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湖北江陵張家山〔二四七號墓〕出土的漢初竹簡構形為研究軸心,兼論簡文〈二年律令〉所見《說文》未收字。全書研究主要涵蓋五大內容:一、秦簡牘和《張家山漢簡》構形比較;二、《張家山漢簡》偏旁或部件混同現象的歸納和溯源;三、《張家山漢簡》形近易混字例的歷時性追溯,並分析區別特徵;四、從內部字形的共時比較和外部字形的歷時比較這二個面向,分別進行其他構形現象的相關探討;五、《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說文》未收字釋例,梳理其中的異構、分化、類化、訛誤等文字現象,並分析其價值。
作者簡介:
李綉玲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逢甲大學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曾任中國文字學會秘書長、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撰稿委員、僑委會中華函授學校專案「遠距華語文師資線上培訓課程」教師,曾獲教育部一○六年度友善校園獎優秀導師。研究專長為文字學、漢字構形、傳抄古文。著有《《說文段注》假借字研究》(碩士論文)、《《古文四聲韻》古文探賾》(博士論文)及〈從隸變看部首記號化現象〉、〈《隸韻》收錄之兩漢「隸古定」文字摭釋〉、〈張家山漢簡所見《說文》重文舉隅探析〉等二十餘篇論文。
目錄
自序 1
凡例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11
第三 節 研究內容 13
第二章 秦簡牘和《張家山漢簡》文字構形比較析論──以秦簡牘「簡化」、「繁化」及「異化」現象的字例為考察中心 17
第一節 構形具相同性 19
第二節 構形具 差異性 41
第三節 結語 54
第三章 《張家山漢簡 》偏旁或部件的混同現象溯源 59
第一節 混同現象舉隅分析 60
第二節 混同現象溯源總表 73
第三節 結語 85
第四章 《張家山漢簡》形近易混字例考源辨析 89
第一節 「大」、「六」 89
第二節 「手」、「牛」 96
第三節 「夫」、「失」 100
第四節 「史」、「夬」 105
第五節 結語 109
第五章 《張家山漢簡》 其他構形現象相關探討 113
第一節 簡省 113
第二節 增繁 125
第三節 替換 126
第四節 訛混 130
第五節 移位 133
第六節 類化136
第七節 形體多變之偏旁145
第八節 不同於秦簡讀之構形 158
第九節 保有篆意之構形 162
第十節 保有古意之構形 166
第六章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說文》未收字研究 173
第一節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說文》未收字釋例 176
第二節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說文》未收字反映之文字現象 205
第三節 結語 209
第七章 結論 213
參考書目及簡稱 219
附錄 :
附錄一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字形表 231
附錄二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誇張延長之筆畫 373
附錄三 字形表 〔筆畫檢索 〕 387
自序 1
凡例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11
第三 節 研究內容 13
第二章 秦簡牘和《張家山漢簡》文字構形比較析論──以秦簡牘「簡化」、「繁化」及「異化」現象的字例為考察中心 17
第一節 構形具相同性 19
第二節 構形具 差異性 41
第三節 結語 54
第三章 《張家山漢簡 》偏旁或部件的混同現象溯源 59
第一節 混同現象舉隅分析 60
第二節 混同現象溯源總表 73
第三節 結語 85
第四章 《張家山漢簡》形近易混字例考源辨析 89
第一節 「大」、「六」 89
第二節 「手」、「牛」 96
第三節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