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自序 瘋狂地寫書的理由 一
緒論 臺灣文學出版的特徵及其走向 一
第一章 日據時期的臺灣文學出版 七
第一節 在〈臺灣出版法則〉宰制下 七
第二節 被查禁的臺灣新文學出版物 一○
第三節 書店兼做出版的不多 一二
第四節 主要的中文出版機構 一四
第二章 光復初期的臺灣文學出版 二一
第一節 重建文化與國族認同 二一
第二節 東方出版社的創立 二三
第三節 胡志明:亞細亞的孤兒 二五
第四節 魯迅在臺灣 二七
第三章 五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 三五
第一節 出版法修正案風波 三五
第二節 文學類書籍受歡迎 三七
第三節 官辦出版社 四一
第四節 官員下海辦出版社 四四
第五節 文星集團的興亡 四七
第六節 重慶南路的光點 五一
第七節 南部出版重鎮 五三
第八節 出版《旋風》的書局 五七
第九節 「團辦」的出版公司 五九
第四章 六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 六三
第一節 閱讀的年代 六三
第二節 古味盎然的牯嶺街 六九
第三節 於梨華引發留學生文學熱 七一
第四節 作家辦的出版社(一) 七三
第五節 作家辦的出版社(二) 七六
第六節 作家辦的出版社(三) 七九
第七節 「臺灣的王雲五」 八一
第八節 不曾衰敗的出版王國 八三
第九節 以「純文學」的名義 八六
第五章 七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 九三
第一節 繼續飄揚文藝風 九三
第二節 戰後第一代出版家的崛起 一○○
第三節 「文學大系」的問世 一○二
第四節 盜版大陸書的各種奇招 一○五
第五節 「孿生公司」 一○九
第六節 軍辦的出版公司 一一一
第七節 香飄七里的出版社 一一三
第八節 兩大報系所屬的出版機構 一一五
第九節 他是「小巨人」 一一八
第十節 討胡戰役 一二一
第十一節 「智燕」:新文學史料庫 一二三
第十二節 營造「爾雅」花園 一二七
第十三節 樹立典範的書店 一三○
第十四節 成為「五小」的龍頭 一三二
第六章 八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 一三九
第一節 充滿競爭的圖書市場 一三九
第二節 大套書戰國時代的興起 一四三
第三節 暢銷書排行榜 一四六
第四節 發起「文化登陸」運動 一五一
第五節 版稅車版稅屋的出現 一五四
第六節 原住民文學出版的曉星 一五八
第七節 《無花果》成了廢花果 一六○
第八節 《蔣經國傳》作者魂歸江南 一六二
第九節 澆滅龍應台的「野火」 一六四
第十節 黨外與本土出版的勃興 一六六
第十一節 「聯合」各派的文學出版社 一六九
第十二節 臺北市文化地標的出現 一七○
第十三節 大陸作品大舉搶攤臺灣 一七四
第十四節 亂象叢生的出版生態 一七六
第七章 九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一) 一八三
第一節 通過著作權法修正案 一八三
第二節 「六一二」大限的來臨 一八五
第三節 召開兩岸三地出版研討會 一八八
第四節 臺港陸合作出版的經驗 一九○
第五節 閩臺合作出版座談會召開 一九三
第六節 〈出版法〉正式廢止 一九五
第七節 出版業是「夕陽工業」? 一九八
第八節 亞洲最大的臺北國際書展 二○二
第九節 舉辦臺灣文學出版研討會 二○五
第八章 九十年代的臺灣文學出版(二) 二一一
第一節 新成立的出版社概貌 二一一
第二節 都是著作權惹的禍 二一五
第三節 城邦出版集團的竄起 二一八
第四節 恢復出版文學年鑑 二二一
第五節 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 二二三
第六節 大學出版教育的起飛 二二五
第七節 香爐事件 二二七
第八節 呈現臺灣文學英譯成果 二三○
第九節 兩岸圖書交流的管道 二三二
第十節 海關設卡出版物進口 二三四
第十一節 《臺中的風雷》出版風雲 二三七
第九章 新世紀的臺灣文學出版 二四三
第一節 新媒介時代的出版體制 二四三
第二節 老作家全集陸續出版 二四八
第三節 波瀾壯闊的回憶錄 二五○
第四節 文學老書重出江湖 二五三
第五節 各縣市作家作品集出版 二五五
第六節 《文訊》:臺灣文學出版重鎮 二五八
第七節 《臺灣論》風暴 二六○
第八節 獨立書店撲面而來 二六三
第九節 異軍突起的出版社 二六五
第十節 刺激臺灣學者的「出版史」 二六八
第十一節 宏偉的作家研究資料工程 二七一
第十二節 爭議甚多的《臺灣新文學史》 二七三
第十三節 兩岸爭奪張愛玲著作出版權 二七六
第十四節 大陸簡體字圖書的興衰 二七八
第十五節 臺語出版時代的來臨? 二八一
餘論 臺灣文學出版面臨的困境 二八九
後記 書王的書房 二九五
參考書目 三○七
作者簡介 三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