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台等地暢銷逾60萬冊的人生提點手冊★
論親情、愛情、人際關係、夢想、抱負、如何優雅走完最後一程⋯
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就能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醫生,您曾經後悔過嗎?」
「當然有啊。後悔的經驗⋯⋯可不少呢。」
本書作者大津秀一為日本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至今已陪伴上千名病患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他看過許多的人生尾聲,有一輩子為愛而生,決定與新伴侶共度一生的女性,也有放棄都會生活,在高原展開第二人生、與自然共生的男性,或是直到最後一刻,都把心血貫注在作品上的男性。這些人是如此耀眼、活出自我,在他們身上,幾乎看不到一點陰影。
每天站在醫療第一線的大津醫生,除了要幫助患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也要靜靜傾聽患者訴說各種人生故事,幫忙緩解他們心靈上的痛苦。他發現,雖然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懷抱著一些未竟之事,但後悔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活著時,總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的人,後悔自然比較少。
本書列出25項最具代表性的煩惱,若能及早面對這些課題,事先做好準備,人生就不會徒留悔恨。
•不重視健康
•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深信只有自己是最好的
•沒有吃好吃的東西
•全心工作,沒時間培養興趣
•未曾談過刻骨銘心的戀愛
•未能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
•未能及時對所愛的人說「謝謝」
櫻花的生命更加短暫,卻感覺不到其中帶有悲傷。為什麼?那是櫻花竭盡全力活過的緣故吧!無論生命長短,都完成了盛開綻放的使命。
人也一樣,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努力活得精彩,這樣的生命裡才沒有後悔,這就是生命的真理。
延伸閱讀:
《無子人生》
《5個選擇:不被瑣事纏身,每天都有高效生產力》
《快樂,多10%就足夠》
《凝視死亡》
《何不認真來悲傷》
《告別之前》
《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
《我修的死亡學分》
作者簡介:
大津秀一
1976年生,日本茨城縣人,畢業於岐阜大學醫學院。安寧緩和醫療醫師、日本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師、日本內科學會認定內科醫師、日本尊嚴死協會生前遺囑(LW)合作醫師,2006年度笹川醫學醫療研究財團安寧緩和醫療醫師培訓課程結業。
在完成內科專科醫師訓練後,以當時全日本最年輕緩和醫療醫師身分,在京都市左京區日本浸信會醫院的安寧療護中心服務;也曾服務於東京都世田谷區的診所(居家療護支援診療所)。2010年起,服務於東邦大學醫療中心大森醫院安寧療護中心。
著有《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告別生命的盡頭》、《人生必修的10堂生死課》等書。
譯者簡介:
詹慕如
自由口筆譯工作者。翻譯作品散見推理、文學、設計、童書等各領域,並從事藝文、商務、科技等類型之同步口譯、會議、活動口譯。
臉書專頁:譯窩豐www.facebook.com/interjptw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出版者緣起】人生向晚,依然燦爛 / 王力行
1997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天下文化出版《新中年主張》(New Passage)。作者蓋爾‧希伊(Gail Sheehy)師承人類學大師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擔任過記者、評論員,並被喻為「最優秀的雜誌編輯」。她出版過17本書,以討論人生變化,包括《人生變遷》(Passages)、《無聲的變遷》(The Silent Passage)和《新中年主張》,影響美國社會深遠,榮獲美國國會圖書館列為十大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希伊長期投入研究人生課題,在撰寫《新中年主張》時,親訪了數百位年過半百、不同行業的成功退休人士,透過他們的生活歷史拼出的圖像特別精彩和渾實,點出人生不同階段的風貌:繁華40、閃耀50、和諧60。
書中提出「和諧60」,是因為作者發現不少年過60歲的人,依然可以熱情洋溢、重新整合人生。
這種發現印證了德國心理學家愛利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定義的整合人生:一種充滿意義和秩序的心靈,一種大公無私愛人的能力,和一種接受過往生命歷程的和諧心境。
