源發展與自然保育的爭鬥仍在進行中,敏斯特高等行政法院於二○一八年十月五日宣判暫停能源公司伐林許可,因為無法證明一旦停止砍伐,無法採煤,該區的能源供給便會不足。判決隔天,約有五萬人來到了漢巴赫森林遊行,展現了他們留下這片森林的意志。

越來越多的鄰近居民,甚至遠道而來者加入護林的陣營,也去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場抗議,希望喚起國際社會重視,因為他們也相信,這個精細的自然網路可以改善氣候變遷問題,此外,也因為那幾千年的對於森林虔誠信仰的文化基因呼喚著這個民族。

護林者高舉的海報上寫著「沒有任何一棵樹無關緊要」(Kein Baum ist egal)。是的,在氣候變遷的生死存亡之戰裡,在這個自然的奇妙網路裡,每一棵樹都重要。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5736
  • 叢書系列: 科學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320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品格教育繪本 情緒教育:精選繪本套書 (18冊入)
作者:喬尼.蘭伯特、納迪亞.希琳
出版社:東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22
66折: $ 395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如何做一本書:書中的每個小地方都有存在的用意,了解書的架構,重新認識一本書
作者:丹尼斯.唐肯、亞當.史密斯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6-30
66折: $ 33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K線聖經:40年股市實戰、完整分析51種圖表、抓出15個轉機徵兆,你比市場更早看出買賣行情
作者:岩本秀雄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1-02
66折: $ 23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完全指南 地球編年史全系列(八冊)
作者:撒迦利亞.西琴
出版社:新星球出版
出版日期:2021-08-02
66折: $ 253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作者:韓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10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少年來了【新裝紀念版】
作者:韓江 (한강)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19
$ 30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尋找安全的家︰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
作者:蔡榮根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33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老伯伯老婆婆搬石頭(中英版)
作者:陽小星、陽朵那
出版社:滾石移動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2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一念心 改寫神的劇本《隨書附贈「姻緣、旺財、平安三金牌」》
作者:黃子芸
出版社: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8
$ 28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