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於偏重「修辭技巧論」的狹義修辭研究,廣義修辭學涵蓋修辭技巧/修辭詩學/修辭哲學「三個層面」;區別於偏重「表達中心論」的狹義修辭研究,廣義修辭學同時關注「修辭表達—修辭接受」互動過程;區別於「純語言學」的狹義修辭研究和巴赫金倡導的「超語言學」修辭研究,廣義修辭學在「純語言學」和「超語言學」之間尋找平衡點。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探討修辭認知信息加工的另一種路徑;中篇呈現修辭批評解釋世界的另一個維度;下篇論述修辭學科發展的另一種思路。附錄與正文合成互文性閱讀空間,或許有助於更完整地呈現廣義修辭學的理論視野和學術面貌。
作者簡介:
譚學純
文科二級教授、福建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修辭學大視野」學術專欄(《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特邀主持人。中國修辭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研究領域:修辭學、文學語言學、文藝美學等。倡導並踐行打通學科界限、融入學科大生態的廣義修辭學研究。獨著、合著廣義修辭學系列論著《廣義修辭學演講錄》《問題驅動的廣義修辭論》《文學和語言:廣義修辭學的學術空間》《廣義修辭學研究:理論視野和學術面貌》《廣義修辭學》及《接受修辭學》《修辭:審美與文化》《人與人的對話》《修辭研究:走出技巧論》《修辭認知和語用環境》《小說語言美學》等,主編《修辭學大視野》《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藝術符號詞典》,發表論文二百餘篇。作者作為中國修辭學界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推動學科建設的理論主張、構建「廣義修辭學研究範式」及相關學術實踐,受到學術界廣泛的關注。曾獲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六項。另獲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目錄
目次
第四輯總序 1
目次 1
譚序 1
本書主要觀點 1
上篇 修辭認知:信息加工的另一種路徑
壹 人是語言的動物,更是修辭的動物 3
貳 中國古代時空秩序的修辭建構及認知理據 13
參 仿擬和戲擬:形式、意義、認知 27
肆 「~~入侵」:修辭認知和術語創新 45
伍 亞義位和空義位:語用環境中的語義變異及認知選擇動因 57
陸 《名作細讀》:關鍵詞語義及認知博弈 75
中篇 修辭批評:解釋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柒 百年回眸:一句詩學口號的修辭學批評 93
捌 一個微型文本的修辭學批評 119
玖 修辭幻象:一個修辭哲學概念及一組跨學科相關術語辨 163
拾 釋「日」:審美想像和修辭幻象 179
拾壹 〈減去十歲〉:語言驅動的非組織傳播 193
拾貳 《紅高粱》:戰爭修辭的另類書寫 203
拾參 余光中〈鄉愁〉的廣義修辭學闡釋 223
拾肆 鄉土情結:主題話語和文化行為 233
拾伍 我所理解的「集體話語」和「個人話語」 249
下篇 修辭學科發展:走出困局的另一種思路
拾陸 修辭學研究突圍:從傾斜的學科平臺到共享學術空間 261
拾柒 融入大生態:中國修辭學研究突圍十年回顧與反思 285
拾捌 融入大生態:問題驅動的中國修辭學科觀察及發展思路 313
拾玖 修辭觀:話語權和學術操作 331
貳拾 廣義修辭學三層面:主體間關係及學術概念問題 339
附錄
壹 作者修辭學著作簡介(1992-) 359
貳 《廣義修辭學》出版以來作者相關論文篇目(2001-) 363
參 學術界對本書作者成果的學術評價摘要 371
目次
第四輯總序 1
目次 1
譚序 1
本書主要觀點 1
上篇 修辭認知:信息加工的另一種路徑
壹 人是語言的動物,更是修辭的動物 3
貳 中國古代時空秩序的修辭建構及認知理據 13
參 仿擬和戲擬:形式、意義、認知 27
肆 「~~入侵」:修辭認知和術語創新 45
伍 亞義位和空義位:語用環境中的語義變異及認知選擇動因 57
陸 《名作細讀》:關鍵詞語義及認知博弈 75
中篇 修辭批評:解釋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柒 百年回眸:一句詩學口號的修辭學批評 93
捌 一個微型文本的修辭學批評 119
玖 修辭幻象:一個修辭哲學概念及一組跨學科相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