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背景概述 5
第一節 同墓出土書跡概述 7
一 出土概況簡述 7
二 同墓出土簡帛書簡述 15
第二節 年代相近秦漢簡牘簡述 29
一 睡虎地秦簡 30
二 里耶秦簡 38
三 周家臺秦簡 40
四 天水放馬灘秦簡 45
五 龍崗秦簡 46
六 岳麓書院所藏秦簡 48
七 張家山漢簡 51
第三節 秦金石銘文簡述 56
一 刻石 57
二 權量銘 59
第三章 書法風格比較 65
第一節 內容與形制 65
一 〈五十二病方合卷〉 65
二 〈卻穀食氣合卷〉 72
三 〈養生方〉(圖3-1-11) 78
四 〈雜療方〉(圖3-1-13、3-1-14) 81
五 〈胎產書〉(圖3-1-15) 81
第二節 書法風格剖析 86
一 〈五十二病方合卷〉 86
二 〈卻穀食氣合卷〉 96
三 〈養生方〉 100
四 〈雜療方〉 105
五 〈胎產書〉 110
第三節 書手的判別 113
一 〈五十二病方〉與卷末補書之比較 113
二 〈卻穀食氣〉與〈陰陽十一脈灸經〉乙本之比較 117
三 〈五十二病方〉與〈養生方〉之比較 123
四 〈雜療方〉第一至五十三行與第五十四至七十九行之比較 139
第四章 形體特色淺探 159
第一節 形體的辨異 159
一 甘與曰 159
二 白與日 160
三 入與人 162
四 北與化 163
五 弓與乃 164
六 肉與月 166
七 牛與手、毛 167
八 牙與耳、瓦 168
九 先與无、失 170
十 舂與秦、泰、奏、奉、春 171
第二節 形體的變異 173
一 奚 174
二 山 174
三 尋 175
四 布 175
五 怒 176
六 沃 177
七 雜 177
八 流 178
九 臂 178
十 兼 178
十一 旨 179
十二 洒 181
十三 陰 182
十四 羽 183
第三節 假借與通假 183
一 寒與塞 184
二 壺與壹 185
三 厀 186
四 脈 186
五 產 187
六 帣 187
七 乳與亂 188
八 殳與攴 189
九 暴 190
第四節 與《說文》篆文的差異 190
一 試 191
二 數 193
三 雨 195
四 食 195
五 筋 197
六 內 198
七 病 199
八 兩 200
九 浸 200
十 毒 201
十一 曷 201
十二 雚 202
十三 薄 203
十四 隋 204
十五 新 204
第五章 書法藝術特質淺析 205
第一節 醫書卷文字的書寫特質 205
一 醫書卷篆、隸書的書寫特質 207
二 書寫筆勢對形體演變的影響 215
第二節 載體對用筆及章法的影響 244
一 載體對用筆的影響 246
二 載體對章法的影響 254
第三節 醫書卷書法藝術賞讀 274
一 同字異形 274
二 穿插避就 284
三 動線靈活 287
第六章 結論 289
第一節 研究後的幾點認識 289
一 秦漢之際通用文字的書法實相 289
二 書寫筆勢是形體演變的主要因素 290
三 字體演變無法明顯切割 290
四 形體演變脈絡的銜接 291
五 瞭解秦漢之際的書寫格式 291
六 更瞭解《說文》篆文 292
第二節 對書法創作的啟發 292
一 重新認識篆、隸書 292
二 汲古出新 293
參考書目 295
一 一般書籍 295
二 書法史 296
三 書法理論 296
四 一般論文 297
五 書法論文 299
六 學位論文 302
七 圖錄 302
八 工具書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