巧的是,最近網上盛傳一篇文章,是前衛生署長邱文達談「人生第四個二十,是黃金年代」。
他把人生百年分成五個二十年。第一個二十年,求學為主;第二個二十年,事業為主;第三個二十年,最忙碌、艱難,家庭、事業、子女、社會都要兼顧。唯有進入第四個二十年(60歲到80歲),才是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擁有金錢、健康和時間,享受人生的黃金時代。
聽到退休這件事,腦中聯想的是解脫、獎勵,還是被放逐?根據研究,愈是事業有成的人,愈覺恐懼。美國一位報業傳奇人物的妻子,形容丈夫退休時的情境:「最糟的不是失去頭銜,而是失掉供他指揮的團隊。前一天還和上百位一流頭腦的人交換意見、談論國內外大事;第二天一片寂靜,連通電話都沒有。」在美國好萊塢名人中,只有一位算是處理人生變遷較和諧、平衡的人,那就是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
克林不僅在選擇劇本角色中,讓自己從充滿活力的西部牛仔,漸漸演到內心脆弱的真實老者,改寫了昔日的男性神話。他晚年還當過加州卡梅爾海鎮(Carmel-by-the-Sea)鎮長,投入公共事務。
老年生活怎麼過,取決於自己
當人生跨入向晚時分,不少人心智總在「蒼老」和「依舊年輕」中徘徊。這個時候的選擇,將擁有更大的自由和自主。
在美國,已看到不少非營利組織,提供退休銀髮族邁向更完美人生的服務。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merica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AARP)就是一個典範,加入了這個協會,要旅行時,只要上網,很快就能解決機票、旅館、行程,甚至上遊輪的種種問題。
遇到報稅期,也可以上網去查詢如何節稅;此外,也提供下列這些服務:個人理財、折扣購物、合宜置產、醫療諮詢……。協會也和各商家如甜甜圈Dunkin’ Donuts、玩具反斗城、電影院等聯名,提供「銀髮折扣」。
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學習課程,甚至參與公共事務討論。會友願意擔任義工、重新創業,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協助。只要支付很少會費,每個月還可以收到精美會刊,分享這些黃金歲月同伴的精彩經驗。
不少會友說:「我感激這樣的服務,我覺得真的有人在我年老時照顧我!」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中,預計2025年時,每五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老人。生醫科技的發展,目前平均餘命已超過80歲。退休以後的時間,應是人生另一個無憂自在的黃金時代。
天下文化正在為這個世代的讀者,出版一系列50+書籍,開啟他們向晚燦爛、獨立智慧的旅程。
(本文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CEO/總編輯)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出版者緣起】人生向晚,依然燦爛 / 王力行
1997年,也就是二十年前,天下文化出版《新中年主張》(New Passage)。作者蓋爾‧希伊(Gail Sheehy)師承人類學大師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擔任過記者、評論員,並被喻為「最優秀的雜誌編輯」。她出版過17本書,以討論人生變化,包括《人生變遷》(Passages)、《無聲的變遷》(The Silent Passage)和《新中年主張》,影響美國社會深遠,榮獲美國國會圖書館列為十大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希伊長期投入研究人生課題,在撰寫《新中年主張》時,親訪了數...
作者序
【前言】盡量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醫生,您曾經後悔過嗎?」靜靜躺在病床上的你,這樣問我。
「你說……後悔嗎?」
「嗯。」
疲倦到似乎稍一鬆懈就會闔上眼皮的你,跟強烈的睡意搏鬥著,彷彿要擺脫諸多雜念般,用力地點了點頭。
「後悔?」
「對,醫生你沒有後悔過嗎?」
我的左手輕輕握住從肩頭垂下的聽診器聽頭。沁涼的感覺從手心傳入,通過脊髓直達大腦。
「當然有啊。」
「有嗎?」
「是啊,後悔的經驗……可不少呢。」
如果各位認為,因為我身為醫生,所以沒有任何後悔,那可就錯了。因為理想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總是必須和事與願違的現實,還有這種現實所帶來的後悔奮戰。
從這層意義來看,我可以說是後悔高手。站在安寧緩和醫療的最前線,面對一連串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每天都面臨了諸如「要是那樣做就好了」、「早知道我應該這麼說的」等工作上的後悔。
我可以感覺到自己臉上不自覺地慢慢綻放出微笑。這不是自嘲,而是一種了然於心的覺悟──我只是個凡夫俗子、一個煩惱不斷的普通人。
「其實我幾乎一天到晚都在後悔呢。」
聽見我再三地這麼回答,你也稍微露出微笑。
「是嗎?」
你似乎安心了一些,聲音也慢慢恢復平靜。
「是啊,那當然啦。」
仔細想想,到目前為止,我聽過多少次相同的問題呢?
我的工作是安寧緩和醫療,主要目的在於減輕癌症末期患者身心的痛苦,至今已經陪伴大約千位病患走完他們的最後一程。
癌症末期會出現許多痛苦的症狀,因此利用藥物緩解患者們與日俱增的痛苦,占據了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
末期病患最先面臨的折磨,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我就是解除這些痛苦的專家。 但另一方面,即使減輕了肉體上的煎熬,要消除一個人心靈上的痛苦,卻相當困難。
每當遇到患者向我傾訴心靈上的痛苦時,我也經常感到迷惘、煩惱。因為聽到患者說出一些絕不可能解決,或是不大可能解決的問題時,我總是束手無策。除了赤裸裸地以同樣身為一個人的角度,與他們坦誠相見、聽他們傾訴之外,我一點忙都幫不上。在這種時候,連我自己都能察覺自己臉上的表情有多麼陰沉。
你剩下的日子,可能短到以週計算。也就是說,你只剩下幾週時間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
慢慢地,你的身體再也無法自由活動,不能隨意行走,在白天睡覺的時間也愈來愈多。靠著增加睡眠時間來彌補日漸衰弱的體力,是末期病患常見的現象。換句話說,你的思考能力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正常運作了。
身體還健康時,輕輕鬆鬆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輕易解決。假使你的後悔來自人生中還未解決的問題,那麼要免除這些後悔可能相當困難,聽著這些故事的我,也只能一起承受這些後悔所帶來的痛楚。
我乾嚥了一口口水。
但是,我絕不希望你帶著後悔,就此死去。
我端坐正身,鄭重地問。
「你後悔的是什麼呢?」
你慢慢地開了口。
「我後悔的是……。」
人,是與後悔密不可分的生物。事實上,在我接觸過的患者中,或多或少都懷抱著某些未竟之事。所以,儘管程度有別,但大家都曾經後悔過。
然而,後悔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實道理很簡單,活著時總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的人,後悔自然比較少。以為自己明天就可能離開人世的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會竭盡全力活著,希望把每一天都做到最好。這樣的人最能夠了解,每次相遇都是唯一。
累積了數百樁病例後我發現,每個人心裡的後悔,或是人生中未能解決的問題,種類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簡而言之,人們後悔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大致上沒有什麼差別。
既然如此,如果能事先告訴大家在臨終前可能會覺得後悔的事,讓大家能趁著身體還健朗時及時完成,不是很好嗎?這本書的誕生就是出自於這樣的想法。為了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趁著身體健康時,把該做的事都完成吧!這就是我的期待。
實際上,在臨終之際還能抬頭挺胸對我說「醫生,我已了無遺憾」的少數患者,似乎比一般人更早開始就預做準備,以求不留下遺憾。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不留下問題,這麼一來,不管自己何時死去,都能盡量減少後悔的可能。
的確,比起到了末期才來補救,在還沒有生病前、身體還健康時,去實現或完成種種心願,當然最為理想。
在本書中,我將舉出末期病患曾經後悔的實際案例,並加以檢討,分享二十五項最具代表性的煩惱。
希望各位讀者能及早完成這些課題,設法事先做好準備。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就不會留下太多的後悔。
【前言】盡量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醫生,您曾經後悔過嗎?」靜靜躺在病床上的你,這樣問我。
「你說……後悔嗎?」
「嗯。」
疲倦到似乎稍一鬆懈就會闔上眼皮的你,跟強烈的睡意搏鬥著,彷彿要擺脫諸多雜念般,用力地點了點頭。
「後悔?」
「對,醫生你沒有後悔過嗎?」
我的左手輕輕握住從肩頭垂下的聽診器聽頭。沁涼的感覺從手心傳入,通過脊髓直達大腦。
「當然有啊。」
「有嗎?」
「是啊,後悔的經驗……可不少呢。」
如果各位認為,因為我身為醫生,所以沒有任何後悔,那可就錯了。因為理想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總是必...
目錄
出版者緣起 人生向晚,依然燦爛
前言 盡量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第一章 健康‧醫療篇 1 不「重視健康」 2 沒有戒菸 3 沒有表明自己的生前預囑 4 看不清治療的真義
第二章 心理篇 5 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6 沒能實現夢想 7 曾經為非作歹 8 一輩子受到感情操縱 9 沒能對他人體貼 10 深信只有自己是最好的
第三章 社會‧生活篇 11 沒有決定如何處理遺產 12 未能計畫自己的葬禮 13 沒有回故鄉 14 沒有吃好吃的東西 15 全心工作,沒時間培養興趣 16 沒有到想去的地方旅行
第四章 人際篇
17 沒能見到想見的人 18 未曾談過刻骨銘心的戀愛 19 沒有結婚 20 沒有生孩子 21 沒讓孩子結婚
第五章 宗教‧哲學篇 22 未能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 23 無法超脫生死的問題 24 不知神佛教誨
第六章 最終篇
25 未能及時對所愛的人說「謝謝」
後記 努力活得精彩,生命才沒有後悔
出版者緣起 人生向晚,依然燦爛
前言 盡量減少人生的未竟之憾
第一章 健康‧醫療篇 1 不「重視健康」 2 沒有戒菸 3 沒有表明自己的生前預囑 4 看不清治療的真義
第二章 心理篇 5 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6 沒能實現夢想 7 曾經為非作歹 8 一輩子受到感情操縱 9 沒能對他人體貼 10 深信只有自己是最好的
第三章 社會‧生活篇 11 沒有決定如何處理遺產 12 未能計畫自己的葬禮 13 沒有回故鄉 14 沒有吃好吃的東西 15 全心工作,沒時間培養興趣 16 沒有到想去的地方旅行
第四章 人際篇
17 沒能見到想見的人 18 未曾談過刻骨銘心的戀愛...